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与生态资本价值实现融合的内在逻辑、机制与路径研究

2022-09-21何寿奎徐建卿

关键词:资本机制价值

何寿奎,徐建卿

(重庆交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0074)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并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1年4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健全生态资本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明确加快推动建立健全生态资本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建立用能权交易机制,对提供生态产品地区的居民实施生态补偿。各地已积极创新生态资本价值实现模式与机制,包括浙江丽水开展全国首个生态资本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福建省南平市“森林生态银行”、重庆市拓展地票生态功能达到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建立生态资本价值实现机制为生态宜居项目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经济支撑,生态资本价值实现的平台建设与政策机制还处于探索中,生态资本价值实现如何与乡村振兴相互融合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资本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及生态产品增值路径,研究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融合动力机制及路径。

二、研究现状

1.关于生态产品的概念与分类。生态产品是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福祉直接与间接的贡献,包括清洁的空气、水源等维系生态安全、保持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1)马晓妍, 何仁伟, 洪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新时代拓展》,载《学习与实践》2020年第3期。狭义生态产品包括自然产品,广义生态产品包括生态系统服务。(2)高晓龙, 林亦晴, 徐卫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进展》,载《生态学报》2020年第1期。生态产品是生态系统通过生物生产和人类生产共同作用而提供的最终产品或服务。(3)张林波, 虞慧怡, 李岱青:《生态产品内涵与其价值实现途径》,载《农业机械学报》2019年第6期。

根据生态产品的公共品属性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4)陈清, 张文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载《宏观经济研究》2020第12期。根据生态产品是否具有排他性或竞争性,生态产品分为纯公共生态产品、准公共生态产品与经营性生态产品。(5)丘水林, 靳乐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基础、基本逻辑与主要模式》,载《农业经济》2021年第4期。从消费视角上,生态产品可以分为生态私人产品、生态公共产品、生态准公共产品以及生态俱乐部产品四类。(6)孙博文, 彭绪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关键问题及制度保障体系》,载《生态经济》2021年第6期。

2.关于生态资本价值实现路径、模式与机制研究。丘水林认为需要建立系统化的生态产品制度供给体系,生态补偿、生态产权制度与生态旅游价值是生态资本价值实现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7)王茹:《基于生态产品价值理论的“两山”转化机制研究》,载《学术交流》2020年第7期。生态资本价值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两大类,张雪溪认为生态资本价值实现途径主要包括政府购买、跨区域补偿、资产权属交易、经营开发等。(8)张雪溪, 董玮, 秦国伟:《生态资本、生态产品的形态转换与价值实现——基于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扩展分析》,载《生态经济》2020年第10期。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类产品可以采用生态银行、绿色金融等手段实现其价值。(9)梁龙妮, 王明旭, 李朝晖:《珠三角地区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及“两山”转化路径探讨》,载《环境污染与防治》2021年第1期。同时生态资本价值实现的交易工具包括能权、水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生态认证、生态工程等。(10)杨锐, 钟乐, 赵智聪:《基于消费端的自然保护地指标交易机制: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载《生态学报》2020年第18期。生态产品具有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复合性质,其付费模式包括公众付费、政府购买服务以及多主体付费。(11)高晓龙, 林亦晴, 徐卫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进展》,载《生态学报》2020年第1期。通过产权机制、交易机制、价格机制及补偿机制培育农业生态产品价值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12)李晓燕,王彬彬,黄一粟:《基于绿色创新价值链视角的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载《农村经济》2020年第10期。生态产品价值实践模式包括生态保护补偿、资源产权流转、资源配额交易、生态载体溢价、产业开发等8种。(13)张林波, 虞慧怡, 郝超志:《国内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模式与路径》,载《环境科学研究》2021年第6期。潘家华提出编制生态资源资产负债表、健全生态价值核算、完善交易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交易、绿色金融等方式实现生态产品价值。(14)廖茂林,潘家华,孙博文:《生态产品的内涵辨析及价值实现路径》,载《经济体制改革》2021年第1期。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多方协同供给,构建生态资本价值实现的良性机制。(15)牛玲:《碳汇生态产品价值的市场化实现路径》,载《宏观经济管理》2020第12期。

3.关于生态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研究。为了实施生态文明国家战略,“十八大”以来各地积极探索生态资本价值实现路径,乡村振兴同时提升了生态产品供给能力。(16)童依霜, 周金莺, 丁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一村万树”绿色期权模式》,载《中国环境管理》2020年第5期。生态振兴应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应立足本土自然生态空间与乡土文化场域,持续发挥生态文化的禀赋优势,从制度引领、产业衔接与技术创新等维度构建生态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现机制;(17)周伍阳:《生态振兴: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绿色路径》,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发展的重要目标。(18)胡振通, 王亚华:《中国生态扶贫的理论创新和实现机制》,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生态修复是生态资本价值实现的前提与基础,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目标是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19)张丽佳, 周妍, 苏香燕:《生态修复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与路径》,载《中国土地》2021年第7期。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设运动休闲小镇,构建农村绿色金融体系等途径培育乡村振兴内生动力。(20)谭超, 徐运保:《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评〈地域文化特色中新农村生态旅游设计的保护与开发〉》,载《广东财经大学学 报》2020年第6期。依托“生态银行”“地票制度”等培育发展新动能。(21)米旭明, 代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产业结构调整——基于地票制度的自然实验研究》,载《经济学动态》 2020年第3期。生态补偿及生态资本价值实现有利于完善生态扶贫新机制。(22)孔凡斌,许正松,陈胜东:《建立中国生态扶贫共建共享机制:理论渊源与创新方向》,载《现代经济探讨》2019年第5期。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为乡村振兴奠定物质基础,推动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资产化,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实现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23)黄克谦, 蒋树瑛, 陶莉:《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载《开发性金融研究》2019年第4期。

综上,生态资本价值实现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生态产品供给模式、路径及制度创新是价值实现的关键。生态资本价值实现面临市场供给体系不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与核算制度不完善,生态产品保护与补偿机制亟待完善,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产品供给的动力不足,政府购买力不足,生态保护与扶贫目标冲突等问题,迫切要求探索一种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的新模式。(24)罗琼:《“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探索、制约瓶颈与突破路径研究》,载《理论学刊》2021年第2期。如何结合生态产品的类别与属性,如何培育生态产品供给主体,如何构建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如何健全生态产权制度与排污权制度,如何完善生态产品成本补偿机制,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讨论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协同融合推进的内在逻辑、动力机制及实施路径。

三、生态资本价值实现影响因素及增值路径

生态产品包括:生态环境产品(如空气、水源、土壤)、生态物质产品(如农林副产品、水能及风能生态能源)、生态文化产品(如旅游产品)、生态空间产品(如水域空间、绿色空间)。生态产品增值受自然资源禀赋、供给成本、补偿政策、定价机制及市场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农村生态产品生产规模小,市场机制与补偿政策不完善影响了生态资本价值实现,生态产品供给难以适应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需要。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通过构建水权、林权、能权、排污权交易等平台,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可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生态资本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及增值路径如下:

(一)生态资本价值实现及其增值影响因素

1.生态产品的属性。不同生态产品的经济属性有较大差异,其价值实现路径和增值空间也存在差异。土地资源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与国家基本农田制度的确立其增值的市场机制逐步完善;城市生产生活水价形成机制比较完善,城市水资源其经济属性较为明显,农村水资源大部分为免费使用,农业用水缺乏控制措施,农村水资源增值难度较大;草地、绿色农产品更多体现为公益性,其经济属性难以完全体现;空气自然生态产品增值更多体现为对优良空气地区的奖励或者吸引景区游客客源,洁净的空气可以吸引更多市民休闲、养生,也带来高端地产开发项目与养老项目附加收益。

2.生态产品的投资潜力。农村闲置废弃建设用地或者废弃矿山恢复为耕地、林地,开发成为旅游景点,可以实现土地增值。水资源投资潜力受水资源价格、开发规模及成本以及国家水资源政策影响,可以统一组织水资源资产产权流转、市场化运营和开发。草地单独投资的潜力比较小,更多是作为公园及景区的辅助生态产品,通过公园收益实现其价值。空气质量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受自然气候及生产生活环境影响,更多是通过区域空气质量评价与激励体现区域集体价值。森林生态产品一般通过集中交易,将林地经营权流转给生态银行,通过木材经营、竹木加工、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林地纳入国际森林认证范围,同时利用碳汇交易政策,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化可以获得投资收益。

3.生态产品开发成本与市场价值。洁净的空气、水资源价值实现需要以规模为支撑,其开发成本较高,市场价值明显,一般由政府主导进行开发。草地开发成本较低,由于其市场价值不够明显,需要与其他资源融合开发才能实现其价值。

4.生态产品的定价机制及补偿机制。生态产品的定价机制是生态资本价值实现的基础,水资源由政府确定价格,有利于投资人预测项目收益,激励投资人进行水资源开发。土地资源有完善的市场交易机制。建立生态修复项目补偿机制,促进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恢复项目建设,依法依规流转生态修复项目经营权并获得相应收益。建立林权、“四荒”使用权、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林业碳汇等产权交易制度,有利于激励村民及社会资本参与农村自然资本的开发与经营管理。对公益林等公共资产不能流转和抵押融资的,可以通过碳汇交易激励社会投资者参与公益林供给与管护。

(二)生态资本价值实现的一般路径

1.市场驱动模式。对有完善价格与交易机制的自然资本,包括水资源开发、土地整治及部分生态修复项目,在政府指导价格导向下,可以组织社会投资人参与自然资本开发与管理,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自然资本增值。水资源开发则需要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市场机制才能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2.政府管控与市场交易相结合模式。政府设定碳排放权、森林覆盖率、水质指标、人均水资源占有指标、空气优良达标指标及标准,培育生态产品产权交易平台,政府应用碳配额、生态产品补偿政策、价格机制及市场交易机制实现生态产品增值,将政府政策主导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3.生态保护性补偿模式。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及生态资源价值提升,建立多元化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整治、生态修复、水源地建设,通过保护性补偿增加生态产品市场供给,实现自然资本的增值;对存量工矿废弃地进行修复,开展矿山遗迹文旅项目建设,政府补偿生态修复成本,实现资源价值提升。沿江地区利用水岸资源,形成亲水广场、滨江公园等生态产品供给区,建立沿江鱼类栖息水道推动长江渔业资源恢复。建立沿江生态缓冲林、营巢林对水岸资源进行生态恢复。

4.生态产业化经营模式。由于部分自然生态资源分散、开发规模小、效益低,统一开展林地、水资源资产产权流转、市场化运营和开发,引入社会化资本,积极发展绿色种植和养殖、涉水休闲康养等生态产业。落实优质水资源产权和水域经营权。对水质达标的村,给予绿水维护补偿。以河流为中心形成特色旅游线路,带动文化、旅游、娱乐等相关产业发展;探索“生态补偿+”多业态融合为主体的“复合业态”模式,利用生态产业化经营方式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四、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融合的内在逻辑与动力机制

(一)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融合的内在逻辑

1.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二者相互促进。乡村振兴立足于发展经济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为生态资本价值实现奠定物质基础。一方面,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促进乡村振兴,通过水资源建设等生态环境建设及其价值实现可以培育相关绿色产业,通过治山与治田等方式开展生态振兴,结合生态产品的市场机制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生态环境建设获得的生态产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达到生态美、农民富等目标。另一方面,乡村生态振兴为生态资本价值实现创造条件。通过乡村生态振兴,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进行水污染治理、水源建设、林草湖田建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水污染,落实相关生态产品产权、实行碳配额、排污权交易,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在生态振兴中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提升目标。

2.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有其内在动力。生态产品增值促进企业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将生态产品价值增值融入物质生态产品生产、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发展观光农业使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动力,水源及林地等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为农业产业升级提供经济支撑,调动农民积极参与生态产品的生产,社会资本积极打造特色乡村文旅产品,积极生产高质量生态物质产品和文化文旅产品,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动力,为实施双碳战略急需大量生态产品并构建大量的碳交易市场,农村生态振兴迎来政策红利,农村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为“双碳”战略目标实现提供了示范平台,建立碳排放限额制度、碳交易市场及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促进生态资本价值实现。

(二)乡村振兴与生态资本价值实现融合的动力机制

融合动力机制是寻求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共同推进的动力因素,构建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动力制度与机制。二者协同推进包括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两大动力系统。“双碳”战略目标的推动、生态振兴的政策激励等构成了乡村振兴与生态资本价值实现协同融合的外部推动力。生态产品碳汇交易、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绩效驱动等构成了二者协同推进的内部动力机制。内外动力机制共同构成了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目标达成的系统动力圈。

1.融合推进的外部动力机制

(1)“双碳”战略目标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资本价值实现融合的外部动力。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农业灌溉用水占全社会用水的55%,农业碳排放占1/3,农业生产被认为是温室气体的主要贡献者,农业和农村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乡村振兴要正确处理好农村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关系,农村发展绿色产业、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以及森林碳汇量,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为了实现农村双碳目标,农村选择低排放燃料、农药化肥减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有机农产品、推广农业节水技能技术。以土地整治、生态恢复为基础,同时植树造林增加碳汇,开发碳汇产品。实现“双碳”战略目标,除了国家在乡村振兴中开展植树造林修复生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资源建设、水土流失整治、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等生态振兴项目外,需要构建生态产品产权制度、培养碳汇交易市场,激励广大农民、企业、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振兴,构建多元多主体参与的生态建设网络,利用生态产权制度、碳汇交易制度、生态资本价值实现及收益分配制度,推动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2)生态产权及碳汇交易政策成为二者协同推进的政策动力机制。生态产权及碳汇交易政策作为重要的外生制度变量,通过产权制度及碳汇交易制度政策激励农户及社会资本生产生态产品。通过碳税政策、绿色农业扶持政策引导,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种植养殖改进,实现农业产业生态化。根据《乡村振兴促进法》,将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与生态资本价值实现及补偿政策有机结合,将生态补偿项目融入生态资本价值实现过程,如在林业、水生态补偿项目、碳排放限额制度中融入生态产业培育与生态产品产权交易;将产权交易与环境保护激励政策相互融合,通过生态资本价值实现达到生态环境补偿目标。

(3)生态产品外部性价值内部化成为二者融合的动力机制。乡村振兴要实现生态美、农民富的目标,目前由政府主导开展土地整治、水资源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生态农业等乡村振兴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由于水污染治理、水资源建设、洁净的空气、林草湖及湿地资源等生态恢复及生态产品供给有很强的正外部性,这类生态产品生产成本高,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元素,2020年我国生态修复项目投资4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8%,(25)前瞻产业研究院https://ecep.ofweek.com/ 2021-06/ART -93017-8420-30503568.html乡村振兴对这类生态产品有巨大需求。县乡财政难以全面覆盖这类生态产品的生产与持续供给,需要设计产权制度与市场机制挖掘水资源、林业资源、旅游文化资源的生态价值。通过构建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对生态产品外部性价值内部化,调动社会资本和农民积极参与生态产品的提供与管护积极性,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与市场化机制有利于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实现社会资本的投资价值,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富裕双目标。

(4)乡村振兴农业绿色低碳增长方式为生态资本价值实现提供了新动能。要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绿色技术,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些新业态和绿色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生态环境补偿,通过农业副产品及生态资本价值实现提升生态农业的附加值。

2.融合推进的内部动力机制

内部动力表现企业碳排放约束促进生态产品碳汇交易、农业企业经营者绿色生产技术与价值提升驱动力、农村生态建设制度创新与生态产品经营管理融合动力、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绩效驱动与生态资本价值实现融合动力、乡村绿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生态资本价值实现融合构成了协同推进的内部动力机制。

(1)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为乡村振兴提供内部经济动力。农村生态产品碳汇交易使生态资本价值实现成为可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相关企业参与乡村建设,一方面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养殖业、农业园区及其他乡镇企业在能源利用及碳排放指标约束下会调整传统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绿色生产技术及碳排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型过程中对碳汇交易有较大需求,乡村振兴提供的生态产品能够满足碳汇交易需求,促进农村生态振兴生产更多的生态产品,碳排放约束为乡村振兴生态资本价值实现提供动力。

(2)乡村绿色生产技术与生态资本价值实现成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农产品经营者、环保企业在市场竞争和生态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下,会改进生产技术,节约资源消耗、控制排放,促进农业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激励环保企业参与环境治理及生态补偿项目建设。通过构建生态资本价值实现机制,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提供生态产品,获得生态资产产权和生态产品收益。

(3)乡村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与生态资本经营管理制度融合的动力机制。要实现乡村振兴的生态振兴目标,需要创新基层管理组织与制度,培育农业园区与农村环保项目经营主体,协调环保企业与农业园区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需要加强农村生态产品建设规划、投资决策、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产权交易与碳汇交易制度建设、企业制度建设与组织治理、收益分配管理。农村生态建设制度创新与生态产品经营制度建设有机融合,是促进乡村振兴和生态资本价值实现的源动力。

(4)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提升与生态资本价值实现融合动力机制。为了改善农村环境,政府将污水与垃圾处理率、水土流失整治、森林覆盖率纳入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绩效。传统生态补偿方式主要靠政府投入,基层组织农民参与,行政色彩较重,取得了积极成效。由于生态产品效益的正外部性,生态产品的价格机制不完善,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有限,农民及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一定程度制约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进程,双碳战略的实施给农村生态产品开发营造了更大发展空间。利用市场交易机制来激励企业开展绿色农业技术研发,实现绿色农业产品价值,达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目标。

(5)乡村绿色文化振兴与乡村旅游生态资本增值二者融合的动力机制。乡村文化振兴主要包括传承农村乡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乡村文化体现了当地的价值观和历史传承,挖掘乡村文化精髓有利于聚焦人心,打造乡村文化产品,将乡村文化与乡村现代旅游产品有机结合,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旅游生态产品价值同步提升。

五、乡村振兴与生态资本价值实现融合路径

为了达到乡村振兴与生态资本价值实现融合,按照政府规划与政策引导为主导,企业和社会为供给主体,产权制度与排放交易为动力,市场化平台运作为依托,价值实现与生态振兴同步,利益补偿与市场监督赋能的基本构架来实现二者融合,乡村振兴与生态资本价值实现融合路径见图1。

图1 乡村振兴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融合路径

(一)依托乡村振兴政策构建生态产品增值体系

1.确定生态产品开发对象及供给主体。依据乡村振兴规划及生态建设规划,结合农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产业规划,科学布局农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对生态产品市场化潜力及效果分析,根据生态产品属性、价值实现路径及收益能力,确定生态产品供给主体、补偿模式及融合路径。生态产品供给路径有3种:1)市场路径:依托乡村振兴项目,对有经营性质的生态产品组织建设招商,实现可直接交易类生态产品的价值同时提高龙头企业及居民收入,如开发文旅生态产品、清洁水源等;2)政府路径:公益性较强的森林、湿地生态产品依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3)政府与市场混合供给路径:经营性较弱或者交易机制不健全的生态产品,政府提出生态产品供给要求,政府投入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金,培育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主体,由政府和市场合作供给,通过用户付费、可行性缺口补贴及财税政策等多种方式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2.构建基于乡村振兴的生态产品建设方案与标准。生态资本价值实现首先是以需求为导向,第一类生态产品是为了满足乡村振兴中农副产品及发展乡村旅游的需要,同时兼具生态修复功能,这类自然生态产品有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同时能带来生态价值,如商业林场、农业经济作物、观赏植物及花卉;第二类生态产品需求是基于双碳战略目标和碳减排的要求,通过开展湿地修复、植树造林、水源建设、污水处理技术等,这类生态产品是适应环境改善、生态修复及碳中和需要,主要体现为生态效益。第一类生态产品建设方案主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以农业生产及乡村旅游开发效益为依据确定建设方案及标准,同时应兼顾生态价值实现。第二类生态产品建设方案需要结合地区自然气候、环境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碳减排要求,根据生态产品市场需求分阶段确定供给方案,包括供给规模、产品结构布局和供给时序。

3.出台生态产品开发技术指南及产业政策。在农产品生产中,引入绿色生产技术及绿色产品,增加农产品生态附加值,通过发展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对第二类生态产品,包括湿地修复、植树造林、水源建设等生态产品,编制生态产品PPP供给模式投资指南、技术指南,生态产品多元化投资政策,以及政府对生态产品供给的扶持政策等。

(二)培育生态产品市场及产权交易体系

生态资本价值实现的产权交易体系包括生态产权制度、价值评估制度、管理法规及收益分配制度。

1.建立生态产品产权制度,培育生态产品生产运营机构。结合耕地面积、水源、森林覆盖率、绿色农业及乡村旅游生态资源状况等指标,通过核定生态资产权属,分配生态产权,运营机构将分散的生态资产进行集中流转和专业化运营,利用规模效益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

2.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制度。目前林木等生态产品固碳量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碳交易实践,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可采用涵养水源量、二氧化碳固定量、生态服务功能损失与增加法。要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办法与价值度量标准,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加强生态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审计与监督。

3.出台生态产品交易管理法规。根据生态产品的类别建立交易管理制度,如生态环境产品、生态文化产品和生态空间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上有差异,交易制度应该有差别;纯公共生态产品与经营性生态产品管理上应该有差异。不同类型生态产品功能及属性上的差异,除了选择不同的供给主体,不同类型的生态产品在价值实现机制上有差异,纯公共生态产品可以采用成本核算,政府补贴实现其价值;私人生态产品可以通过适度集中进入交易平台,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经营性生态产品,市场供给为主,政府提供一定数量的财政补贴或者税收减免,政府对生态产品提出指导价格,主要由市场交易定价。为了促进并规范生态产品交易,需要完善相关交易管理制度,特别是资产权属、交易定价与收益分配制度。

4.完善生态产品建设成本补偿及收益分配制度。在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基础上,纯公共生态产品,采取政府购买生态服务,补偿生态建设成本;对市场化的生态产品根据生态权益,交易价格,确定收益分配份额;对农业副产品带来的生态效益增加值,有市场机制的按市场收益进行分配;没有建立市场交易机制的生态产品,由政府部门进行生态产品生产及运行的效益评估,给生态产品提供者进行成本补贴。

(三)构建生态资本价值实现的管理机制

1.建立市场化的还林还草以及湿地、河流生态修复机制。政府建立湿地恢复交易需求培育机制,下达建设项目湿地溪流修复任务,湿地银行或者湿地管理平台委托第三方生态修复公司新建、修复湿地,并出售给项目开发者,通过社会投资者参与湿地建设,土地所有权人和社会投资者参与湿地保护,保障湿地资源及其生态功能的动态平衡。要求工程建设开发者完成湿地补偿后才能获得项目开发的土地等许可,补偿因为建设项目开发运营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损失。生态修复公司负责湿地定价、出售、转让和核销,政府监督部门控制湿地水源结构,监督湿地恢复工程建设与管护质量,确保湿地用途不变。

2.区别生态产品属性选择不同的价值实现机制。充分考虑生态产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差异,合理确定生态补偿方式及标准,公共性自然生态产品、经营性生态产品实行不同的价值实现路径。政府财政以转移支付方式购买水稻田、生态公益林等公共性生态产品,彰显其内在价值;对经济林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别按照每年每亩一定标准进行补助。

3.建立森林覆盖率、空气优良率等生态产品交易制度。没有完成生态产品供给及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值的区县,向超过目标值的地区购买森林面积、水资源及减排指标,计入本地生态环境状态达标指标,出让方扣除出售的森林面积后森林覆盖率不得低于当地最低森林覆盖率。由林业、生态环保管理部门制定森林面积及水资源指标、指导价格,核定并登记交易数量。

4.推动生态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化,加强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监督。出台生态产品开发项目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在政府支出绩效评估中引入了生态资本及生态项目建设业绩考核框架,将生态资本增加值及生态服务价值指标纳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和任职考核。建立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对政府购买生态产品服务或者政府参与生态产品合作供给的项目,开展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效果评价,将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绩效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绩效考核。

5.加强生态产品交易市场监督。依据政府对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指标和评估标准,对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合理性进行监督,对各地碳汇交易流程及交易额真实性进行监督,对交易生态产品的管护质量进行监督,对政府购买生态产品的量价进行监督,对社会投资者提供的生态产品补贴的合理性进行监督,开展生态产品供给效率与交易效果评价,将乡村生态振兴绩效评价与生态产品交易监督有机结合。

六、结束语

本文探讨生态资本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认为生态产品的属性、投资潜力、定价机制及生态补偿政策是影响生态资本价值实现的主要因素,应根据生态产品的属性选择市场驱动模式、政府管控与市场交易相结合方式、生态补偿模式、生态产业化经营模式等路径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增值。“双碳”战略目标的推动、生态振兴的政策激励、乡村振兴对生态资本价值实现的需求动力、绿色农业技术推动等构成了协同融合的外部推动力;企业碳排放约束促进生态产品碳汇交易、农业企业经营者绿色生产技术与价值提升驱动力、农村生态建设制度创新与生态产品经营管理融合动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绩效驱动与生态资本价值实现融合动力、乡村绿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生态资本价值实现融合构成了协同推进的内部动力机制。提出依托乡村振兴政策构建生态产品增值体系,培育生态产品供给市场及产权交易体系,构建生态资本价值实现的管理机制,将乡村振兴绩效评价与生态资本价值实现及市场交易监督有机结合,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二者有机融合目标。

猜你喜欢

资本机制价值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皮革机制
网络电台陆续获资本青睐盈利模式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