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校行企多元协同“云浮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以云浮龙湾南药项目为例

2022-09-23曾定茜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龙湾云浮学院

曾定茜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51009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以下简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大背景下,各地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不断探索实践乡村振兴的具体模式。“云浮模式”是云浮乡村振兴学院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联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聚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人才的探索和总结,为解决乡村振兴教育问题、人才问题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参考方案。

一、“云浮模式”的形成

广东开放大学依托其基层开放大学——云浮开放大学,于2019年1月与云浮市政府共建云浮乡村振兴学院,成为广东省第一家地市级乡村振兴学院。学院探索政校合作,省地共建村镇课堂,创新协同育人的模式,形成了高校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云浮模式”[1]。云浮乡村振兴学院开展了电商进村、电商培训、电商扶贫、农产品电商直播等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云浮乡村振兴学院围绕《云浮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美丽圩镇”“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布局组织体系,先后在云浮市成立了9所分院和3个教学点。

云浮乡村振兴学院通过深度合作制定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规划,开展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及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树立了广东样板“云浮模式”,在广东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广东开放大学体系内的云浮、茂名、阳江等农业产业区域的基层开放大学借鉴云浮模式,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法律事务和健康养老等涉农专业的办学延伸至村镇,建设村镇课堂,送教到田间地头。乡村振兴教育“云浮模式”提升至“广东模式”,为解决国家乡村振兴教育难题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广东方案”。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指出,要“推进校企一体化合作,建立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各级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工作机制”[2]。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力保障,也是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3]。根据纲要精神,云浮乡村振兴学院发挥开放办学优势,开展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及人才培养,具体做法与实践包括:依托开放大学平台聚合课程资源、师资资源、基地资源、产业资源和政策资源,开设和开发相应的产业学院和校企合作项目,如与绿稻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东量子空间孵化器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内容包括创新创业、技术(种植、养殖技术)支持等;依托乡村振兴产业联盟建立实训学习基地;通过校企合作,联合人民日报社作为试点单位,建设扶贫基地和双创工作室,培育创新创业理念,孵化农村电商双创项目。

自2019年到2020年,云浮开放大学报读学历教育的农村籍学生由数百人增加至数千人。其中,各村镇分院、教学点接收了数百名村两委干部、镇政府公职人员和新型村镇经营者,学校农村类生源占比已连续两年在75%以上。同时,云浮乡村振兴学院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办了十余类、共二十多期技能培训班,受训规模达两万余人次。如新兴县天堂镇“粤菜师傅”培训,培养乡村厨师近千人,打造了“千人乡厨”队伍;发展流动餐饮团队25支,带动了镇内三千多人就业。再如龙湾镇的南药种植培训,为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00多人次,使贫困户掌握实用技术,加快了上岗就业和脱贫致富的步伐。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广东开放大学乡村振兴教育“云浮模式”取得一定成效,学校总结“云浮模式”经验做法,形成材料“广东乡村振兴教育‘云浮模式’探索与实践——广东开放大学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典型案例”,在由中国教育在线发起的“2021年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征集评审活动中获评“时代先锋奖”。“云浮模式”的主要做法,包括学校与云浮市委市政府间开展政校合作,明确“两历提升,技能立身”的人才培养方式,形成“村镇课堂,岗位成才”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打通“学分转换,终身职教”的成才通道,形成以南药种植教育实践基地为代表的“镇村点菜、学院炒菜、乡村振兴办买单”的订单式培训服务模式等。开放大学发挥全省体系办学的优势,依托基层开放大学建设乡村振兴学院,探索创新办学模式,大规模提升镇村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学历和能力,培养乡土人才,有力推动了乡村人才振兴。

二、“云浮模式”在南药项目的应用

以云浮南药为例,南药种植推广项目是云浮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产业项目、品牌项目,龙湾镇是南药种植大镇,其发展关系云浮市南药产业兴衰。2019年5月,云浮乡村振兴学院龙湾分院落户该镇,龙湾镇党委、镇政府制定了“万亩南药、十里长廊”的总目标,规划建设万亩南药种植扶贫示范基地。由此,云浮加快构建南药“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布局,形成了由点连线、以线结网的产业格局,培育优质产业群。

龙湾镇落实云浮市委镇域经济发展战略,联合云浮乡村振兴学院在龙湾镇开展南药主题培训班,开展南药专业技能培训。授课教师分别来自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经济植物研究中心和龙湾基层综合服务中心,均是南药种植知识技能培训专家。授课对象包括贫困户、村干部等,贫困户是龙湾镇脱贫代表,村干部是龙湾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雁,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结合南药种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员虚心向专家讨教,实现学习知识、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目的。培训班的针对性、专业性、实用性強,聚焦服务村干部、脱贫户,围绕农村农民强化本土人才的技能培养,聚焦南药种植,聚焦镇域经济,使村民了解龙湾镇发展规划,了解龙湾镇委镇政府落实市委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的思路和举措。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依靠传统跑货运、拉客户的农产品销售方式日渐式微,大部分农产品滞销,农民入不敷出[4]。疫情严重影响了云浮以南药为主的农产品销售。为解决这一问题,云浮乡村振兴学院龙湾分院与绿稻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电商供应链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电商供应链系统

该供应链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由电商企业广州绿稻人等,向农户、农业合作社、农业种养殖大户、扶贫种植基地进行预购、包销、收购农产品;并负责对口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进行网络批发,面向消费者终端开展网络零售;(2)云浮乡村振兴学院龙湾分院负责对农户、农业合作社、农业种养殖大户、扶贫种植基地提供技术支持、产品开发、质量监测等服务;(3)政府、高校、企业等扶贫机构委托帮扶,并对口购买部分支农、扶贫产品。

同时,云浮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四特一新”的产业布局[5],即以云计算、IT服务、生物工程、先进制造业、康养旅游、现代农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布局。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农民生产,将“互联网+”、云计算、IT、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等技术密集型手段引入生产销售等环节,建立电商供应链信息系统,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不相符的结构性矛盾,为农民排忧解难,实现农产品供需匹配、农业产业升级。

基于电商供应链信息系统,龙湾分院广泛开展村民小组培训、基地现场培训、科技人员培训、分院培训,以及开展送教下乡、送技上门等活动,轮训从事南药种植经营的全部干部职工和农民,为300多人次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使贫困户转变零售思路,掌握实用技术,同时创造了大量劳动岗位,一定程度解决了中青年回乡就业问题。

三、“云浮模式”的主要做法

“云浮模式”深入乡村一线,扎根村镇基层,强化专业支撑和技术支持,创新应对“三农”问题,探索解决乡村振兴本土化人才培养等关键难题[6],其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点:

(一)明确乡村人才培养规格

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有多种类型,最关键的是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解决技能的价值体现和农民权益保护等难题。云浮乡村振兴学院发挥办学实力和体系优势,着重流通领域的技能培训,开发“农产品网络营销师”技能等级证书,加快农产品进城流转,加大了农产品流通增值中农民收益获取的话语权。

同时,云浮乡村振兴学院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建设了农村电商、土木工程等多个“新农科”专业,是首批开设标准化工程专业的基层开大之一,重点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学院定制化开发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协同推进教师团队、课程教材、课程资源成套输送到乡村一线,例如在建城镇分院、白石分院分别重点开展种植技术和旅游管理等相关培训。

(二)建设乡村教学组织体系

“云浮模式”将教学服务延伸至村、镇,在镇级别行政单位设立乡村振兴教育分院,在村级别行政单位设立乡村振兴教育教学点,形成“省-市-县-镇-村”五级办学网络体系,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村镇岗位和农民们的家门口,实实在在为农民办事。目前,在云浮市共有1所云浮乡村振兴学院、13所乡镇分院和4所村(居)教学点,形成“1+13+4”的教学组织体系。

“云浮模式”构建了“专业型教授博士、动手型工匠大师和实干型乡村工匠”三种类型的教师队伍。专业型教授博士送课下乡强化理论支撑;动手型工匠大师指导实践;村镇干部、致富能手、能工巧匠负责实操,近半数以上的课程学习落实在村镇岗位上。“云浮模式”实现“三课堂”联动,第一课堂即线上资源,第二课堂即理论和实训课堂,第三课堂即广阔的乡村平台。以往在第三课堂与第一、二课堂之间存在着一个物理距离,“云浮模式”缩短了这个距离,并通过主题面授、志愿服务等渠道搭建了第三课堂实践载体。

如图2所示,通过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教学组织体系,学校利用合作平台、校外实训基地、乡村服务点等开展专题调研、实习实训,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实践,采用“乡村出题+高校答卷+成果落地”的模式,解决乡村振兴发展痛点。项目通过“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的形式合力推进“三课堂”联动。乡村振兴学院在思想上引导教育,在实践上配套项目,支持学生开展学习。学生通过教学平台学习网络课程资源,通过考试,获得学分。“云浮模式”下形成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发挥开放教育优势,充分挖掘和创新农村传统文化,推进农村电商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将学生往农村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农村实用性人才方向培养。

图2 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教学组织体系

(三)畅通乡村人才成长通道

“云浮模式”建设职业农民培养的终身教育体系,解决“三农”实践学习资历与现有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对接”的难题。云浮乡村振兴学院依托广东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率先在终身教育资历框架下建设重点涉农专业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实践学分”资源库,通过规模化数据模拟,寻找出所蕴含的“对接”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三农”学分认证、转换、累积的系统化制度,建设乡土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通过学分转换体系,学员还可以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完成实践项目(如乡村管理项目、创业服务工程等)获取对口学分认证,转换积累学分,待学生获得足够学分后,可申请学位授予。

四、关于“云浮模式”的总结与思考

基于云浮龙湾南药项目,本文从人才培养规格、教学组织形式和人才成长通道三方面,总结了云浮模式的主要做法。云浮模式取得较好的成效,其关键在于形成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育人模式,培养了持续的、实干的乡村振兴人才。

1.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云浮模式”致力于乡村人才振兴,造就了一支合格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持续的、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同时,“云浮模式”立足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优势,服务乡村振兴,精准定向,突破现有的政策障碍和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了人才“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用不好”等瓶颈问题。

2.因才施教,满足差异化需求。“云浮模式”利用开放大学体系办学优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满足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需要。云浮乡村振兴学院探索实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改革了人才培养方式,在思想上引导教育,在实践上配套项目支持,成为田间地头学习的平台和培育乡村振兴人才的有效载体。

3.政校行企多元协同。“云浮模式”合力政府、学校、行业及企业,共同助力乡村发展,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广泛开展村民小组培训、基地现场培训、科技人员培训,送教下乡、送技上门,帮助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多方受益。

在多年的实践中,“云浮模式”也凸显了一些问题,如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强调政府主导、行业引导、校企合作,但缺乏相应的制度化条例。未来政府可发挥相应的宏观规划、政策支持、财政投入、监督约束等职能,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云浮模式的做法提炼为可执行、可借鉴的条例,助推政校行企合作长效机制,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广东开放大学校园网和云浮开放大学)

猜你喜欢

龙湾云浮学院
风 寄
诗情画意龙湾美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湾玛珥湖水华爆发成因初探
第十七届云浮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暨第十一届云浮石文化节18日云上开幕
父亲节忆父
示 己
海盗学院(12)
幸福老袁家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