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再陷争议成都核酸系统崩溃的背后系统为定向采购,公示期一天
2022-09-19中国经济周刊郭霁瑶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霁瑶
4天之内,全市2000多万人口,完成3轮全员核酸。艰巨的检测任务无疑是对成都核酸检测系统的一次大考。
就在这紧要关头,成都核酸检测系统崩了。一头是满头大汗、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一头是等待了好几个小时的百米排队长龙。
在刚刚过去的9月1日至4日,这一幕在成都多次上演,给正处于抗疫关键期的成都又添了几道波折。
“成都核酸检测系统崩了”一词在千万成都人民的吐槽声中,冲上热搜。而成都市核酸检测系统的供应商东软集团也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9月3日晚,东软集团发布声明称,出现的系统问题,原因为网络故障,与核酸检测系统软件无关。然而,四川通信管理局随后却发文称,全市网络运行平稳。该事件引起舆论波澜。
核酸检测系统崩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东软到底有没有责任?该检测系统软件又是如何中标的?
排队6小时做核酸,市民叫苦不迭东软:与我无关
从9月2日傍晚6点左右直到凌晨,成都市的核酸检测系统都处于“卡死”状态。
“下午4点40分到晚上10点40分,整整6个小时我一直都在排队做核酸,中途还下雨了。”9月2日,家住成都市武侯区的吴女士因为长时间排队做核酸,感到腰酸背痛。
参加此次全员核酸检测志愿者工作的小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用核酸系统录入信息时,有时会出现信息提交错误,有时页面半天加载不出来。由于系统崩溃,现场的志愿者不得不挨个为市民人工录入,导致核酸检测效率大大降低。“人工录入的话,一个人差不多要花四五十秒,遇到生僻字那就是一分钟的时间。”
一面是紧张开展的全民核酸检测工作,一面又是死活加载不出来的核酸系统。在抗疫任务艰巨的高压之下,这样的事故已然引发公众多番质疑。
成都市“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的供应商东软集团也因此被骂上了热搜。经历了整晚的热搜,回家睡觉的成都市民本以为第二天将等来系统修复恢复正常的通知,哪知9月3日中午,成都核酸系统二度崩溃,东软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9月3日下午3时许,东软集团针对该事件发表声明。声明中称,成都疫情以来,为应对成都大规模检测并发的系统稳定性问题,东软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东软核酸检测系统)紧急上线,于9月2日4时,系统首次投入使用。
截图自东软集团微信公众号
9月3日下午,成都双流区某小区进行核酸检测。
9月2日晚,雨中排队做核酸的成都市民。
同时,声明强调称,目前出现的系统响应延迟、卡顿等现象与核酸检测系统软件无关。9月3日零点左右,在进行网络调整之后,系统运行平稳顺畅,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当日共完成1200万样本采集量。9月3日13时左右,系统再次无法进行访问,经排查,发现是网络出现故障,在恢复网络连接后,系统于14时左右再次恢复运行。具体网络故障的原因,相关部门正在排查。
简单来说,东软表示核酸系统崩溃与核酸检测系统软件无关,问题在于网络故障。
“但显然这不可能是信号的问题,我们排队的人刷视频、聊微信都用着网,一点都不卡。”吴女士说。
就在发表声明没多久,一个多小时后,东软等来了四川通信管理局的“打脸”。
9月3日下午4点32分,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发文称:“全市通信网络运行平稳,各核酸检测点移动网络覆盖良好,没有出现网络拥塞和故障。”
据信息科技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事发当时除核酸系统外,其余公共网络使用正常,因此大概率与公共网络无关。东软的软件跟后台数据库交互时可能由于性能原因,例如设计缺陷,无法处理瞬时请求量较大的场景,造成响应延迟、卡顿等现象。作为公共系统,应该包括系统本身的功能以及在各种高并发场景下的解决方案,‘甩锅’给网络故障有点不负责任。”
9月3日下午,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成都市将采取错峰核酸检测采样、强化系统运行监控、加强问题响应等措施,努力保障核酸检测平稳顺利进行。
在这样的情况下,最终成都在四天内完成了3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3轮采样分别达到1931万、2000万和2012万人。
核酸系统系定向采购,公示期仅为一个工作日东软核酸系统故障并非第一次
此次陷入舆论旋涡的东软核酸检测系统,当初又是如何中标的呢?
根据5月30日成都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发布的建设项目信息公示,此次事件中的核酸检测系统全称为“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据公示显示,鉴于当前国内外疫情仍在高位运行,拟通过定向采购方式紧急采购成都市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公示期限也很短,只有一个工作日。
但值得注意的是,5月期间成都的疫情形势处于较为平缓阶段,为何这时却是紧急采购?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多次拨打成都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的电话,结果无人接听。
据东软集团2021年1月的微信公众号推文显示,“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是东软于2020年12月开发,之后先后在大连市、沈阳市、石家庄市、黑龙江省等多省市的全员核酸检测中应用。
另据东软发表的声明称,东软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已在国内17个省份120多个地市部署应用,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人口超大型城市,已累计检测超过140亿人次。东软核酸检测系统在上海经受住了平均每小时超过600万人次的峰值考验,在北京经受住了平均每天超过2000万人次的压力考验。
但实际上,东软的核酸系统故障事件,并非第一次出现。今年1月份西安“一码通”发生故障,负责业务平台运维服务的就是西安东软。当时东软集团也在互动平台上作了回应,表示该故障与应用层无关。
根据《中国经济周刊》此前报道,2020年3月的一份采购公示显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就疫情联控平台一码通系统开发项目向西安东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下称“西安东软”)进行单一来源采购。其原因为“该平台软件需在我公司与西安东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前期合作产品基础上进行系统功能的升级形成疫情联控平台”。而事实上,此时距离“一码通”上线试运行已经过去了10余天,这份公示颇有点先斩后奏的意味。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东软官网发布的东软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将该系统描述为高并发、高可用、高安全、快部署和可扩展。
上述信息科技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作为公共系统,东软提供的‘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化解决方案’,不只是单独作为一套软件进行售卖,而是提供了整个体系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了高并发、高可用这两项。因此除非东软拿出压力测试报告证明应用系统、服务器性能等满足高并发需求,否则只说是网络原因很难让人信服。”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联系东软集团就相关问题进行求证,东软工作人员表示,采访需向上级汇报,稍晚会给记者回复。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屡次核酸检测系统崩溃让东软蒙上阴影
东软成立于1991年,前身为东北大学下属的沈阳东大开发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有限公司。目前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提供应用开发和维护、ERP实施与咨询服务、专业测试及性能工程服务、软件全球化与本地化服务、IT基础设施服务、业务流程外包(BPO)、IT教育培训等。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东软集团第一大股东是大连东软控股公司,持股14.02%,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是刘积仁。第二大股东为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持股7%。第三大股东是阿尔派电子公司,持股6.33%,这家公司背后是阿尔派株式会社,而阿尔派株式会社也持有1.61%的股份。因此,阿尔派株式会社合计持股7.94%,是实际上的第二大股东。
从其承接的项目来看,全国许多地区千万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东软的身影。
在其官网,东软如此宣传自己的成绩:覆盖600多家三级医院、500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运行;超过7亿人群的社会保险服务;保障3万亿元养老金的管理与运行;为21个城市轨道交通集团近2700公里轨道运营管理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
而屡次核酸检测系统崩溃事件,无疑让这家曾经顶着“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光环的企业蒙上阴影。
9月5日,东软集团(600718.SH)股价低开,一度跌逾4%,随后反弹。午后,继续保持震荡走势,截至收盘,东软集团下跌1.19%,报于10.78元,总市值为133.8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