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地区某医学院校“三全育人”视域下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

2022-09-23崇殿龙程甫影常久祥

吉林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三全育人本科生

崇殿龙,程甫影,常久祥,乔 凯

(1.蚌埠医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2.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医学教育承载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培养具有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当前比较紧迫的任务。对于医学本科生来说,科研创新实践是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1],也是高校“三全育人”十大体系中科研育人的重要抓手[2]。当前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已被证明是解决本科教育质量问题的一个途径,科研创新实践能够有效促进其主观学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3]。因此,促进医学本科生提升科研素养和能力,完成高等教育培养人的任务,既是响应国家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同时也是人才积累和应用医疗专业知识及提高临床医疗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文章以皖北地区某医学院校为例,于2020年开展了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掌握和了解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现状,分析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探究促进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的策略,为加强医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和贯彻落实“三全育人”举措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调查项目以皖北地区某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为调查主体对象,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在被调查对象中,其中大学一年级333人(45.99%),大二年级206人(28.45%),大学三年级120人(16.57%),大学四年级65人(8.98%),总体分布,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占比较高,大学三年级、大学四年级占比较少。

1.2调查方法:通过与相关专业老师访谈并参考大量文献案例,在此基础上结合皖北地区某医学院校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次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两部分,共设计38个问题,分别对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态度、认知、需求及障碍等方面进行调查。课题组成员通过线上调研的方式对皖北地区某医学院的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到问卷751份,有效问卷为724份,总体问卷有效率达96.40%。调查数据由电子问卷系统导出至 Excel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以频数、率和构成比等表示。

2 结果

2.1科研态度:见表1。通过表中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或外界原因而没有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对有参与过科研项目的学生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期望在大一、大二阶段参加科研项目。

表1 724名调查对象科研态度情况(n=724)

2.2科研认知:见表2。从表中数据显示来看,学生想要参与科研项目的主要目的集中为通过科研项目得到一定的科研锻炼、发表论文、社会实践锻炼、为就业考研准备几个方面,选择频数最高的是得到一定的科研锻炼和为就业考研做准备;而在另外一项问题调查结果中显示,有90.06%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读研,通过数据分析可能原因是对于医学本科生而言,其就业压力相对更难,学业压力更大,为了攻读更高层次的学位,而增加了本科阶段学生的科研学习压力,这也是大部分医学本科生为了将来的考研就业而参加科研项目的主要目的。在参与科研过程中需具备的能力方面,多数学生认为查阅文献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更为重要;另外对有参加过科研项目的学生调查侧面反映出参与过科研项目的部分学生对自我的提升并不持积极的态度。

表2 724名调查对象科研认知情况(n=724)

2.3科研需求:见表3。从表中数据说明,学校在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开展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的渠道,反映出学生在对学校科研实践活动渠道方面的信息获取不够完善,学校有关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科研项目活动开展需要改进的方面,多数学生希望得到优秀导师的推荐以及设置更加完善的创新实践课程,侧面反映出学生当前对指导老师需要的缺口及对科研创新实践活动课程知识储备上的不足。

表3 724名调查对象科研需求情况(n=724)

2.4科研障碍:见表4。调查显示,对于本科生自身而言,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增强了科研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了科研素养及论文撰写能力。但同时专业知识不足、课题经费欠缺、时间分配不当、学校缺少科研创新平台等是科研项目活动中同学们认为限制自身提高的主要因素。在对经费问题上的进一步调查中,发现有10.71%的学生表示经费存在困难,说明大部分学生在科研项目活动中经费是可以满足,少部分学生存在科研经费紧张的问题。

表4 724名调查对象科研障碍情况(n=724)

3 讨论

3.1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根据以上的调查数据,结合近年来在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出现学生参与度较低、立项多而完成质量不高以及师生互动不积极的问题,甚至出现了由于学生时间精力有限从而对科研实践项目排斥的现象,影响了高校开展科研创新实践项目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效[4],分析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1缺乏有效宣传引导及激励措施:当前 “三全育人”中的科研育人理念在多数高校的育人工作中得到认可,但是高校在对本科生科研项目活动的宣传引导和激励措施方面做的还不够完善。综合调查数据,有兴趣从事科研活动的同学占调查的很大一部分,但是仅有少部分本科生实际参与到科研项目中(主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于多数医学本科生而言,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医学课程较多,医学本科生多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而缺少自主学习性[5]。没有把科研创新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也没有把科研创新当作一种提升自我的途径[6],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积极性偏低,科研参与度不高。还有一些高校把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作为对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的形式,导致高校的本科生对科研概念模糊不清,对参与的途径略知一二,对科研认知定位不够准确,最终使得医学生失去在本科阶段对科研的想法。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很多教师没有科研育人的意识, 同时部分高校对于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在本科生的科研中导师是一个科研项目的主导者、推动者,导师的良好指导可以效解决本科生在科研创新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前沿知识缺乏等问题,而高校扩招造成的师资紧张使得高校对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多流于形式,对一名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指导老师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高校教师本身由于身兼教学、管理及科研任务,长此以往,造成指导老师对于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

3.1.2科研能力课程培养方案不够完善,科研训练开展形式单一: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没有专门制定针对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课程方案,依然延续低年级开展公共基础课程、基础医学课程,高年级开展医学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培养模式,而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对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方面,通常只有在基础医学实验及临床教学中部分涉及,绝大多数同学只是简单地执行老师已设计好的实验方案,难度系数相对较低,对本科生日益增强的科研创新活动需求而言,科研训练开展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因此对于大部分本科生来说,在校学习期间没有得到系统的科研课程学习和完善的科研能力训练培养,导致大多数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水平较低[2],没有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培养要求。

3.1.3科研实践过程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医学本科生的科研活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实验培训速成班或者是文章撰写与发表,而应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予以管控和保障。当前本科生的科研项目考核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包括立项审批、中期考核、结题验收。其中以科研成果的产出情况作为结题验收的主要方式,但是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成果产出率不高。对本科生的科研项目仅注重于项目的立项与经费给予,缺少过程的管控措施,导致部分医学本科生面临实习时,还未能如期完成科研项目,最终只能仓促结题。

在以发表论文作为量化指标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少部分的本科生参与发表过论文,成果产出情况不佳。另外,在对本科生的科研活动的场地、设备方面的调查,部分本科生对此表示不足,反映学校在对本科生科研活动方面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不能完全保障本科生科研活动的资源空间。

3.2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解决策略:对于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高校应紧紧围绕提升大学生科研素质、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并将科研育人作为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之一,贯穿于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全过程。

3.2.1增强医学本科生对科研创新活动的认知:首先,积极推进以学院、导师、学生组织为核心的科研平台的建设,以增强科研认知为基础,举办科研知识科普讲座,观摩学习研究生的实验操作以及导师与本科生面对面交流会,以此加强医学本科生对科研创新活动的了解。其次,以促进学生科研兴趣为导向,举行本科生科研成果宣讲会、科研壁报展览会、科学前沿分享会;带领科研兴趣学会实践小组进实验室等,提升本科生的科研创新兴趣。最终,以提升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调整本科生在校期间科研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结构,面向全体本科生增开科研类公共必修课课程,加强系统科研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动手实验设计和文献阅读能力,并以问题为导向式学习模式的转化,引领本科生思维创新,推动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拓展。

3.2.2融合医学专业教育,构建科研育人课程体系:将科研育人纳入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健全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根据医学本科生的年级、专业特点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培养,重新整合医学类科研相关的课程,将课程教学结构调整为与本科生在校期间科研实践相统一,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打造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平台。科研育人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7],以实践为手段,将科学研究融入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可以将大学生双创项目作为落实“三全育人”的实践平台,实施科学化的建设。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体系,坚持以创新训练项目为主,稳中求进,保持项目每年合适的增长比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学校应加强组织在校生参与国家级、省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各学科竞赛等,为学生搭建展示科研创新才能的广阔舞台,带动引导学生科研学会社团和创新创业社团,营造浓厚的科研创新实践氛围。

3.2.3明确组织架构,健全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体制保障机制:学校相关部门应讨论、商议、完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目标与任务,为深入推进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学校应扎实推进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制度建设,制定相关的实施管理办法及工作方案,规范各项工作流程,营造良好的校园科研育人氛围。有关部门应树立、宣传典型示范,利用正确、客观的评价体系与制度奖评优秀学生与教师,让其他更多的本科生和教师产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方式方法,从而达到良性循环。此外,还应该严格筛选参加科研活动的本科生及开展带教工作的中青年老师,确保有兴趣、有素养、有能力的学生参与进来,也保证与有科研精力的老师建立稳定长期而有效的联系机制,对于初次接触科研项目的本科生来说,在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导师的积极指导、适时适量的文献阅读要求及严密的项目进展汇报都会有效地促进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学校应制定要求避免出现指导老师完全将本科生托付给自己的研究生,甚至出现形式主义,而失去“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更避免科研资源的浪费。对于硬件设施保障方面,学校应加强建设校内科研活动空间,与地方政府、兄弟高校、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给学生创新创业学习提供良好平台,为追逐科研创新的学生提供有利的帮扶和支持。

当前“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对未来我国发展现代临床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和国家现代医学技术教育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8],对构建多主体全时空协同育人的大格局做出了系统的部署。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校人才培育方案的重要指标,也是“三全育人”机制中科研育人的落实目标指向之一[9]。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地完善科研育人的评价机制, 明确科研育人过程的“育人”核心位置,将培养本科生严谨的学术作风、勇于探索、 崇尚科学的育人理念贯穿于教学科学研究的全过程。高校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科研创新实践教育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不仅有利于构建系统性的全员育人体系,而且可以形成强有力的全过程育人,建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平台,从而深入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最终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三全育人本科生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医院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探讨
浅谈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