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干预辅助齐拉西酮治疗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效果
2022-09-19于素维
宋 柳 于素维
1.辽宁省营口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辽宁营口 115000;2.辽宁省营口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科,辽宁营口 115000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H)是一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的精神系统疾病的统称,其影响因素涉及社会心理、生理以及遗传等多方面。SCH 多在青壮年发病。青少年由于自身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期,且性格不稳定,承受能力不佳,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因此也是SCH 的易发人群。调查显示,青少年SCH 的发病率为10%左右。相较于成年SCH,青少年SCH起病急,主要表现为思维散漫、情感淡漠以及语言行为异常等,往往还伴有明显的社会功能缺损。SCH 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学习,也不利于其身心系统正常的生长发育。齐拉西酮是SCH 治疗的常用药物,但是齐拉西酮单药治疗的效果不够理想。青少年的身体耐受性也较低,且SCH 的复发率较高。有学者认为,SCH 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存在紧密的关联,心理社会干预能一定程度地促进SCH 患者的康复。本研究就心理社会干预辅助齐拉西酮治疗对青少年SCH 疗效的影响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营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8 例青少年SCH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药物组和辅助干预组,每组44 例。药物组中,男24 例,女20 例;年龄10~18岁,平均(14.4±2.1)岁;病程1~4年,平均(2.1±0.6)年。辅助干预组中,男25 例,女19 例;年龄10~17 岁,平均(14.2±2.0)岁;病程1~3年,平均(2.0±0.5)年。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诊断为SCH,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s,PANSS)评分≥60 分;②年龄10~18 岁。排除标准:①存在脑部器质性病变;②合并严重的躯体性疾病;③智力发育迟缓;④有严重的激越症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1.036),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药物组采用齐拉西酮(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78,规格:20mg,批号:20191004)口服治疗,首次服用剂量为20 mg/次,2 次/d,持续用药2周后根据患儿的症状控制和耐受性上调用药剂量,调整间隔需在3 d 以上。最高剂量60 mg/次,2 次/d。
辅助干预组则在服用齐拉西酮的基础上实施心理社会干预进行辅助治疗,齐拉西酮的使用方法与药物组相同,心理社会干预的实施方法如下。①认知性心理干预:每周开展1 次家庭教育讲座,对青少年SCH 发病的影响因素、治疗用药、预后等精神卫生相关知识进行教育,并对病情监护注意事项、应用策略进行说明和训练,提高患儿和家属的正确认知,提升其合作意识。②支持性心理干预:由医师定期对患儿家庭进行一对一的专门访谈,评估患儿的具体病情和心理状态,分析患儿发病的相关家庭社会因素,并提出改善的具体措施,予以积极的鼓励疏导,帮助患儿逐渐建立乐观、积极的心态,并进行药物使用依从性的干预,促使坚持科学用药。③社会功能康复干预: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引导患儿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坚持日常生活自理,指导家属多与患儿进行互动交流,改善家庭关系,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并组织患儿多参加病友间社交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训练其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存在认知功能缺陷的患儿,可以借助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手册式认知矫正治疗进行认知功能改善。
两组均治疗4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自知力和社会功能,具体如下。①临床疗效:根据PANSS 量表的减分率进行评估,减分率≥75%为治愈,50%≤减分率<75%为显效,25%≤减分率<50%为有效,减分率<25%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自知力: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 进行评估,共11 个条目,总分22 分,分值越高则自知力越低。③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进行评估,共10 个条目,总分20 分,分值越高则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辅助干预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自知力和社会功能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SDSS 评分和ITA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DSS 评分和ITAQ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辅助干预组治疗后的SDSS 评分、ITAQ评分均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自知力和社会功能的比较(分,±s)
3 讨论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关注。SCH 是青少年的一种高发性精神疾病,其发生可能与患儿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其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关。青少年SCH 多为首发性,且患儿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治愈的成功率也相对较高。抗精神药物是SCH 治疗的主要方式,齐拉西酮属于第二代的抗精神药物,主要通过拮抗多巴胺、5-羟色胺2 受体改善患者相应的SCH 状,其安全性相较一代药物有所提升,在青少年SCH 治疗中应用广泛。但是长期药物治疗毕竟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用药依从性也会影响药效,且单纯用药治疗对于患儿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方面的恢复存在局限性。心理社会干预治疗是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主要通过心理学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相关策略和技巧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缺陷。有研究显示,心理社会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能一定程度地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和重归社会。本研究中,辅助干预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药物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辅助干预组的SDSS 评分和ITAQ 评分均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赵丽等的研究结果相符,提示心理社会干预辅助齐拉西酮治疗对于青少年SCH 患儿而言能改善其社会功能和自知力状态,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心理干预中的认知性心理干预和支持性心理干预能促使患儿形成正确认知,调节其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提升其自知力与药物治疗的合作态度;而社会功能康复干预能帮助患儿学会生活自理和与他人交往的应对技巧,营造良好的家庭与社会环境,减少外界应激源,从而改善其社会功能,进一步促进症状的改善。于青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药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模式对于SCH 患者而言,不仅能改善阳性与阴性症状,对于其社会功能缺陷以及整体健康状况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杨玲等的研究也显示,在齐拉西酮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于青少年SCH 的疗效从单纯齐拉西酮药物治疗的67.6%上升至94.1%,且患儿治疗后的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一般病理及量表总分均显著降低,验证了本研究结果,提示心理干预联合齐拉西酮药物治疗能提高青少年SCH 的治疗效果,促进其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每组仅有44 例患者,且仅对近期疗效进行分析,未进行长期随访,后续还需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心理社会干预辅助齐拉西酮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社会干预辅助齐拉西酮治疗对于青少年SCH 患儿而言能改善其社会功能和自知力状态,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临床应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