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科普中应用信息可视化设计的优势

2022-09-18徐宁

湖南包装 2022年4期
关键词:图文可视化科普

在信息时代,各类媒介增多,各种信息通过多种渠道涌进人们的生活,大众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海报、微信、微博等媒体获取的信息量不断增加。人们对信息的解读也由从前的文字、语言等转移到图片、图形。目前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大众对信息获取的需要。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搜寻信息的重要来源,大量的网络信息爆发式呈现,又阻碍了人们方便、及时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大众对读图时代轻易阅读的社会需求不断增长之后,这个信息量还在逐年增加。可视化设计师就是把一些复杂的信息通过可视化的图表、可视化信息插图等形式表现出来。如何将信息以完整有效、易于被大众理解接受的方式表现,从而引起大众的兴趣,信息可视化图文形式的呈现日渐引起人们注意。

信息可视化是将不可见信息或难以直接显示的数据转换为可感知的图形、符号、图表、颜色或纹理等视觉要素,并用图像或动画表示趋势、观念、思想或者过程[1]5。其设计与统计学、计算机科学、认知心理、视觉传达设计等多个科学领域和专业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交叉学科属性[2]。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做过一个试验,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是视觉[3]。因此视觉是信息转化的主要载体,地图和时钟应该算作早期的信息可视化承载物,将可视化信息快速有效地扩大传播出去。

1 健康科普概念及呈现的问题

1.1 什么是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指健康科学知识普及化,是普及卫生健康相关法规与政策、科学健康观、合理膳食、预防疾病、弘扬中医药文化等的信息[4]。健康科普的受众面是广大群众,它的目的是促进公众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和自觉承担社会健康责任,提高全人群的健康素养。在早期利用黑板报、墙报等方式宣传健康科普。应时代发展需要,可视化载体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健康科普专业单位纷纷开通了健康科普新媒体公众平台。健康科普新媒体公众平台包括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

1.2 健康科普呈现的问题

目前健康科普还没有太多可视化设计方面的研究,能在知网中搜到健康科普相关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文献少之又少。在知网中以“文献主题=医学科普-信息可视化(并含)”,检索年限“不限制年”。依据检索条件共检出3篇相关文献。我国具有专业水准的健康科普专家和工作人员严重缺乏[5]。工作人员在开展健康科普工作的过程中,用户思维缺乏。当前的布局设计和信息可视化还没有重视接受者的认知背景和知识结构[6]。

2 研究流程

2.1 健康科普设计信息图的要求与信息可视化设计规则的比较

信息可视化设计是不是适合健康科普设计信息图的设计呢?国际知名的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图表设计公司Infonewt的创始人、畅销图书《酷信息图表:数据可视化设计指南》的作者兰油·克鲁姆在书中总结了信息可视化设计的10条黄金规则[1]49,其中前4点是对设计内容的总把控,后面6点讲的是设计要素与方法可合为一点,5点组合可总结为信息可视化设计架构,与健康科普信息图的基本要求相比较,如图1所示,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系,非常契合。

图1 健康科普信息图的框架与信息可视化设计框架比较

2.2 信息可视化设计在健康科普中的应用

2.2.1 信息可视化设计规则的体现 健康科普中有大量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需要通过信息挖掘、数据展示、文本转换、设计转化、视觉呈现、视觉传递,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通过公众平台送达至受众,为受众所看到,转化为知识。信息可视化设计以图释义,易于理解,在健康科普中应用信息可视化设计能使健康科普知识生动且富有吸引力。

在健康科普中,要求内容准确。信息中包含的数据、数据来源、作者版权、数据信息图中标注的计量单位等都要准确无误。从医学知识的严谨性角度来说,对于健康科普类宣传而言,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信息可视化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的准确性,符合健康科普设计要求。

健康科普面向的对象是广大群众,它的主要导向是促进群体知识的传播和创新,达到提高群体健康素养的目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目的是:将不易于被普通大众所理解和认知的专业知识,通过可视化设计,变得易读、实用、美观,而且便于人们记忆。在健康科普中应用信息可视化设计,可以用信息可视化插图、数据图表、信息图等形式进行人人交互或者人机交互,将健康科普知识更好地呈现出来。

健康科普的主题是公共卫生与医疗,属于普遍性、持续性的主题。它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引起所有人的关注,比如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在健康科普中应用信息可视化设计,可以通过各种设计方法让普通大众快速了解该病情的发展与治疗的进展。通过信息可视化数据图表可以让大家能够透明化地了解到疫情的数据,从而对疫情心中有数。比如说,人民日报新媒体团队制作的全球疫情图(图2)和上海报业集团澎湃新闻“美数课”团队制作的全国疫情图(图3),从设计方法、色彩以及新颖的信息图表样式方面很好地表现了疫情病例状况与进程,让人眼前一亮,瞬间抓住眼球,复杂的数据在图表里一目了然,故事逻辑清晰,让数据透明化,图表信息完整呈现。当前视觉研究认为,人们大多数页面浏览持续时间为5~10 s。因此科普信息可视化设计中关键信息提炼很重要,它是递给读者的“药引子”。视觉美感是在信息主体同时给予观众的美感和好感度的情况下观众对客观目标的审美感觉。一幅好的科普信息图应简单明了、完整生动,具有美感吸引力。受众也会对信息内容进行更深入认识和体验。

图2 全球新冠疫情趋势图

图3 全国新冠疫情趋势图

2.2.2 设计要素的体现 关于接收者对于知识信息的接收意愿以及接收者的接收能力,5个作为关键因素影响可视化的传导效果[7],即“定义要素”(know what)、“地点要素”(know where)、“人物要素”(know who)、“时间要素”(know when)、“数量要素”(know how many/much)[8]。以健康科普可视化信息图《遇见猴痘》为例(图4),图中介绍了一种罕见的传染性新病毒在欧洲与北美传播,以往仅在非洲出现(know where)。它是什么(know what)?猴痘是一种以猴痘病毒引起的、动物感染人(know who)的罕见病,图中应用了信息符号来介绍猴痘病毒,文中提到了病毒的来源,用地图式信息图具象地标出了疫点位置,让受众一目了然地知道确切地点、该病毒在当地的数量,图中以百分比环形图的形式标注了数量信息(know how many/much)以及猴痘病毒感染人的原因(know why),最后解释了它是如何传播的,并评估现阶段状况。整个信息图从人的视觉习惯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以对角线断点连续的表

图4 《遇见猴痘》(来源:https://www.visualcapitalist.com/explainer-what-to-know-about-monkeypox/)

表2 假设您在戒烟,习惯性表达控烟心情的方式

表4不同人群对可视化科普宣传信息认识分析比较(P<0.05)现方式,突出了猴痘病毒与猴痘病毒引起人的症状表现。图中引用了视觉隐喻可视化设计,应用了信息符号图、数据地图、数据环形图、信息插图,整个主基调以红暖色为主,起到了疫情到来的警示作用。整个作品分3个层级表述,并严谨地标注了图中数据来源机构。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科普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呈现传递至受众,受众接收信息转换成知识,需要经过主题的选取、知识提取、构建可视化框架、可视化呈现等步骤,还要媒介选择、对受众需求进行评估及效果分析。

2.3 信息可视化设计在健康科普新媒体公众平台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2.3.1 对受众获取健康科普知识途径与形式的需求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受众对公众号科普与阅读习惯,总共收到有效问卷1 951份,问卷调查人群年龄分布从18~60岁,其中26~45岁为主要阅读人群占总人数65.35%。

由表1~表3可知,大众获取健康科普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而受众更愿意接受以图传意风格。当人们在描述自身无奈的状态时,比如:像一个有烟瘾的人对待控烟心情时,84.47%的受众选择了用图像或表情图像来形容当前的心态与状况。图像内含的语境更宽泛,信息量比文字或语言都要多,更能模糊化情感与现实边界。在表3中对健康公众号发布的科普信息最喜欢其中哪种形式呈现,4个选项中图文选项最高为36.08%,最低的是文字为14.92%。4个选项相比较而言,选择图文与长图的人数明显比单一文字与视频(音频)的人数要多,表明受众更接受图文的表达方式,或以长图漫画形式来表现健康科普知识。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大脑对于图式的识别能力是很强的[9]。这个调查也证明了此观点。

表1 主要获取与健康科普相关信息的途径

表3 健康科普公众号发布的科普知识,最喜欢呈现的形式

?

2.3.2 科普可视化图文系列投放实践 该研究在健康科普新媒体公众平台中选取了一个粉丝量为1.9万的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实例投放。为切合时事热点,在登革热疫情来袭时,运用信息可视化设计在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先后推出了图说登革热微图文1、2、3系列。运用科普信息设计可视化的设计方法,通过前期受众对平台的科普知识的表达方式的认同度,结合文本信息、数据分析进行加工转化,将蚊子与登革热病毒的关联性与解决方法用插图、信息图、实物图辅以解释性文字,以可视化插图图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经微信公众号后台用户画像对比分析,阅读该系列用户的性别分析为男性占39.52%,女性占60.48%,阅读渠道朋友圈占48.28%,总分享次数达到2 285次,说明用户对图说登革热微图文系列认可度高,愿意分享给其他朋友。图说登革热微图文系列的总阅读数为23 630次,相较之前几个月最高的一篇文章的阅读数3 939次增幅明显。总阅读数远超出了平台粉丝数。

2.3.3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效果评价 实例投放后,在不同性别人群中,对可视化图文设计在科普信息中认可程度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公众平台发放问卷进行网络调查,发放2 114份问卷,筛选回收有效问卷1 486份,回收率70.29%。其中男性592名,女性894名。

将调查内容分成两组,选取了两因子进行不同性别的T检验方差分析,用spss2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4)表明,不同性别对应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由表4可以看出,男性更倾向于实用简单易懂类型的可视化图文。女性则更喜欢有体验感的可视化设计。男性比女性更善于通过新媒体主动搜寻信息[10],对可视化科普信息认识较理性,女性则更趋向于感性。

4 结语

本次研究涉及交叉学科领域,本文通过对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理论探讨,对健康科普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对健康科普设计信息图的要求与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规则进行比较,着重阐述了信息可视化设计在健康科普中的应用与健康科普公众平台的应用与效果分析。研究表明:对新媒体关注和使用的中青年占大部分,其中男性和女性对信息可视化设计呈差异化倾向。对非同类项医学科普信息的可视化设计而言,将感性创作与理性分析融为一体,可以显著提高健康科普知识的权威性和趣味性,提高信息传递功效。

健康科普信息可视化设计要以人为中心,要关注人的实际需求,人类是存在于环境、社会、文化和伦理语境中的。设计师在进行健康干预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热点事件与科普内容、人群与不同需求之间的关系[11]。因而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作为面向大众传播健康知识的新媒体科普平台,所发布健康教育相关可视化设计信息时,需要兼顾不同人群,并顾及诸多要素的包容性和跨学科的方法。系统设计需要建立跨学科的工作团队,并掌握十大设计原则,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理解问题,从而提高效率、优化结果。当然这些信息可视化图有时用专业软件生成后,还需要在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软件中进行加工美化。只有掌握了公众平台用户端的体验需求,才能实现健康教育微信平台的健康预防知识可视化多角度呈现,提升受众体验,为今后疾控机构新媒体健康科普工作的持续有力开展提供依据。可以确定的是,信息可视化设计对发挥平台宣传优势、提高传播受众的留存和转化,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图文可视化科普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画与理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