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区域教育科研绩效评价*

2022-09-23徐建林

江苏教育 2022年58期
关键词:吴江绩效评价优质

徐建林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教育科研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在长期的教育科研管理实践中,形成有效的区域教育科研评价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不仅能够彰显“科研强师、科研兴教”的科研价值,还能为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驾护航。本文拟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教育科研绩效评价为例进行分析。

一、区域教育科研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

客观而言,教育科研在学校内涵发展、师资专业建设、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价值。优化教育科研绩效评价,可以促使学校站在教育科研的视角审视当下发展,取长补短,优化学校教育科研生态,进而在学校优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

1.教育科研绩效评价有助于增强学校科研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科研意识可以看作是教育科学研究者探究教育问题的一种积极倾向。在以往学校的绩效考评中,由于教学质量具有易用数据定量评价的显性化特质,使教学质量评价看似更为公允。相较于教学质量的显性特征,教育科研的内隐性特征致使其极易被忽视。如果缺少区域教育科研的绩效评价,必然导致学校忽视教育科研。而教师教育科研意识的淡薄直接阻碍了其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无法用教育科研的整体观去破解教育难题。因此,教育科研绩效评价就是要让区域、学校、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激发其参与教育科研的动力,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区域教育科研面貌。

2.教育科研绩效评价有助于提高学校发展品质

办学品质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往往体现了学校的内涵品质。一方面,教育科研绩效评价可以促使学校借助评价指标审视当下发展的现状,查漏补缺,抓住教育热点问题,洞悉未来发展方向,提升教育科研内驱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科研绩效评价反馈,健全办学实践中的教育科研评价机制,提升区域教育科研科学化管理水平,通过教育科研的专业引领促进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

3.教育科研绩效评价有助于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

客观而言,优化教育科研绩效评价,有助于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在长期实践中,提出了学习研究力、培训指导力、管理服务力、推广辐射力“四力”评价指标(如图1所示),不断建构和完善教育科研绩效评价内容,通过设计兼具基础性和前瞻性的评价模块,使教育科研工作紧密关联学校教育教学实践,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科研的引领和助推作用。总之,教育科研绩效评价不仅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专业支持,更为区域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从整体上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图1 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研绩效评价推动优质均衡发展示意图

二、区域教育科研绩效评价的保障机制

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然需要更多的创新机制予以保障。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作为一个区域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努力破解教育科研“假、大、空”积弊,力求面向基层一线,服务教育教学实际,致力于教师教育科研力提升,构建了上下联动、职能协同、抱团协作的立体化区域教育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形成了整体发展又特色凸显,全面开放又重点突出,错位发展又优质均衡的区域教育科研新样态,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区域上下联动机制

由于国家、省、市教育科研部门没有对区县级教育科研部门设定相关评价标准,当前区域教育科研绩效评价往往依据当地教育科研部门的工作经验。因此,为实现对区域教育科研部门的科学考核,教育科研绩效评价指标、项目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江苏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建设标准》等相关教育科研文件,挖掘教育科研绩效评价要素,出台了《吴江区教育科研绩效考评办法》,既沟通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又契合基层学校教育科研现状,保证了评价指标的有效性,使绩效评价得以联动实施。

2.部门职能协同机制

长期以来,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的“两张皮”现象一直是困扰教育科研部门的顽症。为进一步减少部门间的隔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健全“教科研一体化”协同机制,通过与教师发展中心协同联合,在教学研究、教师培养、专业培训等方面相互助力支持,并在教育科研绩效评价中予以体现,使教育科研的评价内容更丰富、更优质,更能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校际抱团协作机制

区域教育科研绩效评价旨在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帮助学校寻求特色发展之路,实现校际错位发展。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通过打造不同形式的教育科研团队,如基于区位优势的片区间教育科研团队、基于教育科研任务同质化的协作团队、基于公办与民办教育科研发展共同体等团队形式,结合教育科研绩效评价指标,形成不同发展指向的区域教育科研面貌,使全区学校既能“吃得饱,吃得好”,又使绩效评价公正客观地反映学校科研水平,促进区域教育整体优质均衡发展。

三、区域教育科研绩效评价的实施策略

区域教育科研绩效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区域教育的内生动力,还可以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吴江区通过构建项目多样、指标多层、主体多元、路径多重的教育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在深化区域教育改革、优化学校办学质量、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

1.构建“四力”评价指标

一般而言,教育科研评价聚焦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客体、目的、标准、方法、制度六个要素。注重区域管理性能的绩效评价,并非如同象牙塔式的纯学术评价考量,而是将一套评价指标、评价项目、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功能有机整合的实践模型。因此,区域教育科研绩效评价的框架设计尤其要体现实践性,借助教育理念,将评价落到学校发展中去,成为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支持系统中的“顶梁柱”。吴江区教育科研绩效评价加强顶层设计,在实践中形成适合区域发展的教育科研绩效评价框架(如表1所示)。

表1 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研绩效评价框架表

实现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不仅指向硬件设施的现代化,更要在学校文化、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体现。为满足区域、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需求,吴江区全面构建教育科研绩效评价的“四力”指标,使原本不可见的“软实力”得以彰显,并催生了基于“教师个体→科研团队→学校整体”的立体化教育科研网络,综合考量教育科研常规、特色发展、自主创新等方面,使公平、客观和真实的绩效评价从整体上满足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需求。

2.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

为正本清源,杜绝材料造假、数据编造、学术不端等情况的发生,吴江区教育科研绩效评价采取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并重的方式,不仅注重档案材料的积累,更关注平时教育科研的落实状况,通过引导学校树立“教育科研要扎根教育教学实践”的教育科研观,使评价项目真正落到实处。

过程性评价是区域教育科研管理中的一种动态监测。吴江区主要对“学习研究力”和“培训指导力”进行监测,具体指向以下方面:教师个体研修过程中教育科研力的提升;学校教育科研团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过程;教育科研活动承办、参与的量和质的变化过程;课题研究过程中“五精标准”落实情况,常态化推进的过程。

结果性评价强调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整体反馈和完善。吴江区通过对“管理服务力”与“推广辐射力”两个指标进行评价,具体指向以下方面:教育科研制度建设,评价其合理性、合规性、可持续性;教育科研骨干占比数据,评价学校对教育科研的重视力度;教育科研特色的挖掘与宣传,评价教育科研自主发展力度;教育科研成果向区域的辐射推广,评价教育科研的品牌影响力。

教育科研绩效评价不能孤立地看待和使用评价指标,而是要深刻认识到一个指标对整体的影响度。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使评价项目不再割裂,让评价项目在绩效评价指引下得以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向纵深推进。

3.聚焦以评促建螺旋上升

教育科研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立注重评价工具的创生。如果只看量化的指标数据,简单化强调结果导向,就会导致评价产生偏颇。评价应该超越“工具理性”,注重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让学校在教育科研绩效评价中认清自身发展中的优势与困难,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边评价边创建。

吴江区教育科研绩效评价依据四个评价指标,设立八个维度的效能指向:从学校科研制度到科研团队,从教师科研起步研修到科研骨干;从常态科研活动到专业课题研究,从学校科研特色转型到科研成果推广辐射。这八个维度的指向,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变化流动的。在评价过程中根据区域教育科研整体发展水平进行调整,助推区域教育科研水平螺旋上升,体现评价的自主性、发展性、过程性、激励性,让更多的学校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品质发展,最终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教育科研的强力支撑,通过教育科研绩效评价优化评价指标、落实评价项目、强化评价主体、把握效能指向。只有深化新时代教育科研评价改革,使教育科研真正在教师成长、学校建设、区域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才能切实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吴江绩效评价优质
发酵工艺为获得优质沙棘酒提供基础
加州鲈“遇冷”!端午节后市场疲软,吴江大量出鱼冲击多地市场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预算法》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研究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