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太优美占杂交水稻性状及栽培技术

2022-09-22覃理前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晚稻分蘖杂草

覃理前

(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农业农机技术推广站,广西壮族自治区 大化 530808)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总面积30%,因此,发展水稻生产意义重大。万太优美占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青睐,对万太优美占的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和优化,是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水稻栽培技术规范化、标准化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1 特征特性

万太优美占(审定编号:桂审稻2019080号)是属高产优质杂交稻品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品种来源:万太A×美占{[(5B15/0LR15选)×(IR36/合浦野生稻//桂99)]×浙桂87},2017年开始参加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晚稻中迟熟组区域试验,2019年通过广西审定,整体米质达到部标优质三等食用长粒形籼稻品种品质标准。有望成为广西地区区自育的新一批超级稻品种,实现广西水稻由单一高产向优质、高产并重发展,对支持和推动广西地区粮食生产及提高种稻效益有重要意义。

该品种适合在桂中、桂北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07.0 d,比对照天优华占短2.3 d;桂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6.5 d,比对照天优华占长0.2 d。叶鞘绿色、柱头白色,剑叶正卷,穗上部1/4有极短芒;谷粒长10.3 mm,长宽比4∶1。株高103.3 cm,穗长23.3 cm,有效穗数17.2×104穗/667 m2,每穗总粒数156.5粒,结实率81.0%,千粒质量25.1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5、3.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两年)致病Ⅳ型7级、9级,致病Ⅴ型9级、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晚稻):糙米率83.3%,整精米率63.4%,垩白度1.9%,透明度1级,碱消值5.8级,胶稠度72 mm,直链淀粉含量16.6%,粒长6.9 mm,长宽比3.2,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三等。

2017年参加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晚稻中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507.00 kg/0.067 hm2,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1.01%;2018年续试,平均单产506.91 kg/0.067 hm2,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3.60%;两年区试平均单产506.96 kg/0.067 hm2,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2.31%。2018年生产试验平,桂中、桂北晚稻平均单产502.97 kg/0.067 hm2,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2.01%;桂南早稻平均单产545.98 kg/0.067 hm2,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6.82%。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产地环境

应远离污染源、生态环境优良且水源充足、排灌畅通、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pH值为6.5~7.5。集中连片的地块,实行水、肥、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2 播期

根据当地的气候因素,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河池地区早稻3月下旬、晚稻6月20日前播种。

2.3 种子处理

播种前在晴好天气晒种1~2 d,风选除去杂质和空秕粒,再倒入盐水(水盐比5∶1)边搅拌边选取出下沉种子,并用清水冲洗2~3次。用50%多菌灵500~1 000倍液浸种消毒24~48 h,或用25%咪鲜胺2 000~3 000倍液浸种消毒10~12 h,清水洗净后再浸泡2 d(每天换1次水)。洗净后催芽,催芽要求“快、齐、匀、壮”。前期温度控制在34℃~36℃,破胸后温度保持在30℃~32℃,待80%种子破胸后将温度降到25℃。谷芽催好后,置于室内摊放晾芽半天以上,再行播种。

2.4 播种育秧

2.4.1 播种

选择靠近大田、运秧方便、背风向阳、排灌方便、水源充足的水田或旱地作秧床,在播前2~3 d犁耙,开好围沟腰沟,并开沟作厢,厢宽1.3~1.5 m,厢沟宽20~25 cm,深12~15 cm。

选用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疏松、杂草种子少、非盐碱性、无病菌、少结块、保水性较强、含砂量较少的稻田土、旱地土或园田土壤作营养土。营养土先风干捣碎,用5~7 mm孔眼的土壤筛过筛备用,加入水稻育苗壮秧剂或每100 kg土加入0.5 kg硫酸铵、0.4 kg磷酸二铵拌匀,堆焖12 h。

在秧盘中播孔填入深2/3的营养土,通过播种器或手工播种,每孔播1~2粒,盘用种量80 g左右,大田用种量1.0~1.5 kg。抛秧及机插秧为1.5~2.0 kg。分畦定量多次往返均匀播种。播种后,再用营养土盖种至与盘面齐,做到畦面盖泥浆后不见种子为度。浇足苗床底水直至饱和,将厢面刮平后摆放秧盘,秧盘要紧靠,用木板轻压,使秧盘底部与苗床土充分接触,切忌秧盘悬空。

2.4.2 秧田管理

早造出苗期小棚覆膜控制温度在30℃左右,超过35℃,应揭开膜两头;出苗至1叶1心期膜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不超28℃;1叶1心期—2叶1心期,白天应揭开膜两头通风,膜内温度控制在20℃~24℃;2叶1心期后应选择天气好的晴天揭膜。

播种到齐苗一般不浇水,2叶期前,不干不旱不浇水,保持苗床湿润;3叶期后不卷叶不浇水,雨天做到雨停田干。对秧苗肥力差或基肥不足的田块,在2叶1心期和起秧抛栽前3~5 d应看苗酌情分别追施一次断奶肥和送嫁肥,断奶肥每0.067 hm2施3~5 kg尿素,送嫁肥每0.067 hm2施5~7 kg尿素。

苗期主要注意预防烂秧病、立枯病、恶苗病、小球菌核病、稻瘟病、高温烧苗等。

2.5 移栽

2.5.1 大田耕整

旋耕深度为10~15 cm,犁耕深度为15~20 cm。结合整地,每0.067 hm2施腐熟有机肥1 500~2 500 kg或商品有机肥150~200 kg、硫酸锌1 kg、尿素15~17 kg、过磷酸钙30~40 kg、氮磷钾复合肥17~20 kg。要求田面平整、土壤膨软、土肥相融、无杂草残茬、无大土块,利于插秧后早生快发。整平后进行泥浆沉实,黏性土沉实3 d,砂壤土沉实2 d,砂性土沉实1 d。

2.5.2 移栽时间

插 植叶 龄4~4.5叶,抛秧 叶 龄3~3.5叶,机 插 秧龄15~18 d。秧苗标准:叶直不披、叶色绿中透黄;株高15~20 cm,有1~2个分蘖,茎基扁粗有弹性,白根多,无黑根无病虫。

2.5.3 移栽方式

①插植移栽。可人工或机器插植。插秧机应根据农艺要求进行调试,技术状态良好。要求行直、苗足、浅栽,插植深度1.5~2.0 cm。插植规格20 cm×13 cm,每蔸插2~3株谷苗。尽量不插隔夜秧,插后灌水护苗;②抛秧移栽。每0.067 hm2抛秧2.2×104~2.4×104蔸。中上等肥田可稀,瘦瘠稻田宜密。抛秧大田要求田平、面糊、水薄。深脚黏质田在稻田耙耘弄平后,待泥浆稍沉实后(约12 h)抛秧,砂质田可即耙即抛。在阴天或晴天傍晚时抛秧,大风大雨的天气不宜抛秧。可分批抛秧,尽量高抛、远抛,先远后近,先撒抛,后点抛。严格按田定秧,第一次先抛总穴数的80%,余下20%作点抛,补空缺用,以保证抛秧均匀。抛秧时按一定距离留出人行道,以利日后田间操作顺利进行。抛秧后2~3 d可适当间苗、补苗。

2.6 大田管理

早施重施分蘖肥,做到前促、中控、后补;移栽时有水,浅水分蘖,够苗露晒田,干湿交替到成熟。

2.6.1 移植后芽前杂草处理

早造移植后5~7 d,晚造在移植后4~5 d,结合中耕施肥防除稻田杂草。防治方法按附录A规定执行。

2.6.2 施肥管理

①基肥。移植抛栽和直播前1~2 d,每0.067 hm2施用腐熟优质农家肥1 500~2 000 kg,或施用优质的生物有机肥250~300 kg,全田撒施;②分蘖肥。移栽稻扎根立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早造移植后5~7 d、晚稻移植后3~5 d施用,每0.067 hm2施尿素2~3 kg。早稻移植后15~20 d、晚稻移植后12~15 d进行第二次追肥,每0.067 hm2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4 kg;③穗粒肥。每0.067 hm2施尿素2~3 kg,氯化钾3~4 kg。

2.6.3 水分管理

灌溉水质要好。安全排水期在7 d以上。移栽稻插秧后保持浅水层。抛栽稻抛栽时田面保持1~2 cm水层,如遇大雨,应及时将水排干;立苗后灌浅水层,勤灌浅灌、多露轻晒。移栽前保持1.5~2 cm浅水,移栽后田间水层保持4~5 cm返青。分蘖前期保持浅水1~3 cm,待田间分蘖达80%有效穗,撤水晒田,晒田时间应在分蘖后期至幼穗分化前。晒到田中有硬皮,人立有脚印。抽穗扬花前宜采取干湿交替间歇灌溉方法,即灌水一次,2~3 d后自动落干后,再灌下一次水。抽穗扬花期田间应保持1~2 cm浅水层,养根保叶;灌浆期间采取湿润灌溉,保持田面干干湿湿至黄熟期。在收割前7~10 d断水。晚稻除正常用水外,重点是做好气候骤变期的水分管理,若遇寒露风将至,需及早灌水护禾、保颖。若此时施用除草剂,应保持7 d内不排水,缺水的要补水,水层保持在3~4 cm。

3 有害生物控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绿色食品大米的消费量急速增多,广西发展绿色食品水稻的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因此,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稻谷,对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减少化学肥料及农药使用,促进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以及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行以预防为主及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等禁用农药,注意农药间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合使用。

3.1 杂草防治

在适宜时期进行化学除草,整个稻田均要喷施到除草剂,药液喷施均匀。稻田杂草的防治见表1。

表1 水稻主要稻田杂草防治方法Tab.1 The control methods of weeds in main paddy fields of rice

3.2 常见病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在清除田埂杂草,实行稻鸭、稻蛙、稻鳖、稻鱼等共生技术,利用昆虫天敌、昆虫性信息素、诱蛾杀虫灯及生物农药等措施防治外,虫害发生时需要及时进行农药防治。

病害为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采取壮秧培育,田间培管等措施,增强植株的抗病性,根据病害预报和田间实际发病情况及时防治,以减少病害损失。稻瘟病在苗期、孕穗期、破口期应以预防为主,大发生期及时用药防治。多雨天气应注意防治稻曲病。常见病虫害的防治见表2。

表2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Tab.2 The control methods of common rice diseases and pests

4 收获

收获前将感病虫害的植株淘汰掉。90%谷粒变黄时及时收割、脱粒、干燥,采用带有秸秆切碎、匀抛装置的联合收割机适时收割,秸秆切碎的长度≤15 cm,留茬≤15 cm,切碎的秸秆均匀抛撒于田面。总损失率: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3.5%,半喂入收割机≤2.5%。

采用低温循环式谷物干燥机进行烘干,进机前应筛选去杂,烘干温度控制在40℃,降水速率≤0.7%/h,在稻谷水分含量在13.5%以下时方可包装、入库贮存。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

猜你喜欢

晚稻分蘖杂草
拔杂草
晚稻帖(外一首)
杂草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广州乘车海南路上
拔掉心中的杂草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丰收的田野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