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
2022-09-22杨元
杨元
(建水县岔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红河 654305)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市场对猪肉需求逐渐扩大,给养殖业带来广阔的前景。生猪养殖行业体系中,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养殖技术,都需要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结合养殖过程中生猪出现的各种疾病,及时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这对于增强生猪体质、防止疾病、提高肉质、带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包括生猪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两大内容,希望能给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1 生猪饲养管理
1.1 制定科学系统的管理准则
整个生猪饲养过程烦琐复杂,涉及各方面内容,需要坚持定位与定时相结合、定温与定质相结合基本原则。生猪饲养管理,具体来说,就是抓“五定”(定位、定时、定温、定量、定质),这旨在规范生猪吃、拉、住等方面的行为。
1.1.1 定位与定时相结合
定位:对于刚入栏的小猪,考虑到其对周围环境不适应的特点,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为其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期间应根据小猪的特性,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教,促使小猪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今后的生猪饲养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定时:定时主要是指生猪饲养中的喂养时间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建议随意更改,否则会打乱生猪的生活习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生猪的生长。针对生猪采取定时饲养管理的方法,有助于生猪吃得饱、睡得香、长得好[1]。
1.1.2 定温、定量与定质相结合
定温:围绕生猪做好降温或保温工作,一年四季温差较大,温度较低时,注意给予生猪升温保暖;温度较高时,应及时进行合理的控温饲养。
定量:在生猪饲养中禁忌过度的喂养,投喂量太多或太少,时间较长就会损害其肠胃功能,降低效率,对此应把握好生猪的投喂量,坚持好定量这一基本准则,这对于维护生猪的食欲十分必要。
定质:关于喂养生猪的饲料,需要做到饲料营养全面均衡,也就是说,生猪饲料的质量,需要注重稳定性,做好生猪饲料的保质保量。
1.2 管理措施分析
1.2.1 饲料控制和体重管理
生猪生长过程分为不同阶段,每一阶段都需要不同的营养,若是采取单一饲料来饲养的方法,无法满足生猪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建议将单一饲料的操作模式转变为分阶段、加强全价配合饲料的做法。控制生猪喂养饲料时,改稀料为湿料或干料,既能增加生猪食用量,又能提高其咀嚼能力。当然,整个生长过程中,也需要分阶段做好相应的体重管理,通常来说,生猪体重不宜超过140~155kg,体重超标时,需要及时做好生猪后续的出栏工作。
1.2.2 分群管理和分栏饲养
结合生猪的成长发育过程,考虑到生长特性的差异,应及时做好相应的分群管理工作。一般来说,生猪分栏饲养主要考虑性别、年龄、体质、用途等,生猪的每一个生长时期,都应给予适宜的生猪单栏喂养操作。比如,如果处在是怀孕期的母猪,一定要于第一时间内将母猪进行单栏饲养[2]。分群管理和分栏饲养,简称为抓“两分”,按照生猪各自特点,进行适宜的分栏、分群管理方法,尤其要注意其中的饲养密度。
1.2.3 加强生猪饲养日常管理
关于生猪饲养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坚持精心、精细、科学、规范的做法。为促使生猪快速健康生长,切实提高质量,建议给生猪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疾病发生率。环境管理是生猪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更是生猪生存生活的第一要素,整个养殖场的环境,关乎到生猪的健康,特别是创建的猪舍,整个圈舍的密度不宜过大,其内部环境要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且温度、湿度应持续处于相对均衡稳定的状态。此外,生猪养殖棚舍的打造,需要与居民生活区保持一定距离,否则不仅会带来噪音污染,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用水的水质。当然,生猪养殖过程中,既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又要优化饲养管理,无论是环境、饲料,还是饮水供应,都要坚持做好管理细致,每个阶段应全力执行全进全出原则。
关于生猪饲养日常管理,简单地说,即为要抓“三改”、抓“三改”包括改造单一过程为多阶段,其中从单种饲料转变为全价配合饲料;改喂稀料为湿料,以此增强生猪采食量和咀嚼能力;改生猪喂养的体重标准,禁忌一味地增强体重,控制其标准体重(一般在90~110kg)。
2 生猪疾病及防治措施
2.1 猪瘟
猪瘟主要由猪瘟病毒产生,是一种可发生在猪全身的高度传染病,有着急性、热性、接触性的特点,氛围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温和型等类型。猪瘟多为发病急的特点,其表现为高热稽留、全身泛发性出血等特点。猪瘟流行甚广、有着较高的发疯率和病死率,疾病传播路径包括消化道和呼吸道,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特别是感染此病后的妊娠期母猪,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加大胎儿及猪仔病死率。猪瘟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病,可广泛流行于各地区,一旦产生此病,给养殖行业带来的危害较大,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被人们称之为养猪业中最具威力、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3]。
对于猪瘟疾病的防治在生猪养殖是关键的一环,需要坚持以下3 点预防原则:①免疫接种。定时定期在生猪群体中展开免疫监测,免疫监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该方法快捷高效,有着较高的应用率。②淘汰具有感染性种猪。日常生猪养殖和管理中,应做好对猪瘟的防治,及时将具有隐形感染带病毒的种猪淘汰掉,建议采取自繁自养的实验管理方法,这种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能够有效杜绝传染病的产生。③日常消毒、卫生清洁及隔离防护。除了给予生猪良好的生长环境外,还要做好相应的卫生、消毒及隔离工作,既能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又能降低猪瘟病毒的侵入率。猪瘟病没有特效药治疗,人们比较推崇特异性治疗方式,主要对病猪采取注射血清、球蛋白等药物的方法,以此增强生猪的抗病毒能力。
2.2 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又叫做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这是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地方流行性的特点。该病的潜伏期较长,有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三种类型,此病只会产生在猪身上,对其他饲养动物无传染性,无论是日龄不同,还是品种差异的生猪,都有可能感染这种病,尤其是猪仔(日龄1 月内)和妊娠母猪均是极易感染的群体,可分为以下3 种类型:①急性型,发病后生猪表现为食欲下降、发热、呼吸困难等,母猪流产率较高,猪仔(1 月龄内)存在食欲大幅度减退、体温急剧上升、腹泻严重。②慢性型,短时间内生猪的身体情况无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猪群生长速度缓慢,母猪生产性能降低,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还会引发相关病毒性疾病。③猪蓝耳病,感染后的生猪主要表现为不发病的特点,其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12%~85%),为PRRSV 持续性感染。
对于猪蓝耳病的防治,建议采取下面3 点做法:①免疫接种。采取免疫接种的方法,降低猪场中生猪感染率。②打造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创建一套科学系统的生物安全体系,确保生猪良好的生活场所。③日常监测。为防止猪蓝耳病出现,日常需要生猪猪群的生长情况做好监测,便于及时掌握好猪场的活动状况。如对于控制猪蓝耳病,比较稳妥高效的方法是复方花青素、牛磺酸、阿司匹林拌入饲料。
2.3 猪丹毒
猪丹毒俗称“打火印”,主要是由猪丹毒杆菌诱发,是一种急性、热心人畜共患传染疾病,包括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类型。急性型发病较快,猪丹毒多为急性型。亚急性型临床表现有生猪皮肤产生若干紫红色疹块。猪丹毒作为一种急性传染病,有着广泛的发病范围,全球各地均可产生此病,特别是急性败血症导致的生猪病死率可高达85%,经过救治不死的生猪,逐渐转变为疹块型或者是慢性型,但病毒危害性仍较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4]。
对于猪丹毒疾病的预防,建议采取以下3 点做法:①隔离防护。对于个别病变猪,及时将其隔离,除了采取疾病治疗方法,对于药物的服用,建议对生猪采取饲料中拌药食用的方法。②免疫接种。若是猪群中不断有病变猪出现,既要将病变猪隔离,对于其他未见病变的生猪猪群,又要做好预防疾病的工作。围绕生猪猪群,应及时介入预防,一是免疫接种预防,二是投药拌料预防。③降低应急。在平时对生猪的饲料及管理中,为增强生猪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考虑到气温温差比较大,建议让生猪服用抗应急药物,或者是多吃一些提升免疫力、富含营养物质的饲料。此外,对于猪丹毒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血清治疗和青霉素疗法。一般将青霉素与抗血清疗法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2.4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又叫做猪沙门菌病,主要是由沙门菌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包括急性型(败血症)和慢性型(坏死性肠炎)两种。此病通常出现在仔猪(6 月龄以下),尤其是3 月龄左右的仔猪比较常见,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类型。急性型主要为败血症,多为断奶期间的仔猪(2~4 月龄),临床表现有体温上升、食欲减退或厌绝,其胸前、腹下等有大面积淤血紫斑,极易死亡;慢性型比较常见,临床症状有体温升高、畏寒、脓性分泌物等。该疾病在仔猪群体中有着较高的病死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比较广泛,尤其是在阴雨、寒冷时节,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对于仔猪副伤寒,为做好预防工作,应注意以下3 点:①要注意圈舍保暖;②重视饲养管理和日常保健;③仔猪服用弱毒动干苗药物和隔离治疗。如果是尚未发病的仔猪,可在拌饲料中加入金霉素,这有着较好的预防效果。若是出现病变症状的仔猪,建议采取肠毒神针的做法,对生猪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根据病情加减药物用量,1 疗程3d,具体操作是注射阿托品、口服活性肽碳等。
2.5 新型疫病和非典型性疾病
近年来,生猪养殖业逐渐迈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期间围绕生猪各种养殖流通渠道层出不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但也加大了生猪疾病感染率。与此同时,生长环境、运输条件等因素,均会造成新型疫病。新型疫病比较常见,如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等,此病短时间内会造成生猪大面积感染,甚至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生猪养殖整个过程中,无论是生猪群体的流通,还是环境、温度等因素,都会引发常见的生猪疾病,甚至还会增加一些非典型化的病理特征,给生猪疾病防治带来难题[5]。
3 生猪疾病饲料管理和防治工作建议
除了上述对生猪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防治工作烦琐复杂,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综合防治方法,推进对种公猪、种母猪、仔猪的生态化防护体系创建。首先要注重养殖场的进出管理。平时记录生猪发育状况,全面遵循卫生消毒流程,所有人员和车辆做好登记,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若是发生疾病传染,第一时间进行治疗和隔离防护,特别是发病率较高的病猪,隔离与诊治病情同时进行,做好相应的无害化处理;其次,加强对生猪疾病的免疫措施,创建适宜的养殖环境,加大定期监测、提高防疫力度,制定健全的生猪免疫制度、规范接种防疫工作,如生猪疾病的日常监测,监测范围、猪群、方法,要明确规定监测准则及流程;最后,传染疾病防治过程中要控制好猪舍密度,大规模的养殖场需根据猪场情况在饲料中加入支原净、金霉素、强力霉素等药物,起到防止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及其他细菌性疾病的出现。由于饲料预拌操作不当,极易出现霉菌霉素,可在饲料中加入吸附剂(3kg),具有去除霉菌的良好效果。对于小型的农户散养圈舍,及时做好通风、消毒、卫生等工作,及时清扫粪便、灰土等,尤其是圈舍角落、内外墙应定时定期彻底消毒。因此,生猪疾病饲料管理和防治工作,应深入生猪整个养殖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
4 结语
本文围绕生猪养殖情况,简要介绍了生猪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提出相关饲养管理及防治工作建议,这对于今后生猪养殖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希望今后养殖过程中,围绕生猪的饲养管理和防治措施持续得以改进和优化,结合生猪的实际生长情况,采取适宜的生物防治体系,推进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