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宽体现浇箱梁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
2022-09-24叶莘韩学明
叶莘 韩学明
(1.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51;2.浙江交工金筑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310051)
随着我国大跨度连续梁桥的发展,桥梁结构体系日趋复杂。在现浇箱梁施工时,为降低温度荷载对箱梁结构的影响,常需设置一定数量的后浇带(湿接缝)[1]。预留后浇带在浇筑施工时,合理的后浇带封盖和可靠的混凝土浇筑质量常常是现场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对后浇带受力性能起到重要影响[2-5]。在现浇箱梁后浇带,通常包括外模支架搭设、内模支设、混凝土浇筑和预应力张拉等施工环节[6-8]。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大面积变截面预应力箱梁整体性浇筑结构,纵向设置第一条膨胀后浇带,横向设置第二条膨胀后浇带,水平方向设置施工缝。该技术膨胀后浇带结合了一般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的优点,利用膨胀混凝土产生的自应力场抵抗主体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虽可解决后浇带留设的问题,但在后浇带高效封闭、便捷式施工支架搭设、后浇带位置顶压校正等方面尚存在可进一步提升之处,难以降低后浇带封闭施工的难度。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依托某工程,进一步开展了大跨度宽体现浇箱梁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以期改善后浇带封盖效果、降低后浇带模板支设难度、提升施工平台布设效率。
1 工程概况
沪杭高速公路许村段改建工程中的沪杭高架2号桥全长4524.035m,全桥共39联。其中,上部结构第四联采用等截面(5×30m)现浇箱梁,第五联、第二十联采用变截面(48+80+48)连续箱梁,第32联上部结构采用“60m+100m+60m”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现浇连续箱梁。第四联等截面现浇箱梁后浇带有两处,第5联、第20 联变截面现浇箱梁各有4 处后浇带,每处长度均为1.5m。
2 工艺原理
针对大跨度宽体现浇箱梁后浇带施工,本工程提出了后浇带端模组合布设、封盖高效布设、位置顶压校正控制、混凝土控制性浇筑等关键技术,其工艺原理可概述为如下几点。
后浇带端模组合布设技术:在箱梁钢筋笼的纵向钢筋上设置连接套箍,在后浇带侧模与箱梁内模接缝处设置封闭角板,通过斜向连接筋对后浇带端模施加顶压力。侧模采用密目网与木模相结合,可提升后浇带端模的布设难度。
后浇带封盖高效布设技术:在预留后浇带的顶面铺设临时封盖及防水篷布,并使临时封盖的顶部盖板与盖板撑梁依次插入盖板导梁的撑梁滑槽,可同步实现盖板撑梁的滑移铺设和防坠物处理。
后浇带位置顶压校正控制技术:根据后浇带两侧箱梁主体的应力变化情况,在预留后浇带两侧设置镜像相对的第一支撑墩和第二支撑墩,并通过横向加压体对预压梁施加横向顶压力,校正后浇带两侧箱梁已浇段的纵向间距。
后浇带混凝土控制性浇筑技术:采用“底板→腹板→顶板”的顺序进行后浇带浇筑,并通过内撑定位体控制组拼内顶模的位置,在组拼内侧模的底部横板上设置囊袋连接管,并且囊袋连接管与储浆囊袋留储余浆和空气,可对后浇带混凝土分区浇筑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改善后浇带浇筑质量。
3 施工关键技术
3.1 后浇带端模支设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箱梁钢筋笼的纵向钢筋上设置连接套箍,通过挡板校位栓与挡板撑板连接,使后浇带端模与箱梁钢筋笼连接,并通过密闭塞条封闭防水挡板与底板钢筋笼的空隙。在后浇带端模与箱梁钢筋笼之间设置挡板连接筋,使挡板连接筋与箱梁钢筋笼焊接连接或通过连接套箍连接。在镜像相对的后浇带侧模之间设置对撑压杆,并使对撑压杆的压杆螺栓两侧的压杆螺杆紧固方向相反。
图1 后浇带侧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 后浇带侧模与箱梁钢筋笼相接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采用密目网代替后浇带端模,并通过箱梁钢筋笼或横向撑筋限定密目网的横向位置。依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后浇带两侧箱梁主体混凝土浇筑施工。
图3 密目网端模安装
3.2 后浇带顶部盖板铺设
在预留后浇带的两侧分别铺设一条盖板导梁,通过导梁锚固筋将盖板导梁与箱梁已浇段连接牢固,并在盖板导梁两侧背离顶部盖板通方向设置盖板连接段。先在预留后浇带的顶面铺设横断面呈圆弧形的防水篷布,再将盖板撑梁依次插入盖板导梁的撑梁滑槽内,并使相接的顶部盖板通过盖板台阶连接。采用钢板轧制顶部盖板,并在顶部盖板的两侧设置台阶形的盖板台阶,通过盖板锚筋将顶部盖板与盖板导梁连接牢固。
3.3 后浇带位置校正
如图4 所示,在预留后浇带一侧的上表面一侧设置第一支撑墩,在预留后浇带另一侧设置第二支撑墩;在第一支撑墩和第二支撑墩背离预留后浇带侧分别设置补强支撑体。在预留后浇带上表面的第一支撑墩与第二支撑墩之间设置上部预压梁和横向加压体,在预留后浇带下表面的第一支撑墩与第二支撑墩之间设置下部预压梁和横向加压体。通过横向加压体对上部预压梁和下部预压梁施加顶压力,校正后浇带两侧箱梁已浇段的纵向相对位置。
3.4 后浇带内模板支设
如图5 所示,依次将组拼内侧模和组拼内顶模组合形成的箱梁内模设于预留后浇带的内部,并在箱梁已浇段之间设置内撑压板。将内撑压板的两端分别设于已浇筑段箱梁上,使内撑定位体的两端分别通过内撑压板与组拼内顶模连接,调整内撑定位体长度,对组拼内顶模施加竖向顶压力。
图5 组拼内底模与组拼内顶模支设结构示意图
3.5 后浇带外模位置校正
如图6所示,在平台顶板上设置模板支墩,并在模板支墩与箱梁外模之间设置竖向撑杆和转动撑杆。调整转动撑杆和竖向撑杆的长度,使箱梁外模与箱梁已浇段紧密贴合。
图6 预留后浇带模板支设及混凝土浇筑结构示意图
3.6 后浇带混凝土灌注
依据现行规范和设计要求,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顺序为“底板→腹板→顶板”。先通过镜像相对的两排底板灌注管进行后浇带底板混凝土的灌注施工,并同步对后浇带底板进行刮平施工。采用外部灌注设备向组拼内侧模与箱梁外模围合形成的腔体内灌注微膨胀混凝土,依次形成腹板和顶板。
4 结论
结合某实际工程,本文提出了后浇带端模组合布设、封盖高效布设、位置顶压校正控制、混凝土控制性浇筑等大跨度宽体现浇箱梁后浇带施工关键技术,主要结论如下。
(1)本技术将装配式工程装置应用于后浇带封盖、支架吊设、模板支设过程中,可在提升现场施工效率的同时,降低现场施工的难度,改善施工环境。
(2)本文创新性提出了横向顶压校位、储浆囊袋排气等工程技术措施,可有效改善后浇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降低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
(3)本技术采用“底板→腹板→顶板”的顺序进行后浇带浇筑,并通过内撑定位体控制组拼内顶模的位置,不但可以实现后浇带的控制性灌注,而且可以降低模板设置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