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职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差异研究

2022-09-18宋亚峰赵康健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中等职业省份

宋亚峰 赵康健

一、问题的提出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优化布局结构,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中等职业教育是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院校数量来看,2019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1500多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占全部职业院校的87.23%;从学生规模来看,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600.3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1.7%。可见,从数量来看,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数量的增长并不一定伴随质量的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十分必要。

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20世纪60年代,国外相关学者在分析公共经费的短缺问题时,逐步关注到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通过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来解决公共经费的短缺问题[1]。我国关于教育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末,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关于教育资源的研究大多是定性分析,讨论各类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措施等[2];也有相关研究借鉴管理学相关实证模型,开展教育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从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的子类型来看,有分析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效率研究。例如,郑楚楚等运用GIS技术探究了案例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在不同区域之间配置的不均衡性,通过分析案例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区域配置的空间特征和不均衡产生的原因,为优化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3];也有研究运用ESDA模型分析了我国各地区和不同省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特征和改进策略[4];还有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相关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与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5]。

整体来看,学术界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将基于DEA模型,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区域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中等职业教育优化资源配置的具体方略。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为科学分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与优化方略,本研究将选取效率评价领域最成熟的分析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法,通过收集中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数据,分析其效率水平、区域差异以及具体的改进策略,形成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图1 研究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模型选择

本研究分析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DEA模型也称为相对效率评价模型,是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的简称,主要由查恩斯(A.Charnes)和库珀(W.Cooper)等学者提出[6]。相对效率评价模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系统相对效率的评价,实现对决策对象的测定与评价,在方法方面主要运用数理规划的基本原理,首先形成多个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又被称为一个DMU,通过数学规划将能够实现对决策单元有效的评价和测度。利用相对效率评价模型进行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时首先需要测算生产可能性集合,该集合的确定主要是在生产技术保持不变时,所有可能达到的产业与投入的集合。在明确生产可能性集合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决策单元的效率值与生产可能性集合的关系,来判断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决策单元是否有效率的判定标准主要是根据其是否位于生产可能性集合所形成的生产前沿边界上,如果某一决策单元位于生产前沿边界上,则该DMU对应的相对效率值为1,该决策单元也是相对效率有效的单位。决策单元DEA有效的经济含义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该决策的单元投入与产出达到了最佳状态,减少产出或者增加投入都将影响相对效率,导致DEA无效。与此同时,当某一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值位于生产可能性集合的生产前沿边界以内时,该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值是小于1的,该DMU的DEA也是无效的。其经济含义是,该决策单元由于投入过多或者产出不足而导致相对效率的无效,因此,要改进决策单元的效率必须进一步增加产出或者减少投入,从而实现相对效率有效。相对效率评价模型根据固定边际规模报酬变化的假定,主要形成了BCC模型与CCR模型。

DEA-CCR模型以固定规模报酬不发生变化为假设条件,主要由学者查尔斯(Charnes)、库珀(Cooper)和罗德(Rhodes)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可由公式表达为:设研究对象的各决策单元的基本投入为Aj=(A1j,A2j,A3j…Amj)r,产出为Bj=(B1j,B2j,B3j,…Bmj)r,则DEA-CCR模型的目标函数为:约束条件为:,其中u≥0,v≥0;i=1,2,…,m;j=1,2,…,n;r=1,2,…,s。各符号的基本含义为:Aij为研究对象第j个决策单元的对第i种投入的具体数值;Bij为研究对象第j个决策单元的对第i种产出的具体数值;为了使模型更加合理,采用权重法,其中,Vi是研究对象的第i种投入的赋权值;Ur是研究对象的第r种投入的赋权值。在DEA-CCR模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模型的科学性,研究者班克(Banker)、查恩斯(Charnes)和库珀(Cooper)于20世纪80年代对DEA-CCR模型加以扩展,形成了DEA-BCC模型,该模型删除了CCR模型关于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分析了不同规模报酬之下的效率值。将总技术效率值划分为规模效率值(SE)和纯技术效率值(PTE)。DEA-BCC模型在考虑投入过多和产出不足导致的无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规模因素导致无效率的原因,提升了相对效率模型分析的科学性。

(二)效率测度指标体系与数据收集

DEA-BCC模型在分析研究对象相对效率情况时,通常会通过分析研究对象决策单元的产出和投入情况,在比较投入和产出的相对情况作出合理决策。在分析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空间配置效率的过程中,通常也分为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构建效率的指标评价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系统在投入维度通常会进行人力、财力与物力等不同方面的投入,而在产出维度通常表征为人才培养、技术转化和各类社会服务等不同方面。基于此,本研究将在投入和产出的各二级指标下构建三级指标体系。各二级指标的具体观测指标主要通过专家访谈法确定具体的指标体系,根据德尔菲法相应流程,经过三轮专家征询之后,将形成具体的观测指标体系,见表1。各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观测指标主要来自《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等官方统计资料。

表1 中职资源区域配置效率观测指标体系

三、研究过程与结果

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基于DEA-BCC模型进行分析,DEA-BCC模型在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客观测度研究对象的相对效率值,本研究基于投入和产出维度构建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区域配置效率的观测指标。其中,人、财、物的投入主要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机构)教职工总数、固定资产值情况和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等变量进行表征。中等职业教育的产出主要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每年培养的毕业生数、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和每十万人口高中阶段学校平均在校生数等变量进行表征。在全面收集上述各指标体系数据的基础上,将相关数据导入DEAP软件,根据相对效率评价软件的结果可以得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区域配置效率的空间特征与差异。本研究的空间差异主要从区域差异和省域差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地区差异与特征

为探究更大范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本研究以我国的七大地区①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本研究所涉区域不包括香港、台湾、澳门地区。作为相对效率评价的决策单元。运用DEAP软件通过对各决策单元相对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原始数据的运算,将得到我国七大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情况,具体效率值如表2所示。

表2 各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情况

首先,在规模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从七大地区的CRSTE(综合效率值)来看,全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平均值为0.916,这说明全国整体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综合效率值较高,但距离有效率的状态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从七大地区各自的综合效率值来看,综合效率值达到1,实现DEA有效的地区主要有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综合效率值未达到DEA有效存在较大改进空间的地区主要有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

其次,在考虑规模收益影响的情况下,从七大地区的VRSTE(纯技术效率值)来看,全国各地区的平均纯技术效率值为0.918,处于较高的水平,但要实现完全的DEA有效,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从全国七大地区各自的纯技术效率值来看,VRSTE达到1,实现DEA有效的地区和未达到DEA有效存在较大改进空间的地区分布与CRSTE的分布一致。

最后,从七大地区的规模报酬和SCALE(规模效率值)来看,全国各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SCALE的平均值为0.997,接近1所代表的DEA有效状态,处于较高的水平。从各地区单独的规模效率值来看,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都实现了DEA有效,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规模效率值非常接近1,处于较高水平,但也存在一定的效率改进空间。从七大地区的规模报酬变化情况来看,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边际规模处于不变状态;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边际规模处于增加状态,见表3。通过适当增加投入,可以使本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优化。

表3 全国各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规模效率变化情况

(二)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省域差异

本研究将选择省级行政单位作为相对效率评价模型的基本决策单元。运用DEAP软件通过对各决策单元相对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原始数据的运算,将得到各省级层面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情况,具体效率值如表4所示。

表4 全国各省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值

首先,在规模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从各省份的CRSTE(综合效率值)来看,全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综合效率值的平均值为0.74,低于各大地区的综合效率值0.916,距离DEA有效还存在较大差距,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存在较大改进空间。从各省份单独的综合效率值来看,综合效率值达到1,实现DEA有效的省份主要有北京、河北、吉林、上海、江苏、山东等;综合效率值未达到DEA有效存在较大改进空间的省份主要有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新疆等。

其次,在考虑规模收益影响的情况下,从省级层面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VRSTE(纯技术效率值)来看,各省份综合效率值的平均值为0.763,低于各大地区的综合效率值0.916,距离DEA有效(效率值为1)还存在较大差距,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存在较大改进空间。从各省份单独的综合效率值来看,VRSTE达到1,实现DEA有效的省份和未达到DEA有效,存在较大改进空间的省份分布与CRSTE(综合效率值)的分布一致。

最后,从省级层面的规模报酬和SCALE(规模效率值)来看,全国各省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SCALE的平均值为0.964,虽然略低于各大地区SCALE的平均值,但整体平均水平接近1所代表的DEA有效状态,处于较高的水平。从各省份单独的规模效率值来看,北京、河北、吉林、上海、江苏、山东、湖北、广西等省份都实现了DEA有效。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份的规模效率值非常接近1,处于较高水平,但也存在一定的效率改进空间。从各个省份的规模报酬变化情况来看,见表5,北京、河北、吉林、上海、江苏、山东、湖北、广西、西藏等省份的边际规模处于不变状态,边际规模不变的省份为11个,占全部决策单元的35.48%;天津、安徽、湖南、广东、海南、四川、甘肃、青海、宁夏等省份的边际规模处于增加状态,边际规模增加省份为9个,占全部决策单元的29.03%,通过适当增加投入,可以使本区域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优化;山西、辽宁、浙江、福建、江西、河南、重庆、贵州、云南、陕西、新疆等省份的边际规模处于递减状态,边际规模递减省份为11个,占全部决策单元的35.48%,通过适当减少投入,增加产出,可以使本区域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整体优化。

表5 全国各省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规模效率变化情况

(三)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区域配置效率的优化方略

本研究运用相对效率评价工具DEA-BCC模型,全面分析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区域配置效率的空间特征及其差异。根据地区和省域两个层面不同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值(CRSTE)、纯效率值(VRSTE)、规模效率(SCALE)和规模报酬的具体特征。与此同时,根据模型的相应结果,本研究提出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区域配置效率的优化方略,见表6。在具体实践过程中,DEA无效的主要原因是投入过多或产出不足,为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区域配置效率,必须使各决策单元的投入与支出达到最佳的匹配状态[7]。根据投入与产出最佳匹配的总目标,可以从投入和产出两大维度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区域配置效率优化的具体策略。

1.投入维度的优化策略

一是从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财力)投入方面看,需要进一步加强经费投入的省份主要有辽宁、黑龙江、安徽、河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等,其应进一步增加投入的单位见表6。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是促进社会公平、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要载体,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供给需要各级政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是从中等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值(物力)投入方面看,还需要进一步增加硬件设施等固定资产投入的有天津、山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域,其应增加投入固定资产的单位见表6。以上各省份中等职业学校在硬件设施等固定资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职业教育不仅具有定向性、适应性、实践性、社会性和大众性等特征,还具有“昂贵性”[8]的特征,职业教育不仅需要书本和纸笔,还需要加强各类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以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从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总数(人力)投入方面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省份主要有山西、河南、贵州、重庆、云南、陕西、新疆等省域,其应进一步增大投入的单位见表6。师资队伍是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各项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投入的过程中,应进一步保证师资的投入,特别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育和优秀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

2.产出维度的优化策略

一是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培养人才)方面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增加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省份有天津、海南、青海和宁夏等,需要增加的单位见表6。中等职业教育最重要的职能是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一大批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技能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各类资源投入后的最重要表征之一。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基本结构,经过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投入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表6 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优化方略

二是从中等职业学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技术培训)方面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增加相关产出的省份有天津、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甘肃、青海、宁夏,需要增加的单位见表6。中等职业教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在培养一线技术工人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上述各省份应进一步加强相应领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一线技能人才。

三是从以每十万人口高中阶段学校平均在校生数为表征社会服务维度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增加相关产出的省份有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需要增加的单位见表6。社会服务维度是所有产出维度中需要增加最多的一个维度。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和进行技术培训,最终目的是要促进人的更好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各中等职业学校应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服务好所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首先,精准配置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为4%左右,这些经费需要保障从学前教育到中等教育再到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因此,为了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础上科学配置有限的各类资源[9]。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各类资源配置效率的监测,逐步构建动态、精准和定期的资源配置效率监测评价机制[10],保障各类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精准合理。

其次,科学处理质量与数量的关系,着力打造特色中职和精品中职,实现“业内都认可”[11]。整体来看,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科学处理中等职业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关系,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最重要的手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个适切的规模下,注重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专向的定位[12],打造特色中等职业教育,通过改革中职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进一步细化中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3],在横向融通和纵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下,科学设计和对接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和专业设置标准,打造精品中职和特色中职,努力实现“业内都认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最后,结合区域特色与需求,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力和社会吸引力。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结合区域产业结构和特色,优化区域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科学设置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布局,使之做大做强并精准配置职业教育资源,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和促进就业的发展诉求。进一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地区、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退役运动员、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的作用,不断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外部适应性和社会服务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中等职业省份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22个省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