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强筋小麦新品种怀川70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2-09-21焦竹青
焦竹青
(焦作市种子站 河南 焦作 454000)
“全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焦作”。焦作作为中原粮食生产核心区,是中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市,粮食总产连续6年超200万t,单产水平特别是夏粮单产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先后创建了30多项全国高产纪录。小麦种子产业作为焦作市的优势产业,被河南省规划为优质强筋小麦整建制种子基地市,利用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选育、推广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对乡村振兴、种业产业化意义重大[2]。
河南怀川种业有限公司立足培育一个适合黄淮南片的半冬性、矮秆优质强筋、抗倒、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强的优质小麦新品种为育种目标,以豫麦34号为母本、西农979为父本进行杂交,系统选育出中强筋小麦新品种怀川709,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10046)。
1 品种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1.1.1 母本豫麦34号 弱春性,生长健壮,根系较发达,茎秆较粗,株型较紧凑,分蘖成穗率高,属多穗大粒型,白粒、角质,抗锈病、白粉病、根腐病、纹枯病;耐肥、耐湿、耐旱、耐瘠,抗倒、抗干热风。
1.1.2 父本西农979西农979是一个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且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3]。半冬性,早熟,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株型略松散,穗层整齐,灌浆速率快,成熟落黄好,白粒、角质,皮薄色亮,黑胚率低,抗寒耐冻、抗倒伏,抗条锈病、叶锈病和纹枯病。
父母本曾是河南省主推的优质小麦品种,植株健壮,分蘖力强,株型相近,白粒、角质,稳产,综合抗性好。
1.2 选育过程
2009年以豫麦34为母本、以西农979为父本杂交,其组合号为“10-10”,采取系谱法选择单株。2012年筛选出6个株系,2013年系圃稳定,筛选出3个株系。2014年进行品系鉴定,2014-2015年进行品比试验,比对照增产1.5%,定名为怀川709(附图)。
附图 怀川709后代选择系谱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怀川709是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2.2~230.3 d,平均熟期比对照周麦18早熟1.1 d。幼苗半直立,叶色青绿,苗势壮,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冬季抗寒性较好,耐倒春寒能力中等,结实性较好。株高66.7~71.1 cm,株型紧凑,旗叶较长,穗下节短,蜡质层浅,穗层较整齐,落黄熟相好,抗倒伏能力中等。穗纺锤形,小穗排列紧密,长芒、白壳、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每亩穗数34.8万~42.7万穗,穗粒数27.8~34.3粒,千粒重42.9~44.8 g。
2.2 综合抗性
2018年和2019年鉴定:中感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高感叶锈病(表1)。
表1 怀川709抗性表现
2.3 品质指标
2018年、2019年试验混合样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小麦国家标准。具体指标:蛋白质含量平均值14.9%;籽粒容重分别为812 g/L和794 g/L,平均值803 g/L;湿面筋含量和吸水量相对稳定,平均值分别为30.1%和每100 g 59.2 mL;粉质仪稳定时间分别是23.5 min和20.3 min,平均值为21.9 min;拉伸面积分别为167 cm2、116 cm2,平均值141.5 cm2;拉伸仪最大拉伸阻力分别为720 E.U.、590 E.U.,2年平均为655 E.U.(表2)。
“好啊,今天太好啦,比打胜仗还要高兴。没想到咱团来了一个‘甜同志’,不但让同志们吃到了她的喜糖,还给大家带来了甜甜的节目。很好啊。”团长把手中扣着的盆子,仔细揭起一层,原来是两个,又分别扣下去。“这新郎新娘究竟是谁呢?现在,我宣布——”
表2 怀川709品质分析
3 产量表现
3.1 品比试验
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小区面积不小于13.3 m2(0.02亩),全区收获。每隔4~5个品种设1个对照。小区两端均需种植对照品种。试验方案设计播期为10月5~15日,播种量为16万~20万株。各试点可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适当调整播种期,但播种期必须一致;播种量按预定基本苗数计算,无论采用何种播种方式,品种间的基本苗尽可能保持一致,基本苗的确定可根据试点肥力水平适当调整。播种行距与当地生产采用的行距一致,一般采用20 cm行距。按照当地大田生产实际确定田间耕作、水肥管理、除草、防治虫害,管理略高于当地大田生产水平。试验结果:2014-2015年度参加冬水组品种比较试验,3次重复,平均亩产580.3 kg,比对照偃展4110(亩产520.5 kg)增产11.5%。
3.2 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严格按照河南省区域试验方案的要求参加试验,经过小麦专业委员会专家对部分试验点的考察,2017-2018年度参加河南省小麦强筋A组区域试验,11点汇总,达标点比例为72.7%,平均亩产396.4 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1.7%。2018-2019年度区试、生试并行,区试平均亩产575.2 kg,10点汇总,达标点率90.0%,比对照周麦18减产0.3%;强筋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4.8 kg,10点汇总8点增产,达标点比例为90%,比对照周麦18增产0.7%。
3.3 示范种植产量试验
在信阳市西平县二郞乡张庄村30亩示范方实打实收平均亩产623 kg;在信阳市平桥区肖店村16亩示范方实打实收平均亩产643 kg;在南阳邓州市夏集镇解放村示范种植28亩,实打实收平均亩产625 kg;驻马店正阳县皮店乡示范种植18亩,实打实收平均亩产645 kg;驻马店正阳县铜钟乡示范种植32亩,实打实收平均亩产643 kg;驻马店正阳县大林镇示范种植28亩,实打实收平均亩产636 kg;驻马店市确山县留庄村30亩示范方实打实收亩产632 kg。2021年6月焦作市种子站组织市县两级高级农艺师对怀川709修武县大官庄村示范种植户38亩小麦田进行实收测产,平均亩产685 kg。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提高整地质量
焦作地区近年来秋作物秸秆还田率不断增加,秸秆粉碎效果不仅影响整地质量,还影响小麦播种质量。用机械将秸秆粉碎到长度不超5 cm,地面无作物根茬且均匀覆盖,保证秸秆碎片与土壤充分接触,既保湿又加速碎秸秆腐熟。整地时消灭明暗坷垃,达到土碎地面平整。高质量的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是保证小麦苗齐、苗全、苗匀、苗壮的主要措施。
4.2 杜绝白籽播种
种子包衣是减少小麦生长早期病虫防治压力,推进农药减量化的重要措施。推荐施用复配种衣剂或高效广谱杀菌剂、杀虫剂,采用科学配方进行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坚决杜绝“白籽”播种,减少烂籽的发生,保证高出苗率。
4.3 适期适量精播
播种前做发芽试验,根据芽率确定适宜的播种量。10月上中旬播种最适宜,亩播量10.0~12.5 kg。如遇灾害性天气,需晚播的应根据晚播时间和整地质量调整播量,以密补晚,每推迟1 d增加播量0.15~0.50 kg/亩,最大亩播量不超过25 kg。
4.4 加强水肥管理
根据小麦目标产量,整地时搞好测土配方施肥,重施有机肥,平衡施用化肥。如耕作条件许可,整地时最好深松分层施肥。越冬前或返青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05~150 kg/hm2。同时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好拔节、孕穗、灌浆水。
4.5 病虫草害防治
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并适当化控,以降低株高。起身期喷洒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返青至拔节孕穗期结合苗情和天气情况及时防治锈病、白粉病和小麦蚜虫等;花期应在下雨前后及时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肟菌·戊唑醇等防治赤霉病。齐穗后综防综治,将杀虫剂、杀菌剂、磷酸二氢钾等混合喷雾,防虫防病防干热风,增加千粒重。第1遍药在齐穗至扬花期喷洒,第2遍药在灌浆初期喷洒,可以交替使用43%戊唑醇、25%氰烯菌酯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10%吡虫啉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纯品磷酸二氢钾喷施。间隔期7~10 d,兑水量40~50 kg。
4.6 适时收获
小麦蜡熟末期为最佳收获期,收获过早籽粒饱满度差;收获过晚籽粒易脱落,均影响产量。收获时注意天气预报,阴雨天及时抢收防止穗发芽;晴天中午停机,减少穗落粒量。
4.7 预防措施
浇好拔节、孕穗水,喷施磷酸二氢钾等预防倒春寒,高水肥地块注意防止倒伏。
综合分析,怀川709高产稳产性好,株高适中,产量三要素协调,能提高农业规模种植户的收入,后期应加大推广力度,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