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希望和幸福的鸾峰桥
——歌剧《鸾峰桥》首演
2022-09-21游之
◎ 游之
鸾峰桥,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是目前国内单拱跨最长的贯木拱廊桥,2011年被定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12月23日,由中共宁德市委宣传部、宁德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寿宁县委、寿宁县人民政府联合出品,宁德市畲族歌舞团、福建省歌舞剧院、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闽江学院联合创作、演出的歌剧《鸾峰桥》,在福建大剧院首演。本剧艺术总监、编剧刘国平,作曲章绍同,总导演陈蔚,编剧钱晓天,指挥张诚杰,主演孙砾、吕薇、高鹏、田浩、王杨、刘淘、刘明江等,福建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演奏,宁德市畲族歌舞团、闽江学院担任合唱。歌剧《鸾峰桥》讲述了一个“造桥”的故事,但是这个桥并不是现实中的“鸾峰桥”,而是党和政府帮助下党乡摆脱贫困的希望之桥、幸福之桥。
福建省是全国脱贫攻坚战略实施的排头兵,宁德市寿宁县当是最早接受脱贫扶助的受益者。这里的老百姓,从被动吃救济到主动摆脱贫困,他们从思想和行动上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蜕变。近年来,扶贫题材的歌剧创作很多,同样是表现扶贫题材的《鸾峰桥》,有它的独特性、优势性,同时也有一定的约束性。本剧以当年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这一真实的历史背景为依托,因此,戏剧化的展现也必然要以“真实”作为根本立足点,剧中所有戏剧人物、戏剧事件,在生活中都有原型可循。
以“鸾峰桥”做剧名,是一举多得的选择。首先,这一剧名体现了故事发生地域的不可替代性,即宁德寿宁的下党乡;其次,从具体的“鸾峰桥”到意象化的“鸾峰桥”,让剧名的形象和内涵都得以丰富和提升。本剧有一首“弱鸟先飞”的主题合唱,就是将“鸾峰桥”的引申意向具体表述的体现:“我们是木料,你也是木料,党组织是工匠帮我们建桥,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屈不挠,就能建起摆脱贫困的鸾峰桥……我们都是中用的木料,听从党组织谋划打造。”“鸾峰桥”是全榫卯结构的桥梁,创作者由此引申出“要成大事必须要相互依靠”的深刻道理,进而将党组织比作“工匠”,老百姓比作“木料”,体现老百姓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不仅贴切也很质朴。
所谓幸福的乡村都是相似的,贫困的乡村各有其贫困。下党乡有全国独一无二的“鸾峰桥”,同时也有罕见的落后与贫困。本剧故事开始,乡党委书记大周走马上任,下党乡的老百姓却还称他为“保长”,诙谐幽默,却令人深思。当年的下党,落后的不仅是水、电、路等硬件设施的匮乏,更是人们在观念、见识上的陈腐与短浅。翠红是被“骗到”这里给王家做媳妇的,她虽然来自贵州的小山村,但是她曾经见到过外面的世界,所以她决意抛下刚满月的孩子离开,是因为她要走出去,要通过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孩子的命运。鸾峰桥是下党人走出去的通道,也是这里的老百姓安于现状、不愿改变的写照。《鸾峰桥》剧本结构完整,全剧四幕八场戏,大周和翠红,一个是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乡党委书记,一个是不甘心被贫穷束缚一生的下党乡村民,两个人物引发出两条戏剧线。最终,翠红这条线终于回归于大周这条线,在这个过程中设置的人物和戏剧矛盾冲突也逐一得到解决。
音乐是感知的艺术,歌剧《鸾峰桥》的序曲,就是一段具有听觉和视觉双重形象的乐段。清脆、悠远的竹笛声,宛如山间流淌的小溪,与管乐、弦乐奏出的特色鲜明的山歌旋律交相呼应,福建闽东山区特有的绿水青山的风光,在只有一分半钟的时间里,极富画面感地展现出来。
这部歌剧的音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鲜明的地域风格。福安民歌《纱罗带》和畲族地区的民歌民谣元素,自然地运用在音乐的创作中。剧中翠红的音乐形象具有更加突出的个性。翠红原本是贵州人,后来在下党生活,作曲家将贵州苗族山歌《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的主旋律,作为人物的音乐主题着重加以运用,让翠红这个人物在音乐形象上具有了很高的辨识度。本剧在各种音乐形式的转换上也很自如,从独唱到合唱,从对唱到重唱,可以做到无缝衔接。剧中翠红、大周的几段咏叹调都很有分量;《弱鸟先飞》这段合唱,节奏激越振奋,朗朗上口,记忆性强;大周、陈丹、王二林、翠红在不同空间的四重唱《滴水穿石》,通过写意的表达来体现“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戏剧主题精神,风格清新,富有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
舞台呈现方面,本剧没有将思维固化在全景展现“鸾峰桥”的现实形象上,而是用“以偏概全”的手法,通过局部的剖面构造、局部的内景,来完成戏剧场景的需求。悬浮的“鸾峰桥”断面视觉屋架简洁又具有指代性,可移动的几个景板组合变化,就能体现不同角度鸾峰桥廊屋内的空间。本剧除了第二幕第一场和第三幕第一场,戏剧场景基本在“鸾峰桥”内完成。多媒体在其中的运用,主要是配合戏剧场景外围环境的营造。在表演调度上,导演采用了主要角色流动、群体人物相对静止的手法,让舞台表演的画面感和层次感更加突出。另外,在一些关键的戏剧场景,比如对于上级领导视察下党乡的场面,导演的处理手法也很值得称道。
虽然这部歌剧有着非常浓郁的民族地域风格,同时参演主要角色的吕薇属于民族声乐的女高音,但是为了更好地体现音乐和声乐的质感,演出时演员一律不带麦,只通过吊麦和地麦来进行音量的补充,这种处理也让演出整体的声场更加均衡。本剧以男性角色为主。首演场,高鹏饰演乡党委书记大周,田浩饰演下党村村民老王,王杨饰演老王的儿子、翠红的丈夫二林,刘明江饰演水泥厂吴厂长。高鹏和田浩可谓是陈蔚的“御用男主”,近年来,他们二人在陈蔚导演的多部作品中有过密切合作,配合度、默契度都很高。高鹏饰演的乡党委书记,有智慧,有韧劲,质朴可亲,正气满满;田浩饰演的老王有点自私狡黠,但是也不乏关键时刻的通情达理和善良;王杨饰演的王二林老实巴交、善良敦厚。三位演员通过演唱和表演都很好地完成了各自人物形象的塑造。饰演吴厂长的刘明江,目前担任宁德市畲族歌舞团党委副书记,本身并非声乐专业出身,但是他饰演的吴厂长反而因为浓郁的闽东口音和纯朴而不加修饰的演唱,增强了人物的真实度。
本剧中仅有的两位女性主角,表现很是突出。饰演大周妻子陈丹的刘淘是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副院长。她的音色圆润、舒展,音域开阔,表演也很真挚。吕薇饰演的翠红作为本剧的核心主人公,可谓是最亮的一点“红”。近年来,吕薇塑造过形色各异的女性人物,都各具特色、为人称许。本剧中,刚出场的翠红一门心思想要逃出下党,却因为生产后虚弱的身体晕倒在山中被乡亲救起。观众看到的翠红,衣衫破旧,身形消瘦,昏迷中睁开眼,翠红看到了熟悉的鸾峰桥,有气无力又绝望地唱出“鸾峰桥,我怎么又回到了鸾峰桥……”,人物的真实性和戏剧性立刻凸显。剧中,翠红作为仅次于大周的戏剧线索性人物,几乎每一次出场都是戏剧的转折点。吕薇通过准确细腻而生活化的表演,令翠红这个人物鲜活地立在舞台上,呼之欲出。剧中,翠红的唱段比较多,每段咏叹调的体量也很大,吕薇作为民族声乐演员,在演出中和其他美声演员一样,没有带麦扩音,她的音色亮丽、柔美、通透,音量和音质与其他几位角色以及合唱、乐队之间有着极佳的匹配度,彰显了她多年舞台实践的丰厚经验所造就的声乐表现能力和实力。
作为群演的宁德市畲族歌舞团的演员们以及闽江学院的学生们,同样值得肯定。特别是闽江学院的学生,首次参演完整规模的歌剧,虽不乏稚嫩,但总体而言,他们的舞台状态都很投入,音乐表现也具有相当的水准。上海歌剧院青年指挥家张诚杰执棒福建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确保了这部原创歌剧首次呈现的专业品质。
当然,作为一部刚刚搬上舞台的新作,歌剧《鸾峰桥》依然有打磨提升的空间。目前的呈现无论是戏剧还是音乐,都已经非常充分,下一步需要进行枝蔓的修剪,比如重复性的戏剧或音乐表现可以再精练,让作品整体的气质更加疏朗;个别人物的身份设置也可以更加清晰,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疑惑;部分唱词还需要更加剧诗化,个别语言也需要更加符合人物的身份;音乐上可考虑多一些重唱,让音乐的立体化表现得到进一步加强;舞台的调度尤其是群演部分还可以有更加丰富的变化等。
歌剧《鸾峰桥》是一曲为脱贫攻坚伟大事业而作的“主旋律作品”,基础扎实,气质独特,情感真挚,品相喜人。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所有为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而付出艰辛甚至生命的人们,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所以,歌剧《鸾峰桥》这部作品,其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将是经得起时代考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