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FS-LASIK术后干眼症50例疗效观察
2022-09-20田青青曹岐新
田青青 曹岐新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FS-LASIK是现阶段常用的屈光手术方式[1]。但FSLASIK术后部分患者会发生干眼症,对此,我科采取针刺治疗本病50例,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FS-LASIK术后干眼症患者100例(200只眼),随机分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0~36岁,平均(23.4±3.2)岁。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9~37岁,平均(23.5±3.1)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诊断参考相关文献[2,3]拟定:①患眼干涩感、畏光、异物感、烧灼感及视物模糊等主观症状;②泪膜破裂时间(BUT)≤10s,泪液分泌试验(SIT)<5mm/5min;③5s≤BUT≤10s、5mm/5min≤SIT≤10mm/5min,同时角膜荧光素染色(CFS)阳性。符合①②或①③,可诊断干眼症。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4次/d,4周为1疗程。
2.2 观察组:取穴:上睛明、下睛明、攒竹、瞳子髎、丝竹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患者坐位或仰卧位,采用0.35mm×40mm毫针按穴位要求进行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隔天1次,4周为1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4]:显效:干眼症的症状消失,BUT、SIT基本正常;有效:干眼症的症状基本改善,BUT、SIT有所改善;无效:干眼症的症状无明显改善,BUT、SIT无变化。
3.2 两组治疗前后BUT、SIT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UT、SIT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UT、SIT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SIT(mm/5min)3.8±1.9 6.7±2.7*#3.9±1.8 5.1±2.0*组别观察组例数50对照组5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BUT(s)4.8±1.5 8.6±3.6*#4.7±1.4 5.6±2.5*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体会
干眼症属于中医学“白涩症”“神水将枯”等范畴。本病病位在目,和脏腑、经络关系密切。FS-LASIK术后因术中损伤,目络受损,津液不能上承目珠,目珠失去润泽之水;或术后目虚之时,受风邪侵袭而发病;或近视患者素体肝肾不足而致目失濡养,均可使目珠干涩。上下睛明、攒竹、瞳子髎、丝竹空疏通眼部脉络,调节眼部气血,滋阴清热;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补肝脾肾、明目生津。临床研究表明[5,6],针刺可以改善局部的副交感神经传导,促进泪膜黏蛋白表达,增加泪腺的分泌,提高泪膜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干眼症状。
研究显示,使用针刺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6.00%,显著高于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的总有效率为76.00%(P<0.05);观察组在BUT、SIT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针刺治疗FS-LASIK术后干眼症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