APP下载

感悟总书记成才“宝典” 做有远见的共青团干部

2022-09-26邹立春

中国共青团 2022年17期
关键词:宝典团干部同志

文 | 邹立春

贵州省团校副教授

共青团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份立足长远、着眼未来的事业,不仅仅要在团言团,更要在党言团。牵牛要牵牛鼻子,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要实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复兴伟业接续奋斗,共青团改革事业中最凸显的核心要素——“关键少数”就必须具有远见思维。古语有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毛泽东同志也曾经说过:“没有远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领导就没有胜利。因此可以说没有远见就没有一切。”共青团的政治定位、社会定位和职责定位以及人性本然都向团干部提出一个共同要求:要做一个有远见的新时代共青团干部。当然,远见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上,在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更是随处可见,比方说就业创业、选择对象、孩子教育等。

针对“远见”这一核心关键词,笔者设计了一份匿名调研问卷,对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1355名基层团干部做了一个调研,在“您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远见的人吗?”这一问题中,有5.3%的调研对象选择了“非常有远见”,30.16%的调研对象选择了“比较有远见”,53.69%的调研对象选择了“一般”,9%的调研对象选择了“不太有远见”,1.85%的调研对象选择了“很没有远见”。在“作为团干部,您觉得您有远见引导的能力吗?”这一问题中,有20.23%的调研对象选择了“有”,有39.13%的选择了“说不清楚”,有34.16%的选择了“潜力还没有激发出来”,有6.48%的选择了“没有”。由此可见,新时代团干部的远见思维与党和国家及组织和青年对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您有保持更新迭代的信心吗?”和“您最喜欢目前这个工作岗位的哪些方面?”这两个问题中,团干部们却有着可喜的表现。针对第一个问题,有86.18%的受访对象选择了“有”,只有13.82%的受访对象选择了“没有”。在第二个问题中,有12.84%的调研对象选择了“待遇”,有33.46%的选择了“能力提升快”,有8.18%的选择了“职务晋升快”,有45.52%的选择了“与年轻人在一起,时刻保持‘年轻态’”。从以上看似悖逆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团干部这一群体具有极大的张力和可塑性。之所以觉得自己不太有远见,是因为他们缺乏经验和历练,有团干部苦恼地抱怨道:“远见,因为太远而看不见。”之所以不惧怕生活的挑战,是因为他们拥有更加开放、创新的心态。团干部殷切地期望:“在远见修炼的系统性上需要专门的指导。”可见,一方面,团干部对远见是心向往之,而另一方面又有点敬而远之。其实,团干部的远见思维能力是可以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是可以经过熏陶而养成的。这就给各级团课教师提出了一个课题和挑战,当然也创造了一个可以重点发力和着重研究的契机。

经过仔细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这6本书,笔者发现习近平同志就非常有远见,是我们新时代团干部学习的最好标杆。在正定任职的时候,习近平同志决定修建真实的“荣国府”,就可以看出他眼光独到,很有远见,发展旅游业不算计一时一处的收入,而是纵观全局来策划。当年的中组部干审局局长何载向中央领导人胡耀邦汇报工作的时候就说习近平同志是栋梁之才,而胡耀邦直接在栋梁之才下面划了三条红线。习近平同志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被国家领导看成栋梁之才,是因为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有远见,有战略眼光。1992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州提出“3820”工程,制定了福州3年、8年、20年的发展规划。作为一个市委书记,会考虑20年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立足长远、放眼全局的战略思维。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的远见思维能力不同凡响。他的远见思维能力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经过认真梳理,团干部要想“站得高、望得远”,借鉴习近平同志的成长路径,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修炼,四个步骤的内容环环相扣、紧密相依、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方向

古语有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不一定能够实现,但能给人以努力前行的方向;信念看似摸不着,但能给人提供前行的不竭动力。当年和习近平同志到陕北梁家河一起当知青的雷平生说道:“与近平接触,你能很直接地感受到强烈的使命感。人要成长,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首先就要有使命感。在农村7年,近平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时任福州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的赵文法说道:“在宁德也好,在福州也好,习近平同志在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展现了着眼长远、谋划全局的战略思想,尤其是在扶贫攻坚方面提出了许多既有新意又切合实际的举措,这都源于他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信仰,源于他对人民的深厚情谊。”

习近平同志有句名言:“当干部就不要发财,想发财就选择做别的事情,你要当官就按当官的标准和要求来做。”他当时就讲,“几任干部一本账、一任接着一任干、任任干给群众看”,与当今提出的“功成不必在我”是一脉相承的。他还一直强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作为领导干部要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 2020年“七一”前夕,习近平同志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强调:“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精忠报国,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是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方向是动力,没有理想信念的支撑和引领,就很容易成为一只井底之蛙。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讲话时也曾提到,“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去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所以团干部从一开始就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早立志、立长志。

要有强壮的体魄,身体健康是基础

以保重身体为前提的努力,是一种远见。习近平同志说:“内在有激情,但是还要从容不迫。”《弟子规》有言:“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身体健康,对父母来说是最好的孝顺;对子女来说是最好的礼物。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0,没有了健康,其他的皆为虚幻。当今社会处于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化时代,青年无不遨游其中,这无可厚非,因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都离不开电子产品。但君子爱物,要用之有度。既要深入进去探求其理,同时也要抽离研判反观其心。千万不要把手机、IPAD等当成外挂器官,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团干部对青年有着极大的引领示范榜样作用,一个有远见的团干部后面定会有一群身体健硕的年轻人,一个朝气蓬勃的团干部定会有锻炼身体的习惯。表态不如表率,身教重于言教。习近平同志就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时候就反复讲,我们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老百姓“钱袋子”要鼓起来,精神也要丰富起来,身体也要健康起来,让老百姓感到幸福,搞全民运动会这件事情意义重大。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当年培养的一些典型,现在都成气候了。比如,他一直关注和支持的留村乒乓球学校,在他的建议下搬到县城建分校,现在已经发展为国内外闻名的乒乓球训练基地,被誉为“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摇篮”。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俄罗斯接受电视台专访时提到,“说到体育活动,我喜欢游泳、爬山等运动,游泳我四五岁就学会了。我还喜欢足球、排球、篮球、网球、武术等运动。冰雪项目中,我爱看冰球、速滑、花样滑冰、雪地技巧。特别是冰球,这项运动不仅需要个人力量和技巧,也需要团队配合和协作,是很好的运动。”习近平同志表示,锻炼身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一项运动他现在都还在坚持——游泳。“作为国家领导人,我们已经以身许国啊。工作肯定是一种超负荷的状态,但是也要注意一张一弛,劳逸结合。比如我本人现在还是抽出时间来游泳,一天一千米。我和普京总统,包括和美国奥巴马总统,都说起来共同的体会,磨刀不误砍柴工啊,不花一点时间来进行体育运动啊,我们到时候会崩溃。他们也都是很会心地一笑。”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中央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重视、积极倡导。由此可以看出,坚持锻炼身体是习近平同志一直秉持的理念。“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每天坚持锻炼1小时,为国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拥有强壮体魄也是为国家作贡献。

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学习是燃料

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学习不仅是“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因此,“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所以我们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生命是“一枝两叶”,要分别来看。一个是个体的经验,即你所经历的。团干部因为自身年龄、岗位等客观原因,这一块是有所欠缺的;另一个是他人的经验,也可以称为集体记忆,是通过象征符号、话语体系等体现出来的。团干部正好可以通过这一途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然而阅读有字之书,如同参阅别人的生命体验,多则多矣,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只做书虫,会丧失鲜活的亲身体验,能够激发我们更多思考的,还是活生生的无字之书。习近平同志曾说:“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团干部,既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要交万个友,才能更好地填补自身所欠缺的阅历和见识。何为阅历?就是阅读和游历;何为见识?见过才能识别。

知识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高度和境界,所以要好读书,读好书,要多读经典,因为这些书是经过时间的淘洗,回应了人类社会最根本的问题,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当然,光有知识而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就很容易沦为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说:“天才不过是不断地思考。”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雷平生曾经说过:“近平读书注重分析对比。一方面,他会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他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会跟别人进行讨论。他看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较几种说法的同异,也推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正所谓‘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看问题都会囿于自己的角度而容易失于偏颇,所以团干部要善于去交朋友,跟长者学经验,跟青年朋友学新的观念。何载说:“习近平同志在工作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勤学加实干。我去过正定好几次,每次去他办公室,都看到桌子上摆着大量书籍、报刊,有马列主义著作,有毛泽东思想著作,有中国的,还有外国的,总是堆得满满的。他平日里都是博览群书,一有时间就抽空加紧学习。习近平同志也非常善于向老同志学习,我认识的很多老同志和他都是好朋友,无论北京的,还是地方上的,习近平同志都经常和他们谈心,向他们请教一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自己的工作提供参考,从不自以为是。此外,青年干部们对他也都很熟悉,反映他非常善于和大家交流,从同志们身上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习近平同志热爱学习,但他并不拘泥于书本。他很注重向实践学习,通过调查研究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他和老农谈,和干部谈,平易近人。除此之外,习近平同志还亲自执笔给全国的知名专家、学者写了100多封信,言辞恳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很多专家学者被习近平同志的诚意所打动,欣然前往正定担任顾问,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做工作。这些专家当中,有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教育学家潘承孝、食品专家杜子端等人。通过向书本学习,通过向实践学习,通过向人民群众学习,习近平同志处理工作上的问题越来越得心应手。善于学习,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领导干部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对一个地区的各行各业、各项工作,都要熟悉和掌握。而习近平同志不仅是熟悉和掌握,关键是他“干一行,学一行,成功一行”。他在正定先抓农业,农业上去了;抓工业,工业上去了;抓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也上去了;管党建和干部,干部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了。

习近平同志说:“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他说这个话是由衷的,是从自己读书学习经历中得出的深刻认识。作为新时代团干部,学习是其成长进步的核心竞争力。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从以上事例应该可以找到答案。

要有自觉的反思意识,反思是转换器

反思是短视到远见的转换器,是形成远见的必备条件。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思可以洗涤团干部内心的浮躁,可以借别人的智慧搬去前行的障碍,可以让别人摔倒的“坑”成为自己“登高望远”的助力器。反思,能让我们少走弯路,让我们看得更远、走得更长!

习近平同志非常善于思考总结经验,并且能把它上升为理论认识。他不仅自己总结,还支持鼓励广大干部群众一起思考总结经验。习近平同志在宁德期间总结自己平时工作中的思考和经验,写了《摆脱贫困》这本书。在《摆脱贫困》中收录了《从政杂谈》这篇文章,文中习近平同志提到了“青年干部四忌”,对团干部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他说:“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希望。青年干部精力充沛,年富力强,热情高,有闯劲,但也有许多短处。在成长过程中应扬长避短,特别要注意四忌:一忌急于求成;二忌自以为是;三忌朝令夕改;四忌眼高手低。”

从“青年干部四忌”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提倡立足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是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他提倡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那种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他提倡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这是习近平同志根据自己的从政经验反思总结得出的肺腑之言,也再次凸显远见的重要性。

图 | 贵州共青团投身乡村振兴战略行动

图 | 贵州团干部强健体魄,操练白云七星拳

图 | “青春闪光”学员聆听党史故事,接力新长征

高尔基说过一句话:“青年是一种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团干部是同青年人打交道的,是引领国家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师者”,因此要有远见,要积累本领,永远走在前列方能凝聚、组织时代青年,不负党和国家嘱托以及历史赋予的使命。

猜你喜欢

宝典团干部同志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FOR YOU, O DEMOCRACY
购表宝典
同志关系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上镜宝典:骨美拍照更好看
PPT换装宝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