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砚盒的设计与制作实践
2022-09-22陈尹然
各式漆盒
关于砚文化,有讲不究的历史,说不尽的故事。砚文化是传统中华文化的瑰宝,其内涵博大精深,砚文化始终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唯有砚以其经久耐用,不渗不锈,不脆不腐,质地坚实而传之百代。
俗话说“古之名砚,其必存盒”一方佳砚必须配置上好的砚盒,这样既是对砚台的保护,使用时又可以避免墨汁水分的流失,还可以提高砚台的观赏性。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书写的工具以及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现在进入了无纸的时代,砚台的使用价值逐渐式微,只能成为小部分书画家案上的文房书写工具。与此同时砚台的收藏价值却不断攀升,因为四大名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徽州婺源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及山西新绛县的澄泥砚等上等砚材都已经开采枯竭而变得越发珍贵,以至于地方政府都纷纷建立了坑口保护区。砚台的使用者与收藏者不仅对砚台雕工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对砚盒的设计与制作的加工工艺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砚盒的制作材料通常选用大红酸枝,紫檀,黄花梨,也有选用金丝楠,红豆杉的。由于木盒制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与空气直接接触,而使木材中水分蒸发,一段时间过后,有可能造成木盒开裂、变形,而无法再正常使用。
漆盒不仅仅耐酸、耐碱、耐高温,还以其质地坚硬而千百年不朽,还因髹以上百道的大漆形成一道厚厚的保护层,使得木质与外部空气完全隔绝而保护其质地稳定、不变形,所以漆盒以其独特的性能而受到市场的追捧。
一、漆盒的选材
由于漆器工艺的特殊性(耗时,耗料),所以选择木材的时要特别谨慎,即尽可能使用硬木,比如酸枝类木材(因为紫檀,黄花梨木材较为昂贵,用来做漆不值得),而材料又须经过高温和烘干处理,或是选用上百年的老料,使其木材质地相对稳定,尽可能降低变形的可能。硬木类的材料在制作加工中比起较软类木材更能精耕细作,做得精致而细腻。软木类也有人做,比如樟木,杉木,榉木等,比较珍贵也有用红豆杉木,但是软木类其质地酥软,不够坚硬,缺少强度,应尽可能避之。
二、漆盒的造型设计
砚盒的造型需根据砚台的样式而设计,有矩形,也有随形砚盒和其他不规则仿生形的。所谓砚是定形,以形定盒。砚盒与砚台须完美结合,形制贴合统一,形成一件完整的文房用具。无论何种漆器砚盒必须外观雍容大方,线条流畅,盒顶弧面大气饱满,底足也应根据砚盒形制设计成平面直角,或乳丁脚。砚盒有满盒或底托加盖式之分,满盒式分上盖和下盖两部分,上盖的高度是砚盒高度的三分之二,相对应底盖高度应是砚盒高度的三分之一,这样能够较好地保护砚体和使磨好的墨汁不易挥发保持水份。托底加盖式俗称天地盖,天地盖通常在砚体较厚较重的砚台上设计使用,中间部分露出砚体可以欣赏到砚石的美丽色泽和砚石机理。因为砚体较厚,又可以欣赏到,故一些文人雅士收藏后喜欢在砚壁四周雕以图案纹饰或镌刻铭文,大大提升了砚台的观赏度。砚盒需根据砚台不同色泽和纹理,再决定施以单色漆或犀皮漆等髹饰。
三、漆盒的色彩及纹饰
不同地域,不同石材的砚台有不同的色泽和纹理。漆盒与其所包裹的砚台不仅在形制上要一致,而且二者在色调上应相对协调呼应,使其浑然天成,气度高雅。
砚台根据不同石种,大体可分为红、绿、黑色系。红色系以澄泥砚,红丝砚为主;绿色系以绿端、洮河砚,还有松花砚为主;黑色系以肇庆端砚、徽州歙砚为主,当然还有白色的白端砚和其他小种类色系。
漆盒也分单色漆和犀皮漆、镶嵌、洒金银螺钿等其他髹饰手法。单色漆(素漆)在老漆盒上比较常用的配色有纯黑、朱红。漆加入不同颜色的色粉或矿物质颜料可以调配出各种颜色。单色推光漆以其色泽纯正,光泽温润,含蓄大方适用于各种色泽的砚石,也可以根据不同色泽的砚台而相应变化,使漆盒与砚台浑然一体,相映生辉。然而,随着人们对砚台需求的逐渐弱化,欣赏收藏功能的进一步提高,对漆盒的表现手法提出了更高的品质追求,犀皮漆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了收藏者和市场的追捧。
由于犀皮漆制作工序有打捻、髹漆、水磨等工艺,既能自生传统工艺的堂皇效果,又能很好地表达出砚台石品的色泽和纹理之美。比如可以表现红丝砚中红黄相间的丝丝流淌,端砚老坑中的各种石眼,或者歙砚中的金星闪烁。
四、漆盒的制作工艺
漆盒的木盒(内胎)选用了适合的木材后,漆加工必须精良细腻,现代机械工具的发展给制作木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我们在加工细节时省却了大量的时间,但是砚盒具有一定的规范,尺寸比例要求准确把握,谓之多一分太肥,少一分太瘦,盖面的弧面弧度既要饱满,又不能臃肿。
特别要注意盒盖内以及底盖下面的覆手,盒盖上的覆手必须尽量与盖顶的弧度保持一致,而覆手周边下凹,尽可能成圆弧角,与大弧面保持光滑连接,我们行内称之为活覆手,如做成角,则太生硬,称之为死覆手。底盖覆手亦须做活,必须手工制作才能有灵性,才生动。漆盒之四足有平面脚,乳丁脚及豹脚,在漆盒的制作中可以后加工,以免在髹漆的时候造成工艺上的二次破坏。
正圆犀皮漆盒
素黑漆盒
木盒制作完工后,就开始进行髹漆的制作了。做漆的工序有:刷漆、裱布、打捻、水磨、补缺、抛光、揩清等。首先上盖下底两部分从头到尾刷上第一遍靠木漆,适当地稀释大漆以便漆液能够充分渗透进木坯,使内部木质结构更加稳定不易开裂变形,同时也起到了防水,防潮,防蛀的功效。有了这道工序就可以使之后的裱布工序时布与表层贴合得更加紧密,与木坯接触时就不容易起皮、起皱。其中裱布在漆盒工艺中一般采用轻薄的豆包布或是纱布,以免破坏砚盒的细节部分,使直口边,棱角边裱完布之后也能保持原有的弧度,同时防止变形。
撒漆皮漆盒
红金犀皮漆砚盒
仿红丝砚犀皮漆砚盒
之后批灰打磨,再批一道细灰,阴干后用从粗到细的砂纸逐渐干磨,确保光滑平整后,就可以上漆了。犀皮漆工艺,是漆盒工艺中的重中之重,需要多一道打捻的工序,之后的髹漆须根据设计而分层多道刷上,要求高的则会刷上百道之多。
打捻,就是将色漆堆厚,堆高,最基本的要确保打的捻立得住。可以将选好的色漆,适当地加一些鸡蛋清进去调匀,以便增加黏稠度,用丝瓜筋蘸取调好的漆,根据砚石纹理要求点涂在其表面。犀皮砚盒的配色设计应温文儒雅,色彩种类不宜多,不花不杂,色彩亮度不要太跳,太过鲜亮适得其反。大漆的干燥条件一般每道漆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才能阴干,具体数值可以参考:温度25°C左右,湿度75%~80%。
摆放在文房几案之上,一片素雅之中突然有大红大绿总会显得格格不入。比如红色系的红丝砚,红丝石的花纹,色泽,润度,大多数红底黄丝,红底如鸡血,黄色丝纹明显,似云似水,层层叠叠。对此,如要配漆盒其配色就可选用黑,金,红三种。打捻时可以刻意将捻仿照红丝石的机理,将捻拉得略微偏细长,平行有规律地排序打捻,之后再刷漆,最后磨显,从而模仿出红丝的石理。打捻后等捻半干的时候可以用细刀片等工具特意修出红丝砚的纹理,还有端溪老坑中的石眼也可以用打捻的工艺方法做出漆特有的纹理效果,而金星歙砚我们则可以通过洒金,点金等工艺来表现。
漆盒外部做犀皮,内部做黑,如内外都做犀皮则显得眼花缭乱,喧宾夺主。砚盒外部主要起的是美观的作用,所以可以做犀皮漆,而真正起到保护作用直接与砚石表面接触的则是砚盒内部,故一般砚盒内部都不会进行复杂的工艺,以单色漆朱红,黑为主要工序。但是砚盒内部结构复杂直口较多,还有覆手等结构会产生很多直角、内弧、相贯线等小细节要处理,再加上黑色素漆做完抛光后反光明显,一点点略微的小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所以漆盒内部的处理比起外部整体做犀皮漆要难上许多。漆盒内部的处理水磨的时候一定要万分小心,在确保内部结构的边缘线条平行挺括,角度一致,转折处的每一个水平面齐平,底子平整没有凹凸的同时还要注意转折处的边口不要磨穿,磨漏。刚刚开始可以用橡皮,泡沫等软的靠具垫着磨,到后面只能用手磨,磨几下用手指抚摸来感受磨面是否平整,不可以戴手套,手套会隔绝手指的触感导致无法判断磨面的平整度。犀皮漆一般在30道至60道,髹漆后等干透开始水磨,水磨的时候需要边磨边观察,在保持漆面纹饰最佳效果的同时要保证不磨穿磨漏,不磨歪磨凹,基准面要保持平整,这完全凭经验了。
特别要注意其中盒内的覆手结构,覆手加工得当可以使木胎不因材料的厚薄不匀而造成变形。要注意做漆时多道漆层覆盖会将内圆角的内弧越盖越小,后期打磨的时候可以适当将这个内圆角的内弧修磨出来,注意不要磨穿,尤其是覆手的弧面与四周的平面相结合的相惯线要处理得干净挺拔。
砚盒四足,自端砚问世以来,其盒底部都有四足,也叫作四脚,有平直角和乳丁脚,须是在髹漆基本完成后再加上去,这样可以省时、省工、省料。
漆器砚盒的独特工艺以及对形制做工的极高要求使许多人望而生畏,导致现在纯手工的漆艺砚盒非常少见,只有寥寥几件躺在博物馆中。但正因物以稀为贵加上其工艺精良独到,所以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及收藏价值。由于自己在漆器砚盒的实践经历不长,还需更加努力探索,寻访各地的民间老艺人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