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治疗梅尼埃病痰饮型眩晕临床观察*
2022-09-19罗润军陈嘉文
罗润军 陈嘉文
梅尼埃病(MD)是临床常见的耳源性眩晕病,患者发病突然,可感到自身及周围事物发生旋转,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MD患者具有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等问题,在急诊科的就诊率较高。该病属于常见病,治疗难度大,病情容易反复,随着发作频次及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听力呈现下降趋势,必须及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临床对于MD的治疗常采用西药,如糖皮质激素、前庭抑制剂等,但西药治疗的不良作用大。中医认为眩晕属“眩”“眩冒”范畴,临床常以痰饮型多见,例如沿海地区很多患者受潮湿环境影响,寒浊湿气侵入身体,上犯清窍,痰瘀阻滞,遂引发头晕。痰饮是眩晕发病的重要原因,故治疗应以祛湿化痰、利水除饮为方向。现将东莞市中医院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MD痰饮型眩晕患者的工作予以回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5月1日—2021年4月1日在东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梅尼埃病痰饮型眩晕患者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40~72岁,平均年龄(53.89±3.16)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3年,平均病程(1.24±0.13)年。治疗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41~72岁,平均年龄(53.94±3.18)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3年,平均病程(1.25±0.14)年。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治疗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西医参照《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1]中的标准,患者眩晕发作2次或2次以上,每次发作时间持续20 min至12 h;经听力学检查证实患者有低到中频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患者存在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闷胀痛、耳鸣等症状。中医参照《中医内科学》[2]中的标准,分型为痰饮型,主症为眩晕、头痛、头重,次症为恶心、呕吐、胸闷、失眠、肢体麻木等。患者舌苔白腻,脉濡滑。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分型标准;年龄<75岁;病程超过4个月;就诊时处于急性期或病情加重。排除标准: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患者,如前庭阵发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迷路炎、后循环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药物中毒性眩晕;确诊为继发性膜迷路积水患者;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精神异常及认知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不足患者等。
1.4 方法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选用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的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国药准字H20040130,规格6 mg/片,1次/片,3次/d,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方药组成为茯苓30 g,桂枝10 g,白术15 g,甘草5 g,泽泻20 g,姜半夏10 g,陈皮10 g,石菖蒲10 g。将药材放入砂锅,加入约600 ml清水,先浸泡30 min,后以大火煎煮至沸腾,再转小火熬制,待剩余400 ml药液后关火。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治疗1个月。
1.5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除。显效:患者眩晕症状明显好转,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患者眩晕症状有所改善,但工作和生活仍有影响。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②中医证候积分。对患者眩晕、耳鸣、听力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眩晕分为0~5级,总计0~5分,0级表示正常,无不适感,计为5分;5级表示头晕明显,计为0分。耳鸣计为4分,分数越高,评定为症状越严重。听力分为0~4级,计为0~4分,分数越高,评定为症状越良好。③血流变指标。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水平。④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对患者生理职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情感职能维度给予评分,每个维度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梅尼埃病痰饮型眩晕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2组眩晕、耳鸣、听力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梅尼埃病痰饮型眩晕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3 血流变指标治疗前2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流变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梅尼埃病痰饮型眩晕患者血流变指标比较 (例,
2.4 生活质量治疗前2组生理职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情感职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梅尼埃病痰饮型眩晕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MD是一种以特发性膜迷路积水为病理特征的内耳疾病[4],患者发病时可感到明显的事物旋转,行动受到极大限制,部分患者恶心、呕吐症状严重。临床认为MD的发生与内淋巴平衡失调、遗传、内分泌失调、免疫等因素有关。患者因植物神经失调,使迷路小动脉痉挛,进而导致内淋巴囊吸收障碍[5],形成膜迷路积液。糖皮质激素、前庭抑制剂、脱水剂等是治疗MD的常用药物,如甲磺酸倍他司汀,该药可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使耳内血流量增加,促进脑血流量供给,进而缓解眩晕症状。但是西药治疗MD具有一定不良作用,且患者停药后病情仍有可能反复。
中医认为眩晕属“眩”“眩冒”范畴,尤以痰饮型居多。患者病位在头,但与肝、脾、肾等都有关联,脾阳不足,则运化失调,生化乏源,气血亏虚,湿浊聚集化为痰饮,加之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影响,痰饮长期瘀阻于体内,升清降浊异常,头窍失去正常的濡养,形成头晕目眩。故临床治疗应以燥湿健脾、化饮止眩、温阳益气为基本方向[6]。苓桂术甘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健脾利湿的常用方剂。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桂枝发汗解表,通阳化气;白术甘草补脾健胃、燥湿利水;泽泻利水,渗湿;姜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吐;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诸药合用可消除患者体内积水证候,调理脾胃[7]。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桂枝可扩张血管,改善耳部供血;泽泻能够减轻内淋巴积水;白术有助于增强肠道吸收功能[8]。甲磺酸倍他司汀是一种微循环改良剂,其化学结构与组织胺相似,可直接影响前庭神经元组胺代谢。患者在使用该药物后,有利于降低前庭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减少膜迷路积水,改善患者的头晕症状[9]。中西医联合治疗,更利于从根本上调节患者体质,作用于病因,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变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治疗梅尼埃病痰饮型眩晕患者的疗效显著,更利于改善患者体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