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中的家长之“位”与家长之“为”

2022-09-23罗琴丽李俊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26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成才双减

◎ 罗琴丽 李俊峰

(1.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教育教学研究室,北海 536002;2. 山东省邹城市教体局,济宁 273500)

作为以缓解家长焦虑、促进教育向本质回归而使学生健康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2021 年的开学季,全国各地要求落实“双减”政策。这无疑是最接地气的教育改革,但家长的认识如何,行动是否符合“双减”的本意,直接决定着改革的成效。我们认为,家长只有对自身的“位”有了透彻的认识,对自己的“为”有了自觉的方向,才能真正让学生的负担得到减轻,从而让“减负”走向深处,落在实处。

一、“双减”中的家长之“位”

总体上看,家长之“位”主要是指家长对“双减”的认识。家长对以下四个问题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才会对“双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理解“双减”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2021 年7 月底,“双减”文件重磅落地,与此同时,各地也迅速采取配合行动,这一系列举措在家长圈里激起了千层浪。家长们普遍关心,新政出台后到底会给孩子的未来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会促进教育公平,还是会拉大教育的不公平?事实上,这次“双减”改革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以及对学生作业负担的减轻,标志着我国教育的本质真正回归到育人本身,学校和家庭再一次成为教育的主阵地。这是对教育公平的重大回归,它杜绝了一部分学生凭借在校外培训机构获得学业优势,挤占其他群体学生阶层上升机会的可能,是让教育在社会分层中发挥公益性作用的真正体现。因此,家长们对“双减”是否会带来新的不公平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二)理解“双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双减”文件中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令人期待,“1 年内有效减轻,3 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但9 月份开学后,不少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效果未尽如人意表现出情绪,一些家长似乎没有感觉到“双减”政策带来多大的变化,比如对“5 +2”课后延时服务满意度不高,认为没什么效果;教师们大多数还是仅仅在辅导作业,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延长了孩子们的在校时间等。这些都是部分家长对“双减”政策理解不深、急于求成的表现。根据《2020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08 万所,在校生1.56 亿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义务教育国,对我国涉及面如此广泛且深入的教育领域进行重大变革,国家的方略是“1 年内有效减轻,3 年内成效显著”,这表明,不可能在一两个月内,在全国所有地方都完全施行到位,尽善尽美。一部分家长产生的意见,还是对“双减”政策需求迫切、期望一蹴而就造成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级各类学校的延时服务一定会开展得更好,丰富多彩的活动会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在艺术、健体等素养课程中提升品位,最终赢得家长们的赞赏。其他方面改革措施的施行相信也是如此。

(三)真正深刻认识到何谓孩子的成长

目前,主流教育理念认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心理品质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才是促进学生成长的真正内涵。学生之所以出现诸多心理问题,除了其他客观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压力较大。“双减”政策的推进,促使教育方式回归本源,让育人目标回归初心,提醒并督促我们在关注减轻校内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走向,因为“一个人心理健康才能正确地看待世界、认识问题、正视客观事实”。这个“减”字的落地,助力家长改变育人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走出应试教育误区;助力学生开阔视野,树立新的学习目标,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育人先育心”。这是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消除短视化、功利化教育不良现状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家长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双减”政策的落地。

(四)透彻体悟家长对孩子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教育兴起后,父母在子女教育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父母需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确立正确的位置。家庭教育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它绝不仅体现在对孩子学业的促进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国家实行“双减”,并不是对学生的放任,恰恰需要家长充分发挥塑造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关键作用。

根据江苏省苏州市学业质量监测数据,“父母要求”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最大,“学校及老师要求”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最小。在压力来源的排序中,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均将“父母要求”排在第一位。同时,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感受到的来自外界的压力越来越重。由此可见,家长对自己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要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实际上,无论教育专业化发展到多么高的程度,也无论家长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家长都一定要牢记自身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不可抛离的责任。现实中,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无言的托举,无论孩子处于人生中哪一个阶段,父母都应倾注心血去关注他们、教导他们,一定要做到“到位”而不“缺位”,才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双减”中的家长之“为”

家长之“为”,主要是指家长在“双减”中的具体行动。家长在“双减”中能做到以下四点,应该说是较好地履行了家长的职责。

(一)提升家长育才的境界

各种不断兴起的浪潮退去,我们才会发现,孩子成长成才的内核从来都不只是分数与成绩,而是很多应试范畴以外的东西——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我实现的追求、对真善美价值的信仰等,这些才是孩子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它是无法通过校外培训获得的,只有格局大、境界高的家长才能真正培育它们。

怎样教孩子做人?社会是大熔炉,也是大染缸,孩子最终能否成才,有没有健全的人格是关键因素。家长抓住孩子成才的“根”进行教育引导,则会事半功倍。具体来讲可以包括四点:(1)帮助孩子认识到,人生目标和理想是孩子成才的“灯塔”;(2)坚强的意志是孩子成人成才的“保险”;(3)乐观自信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催化剂”;(4)正确对待他人与自己是孩子一生快乐、幸福的“钥匙”。

教育无关物质也无关金钱,在家长的格局与远见里藏着孩子的未来,因此,“双减时代”的家长迫切需要“务本”,家长们的远见、理念,为人处世的态度与做法,最终都会投射在孩子身上,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家长们一定要摒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社会风气,不被大众化思潮所裹挟,顺应“双减”的要求,理性思考,眼光长远,做一名格局大、境界高的家长。

(二)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

全面发展是什么?只有艺术、体育、劳动类的学习、活动是素质教育吗?素质教育是否完全与学科类学习无关?在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型人才需求越来越紧迫的时代,真正全面发展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真意,我们认为应是艺术、体育、劳动类的学习、活动与学科类学习互不矛盾,乃至是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的。对学科类学习的作用我们较为熟悉,艺术体育劳动类学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如何呢?根据苏州市学业质量监测结果,在艺术、体育和劳动的态度和习惯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学业成绩更高。监测将学生对艺术、体育和劳动的态度和习惯三组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并分别划分为四个水平,人数各占25%,前25% 为水平I,后25%为水平IV。数据分析表明,对艺术、体育和劳动的态度和习惯在水平I 的学生学业成绩均最好,而在水平IV 的学生学业成绩均最差。以艺术态度和习惯为例,艺术态度和习惯在水平I 的学生学业成绩为531 分,比艺术态度和习惯在水平IV 的学生高60 分。由此,在“双减”时代,家长们一定要树立学科类学习与艺术体育劳动类学习“五育”并重的全面发展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成长成才,让他们未来为国家的繁荣兴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建立有效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作为家庭环境中的关键因素,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苏州市学业质量监测结果显示,亲子关系好的学生学业成绩更好。监测将学生亲子关系的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并划分为四个水平,人数各占25%, 前25%为水平I, 后25%为水平IV。结果显示,七、八、九三个年级亲子关系处于水平I 的学生学业成绩均最好,而亲子关系处于水平IV 的学生学业成绩均最差。以七年级为例,亲子关系处于水平I 的学生学业成绩平均为520 分,亲子关系处于水平IV 的学生学业成绩平均为483 分,两者相差37 分。八年级和九年级亲子关系处于水平I 和水平IV 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值分别为44 分和42 分。可以说,监测数据较为直观地展现了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对于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家长们应该说都认识得比较充分,但是如何较为有效地建立亲子关系呢?“高质量的陪伴”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所谓“高质量的陪伴”,一定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给予孩子心理营养和良好精神体验的陪伴。孩子和父母应共同处于放松、舒适、愉悦、亲密的状态中,能够互相得到精神上的滋养,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模式,能够像朋友或者伴侣一样彼此独立但又紧密联接。良好的亲子互动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国家实施“双减”的初衷。

(四)提高家校沟通的能力

众多案例表明,家校沟通不畅是影响学生学业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随着现代学校教育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人们认为教育仿佛仅是教师的职责,这影响了家校沟通的实效。特别是受近些年来少数教师校外“一对一”“一对多”私下办班、补课,收受红包等负面舆情的影响,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度可谓降到了历史低点,这也是近些年来家校冲突屡屡被报道的重要原因。客观地看,绝大多数教师的师德师风是好的,并且随着家长们学历水平和期待值的不断提高,教师们的负担也大幅增长,不少教师常常是披星戴月地忙于工作,教育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迫使这些教师呈现焦虑状态。特别是“双减”实行后,不少教师要参与到“5 +2”课后延时服务中,很多教师甚至忙得来不及照顾自己的孩子和父母。因此,家长应该改变对教师的刻板印象,提高沟通能力,树立主动与教师沟通的意识。一方面,主动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以便在家庭教育中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主动让教师了解掌握孩子的个性和优缺点,也能更好地增强学校教育的针对性,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健康。

《管子·权修》中说:“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他们如同种子,教育是培养人的“有机”过程,它所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而不是无生命的工业“原料”。希望“双减时代”的家长们能体会教育是农业的深意,从认识和行为上理解并支持“双减”改革,让这一项真正回归教育本真的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行稳致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积极的力量。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成才双减
陈子芳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浅谈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
做合格母亲 教子女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