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教融合背景下科技馆展教管理策略研究

2022-09-22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3期
关键词:馆校科教科技馆

王 晶

(吉林省科技馆,长春 130117)

0 引 言

展览教育是科技馆立馆之本,是科技馆实现科普教育职能的重要手段。科技馆展览教育经历了“有展无教”“重展轻教”“展教结合”的发展阶段,在展教内容、形式融合上的探索逐渐深入。近年来,“科教融合”的育人理念逐渐渗透到科技馆展教领域,对科技馆展教形式、内容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 科教融合对科技馆展教的重要意义

“科教融合”是针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育人理念,随着科教领域的快速发展,“科教融合”的育人理念也在不断下沉,向基础教育延伸。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研究制定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标准,充分利用各类社会科技教育资源,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见,基础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发展是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之一。

科技馆作为重要的科普教育阵地,主要通过展览教育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其教育功能和属性不言而喻,探索科教融合是推进科技馆展览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2006 年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中针对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就提到,要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以科技馆为代表的科普场馆的科普教育职能,为科技馆探索科教融合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引。2021 年“双减”政策实施,更是为科技馆探索科教融合提供了发展空间。

近年来,科技馆在科教融合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馆校结合”“大篷车进校园”等众多形式的科教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科教融合的深入探索在促进科技馆展教发展的同时也对展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那么,如何做好科技馆展教管理,发挥展教优势,探索展教资源与科学课程、辅导方法与教学方法等科教内容融合,使其成为培育人才、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有力支持是科技馆展教管理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2 科教融合对科技馆展教管理的影响

展教管理的核心是业务能力管理。展教业务基本围绕展品辅导讲解、教育活动设计开发以及科普活动实施这三方面开展。对促进展教发展的科教融合模式的探索也围绕这三方面展开。

2.1 辅导员大赛促进从业人员展品辅导讲解水平提升

辅导员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作为业内最早开始的考查辅导员讲解能力、提高科技辅导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全国性赛事交流平台,已发展成为科技馆专业技能竞技的权威赛事之一,赛事内容和形式为科技辅导员树立了行业标杆,大赛方向、赛制变化指引着科技馆展览教育、科教融合的发展。根据赛制变化和探究方向可以将大赛对科教融合探究分成三个阶段。

2.1.1 以“讲解”为主要考查内容的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围绕展品开启概念性、语言性的灌输式讲解,讲解内容往往抽象、晦涩难懂,讲解过程可以做如下分解,“看”展品—“按”按钮—“讲”原理—“说”应用,四五分钟的讲解,只有辅导员在表达,公众作为科普服务主体的地位没有充分显现。

2.1.2 以“探究式辅导”为主要考查内容的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中公众作为科普服务的主体被重视起来,首次采取将辅导对象进行分层的辅导方式尝试从展品辅导中探索精准科普。辅导过程向“引导”“观察”展品—“探究”原理—“验证”原理—“拓展”知识进行过渡。这一阶段重点研究的是教育方法的使用以及在辅导过程中如何对青少年的科学思维进行引导。

2.1.3 以“教育策划能力”为主要侧重点的第三阶段

此阶段在前两阶段内容基础上增加了辅导思路解析环节,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在展品辅导过程中要将展品讲解、活动设计与教育学方法进行充分融合的思路,同时要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在传播内容上除科普知识、科学方法外,科学精神培育开始被关注。

综上所述,科技馆展教从业人员对科学教育的探索和理解是逐渐递进的,对于展品的理解从表象转为内在,展教管理工作中对科教融合逐步重视起来,辅导员也不再是以往的讲解员,身份正在向科普教师方向转变,科技馆的教育属性充分显现。

2.2 教育项目“展评”“培育”促进教育活动水平提升

开展教育活动是科技馆展教的职责。近年来,我国科技馆展教在教育活动设计的水平上有了显著提升。“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培育”(以下简称“展评”“培育”)在激励各地科技馆开发教育项目、引领和推广先进设计理念与思路、培育设计能力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科技馆展教作为“展评”“培育”的参与和实施主体之一,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龄特点,对接《课标》的同时,要引进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使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连接更加紧密、更有深度。通过获奖作品可以看到,好的教育活动是通过实践得出的。如在2016 年第三届“展评”中荣获“特别奖”重庆科技馆项目就推出5 个系列的85 门课程,既对接了学校教学内容,又具有科技馆鲜明特色,广受学校师生欢迎,学校排队预约,改变以往各地普遍存在的“馆求校”局面。

2.3 馆校结合打通科教融合实践渠道

馆校结合是科技馆最早开始探索的科教融合模式,由科技馆和学校共同参与完成,旨在面向在校学生开展教育活动丰富青少年科学知识、拓展科学视野,与学校教育补充互译,提升科教效果。目前,我国馆校合作形式多样,科普大篷车、科技活动(科学课、科学实验等)进校园等都已成为各个科技馆开展活动的主要形式。无论哪种类别,都是科技馆主导,生产大量的活动或者课程,等待中小学生参与,这种由场馆主导的馆校合作模式也可以总结归纳为生产者—消费者模式。这种模式下,馆校结合成为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探究的实践渠道,是科技馆展览教育实践育人理念、课程理论的重要途径,也是对科技馆讲解辅导、教育活动的有力实践路径。中国科技馆自2009年新馆开放以来,馆校合作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快速发展阶段,在多年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构建“馆、校、师、生、课”五位一体的馆校合作体系。

吉林省科技馆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也形成了以“研学”“馆校共建”为主要形式的馆校合作模式,与长春市教育局开展深度合作,签约40 余所研学学校,建立青少年科教服务特色订单;签约6 所基地示范校,为2 000 余名学生提供了千余课时的课程服务,成为科教融合探索实践的主渠道。

3 科教融合背景下展教管理面临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各种科教融合模式的探索过程是科技馆展教发展的一个缩影,侧面反映了展教对科教融合的探索历程,同时也映射出在科教融合背景下科技馆展教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1 科教融合体系尚不完善

经过十多年对科教融合的积极探索,科技馆展教在科教内容、科教方法的融合上取得一定的成果,让科技馆教育不仅仅是局限于展品,不再是就展品而讲展品,也能围绕《课标》丰富展品讲解内容、设计形式新颖的优秀教育活动,发挥其应有功能。然而从科教融合发展来看,目前科技馆展教对科教融合的探究仍然过于局限,探究路径仍然局限在“馆”和“校”的层面,探究内容依然以“展品”和“学科”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科普平台资源,建立强大的科教资源库,尚未形成完善的科教融合体系,距离打造科教共同体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3.2 理论与实践结合难度较大

近年来,科技馆在展品讲解和教育活动设计开发上配合问题探究式、训练与实践式等教学方法的使用,让科技馆实现“现场教学”的真正价值,教育效果加倍。同时增加“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的应用,构建青少年知识构架,以获得自由且完整的自我体验、自我升级,让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模式逐渐靠近。然而,科技馆展教在科教融合领域服务的主体是青少年,不同年级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差异巨大,讲解内容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虽然在赛事的理论层面科技馆在讲解对象上做了细致要求,但在实践过程中,对探究主体的认知规律把握仍然是一大难点,特别是在进行大体量科教活动时,围绕主体认知进行精准的科学教育仍然困难,实施效果能达到重庆科技馆的少之又少,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难度大、不紧密等问题。

3.3 科教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青少年来科技馆参观学习不再是以学习“科学知识”为唯一目的。在看似简单的展品辅导过程中,学生要带着问题来,用理性的思维进行判断,通过探究方法证实自我推断,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科学精神”的培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在科教领域不断深化。这就对科技辅导员、科技教师的能力水平和科学素养有更高的要求。从近年来全国各地展教人员参赛情况来看,结合馆校活动实施效果,展教从业人员的水平仍然参差不齐,这里既包括学科、学历差异,也包含活动策划能力等技能差异,从业者对科教内容和方法的把握能力各有高低,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升。

4 科教融合背景下优化科技馆展教管理的策略

4.1 注重利用科教平台资源提升展教质量

科教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青少年科技教育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 年)》中提出,要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非正规教育的促进作用,推动建立校内与校外、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科技教育体系。校内外科教机构要逐渐靠拢,共建科教平台,实现科普资源共享。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的最新通知,全国有800 家单位被认定为2021—2025 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这里包括科技馆、博物馆、研究所等众多领域的机构和单位,都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未来科技馆展教如能充分利用科教平台资源,创新展教活动形式、提升活动质量,将对展教发展大有裨益。

4.2 注重实践经验精准化推进展教活动

在《科技馆展览教育服务规范》(GB/T 41131-2021)中提到,科技馆展览教育服务宜以观众为中心,充分考虑目标受众及其他服务对象的需求,尤其考虑老年人、儿童、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行为能力等特殊观众的需求。青少年作为科教融合的主要受众群体,在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该群体的年龄认知差异,重点以学龄为依据,对内容进行精准化推进。以吉林省科技馆推出馆校共建项目为例,该项目针对小学生完成了一套(6册)18章课程内容设计,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对科学教育的需求,也是对展教管理精准化推进的创新尝试。

4.3 注重强化科教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非正规教育和正规教育一样,都要重视教师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科技辅导员目前仍然是科普场馆里实施科技教育的主力军,是科教融合发展的探索者、执行者。在科教融合的大环境下,科技辅导员的职能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播,更多的是科学方法的传授和科学思维的引导,科技辅导员素质提升,能力提升格外重要。像美国的旧金山探索博物馆和富兰克林研究所都设有专门的教师学院,邀请科学家和教育家亲自对科学教师进行培训。不仅向科学老师传授科学知识,还教授其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在我国,展教人才队伍的培训更多的是知识点、教学内容的培训探讨,对于科学精神的培育还要加强引导,打造一支科学素养高、科学知识丰富、教育能力强的专业科教队伍,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5 结 语

科技馆作为非正规教育的一部分,是对学校科学教育的有益补充,承担着重要的科普教育职责。展教作为科技馆业务发展的核心部门,在科技馆探索科教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在科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展教管理的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探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相信科技馆也会积极尝试,不断探索展教管理新模式,为打造科教共同体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馆校科教科技馆
科技馆一日游
《科教导刊》征稿函
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推广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我在四川科技馆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试论馆校合作
馆校合作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以故宫“陶瓷”主题课程为例
“馆校结合”中的两个“三位一体”——科技博物馆“馆校结合”基本策略与项目设计思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