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辐照环境下光导摄像管视频采集技术解决方案

2022-09-23程治峰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13期
关键词:光导电子束噪声

程治峰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1 研究背景

目前,核电站所使用的耐辐射摄像头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光导摄像管和耐辐射的CCD/CMOS 摄像头。相较于耐辐射CCD/CMOS 摄像头,耐辐照光导摄像管虽然清晰度比不上CCD/CMOS 摄像头,但是其抗辐射能力很强,在中高辐照环境中成像清楚稳定,寿命长,是耐辐射摄像头中较为理想的选择。

目前,国内核电站光导摄像管存量逐渐减少,因此,也在中高辐射下采用耐辐射CCD/CMOS摄像头,但是其寿命不长,而且处理固废的代价很大。所以,现如今,在中高辐射环境中光导摄像管还是不可替代的。

2 耐辐射光导摄像管的研究现状

光导摄像管在20世纪中期出现,其制造精美但复杂,后来,随着CCD/CMOS技术的兴起,轻量、高清且分辨率高的照相机渐渐取代了光导摄像管。但是,在某些极端条件下,光导摄像管仍然有其独特的优势,如微光摄像或在高辐照环境中。

在高辐射环境中,普通CCD 受到高能射线照射,其成像质量会急剧下降,因为高能射线粒子轰击CCD/CMOS 中门极的隔离层SiO,会引起电子脱离或Si-O键断裂,从而隔离层导通,成像失效。在光导摄像管中,确定成像质量关键在于光电导膜,其一面接受外来图像和射线轰击,另外一面受到电子束扫描,所以靶面的选择对其抗辐射能力影响尤为关键。

现如今,针对CCD/CMOS的缺陷,也有国内外机构研发耐辐射的CCD/CMOS 相机。CCD/CMOS 相机像素高、重量轻、耐受冲击、工作电压小,相比光导摄像管具有很大优势,但在高辐射和超高辐射中,CCD/CMOS相机还无法满足耐辐射要求,相比之下,光导摄像管能够在此工作条件下正常工作。

3 耐辐射光导摄像管优势

耐辐射能力强:单小时最大抗辐射剂量最高可达到30 000Gy/h,总抗辐射剂量可达到200WGy,能够深入到常人不敢接近的高辐射区域监测核电站的运行。

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光导摄像管采用紧凑型设计,其产品尺寸小,便于安装。

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和环境辐照强度有关,累计总量最高可达200WGy,在1000Gy/h 的高强辐射下连续工作2000h。

4 耐辐射光导摄像头成像原理分析

(1)反束光导摄像管前壁是光电阴极,进入系统的光像到达光电阴极后,产生光电效应,由光子激发出电子来,各点发出来的电子数目正比于光像的光照强度,在光电阴极上形成电子密度像。

(2)激发电子穿过金属栅栏打到靶极,靶极受高速电子的轰击产生二次电子发射。二次电子被金属栅网所捕获,靶极因逸出二次电子而带正电,形成电位像。靶上电位高处对应于景物的亮点,电位低处对应于景物的暗点。

(3)用电子枪准确地瞄准靶极上的点并对靶面进行扫描(所以又称电子扫描成像为像面扫描成像)。靶面上点从电子束中摄取电子,使靶极达到零电位。从电子枪中射出的电子束的电子数目是固定不变的,但靶面各点吸收电子的数目却因各点的电位高低而不同,返回的剩余电子数形成了图像信号,即图像的亮点,使靶面上对应点的电位高,则从电子束中吸收的电子数就多,剩余返回的电子数少;反之,电子数多。于是,返回电子数就反映了图像上各点的暗亮程度。

(4)为了提高输出信号的强度,在电子枪外套有一组电子倍增器。返回的电子被收集极吸取后,再一次利用二次电子发射效应,将电流逐级倍增。

5 耐辐射光导摄像头设计方案

5.1 机械设计

机械结构包括聚焦偏转线圈和对应的保持器,同时,还需要固定镜头和对应的电路板,最后整体组装成为一个设备。

机械机构中需要设计的主要是聚焦偏转器和对应的外壳体。镜头直接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

5.1.1 聚焦偏转器

聚焦偏转器具体的结构及其组成部分如图1,其中各部件名称具体如表1所示。

图1 聚焦偏转器结构

表1 聚焦偏转器各个部件名称

聚焦线圈在内部,主要作用是将电子束聚焦。聚焦线圈也可以设计在偏转线圈外部,但这会大大增大偏转线圈的体积,因为为了得到相同的中心磁场,半径越大,在线圈电流相同的情况下,需要的线圈匝数越多。将聚焦线圈放在内部,能够大大减小线圈的体积,但这意味着偏转线圈的体积会增大很多,但偏转线圈的匝数比聚焦线圈的匝数少得多,偏转线圈匝数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

5.1.2 外壳体

外壳体主要是为镜头、光导管、电路板等结构提供支撑。

5.2 电路设计

电路结构包括高压升压电路、精密放大采集电路、聚焦偏转驱动电路、延时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信号传输电路、图像存储电路。基本的设计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电路设计框架

高压电路生成光导管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电压,高压电路采用谐振电路,产生低纹波的电压源。光导管中的热阴极受热激发出电子,经过控制极、加速极,最后经过减速极,垂直入射在靶面上。当图像靶面受光照,产生起伏的电势,经电子束背面照射,发生放电过程,产生电流。最大信号电流为300nA,经过精密的跨阻放大器,最后被高速ADC采集。当控制x和y方向偏转线圈的电流时,能够控制电子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扫描,最后将图像的强弱信号转化为电流的强弱信号。成像的精度与电子束的聚焦能力、扫描线性度及电子束的余辉迟滞特性有关。得到的图像信号和扫描时序相比较,加上延时的补偿,最后得到完成的图像。得到的图像经过数字化滤波,细节特征被强化,最后压缩成视频格式,并经过网口传输到成像端显示。

5.2.1 高压升压电路

采用两开关升压Forward 电路,DSP 输出精密的ePWM波,控制MOS的开断,从而在变压器中产生变化的电流,进而在次级线圈感应出高电势,感应的高电势经过不同的分压节点产生不同的电压,分别为光导管的控制极、加速极、聚焦极及减速极提供电压。

5.2.2 稳压电路

稳压电路需要足够精度的稳压源,高速采集电路的电源采用LDO 提供,其产生的噪声较小,对图像信号的影响较小。然而,在高压升压电路的电源可以采用BuckBoost电路保证电源的效率,为了防止高频电感发出的噪声对电路采集的影响,需要添加屏蔽层。

5.2.3 放大滤波采集电路

前置放大电路最重要的是消除噪声,将电流信号转化放大为电压信号,可能出现的噪声源如下。(1)电阻热噪声、散射噪声。(2)晶体管的闪烁噪声、突发噪声。(3)电源噪声。(4)放大器噪声。(5)信号线路引起的干扰噪声,如寄生电容、寄生电感、机械振动噪声。(6)电磁波干扰噪声。(7)接地回路引起的噪声。为了防止信号电流淹没在噪声信号中,需要合理地选型设计、滤波、合理布线布局、合理接地、外壳屏蔽、静电屏蔽。设计细则如下。

(1)电阻噪声。

(2)JFET噪声。

基极电流噪声:

总的噪声电压:

随着集电极电流增加,噪声电流增大,噪声电压减小,工作频率越高,噪声电流越低。

(3)电源噪声。简单的前端加LC或RC滤波器,高精度采用稳压源和LDO芯片,电压输出尽可以靠近放大器,原理高频信号源。

(4)信号接地。为了屏蔽干扰,采用屏蔽线,屏蔽线外壳接地。当传输信号线很长时,需要考虑接地回路的影响,可以采用信号耦合。电路的干扰源有很多,采用合理的布线布局可以避免,对于高频变压器,可以添加屏蔽罩,里面采用高导磁率的材质,外面采用低导磁率的材质。

(5)其他。恒温。为了使元器件工作在正常范围,必须保证环境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尤其是高温将导致放大器等器件失效,必须恒温。工作温度设置在45℃左右,可以采用电阻丝和温度传感器结合起来,工作温度超过45℃,将大大影响成像质量。另外,随时间和温度变化、记忆现象、介质吸收、周期循环、焊接时温度影响、撞击和振动,以及短期过载和湿度等,这些都会影响精度。电路处理采用好的器件外,还需要涂上三防胶,增加防振防潮的能力。

5.2.4 滤波电路设计

所提供的光导摄像管产生的图像为灰度图像,信号中心频率为3MHz。信号频率不能超过3MHz,过快的频率由于信号余辉迟滞的影响,将会失去信号质量,这意味电路图像25 帧/s 左右,再高将得不到信号。信号频率3MHz,信号中心频率为3MHz,采用Bessel 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为6MHz。采用带通滤波器对器件要求带宽较大,理想器件较难找寻。

5.2.5 ADC采样电路

ADC 的种类很多,图像采样频率为6M,MUC 内部的ADC 采样精度为12bit,对于8bit 编码的灰度图像,图像分辨度是足够的,但是ADC 时钟频率至少大于12M(根据二倍采样定理),采用外部高速ADC,经过高速并口读取数据,最后被DSP 采集。但需要注意的是电路的延时性,从扫描信号发出,到生成电磁场,再到光电成像,低噪放大,最后再被ADC采集,中间有时间被消耗,为了得到准确的图像信号,需要有对应的延时策略。

5.2.6 电流控制电路

聚焦偏转器需要恒定变化的磁场,为了简化设计,可以采用可控电流源。芯片根据所需要显示的图像TV 精度,输出控制电压,从而在聚焦偏转器中产生磁场,控制电子的运动。时序可以由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产生。但是有时电子扫描的频率较高,扫描一幅图像大概5 万个点,1s 扫描25 张,总共125 万点,需要用高速DAC,产生对应的控制电压。为了能够保证电子束的左右上下扫描,需要对应的电流偏置电路。

5.2.7 图像处理电路

这里采用工业常用的DSP 芯片处理图像,得到的图像信号需要进行数字滤波、Gamma 调节、图像增强等一系列的操作,以得到清晰的图像,最后还需要进行图像的压缩,变成视频格式,并通过网口传输出去。DSP浮点运算快,适合做图像处理,而选择STM32接口是因为其具有内置网口接口,设计可以得到简化,另外,可以分担一部分STM32处理图像的负担。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本文基于磁偏转磁聚焦模式下的光导摄像管,提出了机械设计和成像电路设计初步方案。实际调试过程中,需要针对聚焦线圈和偏转线圈进行不同工况下的微调,确保电子束在靶面上形成一个极细的点,并完成电子束的左右上下扫描,从而获得图像信号,最终显示为图像,但整个系统的抗辐照性能需要所有部件均具备较高的耐辐照寿命。

6.2 展望

随着未来我国核电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耐辐射相机在核电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可适用于核工业、核电站、高放射性实验室等中或高放射性应用领域的视频监控及录像采集等,高耐辐照相机的成功研制对核安全设备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光导电子束噪声
激光切割光导和注塑光导的区别
GaAs光导开关电极制备工艺及性能测试
噪声可退化且依赖于状态和分布的平均场博弈
一种扁形光导昼间行驶灯的结构设计
基于PCI-1721电子束磁扫描焊接的软件设计
光导设计参数对光强的影响研究
电子束辐照灭菌用PP材料改性研究
5A90铝锂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显微分析
聚变堆用CLF-1钢电子束焊接缺陷分析及控制
一种基于白噪声响应的随机载荷谱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