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本土工艺价值的史述
——评长北《江苏手工艺史》
2022-09-22夏燕靖
清代陈曼生杨彭年制紫砂壶
清代文竹花叶纹方水丞
如今,手工艺已被无所不在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所包围,以至于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大部分物品,都是通过数控指令由冷冰冰的机器生产出来的。它们服从于一份份图纸、一项项既定程序,经过一道道关口的物流系统长途跋涉来到我们面前。当我们接触到这些物品时,却难以体会到过往手艺人生产物品的温情,缺乏的正是——“手”“艺”与“人”之间的灵动。遥想手工艺时代,总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应相遇,如那青葱岁月里瞬间盛开的心灵之花,让人如此的迷恋。的确,我与长北老师算是忘年之交,但总有相仿一两辈人的认识通感,都对手工艺有浓厚的情感,尤其是对自古以来手工艺演进史更是情有独钟。近读长北老师新作《江苏手工艺史》,可谓是满足了我的这份愿望,其书中史识凸显出来的独具魅力的艺术品格,我以为是极具传承性、艺术性和创新性,并且,是富有历史文化特性的史实载体。
众所周知,传统手工艺品类包罗万象,主要包括烧造、铸锻、染织、编结、木作、髹饰、雕刻等门类,手工艺匠们利用不同材质的原料创造出丰富多彩、巧夺天工的各类手工艺品。如若按社会属性关系分类,有宫廷手工艺(特种手工艺)、文人士大夫手工艺、民间手工艺和宗教手工艺等;从使用功能来看,亦可分为欣赏类、实用类和宗教与祭祀类;从社会生活来看,又有实用类、节日喜庆类、叙事和抒情类等。所以说,手工艺的多种属性,注定与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紧密相连。出于对手工艺的深入认识,长北老师《江苏手工艺史》的治史策略定位于用“内涵”与“外延”的交替结构进行叙述。正如该书引言所述:从江苏版图回溯上古时期,手工艺特征是“实用审美并无分野”的,故而,史前手工艺活动的叙述以内涵关联性为其特征。其后,“伴随文明演变的脚步、行业分工的细化,渐渐指向手工制作的,与实用紧密关联的,有审美意象的手工艺出现”,即外延拓展为特征:将这两条治史路径归为上篇。下篇则是该书“遵循现代学科分类规范,同时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针对江苏丰富手工艺资源的特点给予分类梳理,即以志书集成的形式记述蔚为大观的江苏手工艺,诸如织绣染缬、家具陈设、漆器髹饰、玉器琢制、陶瓷名品、八刻流派、金银细工、民间美术、雕版印刷……一一列出章节,予详细梳理记录。此外,该书还特地设置了江苏工匠跨行业借鉴与异工互效的专题史述,可谓是囊括了自古以来江苏地域丰富多彩、林林总总的手工艺
关于江苏手工艺的历史沿革,自然不是一地一域的史料谋篇,必然关涉整个中国疆域范围内的手工艺。因而,该书定位在“江苏地望”视角,显出自身叙史的明确主张:一则借助于古语“地望”一词作转义指代,即魏晋以降行九品中正制,士族大姓垄断地域及所在郡县相联连的地区称之为“地望”。这一点非常重要,明确了大史观背景下所呈现的古时地理郡县关联性,以此形成对江苏手工艺的区域认知;二是将其地域关联性贯穿于叙史之中,构成史料与史证之间证据链的多维确证。比如,在该书“江苏地望史前至战国历史文化”篇章中,选择江苏地望从铜石并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聚落规模扩大,阶层分化,古城古国应运而生,出现“邦国文明”。周初吴国,春秋崛起,以江苏为中心区域及至浙江、安徽、江西至湖北区域,在长达700年间,城镇有了手工业生产和商业集市,南京冶诚(今朝天宫一带)铸造兵器,成为江苏地望手工艺活动的最早记录,而江南“姑胥”(今苏州)成为越国都城。依据这样的历史线索,书中列举了大量自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江苏区域的遗址史迹。诸如,新石器时期邳县大墩子遗址出土的“彩陶器台”,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良渚文化区域内的武进县寺墩遗址出土的玉神器百余件,南京浦口龙王荡出土的商代“兽面纹铜饶”,镇江丹徒县烟墩山西周土墩墓出土“青铜”,常州武进县春秋淹城出土的青铜“牺簋”“钩铫”“双兽首三足盘”,盱眙县窖藏、涟水县三里墩出土的战国青铜器等等,共同书写出江苏上古手工艺史的重要篇章。
《江苏手工艺史》
北宋长干寺地宫出土七宝阿育王塔
江宁区梁墓出土青瓷六系仰覆莲花尊
元代蓝釉白龙图梅瓶
明代宋式锦
江苏手工艺史是地域性史,写起来特别不容易。以往地方志编纂的经验并不能完全借鉴,需要在地方史编纂的基础上创新与突破。比如,在对象选择范围上,需要尊重历史逻辑,尊重手工艺发展规律,对史料和史实进行核查,不能随意篡改或戏说,尤其需要将对象“方域”特点置于区域历史脉络的细节中加以考察与审视。这方面,往往越是地域性的史述越不容易。同时,还要寻求国家意识和乡土认知的统一,考虑“志”与“史”的区别与联系,采取时间为干、大事要事为枝、细节为叶的体式,以使江苏手工艺史的写作符合编纂地方史的权威性。
《江苏手工艺史》以地方特定史料作为史述的定式,很多是具有开拓性的,不仅于我是对上述治史难题的一种解困,更重要的是帮助我深入理解江苏手工艺漫长的历史,这一点我想广大读者阅读之后定会有同感。的确,江苏是手工艺之乡,手工艺的发展各具特色,至今仍然是江苏极具潜力的人文资源。长北老师这部史书记录下的手艺,是一种生活,存在于人们的生存方式之中,代表着诚实守信的职业伦理和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手工艺是匠作人的技术,而技术又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如今,在人们的意念里,手艺是一种慢生活,是一种原生状的,甚至带有一种笨拙,很难与时俱进。可是,这部书告诉你,手工艺在历史的潮流下依然有着存在的价值,它的特性都与记忆有关,与往事有关,与家园有关,它被固定在某个历史时间的刻度上,始终散发着似有若无的馨香,柔软地拍打着人们的心灵。
作为一部地域手工艺史著作,长北老师用心了,这漫长的历史叙述给出了符合中国乡土文明轴心时代的写照,这是中国艺术极具原创性、很能彰显本土价值的史述。这样的史述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通过地域史的典型记述,充分展示了上古至晚近极富典型地域性特点的手工艺;二是作者摒弃了中国艺术史写作长期存在的以美的自律为中心的艺术观,形成了更为开放、多元的价值观念,以手工艺技艺、品类、传承与生活的丰富性为背景,不仅展现出江苏手工艺史与文明、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多层次交融,而且彰显了手工艺特有的实用性、美观性和不断创新的文化内涵。我以为《江苏手工艺史》是书写地方手工艺史的力作,通过叙述江苏手工艺,将江苏悠久灿烂的历史予以充分展现,在整个中国手工艺史的书写中,必将占有重要地位。长北老师将自己对手工艺的热情花费在查阅文献和走访匠作艺人的过程中,数十年如一日撰写成许多部著作,如此不惮劳苦的治学精神,是值得所有学人敬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