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因素与预后

2022-09-19娄秋英罗春香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2期
关键词:短暂性斑块脑梗死

娄秋英 罗春香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西南昌 33000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IA 是国内外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也是脑梗死的高危因子,调查显示我国TIA 发病人群约为2390 万,同时患病人群疾病防治意识、就医率、识别率、诊断率及住院率都非常低,对人们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有研究采用Cox 模型对TIA 患者建立生存曲线并进行分析后结果显示,在TIA 发病后3 d 内脑梗死发病风险极高,30 d 内脑梗死发病风险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通过对TIA 患者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了解TIA 发病后进展至脑梗死期间的相关临床因素及TIA 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老年人为TIA 高发群体,本研究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4 例TIA 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及老年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预后相关指标,旨在分析老年患者的发病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更好地预防TIA 的发生,及早开展一级和二级预防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4 例TIA 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5 岁,34 例)和老年组(年龄>65 岁,50 例)。中青年组中,男22 例,女12 例;年龄18~65 岁,平均(40.25±3.22)岁。老年组中,男30例,女20 例;年龄65~90 岁,平均(67.32±5.86)岁。

纳入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TIA 的诊断标准;②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③首发TIA;④年龄18~90 岁;⑤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RHU20181116)。排除标准:①颅脑MRI/CT 确诊为颅内梗死、占位、感染、出血等;②发作症状持续时间>24 h;③确诊为癫痫、发作性睡病、晕厥等其他疾病。

1.2 方法

记录TIA 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次日清晨抽取5 ml 空腹静脉血并置于抗凝管中,以离心速度3000 r/min,半径12 cm 进行10 min 离心,取上清液保存于-80℃环境备用。采用迈瑞20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检测患者血脂、血糖指标。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90 d内严重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糖尿病:正在进行降糖药物治疗或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7.10 mg/dl;高血压病:正在进行降压药物治疗或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高脂血症:胆固醇(cholesterol,CHO)≥5.7 mmol/L 和(或)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3.1 mm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1.0 mmol/L;心脏病:符合2016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关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吸烟史:超过6 个月吸烟≥10 支/d;饮酒史:超过6 个月饮酒≥210 g/周。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心脏病及饮酒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血脂、血糖指标水平的比较

老年组TG、FBG、CHO 及LDL-C 水平高于中青年组,HDL-C 水平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脂、血糖指标水平的比较(mmol/L,±s)

2.3 老年人TIA 的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

以老年人TIA 为因变量(老年人TIA=1,非老年人TIA=0),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糖尿病(是=1,否=0),TG、CHO、HDL-C、LDLC 及FBG 为连续变量,无需赋值],进行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CHO、HDL-C、LDL-C、FBG 是老年人TIA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3)。

表3 老年人TIA 的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

2.4 随访结果

中青年组病后90 d 内发生严重血管事件共3 例(8.82%),其中2 例为TIA 复发,1 例为缺血性脑卒中。老年组病后90 d 内发生严重血管事件共13 例(26.00%),其中4 例为TIA 复发,9 例为缺血性脑卒中(3 例死亡)。老年组病后90 d 内严重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3.872,P=0.048)。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指各种因素引起的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已成为目前危害老年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调查显示,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已在各种引起死亡原因中占据第一位,全世界每年因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高达1500 万。TIA 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局灶性、短暂性脑缺血引发的神经功能障碍。2015年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在卒中(Stroke)杂志上公布TIA 最新定义:视网膜、脑组织及脊髓等局灶性缺血引起的伴或不伴急性脑梗死的发作性、短暂性及可逆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时间<1 h。目前关于TIA 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仍未完全阐明其具体发病机制,多数学者指出TIA 的发病与心脏疾病、血管微栓塞、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调查显示,TIA 患者在3 个月内有10.00%~15.00%的患者发生脑梗死,3 d 内这一比例上升至50.00%左右。目前对于TIA 提倡早期积极治疗,由于TIA 是脑梗死发生的警告信号,对于长时间缺血及缺血程度较高的患者而言,发展成为不可逆性脑梗死的概率大大增加,探究TIA 的发病相关因素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前研究表明,TIA 患者发病时颈内动脉、大脑及动脉系统血供显著下降,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病情特点为起病急骤、持续时间短(通常为30 min 以内)、可反复发作、发病时出现局灶性脑功能障碍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BMI、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及饮酒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糖尿病比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TG、HDL-C 及FBG 水平高于中青年组,CHO 及LDL-C 水平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吸烟、CHO、HDL-C、LDL-C 及FBG 是老年人TIA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数TIA 患者因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不同,其发病程度各有轻重,大量研究证实,TIA 的发生与机体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多项研究指出其主要机制为: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可引起病灶血管狭窄,进而导致短暂性远端局部区域血供不足引起TIA;②斑块破裂引起短暂性栓塞导致局部脑部血管缺血引发TIA;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保留的胶原纤维及脂质可通过激活机体血小板导致微小血栓形成,引发局部血管狭窄,而机体又能通过自身调节作用减轻局部血管阻塞进而引起TIA。目前研究显示脂质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斑块的破裂、脱落具有密切联系,对于TIA 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发生TIA 的风险约为健康人群的4 倍,其中高血糖为发生TIA 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糖尿病患者存在脂肪代谢异常,血液中转运脂质的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导致脂质大量沉积血管壁形成脂肪斑块,在一定诱发因素下,斑块破裂产生损伤并刺激血小板形成血栓导致TIA。贺大权等研究显示,由于糖尿病人长期存在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导致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增加,形成TIA 的发病基础。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分析后结果显示,老年组病后90 d 内严重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CHO、HDL-C、LDL-C 及FBG是老年TIA 发生的高危因素,应尽早采取对症治疗存在危险因素的TIA 患者,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短暂性斑块脑梗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辨证施治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