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原冬小麦节水栽培技术研究
2022-09-20李军锋
李军锋
(隆尧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邢台 055350)
河北省小麦种植面积长期位列全国第三位,小麦亩均产量超过全国总产量的10%,冬小麦占有重要地位。2022年以来,全球粮食危机加剧,粮饲作物价格上涨,需求增大。在此背景下,保障河北地区的冬小麦的栽培质量就更加重要。同时,河北省也属于极度缺水省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不及国际标准的1/3。用水缺口巨大,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水位下降严重,形成了巨大的地下漏斗区。平原区年平均降水不到500mm,70%左右集中于夏季,远低于小麦全生育生长期的需水量。同时在小麦栽培中,还存在输水损失大、生产效率低和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河北省冬春季节为易蚀性季节,可蚀风日数占82%~83%。为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地下水超采问题,河北省曾经多次对小麦种植面积进行压缩,但是近期的全球粮食危机迫切需要河北省提高小麦产量,因此,加强冬小麦的节水栽培技术水平迫在眉睫。
1 河北平原冬小麦主产区生产状况
1.1 低平原冬麦区
该区域是盐碱地分布区域,主要包括黑龙港流域及沧州滨海平原,种植面积长期维持在130万hm左右,是冬小麦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省的一半以上。该种植区缺水较为严重,生育期年降水量不足,仅为120~140㎜。无霜期为190d,越冬期积温-220~-250℃。大部分土壤为潮土和盐化潮土,土壤质量较差,由于无霜期较长,易出现干旱、冻害、干热风等问题,导致小麦亩产相对较低,375kg/667m左右。在长期胁迫条件下,冬小麦的抗旱性、抗寒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耐瘠薄盐碱和稳产性较好。
1.2 山前平原冬麦区
该区域主要集中在太行山山前,面积约为75万hm,约占全省总种植面积的1/3左右,年降水量相对低平原区较高,大概在180~210 mm。无霜期比低平原区多出10~20d。土壤质量相对较好,土层较厚,沙黏适中,因此产量也相对较高,产量超过400kg/667m。在平原大陆季风气候下,也容易出现干热风。在该自然条件下,区域的冬小麦呈现出高产、稳产、多抗、早熟等特性。
1.3 冀东平原冬麦区
该种植区包括唐山、秦皇岛、廊坊北部等地,位于冀东平原区域,总体面积约为23万hm左右,不足全省总面积的10%。由于区域特点造成了秋季温度急剧变化,降温快、降水少,加剧了缺水现象。而且相比于其他区域,无霜期短,越冬期长,由于日照时间不足,导致冻害现象频发,而且发生病虫害。其产量水平在产350kg/667m左右。在该环境下,冬小麦抗逆性、抗病性强较好,同时土壤肥力的反弹性较大。
2 河北平原冬小麦节水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2.1 节水原理
充分利用土壤自然储水的作用,在2m土体中储水,提高内部水资源利用率,以应对缺水现象。根据河北平原的自然条件和冬小麦生长特点,调节耗水量,特别是在地势低平,土壤瘠薄的区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保土保肥能力。比如,在其水分不敏感时期,减少灌溉,采用节水、省肥、高产、简化栽培技术,降低小麦总灌溉用水量。在河北平原大部分区域,冬小麦在长期胁迫下,生育期耗水量可以降低。比如生长非需水临界期逐渐降低用水量,创造缺水条件,促进根系生长。小麦发达的根系系统是节水栽培的核心,在灌溉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比如采用滴灌技术促进发达的根系吸收,并且提高其抗倒伏能力。
2.2 品种选择
多数小麦医生耗水量大约在500mm±100mm,不同品种和不同区域耗水不同。比如以区域划分,保定以南小麦比保定小麦需水量小,其灌溉方式也不相同。要选择抗旱、节水、高产的品种,这些品种容穗量大、穗粒数稳、穗型紧凑、穗层整齐、粒重大、灌浆时间早,而且速度快。提高品种的抗逆性和稳产性,抗旱系数≥1.1,根系发达,保绿性好,比如石家庄8号、12 等。具体来说,这些品种应该具有如下特性,在缺水状态下,仍然能处于正常生长状态,也能取得较高籽粒产量。同时这些品种还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病害虫性,能够在和河北省各个平原区进行推广,除了传统的抗寒、抗旱和抗倒伏之外,还应该具备抗热风性。种子纯度、净度和发芽率都要高于99%。
2.3 整地措施
(1)高质量整地技术。做好秸秆还田工作,比如在小麦玉米轮作中,在玉米收获阶段,就要进行整地作业。在机收环节,将秸秆粉碎成3~5cm,一般作业次数在2~3遍。(2)之后进行足墒播种,耕层土壤含水量在70%以上,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浇水造墒,浇灌量可达40m/667m。(3)要注意施足底肥,建议施用有机肥代替传统化肥,比如施用烘干鸡粪250kg/667m,或者其他有机肥2m。不同区域的施肥量也各不相同,比如低平原区域纯氮在8kg左右,山前平原区域在7.5kg左右,冀东平原区域可降低6.5kg左右。(4)此后进行精细整地,施用机械化作业方法,旋耕2遍,深度在15~25cm。连续三年旋耕的土地,需要进行深松工作,确保上虚下实,土面细平,现有垄沟灌溉方式垄沟宽<0.7m。
2.4 播种措施
(1)采用药剂拌种。针对各区域和各品种的重点病虫害采用相应的药剂进行拌种,采用种子包衣的方式加入杀菌、杀虫和生长调节剂。比如使用6%戊唑醇+70%吡虫啉种衣剂进行混合拌种,可以防治根腐病和蝼蛄等,如果有全蚀病可加12.5%硅噻菌胺悬浮剂进行防治。在多发区域,可以采用“一拌多防”方式,伴随随用。(2)规划好播期,冀东平原一般9月27日~10月6日,山前平原一般在十一假期左右,保定往南寨推一个礼拜。每亩播种量在10~13kg,尽量按期播种,如果不能按期播种,增加0.5kg/667m左右。(3)播种过程。可采用13cm左右等行距机械条播,低平原区建议采用匀播技术,播深3~5cm,采用播种镇压一体化作业方式。
2.5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以节水为目标,除查苗补种、杂草防治等工作外,最重要的是做好冬前灌水,以保证安全越冬。根据各区域不同酌量浇水,由北向南依次进行,一般来说20~40m/667m,灌水后松土保墒。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冬前及冬季禁止麦田放牧。春季要做好浇水追肥工作,在起身期前后喷施化控药剂,防止倒伏。春节还应该做好病虫害管理,重点做好除治阔叶杂草、防控纹枯病和防治红蜘蛛的工作。在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使用有效药剂做好吸浆虫防治工作,在灌浆期使用绿色防治等技术做好一喷三防工作。
3 河北平原冬小麦节水技术栽培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3.1 河北平原冬小麦节水技术栽培所面临的问题
(1)节水栽培技术贡献率仍然较低,测算数据显示,目前冬小麦的技术贡献率仅仅为20%左右。技术栽培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播种量偏大,造成群体偏大,易倒伏,产量低、穗粒多而小。浇冻水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各地的苗期和墒情,对沙土地和黏土地应该如何浇水如何镇压都缺乏应有的规律包。
(2)先进技术应用水平仍然相对不足,灌溉次数仍然较多。水资源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地上垄沟灌水等方式仍然大量存在。
(3)河北省水资源短缺现实问题目前还难以解决,而且近年来气候变化剧烈,河北平原逐渐呈现干旱趋势,农业风险持续增加。比如气候变暖导致常出现小麦冬前旺长,而冬季来临小麦就发生冻害。另一方面,冬小麦种植也加剧了河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的问题。
(4)节水栽培技术推广面临瓶颈,农业从业者节水意识较差,大水漫灌等行为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近年来,在一线从业人员以留守妇女和老人为主,技术技能水平家底,农业升级转型步伐较慢。农业种植多是依靠传统经验,缺乏突破性的改进,而且节水栽培和管理还需要较大的经济和人工投入,这也加剧了不适应性。
3.2 河北平原冬小麦节水技术改造措施
(1)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技术贡献率。对不同灌溉时间和用量下对冬小麦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把握科学规律,提升灌溉效率。比如采用少量多次灌溉方式。以渠道灌溉技术代替传统垄沟技术,修建水泥防渗渠道,实施膜上防水措施,减少灌溉水蒸发。逐渐进行节水改造,将垄沟灌溉改为管道灌溉方式,实现从地上输水向地下输水的转变。采用滴灌技术,埋深在5~15cm,比如要实现根系脱盐,在盐碱地可以采用15cm埋深。
(2)采用科学灌溉措施。充分考虑小麦的生长特性,研究显示,4次灌溉比一次灌溉产量增高将近15%,但是水资源利用率降低。因此要相应优化灌溉方式,比如小麦拔节后10~15d灌水,重视灌浆期灌水,促进光合作用的干物质。比如在冬前灌水时,采用上午灌水,入夜前渗完,灌水量要控制在科学范围内,不可形成冰壳,导致小麦死亡。
(3)大力进行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提升植被覆盖率,改变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现状。在个别区域,可以采用休耕节水的方式,比如在低平原区盐碱地,可以先通过休耕和恢复环境的方式涵养地下水,修复土壤。在国际粮食价格下降时,要加大小麦等粮食作物的进口,降低农业用水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河北平原冬小麦节水栽培技术的推广
大力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新基建工程的契机,重点推行地下管网建设。针对河北平原地下水位下降严重的现象,重点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充分利用小麦根系吸收功能,实现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还能够提升地表干燥度和小麦的湿度,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将滴灌管道埋设在地下,也方便机械化作业,实现小麦生产的转型发展。采用限额供水等方式,鼓励农民主动采用节水措施,逐渐养成节水栽培的习惯。最关键的推广智慧农业手段,比如以管道自动供水逐渐减少人工劳动。
3.4 节水栽培技术预期效益
国内外很多研究显示,采用覆膜滴灌技术,其节水效率大大增加,比大水漫灌可节约50%以上,同时产量也有所增加。但是产量的增长和灌溉水平的增加正相关。在山前平原区,产量预期为产500kg/667m以上,优势区域主要实现600kg/667m以上。冬前生长健壮。基本苗20~30万/667m,抽穗期穗数45~ 55万/667m,穗数45~55万/667m,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40g。在低平原区,产量预期为产450kg/667m以上。冬前植株生长健壮。抽穗期穗数45~50万/667m。穗数45~50万/667m,穗粒数28~34粒,千粒重≥38g。冀东平原区产量预期为400~500kg/667m,生育指标和产量目标。冬前生长健壮。基本苗25~30万/667m,抽穗期穗数45~50万/667m。穗数38~43万/667m,穗粒数28~30粒,千粒重≥40g。
4 结语
华北平原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播种面积、品质和产量都位居前列,对于粮食安全的意义重大。但是近年来,由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河北平原有干旱趋势,因此要不断推广冬小麦节水栽培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