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主要蜱种分布及蜱传病原的研究进展

2022-09-23唐莉娟王远志卜三平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病原新疆疾病

唐莉娟,王远志,刘 丹,卜三平

(1.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库尔勒 841000;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石河子 8320000)

传染病直接关乎人的健康与生命,且会产生各种社会问题,在传染病严重爆发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工农业生产难以正常进行,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及秩序稳定,如轰动一时的“河南蜱虫叮咬事件”曾造成社会的恐慌。在所有的传染病中,人兽共患病(zoonoses)占到了60.3%,而源自野生动物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更是占到的71.8%[1]。野生动物为主要的病原储存库,而蜱和蚊虫属于重点病毒传播媒介。

在整个虫媒生物中,蜱是第二大病原媒介生物。蜱虫对人和动物的危害可概括为直接危害与间接危害。直接危害主要是蜱寄生叮咬时,造成人或动物疼痛、不安,且引起皮炎。若动物大量寄生则引起患畜消瘦、贫血、麻痹、甚至死亡。蜱的间接危害是指蜱虫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简称蜱传疾病。禽类、兽类均为蜱类的生物载体,鸟类的长距离迁徙和兽类的远距离活动,均可将蜱携带至遥远的地方,并将病原体扩散到新疫区。据统计,全世界约有 10%的蜱携带病原体[2]。蜱虫不仅通过直接叮咬造成对宿主的伤害,而且还可以将携带的病原体传播给被叮咬的宿主,从而造成蜱传病的发生。在我国,几乎所有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蜱传疾病的发生,且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等边疆地区,并呈逐年上升趋势[3]。

1 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三山夹两盆”独特的地理格局对其地形地貌和其气候产生明显影响,如新疆有独特的高山、峡谷、平原等类型的地貌,且林牧业资源极其丰富,相关统计结果表明。全疆有草原面积约5733.3万公顷,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天山南北,在此区域有大量的绵羊、牛、马、山羊家畜,面积达到四千八百万公顷。新疆自然环境多样,气候、土壤、植被独特,非常适合蜱类滋生,为相关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各地都有蜱类调查分析相关文献,但缺少系统全面的统计。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周边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接壤,陆地边境线超过五千多公里,是我国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区。新疆境内分布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据新疆野保局统计,新疆野生陆栖动物有644种,鸟类有428种,其中,分布于新疆南疆地区的常住野生动物主要有塔里木兔、塔里木马鹿、野生双峰驼、野马、野驴、南疆岭雀、黑颈鹤、沙鼠、跳鼠等,而且,随着四季的交替变化,不断有大批候鸟从周边国家栖入当地。国际候鸟在新疆大迁徙路线主要包括东北路线,东南亚路线、印巴路线。进一步分析可知新疆的艾比湖位于这三者的交汇处,也是中亚鸟类迁徙的重要节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直线距离仅30公里。

2 新疆蜱种分布研究概况

蜱分为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三个科,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危害性最高的是硬蜱科。Guglielmone等[4]对世界现有蜱种名录修订并勘误之后发现截至目前为止,世界上蜱类有3科18属约900种。其中,中国蜱类有2科10属121种。对新疆蜱类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总体上看,其中较为全面丰富的如于心等整理编著的《新疆蜱类志》,其中对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新疆地区采集的蜱种种类进行详细的统计调查研究,所得结果表明新疆蜱种占全国之比从三分之一,可划分为2科9属45种[5]。一些学者还调查分析了新疆各地区蜱类分布相关情况,所得结果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1 采样点地理位置及蜱种分布 本文将参考文献中的采样点地理位置及蜱种分布进行地图标注,见图1。

图1 新疆各地区采样点地理位置以及蜱种分布Fig.1 Sample point location and tick species distribution in Xinjiang

2.2 新疆优势蜱种汇总表 本文将所参考的文献中新疆优势蜱种分布汇总,见表1。

表1 新疆地区优势蜱种Table1 The advantage tick species of the ticks in Xinjiang

3 新疆地区蜱带病原检测概况(表2)

表2 新疆地区蜱带病原Table2 The pathogen species of the ticks in Xinjiang

3.1 伯氏螺旋体 查阅文献得知多位学者从新疆北疆地区分离到伯氏疏螺旋体,对其培养研究发现:这种病毒可能是基于亚洲璃眼蜱、刻点血蜱等为媒介进行传播,并证明其分布及携带蜱种发生了扩散。在新疆阿拉山口艾比湖湿地硬蜱中也首次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提示新疆艾比湖为莱姆病病原自然疫源地。

3.2 立克次体 首次证实短垫血蜱可携带饶氏立克次体,首次在世界证实新疆南疆民丰县花蠕形蚤可携带斑点热群 CandidatusRickettsia barbariae,该病原在亚洲仅有以色列报道,尚未见到亚洲其他国家的报道;从新疆南疆地区采集到图兰扇头蜱中首次在我国检测到立氏立克次体。

3.3 无形体和埃立克体 新疆北疆家畜体表亚洲璃眼蜱、刻点血蜱、边缘革蜱等优势蜱种均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绵羊无形体,且呈现高流行和广泛分布,首次在边缘革蜱中检测到绵羊无形体核酸。

4 新疆蜱及蜱传病原研究的重要意义

4.1 新疆蜱与蜱传病研究存在的问题 蜱虫分类鉴定是蜱传病原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有益于有效防制蜱传疾病。蜱虫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最传统的分类鉴定方法是形态学鉴定,但形态学分类方法有其局限性,如:1)相似蜱种易与混淆,如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凯瑟硬蜱和六角硬蜱等;2)未成熟蜱不能有效地通过形态学进行有效区分;3)形态学方法几乎不能用于饱血蜱的鉴定。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应运而生。当前,分子分类学(如DNA 条形码技术)已作为一种发展最快的鉴定方式,应用于蜱虫种属鉴定中,但是由于部分蜱种的物种标志性基因片段尚未在GenBank等国际数据库中共享,从而阻碍了蜱种分子鉴定的全面开展。蜱传疾病可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近年,随着蜱传病原的不断发现,新发蜱传疾病越来越成为传染病关注的焦点之一。关于新发蜱传疾病的病原生物学特点、媒介生物、感染的自然宿主、流行地域等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4.2 新疆蜱与蜱传疾病研究的意义及存在的困难 新疆总面积为166.49万平方公里,地理生境多样,已知的蜱种和蜱传疾病种类丰富。有些蜱种(如特突钝缘蜱、伯氏硬蜱、、俄扇头蜱、高山革蜱、巴氏革蜱、凯瑟硬蜱等)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关于这些蜱的生物学特点以及蜱传病原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因此,研究新疆特有蜱种和地域特色性、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蜱传疾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控框架的整体需求,也是当地人民健康、畜牧业经济和谐发展的需求。

从地理位置看,在国内,新疆和与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东北三省处于相近的纬度;在国外,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等八国相邻,这些国家蜱种分类研究和蜱传疾病研究相对滞后,在新疆边境地区对比性研究毗邻国家的蜱种分布特点和蜱传疾病的流行有利于我国内陆地区疫病预警体系的科学构架。由于新疆周边与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的陆境线长度超过5600千米,边境地区地理景观多样、气候和宿主类型复杂,需要设立大量的监测点才能有效阐释新疆边境地区蜱种分布特点和蜱传疾病类别。因此,给我国蜱传“跨境传染病”、“外来病”的有效防控带来巨大挑战。

猜你喜欢

病原新疆疾病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进击的疾病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