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与健康指导对老年人baPWV及ABI的影响
2022-09-19李宝珍
李宝珍 刘 超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程度仍不断加剧,老年人口占比持续升高,高龄老人(80岁及以上)占比目前处于一个较高水平[1,2]。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身体年龄的增长对动脉硬化的影响呈正相关性[3]。动脉硬化可导致心、脑、肾及血管等系统的病变,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以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此次研究对社区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指数(ABI)检测,观察中医体质对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旨在运用动脉硬化检测早期筛查老年高危人群及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实施针对性的健康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某社区2019—2020年自行前来参加健康体检的421名老年人中,随机选取126人。65~74岁共72人(57.14%),其中男性25人,女性47人;75~89岁共54例(42.86%),其中男性19人,女性35人。纳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无精神类疾病及智力障碍,生活能自理,意识清晰。
1.2 动脉硬化指标baPWV为上臂与脚踝之间脉波传播速度,外周动脉柔软:baPWV<1400 cm/s;外周动脉轻度硬化:1400 cm/s≤baPWV<1800 cm/s;外周动脉硬化≥1800 cm/s。ABI 为踝部收缩压与上臂收缩期血压的比值,正常值:0.9~1.3;有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可能:<0.9;血管有钙化可能:>1.3。所有数据均由仪器自动测算得出,baPWV和ABI均取左右2侧平均值作为参考指标。
1.3 动脉硬化检测采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HBP-8000)测量。要求受试者安静休息10 min后行仰卧位,在受试者的四肢上缠绕感应袖带,分别置于左右2侧上臂肱动脉以及两侧脚踝踝动脉明显搏动处。分别记录首次检测数据及6个月后再次检测数据。
1.4 中医体质辨识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4],再利用协作平台网进行体质辨识测评。判定出的体质类型结果共分为9种: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
1.5 健康指导方案根据相关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规范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要求进行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每2个月随访1次,强化指导内容。共干预6个月,随访3次。
2 结果
2.1 不同体质在动脉硬化人群中的比例参加健康体检的126位老年人中动脉硬度正常者有11例(8.70%),动脉轻度硬化和动脉硬化者共有115例(91.30%)。检测出动脉硬化者平和体质为23例,除平和质外的其他体质统称为偏颇体质共92例,可见偏颇体质人群动脉硬化所占比例较大。偏颇体质中前3顺位分别为阳虚质(28.70%)、痰湿质(26.09%)和阴虚质(12.17%)。见表1。
表1 不同体质在动脉硬化人群中的比例 (例,%)
2.2 健康指导与动脉硬化程度关系根据中医体质辨识结果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指导后动脉硬化人数减少,轻度硬化人数增加,可见健康指导与动脉硬化程度呈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 健康指导与动脉硬化程度关系 (例,%)
2.3 对观察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前后baPWV和ABI检测结果比较左侧baPWV与指导前比较,P<0.05,右侧baPWV与指导前比较,P<0.05,左侧ABI与指导前比较,P<0.05,可见健康指导对左侧、右侧baPWV和左侧A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健康指导前后baPWV和ABI比较 (例,
3 讨论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管壁内膜增厚,血管的顺应性和弹性降低,baPWV逐渐增加,而血管硬度的增加是导致收缩期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5]。血脂、血糖也是动脉硬化相关因素,因为血脂异常特别是LDL-C经过氧化或者其他化学修饰后更易沉积于血管内皮细胞,同时血糖代谢异常也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6]。baPWV升高,血流动力学改变,脉压增大,从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7]。动脉硬化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8]。ABI主要反映外周动脉狭窄程度,与血管疾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还可用于间接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9,10]。本研究显示老年人动脉硬化比例较高,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3]。目前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高度不均一,老年健康状况很大程度上与自然社会环境和个人生活方式相关。自然社会环境不受个人能力控制,但生活方式是可以人工干预的。如果能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尽早发现动脉硬化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规范的健康指导,可有效延缓血管硬化,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老年人健康风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对社区服务机构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管理均有较大意义。
9种体质中,平和质被认为是正常体质,其他8种偏颇体质统称为病理体质。黄沁等[11]研究者认为偏颇体质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更大。本研究显示,偏颇体质较平和体质在老年人中出现的频次更高,阳虚质、痰湿质和阴虚质出现频次为前3顺位,本研究调查与国内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相符[12,13]。中医学认为体质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灵枢·天年》有云:“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与生俱来的这一部分先天因素受之于父母,非自身所能调控。《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后天因素则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心理因素等方面。自然和社会因素非个人能力所控,但生活、饮食、心理这些方面是可以积极进行干预和调整的。中医体质实际上就是人体功能状态和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反应状态密切相关的中医基本证候[14]。阳虚质、痰湿质和阴虚质为老年动脉硬化患者最常见病理偏颇体质,笔者认为与老年人机体生理功能衰退,阴阳气血、津液代谢相关。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五脏功能逐渐衰退,气、血、津、液日渐消耗,加之各种慢性疾病的消耗,从而形成阳虚、阴虚体质。除了气、血、津、液的耗损,五脏功能的虚衰,特别是脾、肺功能的衰退,加之饮食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痰湿体质。中医体质健康指导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从“朔本求源、治病求本”原则出发,从情志、饮食、起居、运动、穴位等方面“因人制宜”。仲茂凤等[15]认为从中医体质角度对心理健康进行干预有一定的可行性。柴可夫等[16]认为根据不同的个体体质,因人施膳,辨体施食,调节人体的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使人的形体与内在的精神气质相合,从而改善健康状态。方琴琴等[17]认为不同体质的人群选用不同穴位治疗可纠正体质偏颇状态。故中医理论支持下的体质健康指导可调整人体偏颇状态,实则是对人体的气血阴阳进行调节,使气血阴阳趋于平衡,从而预防和降低偏颇体质所致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本研究也表明经过健康指导后的老年人左侧、右侧baPWV和左侧ABI指标均较健康指导前有明显的改善。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慢性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已经成为社区慢病管理的主要内容。尽早地发现危险因素,及时的人工干预,对于预防、治疗和规范管理社区慢性病,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动脉硬化检测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血管硬化程度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并且安全客观,价格低廉,易于被广大社区居民接受。且该检测能尽早筛选出高危人群,配合中医体质辨识指导,调整人群体质状态和改善血管状况,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和西医“预防为主”的理念。
综上所述,动脉硬化检测和体质辨识应广泛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对固定的医护人员能保证辖区内患者管理的连续性、长期性和规范性,对预防和延缓社区老年人动脉硬化及其导致的相关疾病,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