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吞咽功能训练操联合冥想在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效果

2022-09-21谢肖艳

辽宁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冥想依从性脑梗死

谢肖艳

滑县中心医院(河南 滑县 4564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致死率、致残率较高,且部分患者易并发不同程度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达22%~65%[1]。患者主要表现为咽下梗阻,发音困难等,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影响极大[2]。此外,该并发症病程较长,易引起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降低治疗依从性[3]。因此临床治疗在保证控制病情的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对提升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我院75例患者研究吞咽功能训练操联合冥想放松训练在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75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脑血管造影等检查,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急性脑梗死标准[4];②经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表(SSA)[5]确诊为吞咽障碍;③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心脏系统疾病者;②伴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病者;③重度营养不良;④伴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冥想放松训练)和观察组(n=38例,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操治疗)。对照组中男20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43±3.58)岁,平均病程(1.45±0.42)个月;观察组男24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09±3.47)岁,平均病程(1.48±0.49)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此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康复训练,以咽喉部、颈部肌肉及口腔肌力训练为主,咽部刺激训练:棉签蘸取冰水触及软腭、舌根、咽喉壁,诱发患者吞咽20次;颈部训练:反复伸缩、转动颈部以提高其肌肉张力,协助患者引发咽下反应,每次训练20min;吸吮训练:食指放入口模仿吮吸动作进行20次;每日均训练2次。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冥想放松训练:①身体放松:由专业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选择合适体位,引导患者发力体验肌肉紧张感,逐步放松,反复多次,每次10min。②呼吸调整: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腹式呼吸,调整自身呼吸节奏,过程中默数数字1~10,呼吸频率逐渐由浅快转为深长,并将注意力慢慢向冥想对象集中,每次10min。③注意聚焦:引导患者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反复观看,同时保持舒适体态,处于全身放松状态,配合舒缓音乐旋律,并想象美好场景,每次12min。住院期间由医师指导进行,出院后患者在家自主完成,干预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操:设立由主管医师、护士长等组成的训练小组,每组4人,训练前对患者讲解吞咽困难发生原因及护理知识,告知患者康复训练重要性。训练操共由4节内容组成:①颊肌训练:分为张口至最大维持;左右移动下颌;两侧面颊挤压空气;轻柔咬肌4个动作。②舌肌训练:分为舌头伸缩;舌头对抗舌压板维持;舌尖向左右唇角靠近抗力维持3个动作。③咽喉肌训练:分为鼻咽深吸一口气后闭气8s再缓慢呼气6s;深吸一口气,闭气保持8s,之后用力发声持续6s;及深吸气后闭气8s,用力咳嗽3声。④呼吸肌训练:分为鼻咽吸气发“m”音持续8s;双手支撑进行推压运动,并于推时吸气,压时松手呼气;及吸气保持腹膨胀8s后呼吸使腹部凹陷6s 3个动作。上述动作每次两遍,间隔10min,每天2次,干预3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测试(洼田饮水实验[6])为1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实验为2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或加剧,饮水评定3级及以上。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采用生活质量量表(WHO-QOL)[7]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全表共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与环境领域4个维度,各100分,总评分为各维度平均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③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根据此类患者训练依从性评分[8]进行评价,包括主动学习、参与训练、效果检测等内容,共计13个条目,每个条目1~3分,总分39分,分值越低依从性越差。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72.97%,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对比[n(%)]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WHO-QOL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WHO-QOL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WHO-QOL评分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WHO-QOL评分对比

2.3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易导致患者出现呛咳、窒息等症状,严重者会危机患者生命[9]。临床上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经早期康复训练后,即可得到有效改善,但训练方式缺乏趣味性,且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伴轻度认知障碍,治疗依从性较差,导致效果并不理想[10]。

冥想放松训练通过引导患者获取躯体放松、心理平衡状态,可提升治疗依从性。但临床实践显示,部分患者无法完全按照专业人员指引进入冥想状态,效果不佳[11]。有研究显示,将冥想放松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操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12]。吞咽功能训练对口唇、舌部、面颊部进行主动与被动控制训练、协调性训练,有效促进吞咽和构音器官血液循环,改善咽部肌肉灵活与协调性;经咽部冷刺激增加吞咽前感觉冲动传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吞咽敏感性,增加感觉输入,有效强化吞咽反射。故本文研究将吞咽功能训练操联合冥想放松训练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吞咽功能训练操联合冥想放松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依从性。吞咽功能训练操利用舒缓的音乐、有节奏的拍子辅助患者增加学习趣味性及专注力,同时所进行的有关舌、咀嚼肌等相关吞咽肌群训练,对相关肌肉功能及协调性均有较大加强,进一步使患者吞咽功能提高。Chandran等[13]研究显示,吞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冥想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操治疗,更有利于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提高患者对治疗兴趣、依从性,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本文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冥想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操治疗,对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有显著改善,同时增强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冥想依从性脑梗死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蓝的冥想
《冥想》
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