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仪征农业产业链做强的“奥秘”

2022-09-20

新农民 2022年23期
关键词:奥秘产业链农产品

孙 艳

(中共仪征市委党校,江苏 仪征 211400)

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中央一号文件自 2004年回归“三农”主题之后,连续 19 年聚焦农业农村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而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体系,实现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早已进入了产业链的竞争阶段。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产业链的重要性,明确指出我们要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并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农业产业链自主可控是确保将农业发展主导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关键。

1 仪征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优势及目标

仪征一直非常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面对疫情冲击和诸多挑战,仪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为统揽,聚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产业集群的同时,还将链长制引入到绿色食品产业链中来,目前仪征农业产业链已涵盖果蔬、茶叶、畜禽水产、特色食品、休闲农旅等多个领域,发展优势明显、前景广阔。

1.1 一产覆盖面广

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3.6万hm以上,黑莓等特色果品1466.67hm,茶叶生产面积2313.33hm,高效蔬菜播种面积0.7万hm,农业融合发展年收入5.6亿元,初步形成了以“茶果蔬”为特色、“农旅工”融合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模式。

1.2 龙头示范引领

全市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4家、家庭农场43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27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个,苏胜农业入选全国数字农业优秀案例,“润菲”“朴树湾”被评为省农业品牌,产业链龙头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1.3 产品特色显著

仪征已建成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7万hm,拥有绿色食品企业24家29个产品,有机农产品企业7家15个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57.2 %,农业产业链的绿色发展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马集黑莓、月塘茶叶、陈集生猪、大仪种鹅、枣林湾多彩花卉、新集蔬菜等产业特色明显。

仪征市农业产业链重点领域布局图

根据仪征的发展规划,到2023年,我市农业产业效应将初步彰显,产业链重点环节影响力明显提升。其中,果蔬等生鲜农产品规模基地达0.2万hm,无公害蔬菜自给率达60%以上,果品加工产值达3亿元;茶叶面积达2333.33hm以上,茶产业示范园成效初显,绿扬春茶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畜禽水产等特色养殖稳产保供,探索拉长生猪产业链条;方顺粮油、陈集菜油、稻米加工等大众生活必需品产值达30亿元以上;风鹅、牛肉、豆制品等地方特色食品加工产值达3亿元以上;康能虫草、华广鹿茸、食用菌等高附加值生物食品产值达1亿元;休闲农旅等旅游观光产业配套持续有力。全市绿色食品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达40亿元以上。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农业产业链,建成丘陵特色茶果工厂化加工车间,形成粮油保供大型基地等,内增绿色食品产能,外扩地方特色食品影响力,充分发挥好绿色食品产业链联动城乡、服务市民的良好效应。

2 仪征农业产业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仪征市作为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产业发展优势较明显的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消费者认可的优势农业产业。但是农业产业链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总体来看,产业链呈现出短、少、弱的状态,一旦遇到疫情、灾情,就可能出现断供,竞争力不强。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1 农业产业化层次低

仪征农业产业仍处在粗加工或者初加工的发展阶段,产业化层次低,更多是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附加值较少,缺乏深加工,生产利润低。经营主体主要集中在个体种植(养殖)、家庭农场等,还处在单打独斗的状态,规模化水平低。2021年8月,扬州突发疫情扩散蔓延,陈集镇、新集镇多家农业企业鲜果滞销,无奈之下发出求援信号,这就暴露出我市农业主要靠卖原产品,缺乏深加工和大流通、观光休闲开发,渠道单一,产业化层次低,抗风险能力弱。

2.2 一二三产没有深度融合发展

当前仪征农业产业没有深度融合,以瓜果蔬菜为例,新城三茅村的蔬菜产品大多停留于直接采摘后直接运送周边市场销售的阶段,进入市场的环节短而少,过于简单粗暴,开发的深度不足。这也暴露出我市产业链的结构简单,中间缺乏必要的产业环节,组织结合不紧密。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二产连接两头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三产发育不足,农业生产生活服务能力不强,一二三产没有深度融合发展。

2.3 产业技术水平低且品牌效应不明显

说到产业技术,仪征目前农业机械化已全面普及,但智能化普及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在大基地、大加工和深加工领域并没有优势,原料标准化基本只能依靠龙头企业,集约化加工链条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和“高精尖”技术支持。另外,仪征在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绿杨春”“陈集菜籽油”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本地区的知名度有所提高,但是并未真正实现“走出去”,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知名度较低,农产品品牌缺乏营销意识和营销方法,使得这些品牌农产品社会认知度不高、品牌价值低、产品增值度低、市场竞争力与占有率较弱。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农业投资大见效慢。作为基础产业,农业产业由于自身的弱质性和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在整个再生产循环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风险,是典型的风险产业。农业产业投资是长线投资,发展现代农业更是投资大、见效慢。其次,经营者思想桎梏。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市农业经营者有个共性,就是相对保守、“小富即安”思想比较普遍。多数经营者都是通过“以工养农”的方式经营农业企业,不管是陈集苏胜,还是新集润德菲尔,或是更多的家庭农场,都是从把二产赚得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资金和精力投入有限,对农业效益期待值也不高,受自身文化层次和保守思想的桎梏,经营者对产业链的认知和热情不高。最后,政府培塑帮扶力度不足。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打造力度不足,我市本土热门的“岔镇老鹅”、“十二圩茶干”与周边南京的“桂花鸭”品牌价值相去甚远,“绿杨春”茶叶品质不输其他品牌,但知名度却局限于本土和近郊,没有真正“走出去”。大仪“牛市”具有多年历史,牵挂着多少“乡愁”却没能发扬光大,缺乏挖掘和打造,这也是政府部门需要反思和改进的方向。

3 仪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业产业链的培育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发力。就仪征的实际情况看,我们应当围绕补链、延链、强链三个环节做足做好文章。

3.1 夯实基础,做好“补链”文章

提升一产的品质标准。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来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的监管,持续优化农田基础设施,加强种苗标准化体系建设,以好的种苗确保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要依据生态环境去划分区域,促进生产基地化的形成;要加强农产品规范化管理,引入现代化工具,强化智能化生产,要完善相关的标准体系,尤其是要制定标准的生产技术,以培育本地特色优质农产品,打响仪征农产品的“名号”。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升级实施“凤来仪”英才培育计划,大力开展市级“田间学校”、名师工作室、乡土人才。寻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农村青年人才,开展“青马工程” 农村班活动,培育高素质农民。

增加二产的资金投入。要强化金融服务能力,优化“三农”领域信贷投放结构,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要着眼于产后减损,支持农产品初加工能力提升,要扩大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资金规模和实施区域,惠及更多农业经营者;要重视提档增值,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一方面要为现有龙头企业技术改造争取资金支持,引入精深加工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破解精深加工的“卡脖子”技术,不断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要以更加实惠的政策来着力招引技术水平较高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本地农产品加工向“高精深”发展,也便于开拓为外地农产品代加工渠道。

加大三产的宣传力度。要持续宣传推广,进一步提升我市休闲农旅项目的知晓度、美誉度和热效应,抓住两园后时代的发展机遇,积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称号;要用好用活新媒体宣传手段,加大部门合作,创新推进农旅统筹发展;要推动农旅项目品牌推介,借势发力、打响品牌,持续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切实做好落地游、落地服务等配套工作。

3.2 加强融合,做好“延链”文章

明确三产融合的新思路。一二三产融合要确立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基本思路。坚持一产是基点、二产是重点、三产是亮点,将产业发展落实到具体功能区、产业园和品种上来,加强各部门配合和各要素整合,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消费导向”,立足市场需求,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实现网络链接,缩短供求双方之间的距离,优选市场定位、瞄准细分市场,大力发展电商、体验经济等,加速先进技术向农业渗透融合。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茶果示范园建设,加快打造园区智慧服务平台、茶叶加工体验中心及茶叶科技展示中心,积极开展星级园区、创意农园、农耕实践基地、康美基地等创建。

引领三产联动的新趋势。要充分调动农业龙头企业参与融合发展的积极性,也要有效保障农民在融合发展中的利益,确保农民在融合发展中的主动权,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向前延伸发展原料基地,并借助基地发展以观光为主的休闲体验活动,同时发展流通业和特色餐饮业,鼓励企业进行集团化运作与发展。要深化各产业间龙头企业与农户和农民合作社的整合互补,建立长期的订单关系和契约关系,打造特色优势区域品牌,实现产业发展、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形成互促共进的抱团发展格局。

打造农旅融合的新业态。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意为径,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链,将农业的生产功能向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多功能拓展,进一步催化新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再将这些新业态与种植业、加工业、餐饮业、创意农业等相互渗透、互相提升、融为一体,赋予农业的科技、文化和环境价值。要做好“农业+”文章,发挥后世园的效应,加快发展农业观光等业态,打造“仪征名片”,全面放大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主动融入宁镇扬一体化和南京都市圈,在乡村旅游上做文章,增创发展新优势。

3.3 培树品牌,做好“强链”文章

构建品牌建设的服务体系。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是争创名牌农产品的主体。作为品牌发展载体,要加快推进传统农产品制造业技术改造,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提升龙头企业竞争力,构建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分工体系。在品牌建设中,既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也要加强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培树的协调支持力度,尽快构建仪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服务体系。

强化农副产品的品牌认知。要进一步强化农户对质量的认知,从产品源头抓好质量保障工作,做好对农副产品的科学管控,尤其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价格等。要注重对农副产品价格的监管,防止出现恶意加价或减价的现象,扰乱市场秩序,从本质上提高产品性价比,强化农产品的品牌认知度。

加强特色品牌的宣传维护。产品宣传途径要多样化,可以立足省、市名特优农产品展览会,择优企业分别参加农洽会、上交会、国交会、双创博览会等,展示展销仪征茶叶、粮油、风鹅等特色农副产品,提高仪征优质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要注重对农产品品牌的科学定位,着重突出产品特色。还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忠诚度建设,建立产品认证、查询、监督平台,增强客户黏性,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忠诚度。

总之,发展农业产业链既要使农业产业链条向前、向后延伸,也要对产业链中的每一环节加以拓宽和加固,不断增强仪征农业产业链的规模和竞争力,要以利益分享来吸引农民参与产业链的发展,创新农业产业链的有效组织形式,促进农业全产业链的融通提升,为仪征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奥秘产业链农产品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简便解法背后的奥秘
下雨的奥秘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
农产品争奇斗艳
happen“发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