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静而凉生

2022-09-17田晓剑

党员干部之友 2022年9期
关键词:暑热营造教授

□ 田晓剑

孙大勇/ 图

入伏以来,酷暑难当,气温持续走高。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在难耐的“桑拿天”午后,我慵懒地静坐书房,望着窗外的炎炎烈日,感觉到了室内清凉给自己带来的舒适。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想起了古人的那句:心静自然凉。神清气和,乐观愉快,从心静中求凉。此谓心静消烦暑,心静自然凉。白居易有诗《消暑》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读此诗,果有一股扑面凉风之爽快,也让我想起了求学时老教授在课堂上讲授的那句话。

记得二十多年前在济南读书时,有一次上财务会计课,授课教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地讲着课,屋顶的吊扇也在不遗余力地吹着闷闷的热风,同学们听课就有些心不在焉,挥动着课本或小扇子,在无济于事地寻求着一点儿心理安慰。本来背对着同学们板书的教授突然转过身来,他认真地看了一会儿底下坐着的同学,我们本来以为教授要训斥一番的,可是我们可爱的教授突然笑了,只轻轻地说了五个字“心静自然凉”,我们哄堂大笑,整个教室顿时沸腾起来。

当时对这句话并没有很深的理解,不知是出于对教授话的不信服,还是因为没有被责备而高兴,亦或许只是年少时的轻狂吧。许多年以后,我在经历了许多事,甚至是多次碰了壁之后,突然想起老教授的话,终于领悟了“心静自然凉”的内涵,感觉是那么富有哲理,那样符合现实,不管是单从字面的理解,还是引申到其深层所含的意思。

仔细一想,心清则静,一点儿不假。道家的练心练气,是静;儒家的修身养性,也是静;佛家的六根清净,还是静;常人做学问,修灵性,亦是静。唐朝司马永桢说:“静则生辉,动则生昏。”所以,人生的一切浮躁和欲望都是来自不清静、不安稳的心。而心如能静,便能进入一种“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妙境。以静心看世界,世界便是一片充满清幽安宁的绿洲,即便那鸟鸣蝉噪,也会感受出“林愈静山更幽”的意境来。心之皎皎,性之悠悠,全身心地沉浸到朝霞夕晖或明月清风之中。

心静则会凉,它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品质。它是孔子的“莫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洒脱;是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适;是柳子厚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镇静;是林则徐的“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刚强。它还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宽容,是“以德报怨”的佛陀式的大度。

清朝雍正皇帝《庭训格言》中有一则训文《心静自然凉》,大意是说只有做到内心平静,身上才不热。“盛暑不开窗、不纳凉者,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还提出,“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盖夏月盛阴在内,倘取一时风凉之适意,反将暑热闭于腠理。彼时不觉其害,后来或致成疾。每见人秋深多有肚腹不调者,皆因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之所致也。”

心静更是一种惬意的境界,心静而凉生,同样需要一个心境的营造。在酷暑的季节,不妨给自己营造一种心静的氛围,也可以听一听歌手林德信的《心静自然凉》,那样酷热将不再,烦躁将不再,暑天里所需的那份凉意自然也会从心底升起。

从心静中求凉。我觉得,凉下来的不仅仅是我自己,还有我身边的一大片空间。由此,我们面对挫折、面对诱惑、面对嘲弄时,依然会怀着一颗平静的心去对待,甘于清贫、甘于奉献、甘于坚守。

猜你喜欢

暑热营造教授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暑 热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冰爽夏日派对
开心格格
让“暑热宝宝”清凉一夏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
营造温馨如家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