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接触网的避雷线高度设计策略
2022-09-24穆松林
穆松林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81)
随着我国高铁的发展,运营里程不断增长。未来我国高铁网络进一步完善,我国已建铁路覆盖全国主要发达地区。高铁涉及专业广泛,牵引供电专业逐渐受到重视。高铁牵引供电系统是向列车提供稳定电能的重要途径,接触网设备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易造成线路跳闸,雷击跳闸是高铁线路跳闸主要原因。我国高铁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大部分未设置避雷线,随着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一些地区在接触网上增设专用避雷线。接触网防雷设计中,避雷线架设高度是关键参数,研究接触网防雷改造措施,有效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对确保铁路牵引供电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铁路接触网避雷线防雷研究
我国电气化铁路经过多年发展拥有最高速度的高铁网,高铁建设不断拉动沿线周边城市发展。随着我国高铁的不断建设开通,对铁路安全运行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牵引供电系统消除安全隐患,要不断提高接触网设备质量[1]。接触网是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部分,高铁安全运行受到接触网状态的影响。我国采用高架桥形式建设高铁,接触网比附近地势更高,高铁接触网跳闸大部分由于雷击造成。在夏季雷雨天气里,高铁接触网经常被雷电击中,严重威胁动车组安全运行,需要研究高铁接触网的有效避雷技术措施。
电气化铁路主要由接触网及变配电组成,接触网架设在铁路线路两旁,接触网出现设备问题会影响动车组正常供电。接触网是向电力机车提供能源的设备系统,主要包括支柱基础、接触悬挂与定位装置等[2]。接触网在自然环境下暴露使用,受限于技术费用,不能有后备系统,要求保证列车正常运行,必须满足机车设计速度正常受电;设备零部件要具有较高的可替换性,节省有色金属材料使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易受到雷击,雷电是强对流天气灾害,每年造成人员伤亡3000~5000 人[3]。雷电活动对牵引供电系统危害日益严重,提高铁路防雷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雷击根据形成原因分为直击雷与感应雷。当前,对雷击已有全面的认识,但电气化铁路专业对雷电伤害原因存在很大空白,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电气化铁路防雷相关理论需要深入研究[4]。雷电高电压作用在接触网设备时,会对电气化铁路设备造成损害。对电气化铁路防雷设置非常必要,可以借助某些设备将雷电能量引导阻截引入大地,降低雷击过电压对牵引系统的伤害。接触网架设避雷线,可以降低雷击跳闸概率,中铁公司组织专家论证架设避雷线、确定接闪器为主的防雷原则。我国高铁接触网采取防雷措施依据《铁路牵引供电设计规范》等相关规定。避雷线包原理是,架设在输电线上方,对下部形成屏蔽作用,抑制雷电在输电线上形成感应过电压幅值。
牵引网上方架设避雷线防止雷电流侵害设备,主要理论包括先导与雷电屏蔽理论。雷云向地面发展称为下行先导,下行先导将随下行先导在空间位置变化。先导通道下某处因静电感应作用产生电荷分离过程,先导发展到接近地面进入主放电阶段。主放电阶段电流是通道下向上发展,通过先导放电开辟电离通道发生电荷中和。先导发展组后阶段击中物体间距离为击距,先导首先击中最近物体,要求避雷线线路阻波抗小,雷电直击避雷线电流通过引流线泄漏到大地,接地电阻大引起对被保护绝缘损坏。
2 铁路接触网避雷线设计分析
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研究建立雷电屏蔽性能分析电气几何模型,通过调整避雷线高度可保证为导线有效屏蔽。我国相关规程将滚球法作为标准设计方法[5]。滚球法在EGM模型基础上演化,铁路两边分布桥梁等复杂情况可以有效推广,EGM应用需要确定暴露宽度等参数,球体无法触及处为避雷线保护范围。
滚球法可以分析避雷线防雷效果,高铁主要以AT供电方式为主,通过滚球法分析避雷线架设高度,需要选择合适的高度架设避雷线。单线接触网下球体触及保护导线,支柱中心线方向与球体交叉点得到最低架设高度,计算取接触线较大值为避雷线最后架设高度;利用几何关系计算得到避雷线高度,避雷线设计高度以较大值为依据;利用滚球沿被保护导线滚动,分析发现按第一类滚球半径30m计算复线接触网仅考虑对馈线F线保护;分析得到避雷线设计高度计算方法,单线铁路需考虑避雷线对接触线的保护,复杂情况考虑对馈线的保护;滚球半径与避雷线高度成反比;分析避雷线高度与防雷性能关系选取适合滚球半径。避雷线高度与滚球半径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避雷线高度与滚球半径的关系
接触网架设避雷线后雷电防护性能与接地方式密切相关,大多数接触网支柱利用埋在地下基础内金属部分进行自然接地,沿线经山区接地困难路基路段,利用自然接地电阻较大。铁路沿线电阻率较高,随着时间推移,接地电阻不断增高。雷电强度较小地区采用自然接地时,雷电跳闸率可以满足规程要求。对支柱接地改造导致投资费用过大,可结合地区雷电活动强度分布提出适合的接触网支柱接地方式[6]。接触网支柱通过自然接地方式接地,假设避雷线后易遭受反击,降低支柱接地电阻是防止反击的主要措施,提出采用间隔接地改造方式,可以降低工程投资与施工难度。
3 避雷线高度对接触网雷电防护性能影响
耦合系数是防雷计算的重要参数,采用麦克维斯方程组求解耦合参数,导线耦合系数计算不能直接采用电力系统公式。馈线与接触网通过绝缘子与地绝缘,计算不考虑支柱压降,计算得到馈线、接触线耦合系数。馈线F耦合系数大于接触线T,F距离接近避雷线,根据所给参数得到馈线耦合系数为0.45左右,馈线与接触线耦合系数随避雷线高度增加减小。单线铁路雷击跳闸率详见表1。
表1 单线铁路雷击跳闸率
计算单复线铁路雷击跳闸率随避雷线高度变化情况,复线铁路接触线T 线雷击跳闸率为0,复线铁路馈线绕击跳闸率为单线铁路馈线的2 倍。表2 为单线铁路雷击跳闸率。避雷线引雷范围大导致反雷击跳闸率增加。根据我国防雷相关规范划分滚球半径。避雷线高度设计中可以采用规程推荐滚球半径计算,避雷线高度计算结果见表3,雷暴不频繁地区可降低避雷线设计高度。
表2 单线铁路雷击跳闸率
表3 避雷线高度计算结果
4 铁路接触网避雷线接地方式分析
接触网架设避雷线后,雷电防护性能与接地方式有关,目前,大多数接触网支柱利用地下基础金属部分自然接地,沿线经山区接地困难路基铁路土壤电阻率达3000Ω·m 以上。接地方式不同,安装地点电阻不同,利用自然接地对接地电阻较大,随着时间推移,接地电阻增高。有些地区雷电强度弱,采用自然接地雷击跳闸率可以满足规整要求。支柱进行接地改造造成工程建设不合理。可以结合地区雷电活动强度分布等提出适合的接触网支柱接地方式。
铁路避雷线接地可采用间隔与部分绝缘改造方式,接触网支柱通过自然接地电阻较大,接触网支柱形式确定后,支柱接地电阻值影响接触网反击耐雷水平。降低支柱接地电阻措施为增加接地极数量。提出采用间隔接地改造方式,可以降低工程投资与施工难度。雷击支柱有80%以上雷电流通过支柱分流,易造成地电位反击。未进行接地改造支柱接地电阻较大,提出避雷线采用部分绝缘架设方式,避免接触网遭受反击。采用部分绝缘改造实施是对未接地改造支柱采用绝缘架设方案。避雷线采用非绝缘架设,通过金属肩架支撑,支柱采用绝缘架设方案可以避免雷线通过钢支柱接地。
避雷线采用间隔接地改造间距影响防雷性能,自然接地电阻不同,选取电阻R=30~120Ω的情况进行研究,对未解答改造支柱编号。避雷线架设采用接触网支柱间隔接地,不同电阻率地区采用不同间隔接地改造,改造后,支柱反击耐雷水平提高到68.3kA,改造支柱相邻支柱反击耐雷水平改善。接触网支柱接地改造密集耐雷水平高。应根据当地雷暴天气等条件选择接地改造间距。雷电活动强度不同地区采用不同间距接地改造,架设避雷线后接触网雷击跳闸率计算方法,考虑不同自然接地电阻下雷击跳闸率变化。分析支柱在不同自然接地电阻下接地改造间距与雷击跳闸率关系,计算60d下不同自然接地电阻雷击跳闸率变化,雷击跳闸率随接地改造间距增大趋于平缓。土壤电阻率较大地区可缩短接地改造间距。
5 结语
本文结合高铁接触网结构特点,提出避雷线高度设计方法,确定接触网耦合系数计算方法,推导单复线铁路接触网避雷线高度设计计算公式;总跳闸率随避雷线高度增加降低。避雷线高度设计推荐采用三类球半径设计。高铁牵引供防雷措施应以提升防雷性能为出发点,应参考当地雷电活动特征,选择防护效果更佳的措施。建设高铁由于地形条件差异大,采取雷电措施应充分考虑相关因素,降低雷电对牵引供电系统造成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