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废话文学” 探究

2022-09-17◎樊

今古文创 2022年36期
关键词:废话悖论准则

◎樊 媚

(浙江理工大学 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废话文学的概念界定与来源

废话,原意是以文字或符号组成,但不具备任何意义的声音或句子。废话文学是近些年在网络上产生并广泛传播的一种以文字为载体,发布在各大平台上的本身并无实质意义,或只有小部分内容有意义的语句。

从来源上看,在Bilibili平台上,up主(视频发布者)“那就叫王师傅吧”的视频中每一句话似乎都很有道理,但观众好像又什么都没有悟到,因此就有观众发送“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弹幕。此外,up主“旅途船长”在开宝箱的视频中为吊观众的胃口,屡次说“打开了,但没完全打开”。渐渐地,废话文学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的评论区发酵。根据百度指数,“听君一席话”的搜索指数从2021年8月开始逐渐攀升,废话文学从9月初开始出圈。

二、废话文学的分类

根据废话文学的内容,可将其分为“重复型”“词义相等或相近型”“逻辑等式(数学关系)型”“悖论型”和“信息冗余型”五大类。

本文从微博、各大论坛、视频网站总共搜集到119条废话文学,其具体分类如下:

(一)重复型废话文学(80条)

重复型废话文学是因句意重复而使句子无意义。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类:

1.重复(41条)

语句中通常会反复出现某个词,造成语义的重复,从而使整个句子无意义。

如:俗话说的好:俗话说的好。

2. 递进(27条)

虽存在重复,但语义有递进,表达了一定意义。

如: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3.矛盾(12条)

对同一个话题进行多番描述,前后矛盾,造成语义不明。

如:好是好,就是有点烂。

(二)词义相等或相近型废话文学(24条)

此类废话文学往往一句话内就会出现多个词义相等或相近的词,从而造成语句无意义。

如:长得好看的女生都挺漂亮的。

(三)逻辑等式(数学关系)型废话文学(7条)

此类废话文学前后分句通常是等式,在数学关系上等价。

如:七天不见,如隔一周。

(四)悖论型废话文学(3条)

此类废话文学表面上同一命题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本文发现悖论型废话文学语料中的悖论包括自言悖论和互言悖论。

例如,“人生建议:不要听别人的建议”。那么,这个建议包不包括它本身?如果不包括,由它的定义,不要听别人的建议;如果包括,那么就不该听这条建议——要听别人的建议。这句话是在自己说自己,罗素(1903)称这种性质为自反性。这句话存在自言悖论。

再如,“唱歌可以,但不准发出声音”。如果“唱歌可以”是真的,那么“不准发出声音”就是假的,二者在一个句子中构成了矛盾,存在互言悖论。

(五)信息冗余型废话文学(5条)

此类废话文学核心句意通常来自开头或结尾的那句话,其余都是无用信息。

如:我承认她有几分姿色,如果我40岁一定离婚去娶她,30岁一定分手去追她,20岁一定不顾一切去认识她,可我只有7岁,正面临开学一年级的压力,原谅我辜负了她。

三、废话文学的特性

(一)幽默性

幽默是废话文学相较于其他网络流行语的一大特性。例如“谁能想到,一名16岁少女,4年前只是一位12岁少女”等大多数废话文学都有引人发笑的喜剧效果。

美国语言学家Graice(1975)提出了合作原则。这是为确保会话顺利进行,会话双方都需要遵守的原则。其主要包括: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但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人们有时会违背合作原则。为了弥补合作原则的不足,解释人们违背合作原则的原因,语言学家Leech(1983)提出了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包括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

为达到幽默效果,废话文学时常违背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有时遵守这些原则也能造成幽默效果。下面本文将依据废话文学语料所涉及的原则,分析其中的言语幽默。

1.合作原则

(1)违反适量准则

适量原则:提供交谈所需要的信息,但信息量又不能超出所要求的范围。

例(1):我直呼我直呼,上次看到这么这么的发言还是上次,真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这个句子存在大量重复的词,如“直呼”“上次”“这么”等,让人不知所云。它违背了数量原则,看似信息量很大,实则没有提供任何有效信息,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2)遵循质量准则

质量准则: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说缺乏充分依据的话。

例(2):据统计,世界上未婚先孕的都是女性。

一般而言只有女性能够怀孕,那么未婚先孕的人群自然只有女性。以“据统计”作为开头,让整句话更为可信,而后紧跟不容争辩的事实,遵循了质量准则,造成令人捧腹的效果。

(3)违反关系准则

关系准则:所说的话要与话题相关,不能离题。

例(3):我想问一下,朋友困难期间找我借钱,前后加起来大概借了7万够立案了,但是没有借条也没有字据,微信早已互删没有任何关于借的字眼,只有zfb上还有转账记录,派出所刚才让我把转账记录发给他看一下的时候我点歪了,点到了电脑开机键,所以现在有人打游戏吗?

这段话的语义核心是“现在有人打游戏吗”,前半部分却围绕借钱的话题展开大量叙述,离题了,背离了关系准则,以此产生幽默的效果。

(4)违反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所说的话要清楚明白。

例(4):你说的这话,抛开内容来说,我十分赞同。

先说“抛开内容来说”,又说“十分赞同”,使听者不明白说话者究竟赞同与否,违背了方式准则,产生幽默效果。

2.礼貌原则

(1)违反得体准则

得体准则:尽量少使他人受损;尽量多使他人得益。

例(5):不好意思,可以耽误大家半分钟吗?从小都没有过过生日,今天不是我的生日,就是想耽误大家半分钟。

先说“可以耽误大家半分钟吗”,引起听话人的注意。然而说话人只是想耽误大家的时间,让听话人的心理期待化为泡影,使他人受损,违背了得体准则,却引人发笑。

(2)违反慷慨准则

慷慨准则: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付出。

例(6):告诉我你的性别,让我猜猜你是男是女。

先说“告诉我你的性别”,既然已将答案告诉了说话人,他便不必再猜了。这个句子得益的是说话人,违背了慷慨准则,但同样造成了幽默的效果。

(3)违反赞誉准则

赞誉准则: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

例(7):抛开颜值不谈,你长得挺漂亮的。

这个句子看似在夸赞听者长得漂亮,实则在贬低听者,违背了赞誉原则,但听者不会感到气愤,反而会被逗笑。

(4)遵循谦逊准则

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例(8):据我所知我一无所知。

这个句子是符合谦逊准则的,先说“据我所知”,理应接上他所知道的一些信息。紧接着却说自己“一无所知”,打破了听话人的预设,贬低了自己,引人发笑。

(5)遵循一致准则

一致准则:尽量是自己的观点和对方的观点保持一致。

例(9):除了没操作,其他操作都挺好的。

这个句子类似“和稀泥”,和气地说“操作都挺好的”,只不过“没操作”。符合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和别人的分歧,增加和他人的一致,也能达到幽默的效果。

(6)先遵循后违背同情准则

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和别人的不和,增加对别人的同情。

例(10):你一定行的!除非不行。

“你一定行的!”是一句鼓励的话语,包含对听者的同情,遵循了同情原则;而后紧跟“除非不行”,违背了同情原则。先遵循后违背同情原则的方式也能达到幽默的效果。

(二)含蓄性

含蓄,意为表达委婉,耐人寻味。废话文学还带有含蓄的特性,就算带有攻击性,语气也不会过于强烈。比如我们要指责某视频或博文很没有信息含量,会用“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这种间接的、回避性的语句来代替直接指责,表达略带攻击色彩的意义。

(三)信息低密度

语言经济学认为语言与其他社会资源一样,在语言配置上往往遵循经济效用最大化的原则,用最简洁的词语传达最丰富的信息。语言学家George Kingsley Zipf(1949)认为人类行为普遍遵循省力原则,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思想的方式,受单一化和多样化两个力共同作用,一方面需要语言表达简明,另一方面需要语言表达信息丰富,让人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废话文学似乎并不符合网络流行语的共同特征——经济性。郑慧敏(2021)指出网络语言在句法结构和实际运用过程中体现出远超过传统语言的经济性。姚兰(2021)指出语言趋简趋快是网络交际用语的变异趋势。李丽容(2021)也指出网络流行语常出现省略现象,带有简练的特点,而以重复为最大特点的废话文学似乎格格不入。在语言经济性的原则下,废话文学本质上是梗文化的产物,其后包含种种社会心理。

四、废话文学的成因

(一)本质是梗文化的产物

梗是常出现在综艺节目及网络中的一种网络用语,系对“哏”字的误用,其义为笑点。梗的生成和传播,通常源于一件趣事或当事人无意中的一句话。通过广大网民不断转化语义、增加内涵,最终成为一系列约定俗成的、代表某种特殊含义并能引起知情网友共情的相关概念及衍生符号。每句废话文学都是一个梗,废话文学本质上就是梗文化的产物。例如最初在B站评论区出现“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或许只是当事人无意识的情绪抒发,却营造出了一种基于语义重复的幽默感,随后迅速发酵,凝固成一个“梗”,随后被无数网友效仿和刻意使用。

废话文学中的话语或是基于语义重复,或是基于信息冗余等,凝固成梗之后,被广泛传播和使用,说明废话文学并不全然和语言经济性背道而驰。因而,笔者认为,废话文学本质上也是一种语言经济性的体现。

(二)废话文学传播背后的社会心理

1.求新求异心理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中年龄在30岁以下占33%。可见网民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喜欢推崇新事物的特性赋予了网络文化旺盛的生命力,求新求异成了网络流行语突出的特点。看似重复却能达到良好交际效果的废话文学一经出现便成了他们的新潮选择,第一时间了解这些梗背后的意义并加以运用,成了年轻网民共同的追求目标。

2.孤独与认同心理

用梗在一定程度上能弥合人们的孤独心理。人们看到“梗”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就得到了网络世界中无名者的安慰和理解。“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作为某视频下方的热评,收获了上万点赞量,还有不少网友也用“你搁这搁这呢”等废话文学加以回应,这个过程让他们有了互相被理解的感觉,加强了他们的群体认同,有了置身群体的感觉,孤独感从而被消解。

3.狂欢心理

狂欢理论最早是由巴赫金阐释并提出的,最初用来解释特定的文学现象,后不断丰富与发展,应用于人类学及社会学等领域。废话文学的流行如同像狂欢一样,充满娱乐化,大众的广泛参与性。在虚拟的平台上,人人都拥有话语权。宏大叙事被消解,严肃的思考力减退,语言的禁忌、限制被打破,最主要的是享受当下,娱乐眼前。

五、结语

废话文学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网络流行语,既是当下网络文化生活中的剖面,又是社会心理的一面镜子。其背后是年轻人求新求异、寻求认同、渴望狂欢的心态。废话文学的出发点是合理的,但因其重复冗杂等弊端,不可避免地会对言语交际和语言生态文明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为此,平台需加强对言论的监管,尽量避免无意义信息的泛滥;网民则需善用言论自由权,将废话文学的优势最大化,与平台携手打造规范化、合理化、优质化的网络新环境。

注释:

①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9/P020210915523670981527.pdf

猜你喜欢

废话悖论准则
舒服的关系,是可以说“废话”
“废话”里也有不“废”的“话”
挑战舌头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美妆悖论
新审计准则背景下审计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知足者常乐
“废话”多说有快乐
探析夹逼准则在求极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