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风合并痛风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2-09-21张智勇杨美绿姜建昌王胜男林素仙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23期
关键词:痛风尿酸病程

张智勇 卢 阳 杨美绿 姜建昌 王胜男 陈 萍 林素仙

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浙江温州 325000

痛风是风湿免疫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反复发作,若未正规诊治,可进一步发展为慢性关节炎,关节损害,甚至形成痛风石。痛风石可破坏骨质,导致关节畸形、关节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导致骨折及痛风石破溃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分析痛风合并痛风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痛风患者痛风石形成提供指导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在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痛风患者157 例,根据是否合并痛风石分为研究组61 例和对照组96 例,同时研究组患者又根据病程分为病程≥10 年组46 例和病程<10 年组15 例。

1.2 诊断标准

痛风的诊断标准:符合197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分类标准,并除外继发性痛风和其他炎症性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痛风石的诊断标准:耳廓、关节周围、肌腱、软组织等周围皮下出现的淡黄色或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或赘生物,质地偏硬,类似石子。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共收集157 例痛风患者,男147 例,女10 例,男女性别比14~15∶1。研究组患者的男性比例、年龄分别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体重及BMI 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各项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既往最高尿酸、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余各项实验室指标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各项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合并症情况及Logistic 回归分析

研究组患者合并高血压比例70.5%(43/61)明显高于对照组49.0%(4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是痛风患者痛风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2.491,95%:1.261~4.918)。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及Logistic 回归分析[n(%)]

2.4 研究组患者不同病程各项实验室指标比较

各项指标病程<10 年痛风石组和病程≥10 年痛风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研究组患者不同病程各项实验室指标比较()

3 讨论

痛风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有三层结构,从内到外分别是尿酸盐晶体、巨噬细胞成分和纤维血管。研究发现,痛风合并痛风石患者较无皮下痛风石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皮下痛风石是痛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对于痛风合并痛风石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为能更好的预防临床痛风石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痛风是一种好发于男性的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炎性疾病,女性因雌激素对尿酸的抑制作用,绝经前较少发生,大部分女性痛风发生于绝经后。本研究157 例痛风患者中男147 例,占93.7%(147/157),10 例女性患者均未合并痛风石。研究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男性及老年患者更容易合并痛风石。但既往也有研究提示痛风石易见于女性及老年患者。关于性别与痛风石形成是否有相关性目前仍不明确。法国的一项研究显示痛风石的形成与性别无关。国内的一项研究也并未发现痛风石形成与性别有关,所以性别和痛风石的关系及雌激素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肥胖是痛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随着BMI 的加重,痛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而马利丹等对不同BMI 的痛风患者分析发现,肥胖及超体重组患者合并皮下痛风石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超重组。且有研究显示,规律运动和体质量指数是痛风患者痛风石形成的保护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体重、BMI 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痛风石组其体重及BMI 更低,其可能是痛风石形成的保护因素,与既往研究相似,考虑可能是因为痛风石形成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除了与尿酸水平有关,多种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也参与了痛风石的形成。但痛风石形成与肥胖之间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作的危险因素,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痛风发作率也逐渐升高。关于痛风石、高尿酸血症也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与血尿酸升高有关的基因与痛风石形成也有相关。杨彦龙等报道,痛风合并痛风石患者血尿酸水平更高,更容易出现肾功受损和骨关节炎。但本研究组患者既往最高尿酸较对照组更低。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分析的是既往最高尿酸值,不是过去总体的尿酸水平。有研究指出,高尿酸血症的病程越长,越容易出现痛风石,当高尿酸血症病程>137 个月时,关节出现痛风石的风险明显增加。痛风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逐渐低龄化,年轻患者较年老者接受信息更快,也更易重视自身的健康。所以本研究考虑到既往更高的尿酸可能会更加引起患者的关注,从而更加积极的进行降尿酸治疗,缩小尿酸持续升高的时间,延缓痛风石的发生,所以早期规范的降尿酸治疗更为重要,能更好地预防痛风石的发生,甚至使已形成的痛风石体积缩小。

血脂异常在痛风患者尿路结石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王昱等研究发现,对于原发性痛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尿酸性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LDL-C 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血脂异常与痛风石的形成可能也有相关,有研究提示青年痛风石患者常合并脂代谢紊乱。而既往动物实验表明,血脂异常最终也可导致单钠尿酸盐结晶的沉积。所以血脂异常导致的反复尿酸盐沉积最终可能导致痛风石的发生。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痛风石作为痛风患者晚期的标志,由于长时间的疾病消耗,其营养状态更差。

痛风石的形成是痛风进入慢性期、晚期的标志,既往研究认为痛风石常发生于病程>10 年且未经正规降尿酸治疗的患者。本研究发现病程≥10 年组痛风患者有46 例合并痛风石,发生率达69.7%(46/66),病程<10 年患者亦可出现痛风石,提示痛风石的出现病程有所提前,本研究显示病程<10 年的痛风患者痛风石发生率达16.5%(15/91),与国外研究相近(16%)。

痛风患者常伴发高血压,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研究表明,痛风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比无痛风患者高18%,而高血压患者发生痛风的风险比血压正常人高88%。本研究发现,研究组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是痛风患者痛风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OR=2.491,95%:1.261~4.918,=0.009),提示临床上对于痛风合并高血压患者更需要积极控制血压以期延缓痛风石的进展。

相关研究显示,对于病程<10 年的痛风合并痛风石患者,病程长、高血尿酸水平、多受累关节数目、累及上肢关节、肾结石、合并高血压者更易早期出现皮下痛风石,但本研究将痛风石组分为病程≥10 年组和病程<10 年组,并未发现两组间差异,提示短病程痛风合并痛风石患者,较长病程痛风石患者,并没有其独特的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但相对于无痛风石患者,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痛风石形成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痛风合并痛风石患者常见于病程长、高龄、男性患者,高血压病是其危险因素。对于既往尿酸水平更高的患者,只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早规律降尿酸,长期尿酸达标治疗,其痛风石形成风险甚至下降。所以,对于痛风患者、早发现,长期规律降尿酸,控制血脂和血压,能有效预防或延缓痛风石的发展。

猜你喜欢

痛风尿酸病程
喝茶能降尿酸吗?
痛风的治疗
痛风了,怎么办?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尿酸真的能杀死泰国足疗小鱼吗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