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变构学习模型的教学实践探究
——以“物质的分离提纯”为例

2022-09-22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13100葛蕊干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变构青蒿青蒿素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13100) 葛蕊干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化学教学应该“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建构、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要紧紧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建构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1]。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教学注重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体系的“解构”和“建构”,从而创生新知、不断提升。

1 变构学习模型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可行性

变构学习模型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瑞士科学教育专家安德烈·焦尔当教授团队提出的,对欧洲的科学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变构学习模型继承和发扬了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说,同时可以弥补建构主义在解释真实复杂情境中的学习现象的不足[2]。华东师范大学的裴新宁教授对变构学习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裴教授指出,学生在进行研究之前,已经有了相关的概念系统,而学生的概念系统可能会成为学习的障碍。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必须在指导性学习环境中借由“解构-建构”的方式,来战胜障碍[2]。吴涛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指出,“调用”变构学习模型,有利于改善我国科学学习和教学实践[3];范韦芳在变构学习模型的指导下开展了高中化学“导致悖论”的教学设计[4];许玉明在变构学习模型的指导下开展了“电解原理”的教学设计[5]。可见,变构学习模型可以为一线教学提供新思路,在解决真实复杂情境时尤为有效。

2 依托变构学习模型的教学基本程序

变构学习理论认为,有效学习应该是概念系统转换的过程,教师应当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不断探索创新。在化学教学中基于变构学习模型,形成如图1所示的教学基本程序。

图1 基于变构学习理论的教学基本程序

3 依托变构学习模型的“分离提纯”教学分析

“物质的分离提纯”是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课标指出:初步学会物质分离、提纯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进行物质分离的化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核心思路与基本方法。在教学策略中还强调要选取真实的、有意义的、引发学生兴趣的探究问题;改变在实验中注重动手但缺少思考的现状,强调高阶思维过程。

“物质的分离提纯”是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的第1单元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材的编排以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实验方法的产生与发展为线索,在学科提炼方面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分离提纯的思想方法,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和重要内容。近年来的高考试卷中就有直接考查分离提纯的考题,如2019年全国卷Ⅱ理综化学第10题,该题考查了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流程。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先通过访谈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原有的概念体(学生已经知道分离可溶于水与难溶于水的两种固体混合物时,可以利用溶解性的差异进行溶解和过滤;了解可以根据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结晶操作);再选取真实情境来促进学生概念体的解构与建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物质的分离提纯”教学设计思路

4 依托变构学习模型的“分离提纯”教学设计

4.1 环节一:预设情境,概念解构

引入:今天我们的故事要从一株神奇的中国小草说起。我们来一起猜猜看,看谁能抢先答出来。“世界闻名;诺贝尔奖;屠呦呦;疟疾;药品纯度要求高。”

生:青蒿。

实物展示:药店购买的青蒿中草药。

师:跟着屠呦呦团队的脚步,我们来查阅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水渍青蒿。

实物展示:展示用水浸泡青蒿的试剂瓶。

问题1:阅读资料卡,选择合适的溶剂萃取青蒿素。

资料卡:青蒿素因提炼自青蒿叶而得名,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受热易分解。青蒿素可溶于乙醇、乙醚,几乎不溶于水。

生:用水渍的方法处理青蒿,很难溶解出青蒿素,因为青蒿素的水溶性不好,又因为乙醇比乙醚常见易得,所以可以先尝试使用乙醇溶解青蒿素。

实物展示:展示用乙醇浸泡青蒿的试剂瓶。

学生实验:

(1)将万用滴管中的水和四氯化碳(CCl4)分别挤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2)将万用滴管中的碘水和四氯化碳(CCl4)分别挤入试管中,观察现象;充分振荡滴管,再观察现象。

(3)将万用滴管中的碘水和乙醇分别挤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思考:萃取适用于分离怎样的混合物?如何得到碘的CCl4溶液?

师:展示萃取分液操作,并讨论操作要点。

设计意图:从中国人的骄傲——青蒿素和屠呦呦引入课题,引发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学习科学家从查阅资料开始研究的方法,发展学生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始终让学生沉浸在真实的情境和物品中,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研究。

4.2 环节二:多重提问,概念建构

问题2:可以用萃取、分液的方法从青蒿素的乙醇浸泡液中获得产品吗?

小组讨论: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生:先过滤、再蒸发。

生:我认为蒸发不好,因为酒精挥发到空气中,不安全,浪费。如果能先蒸发、再冷却就好了。

思考:分离沸点相差大的混合物,如何改进装置?可以从3个部分考虑:蒸发、冷凝、收集(给出如图3所示的装置图供学生选择)。

图3 供学生选择装置图

生:拖动图片,拼出蒸馏装置图。

实验:搭建蒸馏装置,提问要点(温度计位置,冷却水方向)。

初步建构化学模型(见图4)。

图4 化学模型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将介绍装置改为了改进和设计装置,让学生交流、尝试、质疑和总结,学生获得的是高阶思维能力。

4.3 环节三:质疑再探,概念延伸

师:实验获得的晶体中青蒿素含量非常少。如何改进?

问题3:请同学们评估以上化学模型,小组讨论改进青蒿素的分离提纯方案。

师:再次回顾资料卡,青蒿素受热易分解,并补充乙醇沸点78 ℃,乙醚沸点35 ℃。

生:试剂可以换成乙醚。

修正化学模型(见图5)。

图5 修正后的化学模型

4.4 环节四:调用知识,概念应用

对比真实的青蒿素提取工业流程,优化化学模型(见图6)。

图6 优化后的化学模型

生:粉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有利于萃取有效物质;活性炭吸附可以吸附色素等。

生:讨论后选择用减压蒸馏装置的原因是可以降低压强,从而降低乙醇的沸腾温度,这样青蒿素就不容易受热分解了。得到粗品之后可以再次萃取、减压蒸馏得到青蒿素精品,有利于达到药品的纯度要求。

课后探索:查阅资料,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研究,学习经过了建构-解构-再建构的过程,实现了新旧概念的更替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基于变构主义模型的教学是一种源于智慧、成于思辨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肯定—否定—肯定”的反思性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基于原有的概念系统;但是在复杂情境中,学生遇到问题,自发地质疑、思考和探索。通过教师的指点迷津和生生互动的思维碰撞,学生最终能够收获问题解决的喜悦,并形成相应的认知模型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变构青蒿青蒿素
α7烟碱型受体的激动剂和正变构调节剂改善精神分裂症大鼠的社会缺陷及机制研究
白米青蒿社饭香
变构药物先导化合物
——从偶然发现到合理设计
与青蒿结缘 为人类造福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切莫盲信所谓的“青蒿素食品”
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
——青蒿素
一个青蒿素品牌的崛起
英语变构教学的特征分析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对鸡球虫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