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学科教学

2022-09-20卓美源

考试周刊 2022年33期
关键词:分层物理学科

卓美源

课程改革尤为强调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当中,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灵活地将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然而,在传统学科教学思维的桎梏和作用下,部分教师并未对分层教学模式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也很少将分层教学模式作为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知识学习的关键所在,将其灵活应用于课堂。在平时的物理课上,依旧沿用传统的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授课方式,教学手段上的单一和无趣,致使越来越多的高中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探究逐渐产生一定的抵触和排斥心理,不愿意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去。加上部分教师对分层教学模式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该如何将分层教学法灵活运用于教学当中,借助分层教学法的优势来指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缺乏方法上的指导,导致所开发和设计的一些物理教学实践活动形式化严重,完全没有发挥出分层教学模式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面对此种情况,文章从六个方面来展开论述和说明,以期能够为分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和建议:

一、 对学生进行合理化的分层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不同学生之间或多或少地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有所区别。教师在面对不同层次或者不同物理基础的学生时,如果一直采用同样的方式来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势必会让那些物理基础较弱的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逐渐放弃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很显然,其影响了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来展开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工作的初衷。只有根据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学科知识的需要,来对学生进行合理化的分层,才能让班级内的所有学生都能够在物理课堂上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对此,在学科教学期间,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

例如,在“质点与位移”一课的教学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勇用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及时发现班级内不同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不同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学科知识的情况,将学生分为学困组、一般组和拔高组等三个不同的组别。另一方面,根据对班级内学生的分层情况,为不同组别的学生安排和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内容。比如,学困组的学生,他们的课堂学习任务一般是理解质点、位移等一些基础的概念,明确位移和路程两者之间存在的区别,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快乐,进而提升其继续学习的自信心和快乐感。而对一般组的学生,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比学困组的学生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学习任务的设置应该相应的提升一定的难度,重点以经历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质点模型的过程为主,着重帮助这部分学生去学习和了解物理课程当中物理模型的特点,深刻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一些自然规律过程中所承担的积极作用,进而深刻地感受一些数学知识在研究和发现物理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当教师在面对拔高组的学生时,学习任务的布置则需要继续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比如,让这部分学生去发现并找出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各种物体的运动,分析和研究这些物体的运动,灵活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解决一些运动方面的物理问题。

二、 对学科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物理是高中阶段学生所必须学习和探究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其不仅能够养成一定的物理素质,锻炼和提升自身的探究本领。同时还可以发现物理课程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关联。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和重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并尝试利用分层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工作。然而,在受传统教学思维的作用下,部分教师将教材上的内容全部向学生进行了灌输,忽视了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吸收和掌握,导致学生虽然在物理课堂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但是收效甚微。而借助分层教学的模式来对学科教学的目标进行合理的分层,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来设计并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对此,在学科教学期间,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来为对学科教学的目标进行分层。

例如,在“重力与重心”一课的教学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了解该节课的知识内容,教师在利用分层教学模式来展开学科教学工作期间,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为学生设计并制订了不同的学科教学目标。比如,针对学困生,教师对学科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制定难度应该适当地降低难度,以知道力的相关概念、会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区分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以及复习力的三要素为主。对此,需要教师尝试利用大量的事例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去感知力、理解力的概念。而针对学习一般的学生,教对师学科教学目标的制订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教学目标的制订重点则以学习和了解重力和质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测定重心位置的方法为主。比如,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一般组的学生相互之间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交流和讨论,进而深化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又如,重力是由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大小可以试着利用弹簧测力计来进行测量等。而在面对拔高组的学生时,教师学科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订,则应该提升一定的难度。比如,这一部分的学生应该熟练地利用重力=的公式来进行重力方面的习题计算,从而在计算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学以致用本领。

三、 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教师将学科教学的内容进行分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在分层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有所领悟。因此,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当中,为了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更具效果,教师还需要将学科教学的内容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不同,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授课。

例如,在“科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课的教学之中,教师根据学生分层的情况,试着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和制订了不同的学习探究性问题。比如,对于学困生来说,其学习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以集中解决和处理“我们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研究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受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此次实验活动需要准备哪些实验器材?”“整个实验开展期间需要注意些什么?”“整个实验该如何进行下去?”等问题为主。而对一般组的学生,其学习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则以“倘若某个物理量和其他的物理量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那么,如果我们想要单独地去分析和研究这个物理量和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我们该如何进行?”为主,通过让学生试着联系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回答,以此来帮助学生初步明确该如何利用控制变量的方式来进行此次实验探究活动。而至于拔高组的学生,其教学内容的分层与设计,则以亲自动手进行此次“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为由,并严格要求学生将此次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和总结,并以表格的方式进行直观呈现,向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和展示,从而更好地理清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当然,在整个实验探究环节,还需要教师多留出一些时间供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让学生在参与实验和就实验的结果进行讨论和研究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实验探究能力。

四、 对学科教学活动进行分层

任何时候,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内容加以灵活应用于实践,并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学以致用的本领。而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当中,学生自身的物理素养和学习能力的缺失,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解读是不全面的,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颇多。部分教师也正是因为难以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致使所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形式化严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需要教师对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分层。

例如,在“科学测量: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一课的教学之中,为了让学困生对该节课的知识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教师为这部分学生设计了“观察双缝干涉图样”的学生活动,学生需要严格按照课本上的图示来进行单色光干涉条纹的观察,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渐对该节课的知识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而对于一般组的学生而言,教师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则以“测定单色光的波长”为主,通过让这部分学生试着通过安装测量头、重复测量、计算和求出波长的平均值,从而在动手参与实验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其课堂学习的效果。而对拔高组的学生,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则需要在一般组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比如,让这部分的学生试着在整个测定活动结束之后,对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对整个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的分层,从而让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一些物理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并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五、 对学科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在当前的高中物理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当中,部分教师受“题海战术”的影响和制约,对课后作业的设计和安排多是严格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将教学内容系统化地进行分类,并将一些知识内容分为多个单元来让学生进行强化和学习,完全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全面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吸收和掌握,进而导致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经常性地出现作业量大、学生完成作业耗时长而收获小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更多的学生对物理课后作业产生了抵触和排斥心理。面对此种情况,需要教师将课后作业的设计予以层次化,通过为学生设计一些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后作业,从而让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更具效果。

例如,在“摩擦力”一课的教学之中,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爱好,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对物理知识学习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划分为A类学生,而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则划分为B类学生,而对物理知识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则划分为C类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则从减轻学生作业的负担入手,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来为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物理作业,从而切实提高物理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够高质量地去完成教师所设计和布置的课后作业。比如,在为C类学生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该将作业的布置以理解什么是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为主。而对B类学生,课后作业的设计则应该适当地提升难度,比如,让这部分学生灵活运用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来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而对于C类学生而言,除了需要完成为B类学生和C类学生所布置的作业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课下时间,亲自动手进行“摩擦力”的探究实验,并举一反三,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将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向教师进行反馈。毫无疑问,层次化物理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能够让班级内的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按时完成教师所设计和布置的课后作业过程中获得提升。

六、 对学科反思评价进行分层

评价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科反思评价进行分层,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课后教学评价,其不仅能够让教师对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形成正确的认识,借此来帮助教师明确在接下来的物理课堂上该如何展开学科教学工作。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学生的主观体验基础上,深化情感理解,实现对学生的整体性和发展性的有效引导。鉴于此,在学科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系统化的反思。

例如,在“空间和时间”一课的教学之中,为了提高学生物理课堂学习的效果,教师除了将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向学生进行讲解之外,还在课后对整个分层教学的过程进行了系统化的反思和回顾。在此期间,教师不仅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视频的方式将整个学科教学的过程录制和保存了下来,并在课下对所录制和保存的视频进行了反复且多次的观看和研究,从而在反复地观看和研究的过程中找出教学上的缺陷和不足,进而在接下来的物理课堂上对分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比如,部分教师在利用分层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本节课知识内容的过程中,由于对学生学习能力了解不足,因此很难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去设计和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收效甚微。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需要教师在反复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去发现不同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情况,针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学习难题,需要集中或者单独帮助学生去攻克和解决。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分层对自己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利用每小节一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来进行评价,从而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并找出自己学习上的缺陷和不足,进而在接下来的物理课堂上进行强化性学习。当然,为了让课后的分层反思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教师还需要充分地去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和认知水平,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科学的评定,进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积极且全面的发展。比如,在评价过程中,可以从全体性、主动性、实效性以及创新性四个方面评价学生,从而真正意义上让课后的评价成为提高学生物理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举措。

总的来说,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当中,巧妙地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指导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其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变得简单,提高了学生物理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为接下来分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对此,在学科教学期间,既要求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方法进行分层,选择更加适合当前学生的学习手段来进行授课,又要依照教材内容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一些极具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积极踊跃参与,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物理课堂学习的效果。

猜你喜欢

分层物理学科
只因是物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超学科”来啦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