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院校畜牧兽医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2022-09-20孙玲利宁俊平
孙玲利,宁俊平
(1.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2.汝州市畜牧局,河南 汝州 467599)
0 引言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加快,作为畜牧兽医人才培养的摇篮,应时刻关注社会对当代劳动者提出的新要求,不但要培养专业技能,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的素质培养,使其树立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等,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技术型应用人才。这就要求院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工作,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畜牧养殖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1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安排不合理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课程安排不合理情况,与实践课相比,更加注重理论专业课的教学,在课时上超过实践课的2倍。在教学方式上,因受教学理念、教学习惯和现有条件的限制,许多教师仍沿用“一言堂”“黑板粉笔”的常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加上畜牧兽医理论知识枯燥繁琐,长此以往,学生兴趣低迷,又很少与教师互动交流,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很难取得理想成绩。部分校园即便开设了实践课程,但因部分生产环节具有季节性特点,与实践教学实践存在冲突。例如,动物学专业通常在夏季7~8月份集中进行实践教学,包括生产饲料、饲养、畜牧繁殖等内容,但畜牧生产具有季节特点,例如羊一般在春季、秋季进行生产和配种,但学生这一时段没有开展实践教学,相关实践活动自然无法开展,对实践教学整体质量带来极大不良影响。
1.2 师资专业技能无法满足专业需求
高职院校教师虽然普遍是农业院校毕业,但因毕业时间较早,专业理论水平无法适应当前畜牧兽医发展需求,部分教师是毕业后直接上岗工作,没有相关企业实习的经验,导致实践教学水平不高,且上岗后始终从事理论教学,实践进修机会较少,整体专业技能难以满足专业现实需求,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这就要求在校教师应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实践技能积累,成为理论过硬、操作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培养出更多技能型应用人才。
1.3 忽视核心素养培养
近年来,受高考扩招政策影响,职业院校在软硬件水平、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对学生的吸引力降低。畜牧兽医专业属于“农”字专业,工作环境较为复杂,相对脏且累,许多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够“跳出农门”,学习更加高大上的专业。在此情况下,学校只能不断降低门槛,推出免试入学政策,一些没有考进好一点学校或者高中未毕业的学生都有资格进入。但此类学生的文化根基较弱,且素质不高,教师一味地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忽视核心素养培养,导致个别学生的态度敷衍,存在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心理,知识学习也带有功利色彩。
2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改革要点
2.1 教学理念更新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注重理念层面的转变与更新,主动扮演引导者、咨询者的角色,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与探究中,改变以往被动地位,提高自主学习与思辨能力。在上述理念指导下,教师还应坚持以人为本,深刻意识到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应将理论与实践同等看待,两手都要抓,这样才能使所学知识被灵活应用到畜牧养殖、兽医领域中。值得强调的是,教师还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其在拥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与可贵的工匠精神,能够根据市场新需求不断钻研探索,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成为畜牧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2 课程内容优化
在畜牧兽医教学改革中,对于不同专业设置的课程内容应有所区别,所制订的教学大纲也应考虑到专业特点。例如,动物医学专业与畜牧业联系较为紧密,要求学生学习《畜牧学概论》等知识,还要做到利用所学知识切实解决畜牧生产阶段的实际问题。对于农学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课程设置的目标主要是为其了解畜牧学生产过程、现状、特点等,在课程内容上具有较强针对性。对于草业科学专业来说,应增加理论课时与实践机会,使学生亲自到牧场参观学习,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内化吸收。在课程内容的整体安排上,因畜牧业集约化成为主流趋势,但对环境的影响较大,畜产品安全问题频发,需要注重食品安全与环保问题,提倡建设环境友好型畜牧场、创新养殖模式、提高养殖资源利用率等,课程内容可根据上述热点话题进行设定,并做到突出重点、层次分明、具有针对性,还要时刻关注畜牧业最新发展情况,及时更新学科知识,做好课本知识与实际生产的紧密结合。
2.3 教学模式创新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学模式的创新,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模式,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参与进来,二者在教与学中的参与热情被充分激发,在良好温馨的氛围内拉近师生距离,有助于学生对畜牧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教师可通过设置开放式问题的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对知识学习的参与欲望,学生在回答后,教师应进行总结和点评,使所讲知识变得更有逻辑。对于一些难度较低、与生活相关的知识,还可鼓励学生上台讲解,由其他同学质疑,台上学生解答,如若遇到困难则由教师从旁指导,使学生能够转变思路,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此期间,教师应始终持有鼓励的态度,即便学生的观点比较离谱,也不能给予打击和批评,而是要肯定学生勇敢表达想法的行为,再通过讨论、沟通等方式,帮助其纠正思路,意识到错误之处,并接受正确的知识信息,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不畏惧、大胆发言,不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语言表达与独立思考等能力。
教师可针对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专题,再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组内自行分工,负责专题资料整理、PPT制作、汇报演讲等工作。在下堂课由组长上台讲解,提出本组经过资料汇总与分析后,对该专题的理解与想法,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参与讨论等,最终由教师点评。通过学生主讲专题报告的方式,可有效弥补以往教师“一言堂”的缺陷,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畜牧场设计、牧场建设可行性报告等内容后,可鼓励学生自行组建小组,每组5人左右,根据牧场性质查找资料,对不同畜种、不同规模的牧场进行规划设计,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上述课后项目的开展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锻炼创新思维,将课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对毕业后牧场项目的设计与分析能力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还可培养学生间互相帮助、协作共赢的核心素养。
3 核心素养下畜牧兽医教学改革的实施措施
以动物检疫课程为例,该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通过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动物检疫知识与技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核心素养下,该门课程改革还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树立严格遵循相关动物检疫法规的意识。
3.1 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畜牧专业师生调查结果,将该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认定为具有较强的新知识学习能力、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拥有认知与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对岗位环境与新要求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动物检疫课程教学中,教师先要从知识、技能与思想教育三个层面着手,明确教学目标,具体如下。在知识层面,要求学生熟知动物防疫、检疫的常识内容,学会动物常见疫病、主要疫病的检疫技术、掌握屠宰、运输、市场检疫与处理方法;在技能层面,拥有动物检疫的基本技能,掌握动物主要疫病的治疗方法;明确市场、屠宰检疫的处理方式;按照规定出具受法律保护的动物检疫证明,并能够准确判断相关证明是否有效;学会常用消毒药物的配制方式,并独立完成动物检验消毒工作;在思想教育层面,自觉树立爱岗敬业、安全防护意识,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树立严谨踏实的科研精神,做到实事求是、吃苦耐劳,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岗位环境,积极融入集体,团结协作。
3.2 构建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计方面,素养教育要求课程构建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多方面要求,如情感、态度、技能与知识等,以期改变如今的“知识本位”情况,应以核心课程为支撑、重视技能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设计思路,创建新型课程体系。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在于课程涉及的工作范围,根据在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等,使课程知识与技能得到完善,在毕业前顺利拿下中级动物检疫资格书。根据课程内容总量与该课程地位合理分配课时,在学习程度上可用“能够”“了解”“学会”等词进行表述,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主要根据岗位能力需求与相关工种要求,创建必备的技能训练体系、理论知识体系,使基本知识与技能得以强化,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在动物检疫课程中,应用能力主要通过检疫技术应用、问题解决能力进行体现,依靠开展教学实训、实验实训、岗位实习等方式,使学生检疫操作更加规范,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得到极大提升。为了强化学生的素质修养,扩大知识范围,可设置文化素质课、文化选修课等类型,使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得以完善。前者以必修课为主,包括语、数、外、化学和职业道德;后者包括计算机、演讲与口才、常用中草药与应用、礼仪、美术等,上述选修课可根据学生自身爱好进行选择,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逐步增强基本操作技能,提升动手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3.3 开展实践教学
畜牧兽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针对现存的实习基地不足问题,院校可与校外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着重开展产学研培养,创建长期人才培养模式。在开展实习前,要求指导教师到基地进行考察,编制全面可行的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标,按照学生兴趣点分成多个科研小组,创建科技类实训基地。例如,组建“僵猪脱缰实验组”“肉鸡饲养实验组”“宠物美容实验组”等。在实习前一周开展动员大会,分发任务书,明确实习意义、内容以及考评方式,开始着手准备实习所需材料,调动实习人员热情,学生也要对实习内容、要点等有所了解,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严谨踏实的态度投入到实习中。对于实习时间较长、强度较大的课程,可在中间适当开展一些娱乐类项目,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团结能力、服务精神,从而积累更多宝贵经验,便于步入社会后更快适应工作岗位。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动物检疫学的核心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分析和问题处理的能力,为后续动检工作开展打好基础。在教学改革实施中,通过改进教学方式、加强生产实践,重视职业素养培养等,使教学质量得到极大提升,也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措施如下。一是采用现场教学法。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创建,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环境下学习,教师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将课程教学与生产岗位相结合,提高实践技能与职业素质;二是探究式教学法。大部分教学内容采用探究方式开展,以校内动物医院接诊为例,由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检疫操作,所得结果可为动物医院诊断提供依据。在实验期间,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还可提出探究性问题,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每组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协商解决。通过上述方式可使学生在猜想、假设、合作期间,树立学习自信和团队精神,提高核心素养。
针对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学校在教学改革中应将其纳入重要环节中,使“双师型”教师数量达到高职院校师资配备标准;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教师人才加入,构建技能突出、结构合理、品德优良的师资团队。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可利用寒暑假时间,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中参与生产实践,将企业内先进的生产流量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此举不但可历练教师的专业技能,还可使学生接触到一线生产基础与养殖方式,从而开阔眼界,对畜牧兽医知识产生更多兴趣。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质量对其未来成长、职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院校应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将其贯彻落实到畜牧兽医专业的各个课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素养与综合能力,圆满达成知识、技能与思想教育的三层目标。在实际教学中,从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着手改革创新,使畜牧知识与生产岗位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