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市场运营

2022-09-24

知与行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吕 晶

(东北农业大学 期刊中心,哈尔滨 150030)

我国是论文发表大国也是学术期刊大国,但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及市场运营能力却远不如欧美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国际学术期刊向规模化、多样化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学术期刊应积极迎接各种挑战,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繁荣全球学术交流,促进我国学术创新进步,构建服务于我国自身发展的学术体系,实现我国学术期刊的传播使命。因而,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及其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应是我国目前学术期刊探索的重点。

一、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一)我国论文发表情况及学术期刊发展规模

使用web of science的SCI数据库,对2012-2020年间发表的包含一位及以上中国作者的论文进行检索(检索数据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近10年我国学者在SCI的发文量是稳步增长的,发文总数累计已超过340万篇,在各国中排名第二。2020年我国共发表57.13万篇SCI论文,略低于发表SCI论文数量世界第一的美国。

图1 近10年中国学者SCI发文量增长趋势图

2021年6月30日,科睿唯安基于2020年统计数据,发布了2021年度《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证报告,即JCR)。报告显示,2020年SCIE收录了9 500种刊物、SSCI收录了3 510种刊物,在这些SCI及SSCI期刊中,新增16种中国期刊,包括15种SCIE期刊及1种SSCI期刊。根据历年《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统计数据,对比国际总SCI期刊数和中国大陆SCI期刊数在1999-2020年的数量表现,可以看出我国的SCI期刊量增长速度是较快的,增幅远远超过国际总SCI期刊量增幅(如图2、图3)。

图2 1999-2020年国际总SCI期刊数量增长趋势图

图3 1999-2020年中国大陆SCI期刊数量增长趋势图

2021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202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发表卓越科技论文共计46.38万篇,其中包括21.60万篇卓越国际科技论文,24.78万篇卓越国内科技论文。论文被引次数世界排名第一的是材料、化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农业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与生态学等10个领域,我国论文的被引次数排名世界第二。中国在15种2020年被引次数超过10万次且影响因子超过30的国际顶尖期刊中发表了1 833篇学术论文和述评文章,数量上排世界第二。截至2021年9月的统计数据,中国共发表过4.29万篇高被引论文、1 515篇热点论文,占世界总数的24.8%和36.3%,排名世界第二。2020年,我国科技期刊共有225种被SCI数据库收录、229种收录于Ei数据库、136种收录在Medline索引中。可以看出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认可度在不断增强[1]。

2021年5月27日,爱思唯尔公司公布了CiteScore2020,Scopus中国学术委员会据此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分析报告-基于Scopus数据的统计分析》。此报告显示,CiteScore2020共收录系列出版刊物25 990种,施普林格·自然、爱思唯尔、泰勒-弗朗西斯、约翰威立为收录刊数排名前四的商业出版集团,共收录9 068种,占总刊数的34.9%(如表1所示)。根据出版单位注册地统计,收录期刊数量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为美国(6 228种)、英国(5 764种)、荷兰(2 194种)、德国(1 696种)、中国(853种,不含港澳台地区)、瑞士(851种)、西班牙(638种)、俄罗斯(566种)、意大利(515种)、法国(461种)。中国出版刊数位列第5,由四大商业集团出版的期刊份额是前10国家中相对较低的(如表2所示)。

表1 CiteScore2020全球期刊、四大出版集团期刊数

表2 收录期刊数量排名前10的国家出版刊数及四大商业出版集团刊数占比

报告指出,过去10年被Scopus收录的中国期刊数量持续稳定增长(如图4所示),从2011CiteScore的508种增至2020CiteScore的853种,但在CiteScore2020收录的25 990种系列出版物中,中国期刊占比仅为3.3%,总收录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检索数据截至2021年9月22日,中国期刊载文量(494 920篇)与中国作者发文量(2 541 637篇)在全球发文(11 689 651篇)的占比差17.5%;Q1区中国期刊载文量(76 171篇)与中国作者发文量(1 072 784篇)在全球发文(4 477 153篇)的占比差22.3%,表明中国期刊从载文量的角度看还有较大缺口,并不能很好地展现我国科研实力,还需持续发展,扩大载文能力,以促进国际学术交流。[2]

图4 Scopus收录中国期刊数量及收录量全球占比

(二)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局限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总量虽多,但其中不少期刊学科内容重合、办刊形式趋同,对我国期刊业的整体发展并无帮助;期刊收录论文覆盖多学科,但逻辑联系不足,并非国家所提倡的综合化研究;地方期刊各自为政,达不成规模效应,对发刊要求也没有统一标准。当然,还有不少期刊规模小,刊载论文质量差,社会效益、学术效益都不足,也就更谈不上经济效益了。加之在学术期刊的监管方面对期刊发展的激励机制还略有不足,一些期刊管理者缺乏经营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延续传统办刊模式,不愿跟随时代发展进行自我创新,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学术期刊业的发展以及国际化进程。学术期刊行业本应是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市场,而当前该市场处于几家独大的发展现状,对国内学术期刊国际化和学术研究都产生了不利影响。[3]

国际出版商拥有自身长期发展所积累的权威性以及被全球认可的学术评价体系,国内的科研评价体系也比较注重国外的SCI等数据库的收录,使不少学者以学术成果能发表在海外高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上为荣,导致我国拥有丰厚价值的学术资源大量的流向国外,让国内学者难以及时了解本国的科研发展动向,造成了科研资源的浪费,也间接影响了我国期刊收录论文的质量。[4]为论文能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我国学者的学术研究方向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可能造成间接为期刊所有国的发展所服务的现象,在限制了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我国学术评价标准也让国内期刊更注重量性指标,而忽略读者市场需求导向,削弱了期刊本身的学术交流功能。2021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科技部共同发布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术期刊要提高出版内容质量和传播水平,打造具备较强传播力与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出版集团,统筹推进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引导学术期刊适应移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打造专业的数字化出版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学术期刊论文体系建设;打造世界范围的论文引文数据库,提升开放办刊水平、深化与国际同行沟通协作,加强运营的国际化程度,扩大海外用户数量,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5]

学术期刊是传播本国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本国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应尽快与我国国际领先的科研水平相匹配,借鉴外国学术期刊的经营模式,对期刊内容、出版形式、运营方式进行改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利用学术资源,更好融入国际学术期刊市场,突破西方国家对国际学术资源的垄断,留住国内学术资源,实现我国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期刊业高质量的繁荣发展。

二、国外四大出版集团的运营模式

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在资本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不断向集团化、产业化发展。通过不断兼并并购,形成了庞大的出版集团。目前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多被出版集团所控制,一些国际顶级期刊出版集团甚至会拥有上千种学术期刊。这些出版集团以营利性出版为主,主要依靠市场运营发展,形成的规模效应使其占据了国际学术期刊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因此,研究国外出版集团的运营理念、创新模式,对于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商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施普林格·自然——提供全流程服务

施普林格·自然以科研人员为中心,致力于为整个科研界提供服务,帮助学者分享自己的研究发现、查阅他人的研究成果,向机构订阅者提供数据服务,为各协会提供出版支持,以及在科研重点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其产品包括涵盖各学科的3 000多本期刊、海量图书资源及巨大的电子图书库,并涉及多领域的6个数据库,以及Springer Link、nature portfolio、Bio Med Central、Scientific American等4个行业领先平台。在服务方面,2016年提出NRJ投稿实验项目,以期为作者带来更快捷的投稿体验,缩短论文提交时长;2017年推出投稿期刊推荐及论文转投服务;根据科研人员兴趣推荐科研论文,帮助学者及时掌握所在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出SciGraph(LOD)平台,整合科研项目、学术会议等信息,为使用者了解本集团的相关信息带来更大便利;开展培训活动,帮助学者更加高效地撰写、发表论文,培养潜力作者。在开放获取方面,对部分期刊不要求作者转让著作权,允许他们自行决定是否将文章以开放的获取方式出版,相应的处理费用由专门的开放获取基金或机构捐赠提供。

(二)爱思唯尔——致力高效信息服务

爱思唯尔作为信息和分析领域的领导者,将先进技术与信息相结合以服务于研究人员,帮助科研人员掌握相关领域信息流,为从概念引领、开展研究到结果分析的全过程提供信息数据分析支持。其拥有2 700多种数字化期刊和43 000多本电子书,在2021年发表了超过60万篇评议文章,旗下世界最大的同行评议科学医学研究平台有超过1 900万篇的文章内容。在服务方面,推出R&D Solutions,利用SciVal、Pure等工具综合分析数据信息,为包括生物医学、地质科学、工业化学、疾病药理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开发跨学科平台为科研提供支持,Scopus数据库让用户可以从5 000多家出版商的数据中查找内容,Science Direct让用户得以访问爱思唯尔及其合作者的书籍期刊,通过Mendeley管理文献成果加强与其他科研人员的交流合作,最近收购的SSRN社区网站还为学者提供预先发布研究成果的机会。在图书期刊销售方面,设计了诸如科技书籍享受30%折扣、印刷版和电子书捆绑套餐五折优惠等策略。但爱思唯尔因其高运营利润率(2018年为37%)多来自由公共资助的研究和巨额的版权费而并没有为其产品增加多少价值,近年来受到许多研究人员和科研机构的批评和抵制。

(三)泰勒-弗朗西斯——注重客户需求服务

泰勒-弗朗西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一系列内容平台,将读者与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客户能及时获取相关研究信息。泰勒弗朗西斯在线(Taylor&Francis Online)提供超过2 700种学术期刊的内容并在首页推送学科趋势性研究;泰勒弗朗西斯电子书(Taylor&Francis eBooks)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工程、医学、人文社科电子书收藏者之一,允许读者按主题、日期过滤搜索结果,以书籍或章节级别搜索内容;2020年收购的开放式出版平台F1000为合作者提供了出版服务,还可以选择通过线上出版平台直接出版。但其某些做法也引起了争议,2022年该集团为其生物医学期刊提供加速出版服务,科学家交7 000美元就可以在评审过程中快于同行,在三周内即可发布论文。

(四)约翰威立——布局学术提升服务

约翰威立拥有850多家专业学会合作伙伴,是全球最大的学会合作出版商。作为科研和教育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为机构及个人提供期刊浏览及在线学习服务,提高学者的学术能力和专业影响力,为企业培养人才,支持学术团体交流,促进学术信息传播。通过Wiley Online Library平台提供来自1 600多种期刊的400万篇文章、2万多本书籍,以及数百种工具书;为研究人员提供超过2万篇实验室指南,覆盖18个学科;为企业提供运营策划,包括广告设计、网站推送等营销策略,帮助企业打造市场影响力;威立高效学习平台(Wiley Efficient Learning)为全球的CPA、CMA、CFA考生提供大师课程、顶尖教授指导和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考试通过率达到90%;致力于促进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开放实践、开放合作、开放表彰和奖励,即开放科学五个领域的发展,鼓励研究人员共享研究成果、研究源数据,注重同行评议的透明性、学术交流的及时性,确保研究者得到相应的认可。

分析国外四大出版集团施普林格·自然、爱思唯尔、泰勒-弗朗西斯、约翰威立的运营模式,可以发现它们的运行模式和产品虽各有特色偏重,但也有不少共同点。

四大出版集团都是通过跨行业、跨领域合作,打通上下游企业,具备了完善的产业链,形成了产业化发展优势。同时,这些国际出版集团采取编营分离的管理模式,保持学术编辑团队的独立性,以保证学术资源高质量产出而不受商业化经营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期刊的普及已成为一种必然,四大出版集团很早便对数字化技术进行了大量投入,抢得了发展先机,也加剧了垄断程度。出版集团对学术平台管理也有规范严谨的分工,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审稿、编辑、校对、排版人员会在同一个系统平台下完成各自的工作,从内容审核的专业化到发刊流程的高效化,都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四大出版集团均十分重视客户需求,为研究人员提供多元化服务,由此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可忽视。通过论文发表全流程的可见化、透明化,提升作者对稿件进行状态的追踪能力,让作者及时了解投稿、审稿的进程;通过预印本,让研究者的论文先于整刊出版在平台上,缩短作者等待发表的时间,使学术观点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其他学者的意见,加强作者与学术界的联系,让学术交流更加有效,也节约了科研资源;为读者提供期刊出版提醒服务,积极推进期刊开放获取出版(OA),供读者免费获取阅读资料;通过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开展业务培训、搭建可交流的学术平台,推动会员期刊交流,引领期刊未来发展。这些积极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都抓住了用户需求,赢得了用户认可,也正是这四大出版集团可以长久立于国际学术期刊领先地位的原因所在。

三、促进我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学术期刊是一种文化产物,其特殊性令其具有双重属性,既具有一般商品属性,又因其作为精神载体承载了作者的思想和理论而具有文化属性。学术期刊的内容让其通过实现学术价值,得到社会和同行的认可,广泛吸引读者订阅、作者投稿,这样的良性循环也让期刊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要保证学术期刊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学术期刊的运营。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以期刊的盈利作为首要目标,而是要在保障社会和学术效益的前提下,考虑经济效益。[6]不能只靠国家支持扶助,更要用自身的运营能力驱动发展。

(一)集团化市场化运营

学术期刊集团化运营也适用于我国。通过集团化可以建立起我国学术期刊共同体,规模化发展,形成利益联盟,达到共赢的目的。将多个期刊聚集到一个出版集团中,分析各期刊的学科优势,整合优质学术资源,对期刊的审稿、编辑等部门的人员进行有效重组,[7]从论文质量监控、出版发行管理、印刷推广运营等多方面进行统一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经营效益。例如,各地方可以将高校学报进行整合,统筹分配资源,打造有地域特色的专业化学术期刊。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形势下,借助集团力量而不是单打独斗,能更好地推广期刊,形成更大的市场影响力。还要在保证期刊质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市场运营和广告推广,提高期刊的品牌效应,以更好地在国际期刊市场立足。要结合学术期刊自身经营模式和特色,做好市场细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目标客户设定合理的定价以及合作模式。

由于学术期刊客户群体中读者和作者身份的高度重合性,要更加重视客户需求,提高服务意识、增强服务理念、建立服务体系。例如,改变长久以来低效的投审稿模式,解决信息不对等问题,实现作者与编辑的有效沟通;为订阅期刊的学者或机构提供学术交流机会、论文优先发表、继续教育培训等衍生服务。既能提高客户对期刊的信任度、依赖度,也能提升期刊声誉,让期刊的多元化经营得以顺利开展,达到多渠道盈利的目的。

随着媒体传播在各行业的广泛运用,学术期刊业也不应忽视其可形成的强大经营效益。可通过线上发行推广、广告媒体营销等方式扩大受众群体,吸引更多订阅客户,借助搜索引擎、相关学术网站、电子邮件等渠道进行传播和推广,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实施商业化运作,创新学术期刊的营销模式,提升期刊的知名度,增加期刊收益,促进期刊发展。在推广过程中,要考虑到所推广对象的不同身份以及他们的不同使用需求。大到各大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公司企业,小到个体学者、兴趣读者,都要区分推广层次内容,是整刊推广、学科推广还是特定主题、观点的推广,要了解客户是出于订阅目的还是投稿目的而关注期刊,做到市场推广的有的放矢。目前,销售网络版期刊是各大期刊为适应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和读者习惯改变而创新的销售模式。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网络化转型省去了传统纸质期刊出版的繁琐过程,简化了出版环节,提高了出版效率,也加快了学术信息的传播效率。[8]通过开发线上订阅功能,简化订阅流程,让读者脱离纸质版限制,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媒介阅读文献,相应地设置网络销售价、网络加纸质捆绑销售价,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消费水平和需求,增强对期刊市场的驾驭能力,扩大市场份额。

(二)构建综合化学术交流平台

构建本土综合化学术交流平台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任务之一。学术交流平台能为国家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并增强国家科学和技术战略实力,为我国科学研究工作的信息化环境建设提供支持,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贡献力量。

在电子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线上线下结合的学术交流模式已是学术研究发展的大趋势。综合化学术交流平台通过资源整合,汇聚权威专家学者,组成专业审稿、编委团队,将约稿系统、投审稿系统、排版发行系统、期刊数据库、学术研究前沿信息系统等多板块集中于一个数字平台上,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纸质期刊存在的出版经营杂乱无章、信息传播时滞较长等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学术资讯获取的便捷和即时传播程度,实现传统学术期刊与数字化平台的融合,创新我国学术交流体系,对我国各学术领域的发展都可以起到推动作用。又因其能够吸引多部门多机构参与学术交流平台的搭建经营,在有效促进学术信息在各领域传播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广泛集资,以获得更多建设资金,减轻经济压力,形成更大的经济效益。

平台可以采取会员制的形式,制定合理规范的期刊会员准入标准,针对大中小期刊设定核心会员、普通会员、观察会员等不同层级。期刊会员不仅可以将本期刊的内容发布到平台上,还可以参与到平台的论文稿件审核中,加强平台的评审机制建设,获得一定合作报酬,抵消部分会费支出。这种双赢的合作机制,可以让平台运行进入良性循环,促进平台更好地发展。由于网络平台具有更加公开化、透明化的特点,收录论文的质量管控也更为严格。审稿平台可以增加权威评审专家,多人在线对稿件进行评议,提高审稿效率又能保证公正性,避免关系稿;可以建立作者激励机制,对通过审核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资源给予一定奖励,如提供与专家沟通交流机会、首页专栏推送论文、平台订阅费优惠等,一方面提高作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收录稿件的质量以及平台整体质量,从而增加学术平台的权威性,吸引更多优质稿源。

平台还要构建系统化的文献学科分类,建立主题关联体系,开发以词句为单位的检索程序,满足当前科研人员愈加细化专注的浏览需求,提升文献查找效率,提供更有效的学术信息服务。平台应做到“以人为本”,扩大业务范围,为学者、科研机构以及期刊会员提供多元化服务,在提升使用者对平台的认可度和忠诚度的同时,也可以获得一些经济收益。例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国际最新信息、社会热点内容、领域突出问题进行挖掘,为学者提供研究方向及选题思路;定期推送各学科下载、引用率较高的论文,让学者能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重要成果及被行业广泛认可的观点;为各学术期刊提供从审稿到出版的全部行为信息的存储功能,为期刊会员分析经营决策的可提升方向。在保证国内学术交流有序展开的同时,也要吸引外国优质稿源,以做大我国学术交流平台,和国外学术交流平台形成有力竞争。在稿件管理、编辑出版方面也要参照国际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稿件管理系统,运用国际化的审稿模式,还可以联系海外专家加入审稿团队,使期刊稿件更具科学性和创新性,有效运行学术交流平台,采用国际化传播模式,提升国际影响力。

(三)加强多方合作

国内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相关企业可以合作办刊或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展开学术合作,增强期刊经营实力。研究人员可以获得更多科研经费,期刊运营经费也可以得到一定补充,提供支持的企业也能间接提升名誉、推广自身产品。还可以与专业网站、数据库合作对文献进行二次开发利用。虽然这种合作方式因期刊所得与商业期刊数据库的所得相比微乎其微而受到一定质疑,但就我国目前学术信息获取的大环境而言,知网、万方等商业数据库的地位无可动摇,因此这也可以算作一种最大化文献价值的途径。

学术期刊品牌是学术期刊的价值体现,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以及权威性都会形成品牌形象,而学术期刊的品牌效应也可以反过来带动期刊的整体质量提升。好的品牌塑造和形象维护也是期刊竞争力的保证。学术期刊的品牌也可以通过增强合作来提升。我国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保持与国际专家的紧密联系;[4]通过和相关机构合作组织专题培训会、专题讲座等方式保持对科研最新进展的敏锐度;通过采访国际知名学者刊登学者最新思想,邀请国际专家对期刊内容进行介绍或撰写导读、刊评,争取协办国际会议的机会等方式,利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国际社交媒体宣传报道,扩大期刊知名度和影响范围,提升品牌效应及国际影响力。近几年,与海外学术平台展开国际合作的发展方式引来了不少争议,但不得不说,这也是我国学术期刊扩大国际影响力最快速和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将本国数据库嵌入国外学术平台的方式,可以让更多海外学者通过浏览学术平台认识我国学术期刊,提高我国学术期刊的利用率。

我国学术期刊也可以与国际出版商合作,以版权合作等方式,借助对方成熟的出版平台和国际推广能力,拓宽国际发行渠道,增加发行量。通过合作,期刊管理者可以学习到更多海外学术期刊的办刊经验和管理方式,提高将我国学术期刊推向国际市场的能力,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国际出版商的合作中,要避免被其独家出版,要保留国内出版权。可以联系多个优质期刊组成联盟,提升谈判资本和议价能力以争取更大权益,保障合作关系长远发展。要避免出现因面对海外大出版商缺乏底气、筹码不足而丧失主动权,处于合作弱势地位的情况发生。在开展国际合作时,不能脱离自身的办刊宗旨和品牌建设,要基于我国人文社科的独特性,以中国视角研究世界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也要注重中国特色文化内容的输出,传播中国理念,做中国学术研究和世界学术发展有效连接的桥梁。

结语

学术期刊建设对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学术理论创新有着重要作用。学术期刊国际化也是推动我国学术期刊蓬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出版政策对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的创新发展十分有利,各出版机构应把握机会深化国际合作,加强自身商业运作能力,挖掘市场潜力,加速进入国际期刊市场的进程,推动我国学术成果在国际范围的有效扩散,提高我国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的国际声望,为实现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动态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