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落叶明秋
——从一道历史真题看初中历史教学
2022-09-21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三中学杜玉花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三中学 杜玉花
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针对客观教学状况的解读和相关教学策略的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教师可以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入手,也可以从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观察和分析入手,还可以从历史教学中的一些细节部分入手。本次工作的开展便是使用的第三种研究思路,从一道具体的中考历史真题入手,分析题目的相关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有助于实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率提高的相关建议。
古人有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但在笔者看来,不谋一域者同样不足以谋全局。这是因为教育行业是对国家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的行业,所以,在教育行为的实施阶段,事无巨细,所有环节都要认真对待,科学处理。既要兼顾宏观的教育格局,又要注重微观的教学实际。甚至从某种程度而言,对微观部分的细节处理,其中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宏观教学格局的建立。全面认识并处理好细节部分,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整个教育格局,从而有效达到一叶知秋的效果。
一、关于历史题目的分析
本文选择的历史题目是2019年甘肃省张掖市中考历史真题,题目如下:秦初,廷尉李斯上奏曰:“周天子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建议,在地方实行了()。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刺史制度。通过解读这道题目,可以得到以下两个方面的认识:
(一)文言型的表达形式
文言型的表达形式是这道题目的典型特征,也是近年来中考历史题目尤其是在考查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的题目在命制过程中非常青睐的一种方式。这种题目在题干中往往会包括一定的文言文内容,而这些文言文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或直接指出题目的答案,或提供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答案的重要辅助条件。这一题目便是如此:我们解读李斯上奏的内容可以确认,李斯本人是反对周朝所采取的分封制,而他的看法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而最终的提问是秦国在地方实行了何种制度,结合对文言文部分的解读,首先能把A选项排除,由四选一变成三选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解答准确率。因此,本文才会形成题干中的文言文对学生正确解答题目的重要辅助作用这一结论。另一方面,学生从小学阶段便开始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工作,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学习和能力提升,小学生的文言文能力和水平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而历史,作为一种对过去所发生的事件的一种客观记录,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文学性质的一幅作品。历史学(特别是古代历史)都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而这种文学价值往往表现为文言文的表达形式。教师在解读相关的历史材料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文言文类型的材料形式,学生在开展学习工作的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文言文形式的历史材料。而这种现象将伴随学生整个历史学习过程的始终,并且会随着学生历史课程学习进度的不断深化,体现出更普遍和更深奥的特征。因此,历史题目通过文言文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教学特征之一,这也应成为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的重点内容。
(二)情境创设引出问题
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出问题是对这道题目进行详细解读后得到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情境创设一开始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着非常高的存在感和比较广泛的应用面。但随着横向应用面积和纵向应用深度的不断强化,教师深刻认识到情境创设对整个教学工作带来的重要作用以及情境创设法自身所展现出的优势。所以在题目命制的过程中,情境创设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方式。笔者所列举的历史题目考查的是秦朝地方的政治制度这一知识点,而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完全可以直接提问“秦朝在地方推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但是这道题没有采取这种思路形式,而是首先引用了李斯的一段话,而后才正式抛出题干。也就是说,李斯上书这一部分的文言文为题目的最终发问创设了一个简单的情境,而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第二,让整个题目提问看起来更加自然洒脱,最大程度上减少生硬感和突兀感。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引出整个文章的最终问题是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重要命题方式之一。情境创设的整体程度和表现力度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选择题整体解答工作相对简单,而且一般选择题的题干要求都有着比较明确的字数限制,这也就意味着在命制选择题的过程中,整个情境的塑造要相对简单一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相关情境直接表现出来。情境创设的最终目标是让整个题目的考查更具严谨,所以不必过分拘泥于情境创设的整体质量和一般的设计思路。而解答题则不同,解答题的命制有着更为广阔的题目解读空间,通过发挥个人教学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历史课程学习意识,特别是在分析某段历史材料的过程中,加强对材料历史细节的有效分析和解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顺利地解答题目,也能对相关的书本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情境创设的基本命题方法对初中生及时巩固历史课程知识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二、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对上述题目的分析工作已经告一段落,而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得到的最终结论和认识也要以方法论的形式指导具体的历史教学行为。本文以为,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具体开展可以参考以下两种思路:
(一)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分析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分析能力是有效培养其题目解答能力的重要举措。这是因为在各种类型的历史考试以及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以中国古代历史知识为核心的相关内容或题目以文言文形式出现的概率极高。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分析能力可以有效增强其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相关题目的解答能力。以上述题目为例,教师首先将题干中的文言文部分梳理一遍:“周天子所分封的同姓亲属很多,但是这些亲属的亲缘关系随后逐渐疏远,亲属如同仇敌一样进行战争,诸侯之间更是如此。而周天子却不能制止这种情况。”在教师翻译这段文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尤其是要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语句记录下来并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教师除了自己亲自翻译文言文部分外,也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行翻译,初中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触的文言文有很多,自身也形成了比较扎实的文言文基础素养,教师要求学生自行翻译的方法不仅有助于题目的解答,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分析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分析能力虽然很重要,却不能作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绝对主导和核心。因为在历史教材或是历史题目中出现的文言文,是为丰富或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服务的。例如,在上述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学生虽不能准确翻译题干中文言文但根据自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最终的题干要求并最终选出正确答案的情况也是广泛存在的。因此,提升学生文言文分析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也要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工作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二)增强学生知识板块对应能力
增强学生知识板块对应能力是今后开展历史教学工作时要做到的另一项内容。因为在学习历史知识或解答相关题目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板块的熟悉能力以及题干和知识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以历史题目解答为例,如果学生能准确掌握题干要求和对应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性,整道题目的解答正确率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样以上述题目的解答为例,题目最终问的是“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那么与之对应的便是书本上关于秦朝政治制度中地方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在明确这一点后,题目的答案选择也就不再困难了。增强学生对知识考查点的捕捉能力要从日常教学工作抓起,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特别是在整体教学工作结束后带领学生再次回顾节课的知识结构,最终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树或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性。由于这一部分工作的完成不仅需要教师的科学辅助,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自身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监督,因为历史知识的记忆除了下苦功之外,几乎没有捷径可走。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掌握知识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遗忘情况,教师可以根据知识板块和题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传授学生排除法这一优质的解题方法。上述题目考查秦朝的地方政治制度,按照题干的要求一起看4个选项:分封制属于周朝时期,刺史制度最早出现于汉朝,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这三项制度出现的时间都和秦朝不相符合,故而全部排除并选择“郡县制”这一正确答案。排除法适用于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够全面或深刻的情况,也只能适用于选择题。所以教师可以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解题方法传授给学生,但是不建议将其作为主要方法,甚至唯一方法,因为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懒散懈怠。
(三)自主练习工作的有效组织
经过对这道题目的分析,可以得到一个很明显的结论: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采取的是非常直观的学习形式,相关的知识点和主要内容都能在教师的挖掘下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但是在历史题目中,对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却隐晦很多,学生必须准确解读历史题目的题干才能基本确定题目考查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向是什么。这一结论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学生若想在考试中将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很重要的一个前提便是分析工作。而这种分析能力是需要学生自主培养的。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整个题目的分析以及解答流程,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定的练习工作的增强学生的题目分析能力和知识点对应能力。
自主练习工作的有效组织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教师统筹练习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寻找或自行编写一些优质的历史题目在课堂上交给学生处理,要求学生全位地分析历史题目的主要内容并选择出最终的答案。例题: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地理大发现是指()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运动C.三角贸易D.启蒙运动。教师将这道题目交由学生分析,学生仔细阅读题干获得了“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这几个关键信息,并根据题干中的表达方式明确了“地理大发现”在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以及世界整体发展之前;而后结合“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这一关键性阐述明确了地理大发现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学生选择的这一答案是正确的,而这一答案的得出,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对题干的分析能力。第二,教师要求学生自主练习。在学生题干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后,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题目分析练习工作,并将自己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和教师交流,也要提醒学生避免陷入题海战术,努力提升解答的每一道题目的质量,而不是盲目追求题目解答的数量。在这一指令发出后,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课余时间积极寻找相关的历史题目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其他同学进行了交流。由此可见,初中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将所有的知识点悉心传授,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自主练习,让他们在题目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夯实历史知识,提升个人学习能力。
三、结语
提升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率是每位历史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从日常的教学细节入手,从一些比较典型的题目入手开展整个分析工作,可以对历史教学的基本状况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知,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秉持教学初心,承担教育使命,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继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