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效果
2022-09-23吴平亚
吴平亚
(武汉市洪山区张家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0)
高血压和糖尿病属于现阶段我国国内发生率较高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目前全球发病率为30%,且逐年递增。血压得不到良好控制会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极易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肾脏疾病,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就抑制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提升肝糖原输出量,会造成糖代谢功能紊乱,导致血糖水平异常[1]。相关研究结果证实,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发生率高达70%~80%。两种疾病相互作用和影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升,治疗难度较大。据相关报道结果证实,并发症还会提升女性器官脱垂症发病率,需要进行有效治疗,降低疾病影响。临床针对高血压糖尿病,会选择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时,既要确保稳定控制血压和血糖,同时还要注意减少对肾功能的损伤[2]。本文旨在探讨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8),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45~72岁,平均(60.72±2.38)岁;高血压病程为3~9年,平均(5.67±1.42)年;糖尿病病程为1~7年,平均(4.13±1.20)年。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6~75岁,平均(61.05±2.33)岁;高血压病程为3~10年,平均(5.92±1.50)年;糖尿病病程1~8年,平均(4.13±1.2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接受全面检查结果证实和2018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同时满足2018年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中糖尿病临床诊断要求;患者意识清醒配合度理想,具有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患者和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字。
排除标准:确诊为继发性高血压或1型糖尿病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异常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者;合并精神类疾病患者;对本次研究选择药物过敏或是不耐受患者。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要求严格遵照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或是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确保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空腹血糖不高于8.1 mmol/L、餐后2 h血糖不高于11.0 mmol/L)。同时进行糖尿病和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要求患者能够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要求在入组前停止原来服用的降压药物,时间为1周,进行药物洗脱,之后入组接受药物治疗。
对照组单独使用氨氯地平(生产厂家: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818,规格型号:5 mg*28片/盒)进行治疗,药物口服,10 mg/次,1次/d,建议早7点左右服用。
观察组在口服氨氯地平(药物类型和服用方法和对照组一致)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生产厂家: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4840,规格型号:10 mg*14片/盒)进行治疗,药物口服,15 mg/次,1次/d,建议早7点左右服用。
两组均按照上述标准用药30 d。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要求每天测定血压水平,由专业医师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定。为确保结果准确,测定时要求患者保持坐位,静息状态下进行测定,连续测定3次取平均值进行记录。
1.3观察指标:治疗后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指标,显效:治疗后,舒张压水平降低10 mmHg且维持在正常范围以下,或是舒张压未达到正常水平但降低幅度高于20 mmHg;血糖指标得到理想控制,检查结果证实无尿蛋白。有效:治疗后,舒张压降幅未达到10 mmHg,但血压水平在正常范围内;降低幅度高于10 mmHg但是未达到20 mmHg;血糖基本能够良好控制。无效:未达到有效及以上水平。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测定并汇总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和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血肌酐);汇总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头晕头痛、低血压、局部水肿、咳嗽[3]。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2.2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两项血压指标均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组间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两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空腹及餐后2h血糖指标上进行比较,对照组两项指标均值均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指标组间比较
2.4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两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指标上进行比较,对照组两项指标均值均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组间比较
2.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研究结果证实[4],高血压和糖尿病存有相同的遗传基因,合并发生概率较高。目前,两种疾病尚无根治药物或治疗手段,只能通过药物对血压及血糖进行控制[5]。专业研究结论证实,两种疾病联合发生机制考虑密切相关于高胰岛素血症,此类患者肾小管会大量吸收钠离子,激发交感神经兴奋度,从而会导致血压异常增高,同时影响血糖水平,促进疾病进一步发展[6]。两种疾病同时发生,互相影响,极易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会明显提升疾病治疗难度。相关研究结果证实[7],收缩压在原有基础上降低10 mmHg,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也会随之降低,风险降低13%,因此导致的死亡率降低约为15%。另外,稳定控制血压,还能降低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对于个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临床常用降压药物为钙通道阻滞剂,可确切降低收缩压。其中长效类典型药物为氨氯地平,药物机制为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血管外周压力,不仅能够降低血压水平,还能促进冠脉血流量提升,能够改善发病者左心室舒张能力[8]。高血压发生后,会促进心肌纤维化变化,降低心脏顺应性,极易诱发心肌缺血。相关研究[9]结果证实,氨氯地平对心肌纤维化具有良好预防效果。药物还可以使肾血管压力降低,促进肾小球血流正常,避免造成肾功能损伤。同时,药物不会对机体血脂和血糖水平进行影响,也不会干扰胰岛素敏感性,具有一定应用优势。《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中明确提出[10],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单药治疗时,可将长效降压药物作为第一选择,后期需要根据疾病情况,选择联合用药,确保疾病稳定控制。
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药物机制为对血管紧张素Ⅰ进行阻断,降低其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能力,进而控制血管紧张素Ⅱ量,从而缓解外周血管压力,实现降压效果。高血压糖尿病发生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异常增加,因此药物可发挥更为确切效率,能够有效保护肾脏及心血管[11]。药物一方面能够缓解心室后负荷,同时还不会引发代偿性体液潴留。药物还能够促进生成前列腺环素以及前列腺素E2,可缓解肾血管及外周承受的阻力,促进肾血流正常,有助于促进肾功能改善,对于预防糖尿病肾病发生价值显著[12]。此外,用药后,能够使胰岛素敏感性得到提升。
上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借助协同互补效用,显著提升疾病治疗效果,确保血压和血糖水平稳定控制,同时能够保护肾功能。另外,研究结论证实,联合用药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提示联合方案安全性表现优异。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可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在确保血糖和血压指标稳定的同时,还能够促进肾功能改善,用药方案安全性理想,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