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式“ X有Y那么A ” 的探究

2022-09-17王晓晨

今古文创 2022年36期
关键词:构式上位范畴

◎王晓晨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上海 200234)

构式“X有Y那么A”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经常出现,如:马有骆驼那么大、心有针尖那么细、眼睛有星星那么明亮。王丹荣(2004)分析了“X有Y那么A”构式义,但是仅对典型的比较义和比喻义进行了考察;王强(2009)、孙光锋(2011)从历时层面考察了“X有Y W”的发展历程,但是他们没有对构式义在语境中如何区别进行探讨,也没有详细分析构式义之间的关系;张艳艳(2007)从临摹性和相似性的角度对“A有B那么A”中“A”和“B”的认知理据上进行了考察,但是没有进一步分析A、B的属性义如何在同一心理空间进行映射。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讨论比较义和比喻义的承继关系;从映射和心理空间角度对该构式的比较过程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在语境中如何区别典型的比较义、不典型的比较义和比喻义。

一、“X有Y那么A”的比较义和比喻义

在现代汉语中有着众多的构式,构式和构式之间不是杂乱无章的,我们把不同构式归为不同的范畴,在同一个范畴之中,不同的构式又有其理据性。Goldberg(1995:67)提出了构式的“最大理据性原则”:如果构式 A 和构式 B 在句法上相关,那么,语义上构式 A 也一定程度地和构式 B 相关。王丹荣(2014)讨论了“X有Y那么A”构式,认为此构式有两方面的构式意义,分别是比较意义和比喻意义。如:

(1)那条河边上芦苇有海带那么宽,可以采下来包粽子。(王小波《怀疑三部曲》)

(2)这个手板粗糙,面容俊俏的农村妇女,心有针尖那么细,任凭感情的狂涛在胸中澎湃,任凭思想的风暴在胸中汹涌,她总不露半点儿声色。(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例(1)“芦苇”和“海带”属于相同范畴中的事物,“芦苇”作为比较主体,“海带”作为比较基准,“宽”作为比较结果。例(2)“心”和“针尖”属于不同的范畴,看似没有任何联系,但是两者具有相似性,把“心”比作“针尖”,“细”作为它们的比较结果。因此构式“X有Y那么A”可以分化为两个构式,即:

C1:X有Y那么A (比较)

C2:X有Y那么A(比喻)

王强(2009)通过对“有”字句进行了历时考察,他认为“有N那么A”构式最早出现在宋代,在元代出现了“有N般A”的比喻用法,因此从时间上来说C1早于C2。C2: X有Y那么A(表示比喻)不仅在形式上和C1相同,而且在意义上也对C1进行了引申,即:C2表示比喻义,以一方为比较基准,另外一方为比较主体;同时也进行了变异,X和Y 处在不同的范畴中,是相似性的比较。如:

(3)那匹马有骆驼那么大的个头,四肢粗壮,蹄子上都长了毛,脑袋像个大号水桶,恐怕有一吨重,黑得像从煤窑里钻出来的一样,而且又是一匹种马。(王小波《怀疑三部曲》)

(4)那时候,美国人和地主官僚资本的鞭子抽得我们满地滚呵,我们的苦恼有天那么大。(《人民日报》1957年06月09日)

例(3)用比较基准“骆驼的个头”和比较主体“马的个头”进行比较,它们处在同一范畴,它们的上位认知范畴为动物。例(4)用相似性的原则,把比较主体“苦恼”和比较基准“天”相互比较,凸显比较主体“苦恼”的特性,并且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处在不同的范畴中,“苦恼”的上位范畴是情感,“天”的上位范畴是自然事物。

通过对语料的搜集,我们发现在构式“X有Y那么A”中,有一类比较句的构式义介于典型的比较义和比喻义之间。如:

(5)旁有纸一叠,尘封,有蛛网。我取下一看:一长脚蜘蛛,连脚有皮球那么大。丝先绕在我手上,后来蜘蛛也往手上爬。(俞平伯《梦记》)

(6)“孙山东的小铺有大红皮油鸡子,这么大。”赵姑母用手比着,好像鸡子有茶壶那么大。(老舍《老张的哲学》)

当构式“X有Y那么A” 表示典型的比较意义时,X和Y 处在相同的范畴并且X和Y程度相当;表示比喻义时,X和Y处在不同的范畴或层次,同时Y具有A 的高量语义特征。例(5)“脚”和“皮球”不是程度相当的事物进行比较,它们处在不同的层次中,“脚”属于动物身体的一部分,不具有外延义;而“皮球”的上位范畴是球类,具有外延义。因此不是典型的比较义,“皮球”不具有“大”的高量语义特征,因此构式义也不是比喻义。例(6)“鸡子”和“茶壶”大小不相当,并且它们处在不同的范畴,“茶壶”不具有“大”的高量语义特征。因此“鸡子有茶壶那么大”表示的构式义既不是典型的比较义也不是比喻义。

通过对文献的大量考察,我们发现在构式“X有Y那么A”中,有一类构式义处在典型的比较义和比喻义之间,是典型的比较义向比喻义游移的中间状态。如:

(7)因土质肥沃,结的豆角又壮又多,每个角里有七、八粒豆米,豆米有蚕豆那么大 ,一丛豆角共收黄豆十三斤半。(《人民日报》1957年03月11日)

(8)你的胆子有芥菜子那么小。(微博)

(9)水槽里,一尾活像妖怪般又红又肥的鱼浮在水面。鱼有西瓜那么大,圆滚滚、胖嘟嘟的。(森见登美彦《宵山万华镜》)

例(7)比较主体豆米的大小和比较基准蚕豆的大小进行相互比较,两者是处于相同范畴中的事物,它们的上位范畴都是植物,两者程度相当,是构式“X有Y那么A”的典型比较义的体现。例(8)比较主体“胆子”和比较基准“芥菜籽”属于不同的范畴的事物,两者具有相似性,通过比喻进行比较,是构式“X有Y那么A”的比喻义的体现。例(9)比较主体“鱼”和比较基准“西瓜”处在不同的范畴中,“鱼”的上位范畴为海洋生物,“西瓜”的上位范畴为水果,并且两者不是程度相当的事物,这是典型比较义向比喻义游移的中间状态。

总之,构式“X有Y那么Y”处在统一的连续统中,比喻意义承继于比较意义。

二、“X有Y那么A”生成认知阐释

构式“X有Y那么A” 具有比较意义和比喻意义,话语构建者是如何构建此构式呢?我们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分析,在构式中X作为比较主体,Y作为比较基准,X和Y属于两个概念,但是这两个概念之间可以相互比较,因此两者之间有联系。X的概念是通过D1、D2、D3等具体属性组合而形成的;Y的概念是通过E1、E2、E3等具体属性组合而形成的。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发现,在特定的语境中,当说话者对X和Y进行比较,说话者说到X时就会激活X的相关属性,即:D1、D2、D3等;当说话者说到Y时就会激活Y的相关属性,即:E1、E2、E3等。同时说话者会从自己认知中寻找X、Y相同的属性,两属性之间通过映射到同一个空间中进行比较,得出最终比较结果,从而整合出新的心理空间义。如图一:

图一

“X有Y那么A”构式表示比较意义,如:

(10)他家的后院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微博)

当说话者对“他家的后院”进行评价时,就会激活“后院”的心理空间概念,包括大、观赏、休闲等。当说话者想要凸显“他家的后院”大的程度时,就会用有“大”这个空间概念义的同范畴事物相比较,在这里说话者用“半个足球场”作为比较基准,当说到足球场,就会激活足球场的心理空间概念,包括大、绿色、运动等。说话者对两个不同的心理空间概念映射到同一心理空间,发现后院和足球场都有面积大小的共同含义,说话者经过比较、整合发现,他家后院的面积大于、等于半个足球场,因此说话者就有了输出“他家的后院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

“X有Y那么A”构式表示比喻意义,如:

(11)她有狐狸那么狡猾。(微博)

当说话者想对“她”做出评价时,就会激活“她”的心理空间概念,如:高、漂亮、狡猾等。说话者想要凸显“她”狡猾,说话者从自己认知中寻找到认为相对狡猾的动物(狐狸)进行比较。说话者激活“狐狸”的心理空间概念,如:皮毛、狡猾、白色等,在空间概念中狡猾这一特征成为前景信息,其他心理空间概念成为背景信息。两个不同的心理空间概念进行映射,狡猾这一特征是共有特征,然后进行整合,输出“她有狐狸那么狡猾”。

总之,“X有Y那么A”构式的生成从认知上看,说话者激活X和Y共同的心理空间概念,然后进行映射,提取相同的属性进行比较,最后对输出得到比较结果。

三、构式“X有Y那么A”比较义和比喻义辨析

通过对构式“X有Y那么A”的心理空间比较、整合发现,构式“X有Y那么A”无论表示比较义还是比喻义,它们的形成机制都是相同的,但是两者之间也有区别。本文从X和Y是否属于相同范畴;Y的语义特征A是否具有[+高量]的语义特征;构式是否具有相对主观性等方面来对构式“X有Y那么A”的比较义和比喻义进行辨析。

(一)典型比较义和比喻义的辨析

通过对语料的搜集,本文发现构式“X有Y那么A”表示典型比较义时,X和Y在多数情况下表示具体事物X和Y属于相同的范畴;在构式“X有Y那么A”表示比喻义时,X和Y可以为具体事物,也可以为抽象的事物,此时X和Y处在不同的层次或者不同的范畴。如:

(12)建设农场在三年前开始试验种植的二亩油棕,最近已有90%以上的植株开了白花,花朵茂密;其中有一株高达二米多,结果穗五个,果实有杨梅那么大。(《人民日报》1961年11月02日)

(13)你的眼睛有星星那么明亮。(微博)

例(12)“油棕的果实”作为比较主体,“杨梅的果实”作为比较基准,两个现实中存在的事物相互对比,“油棕的果实”和“杨梅的果实”,它们的上位范畴都为果实。因此本句属于构式的比较义。例(13)“你的眼睛”作为比较主体,“星星”作为比较基准,两个事物都是现实中存在的,“你的眼睛”和“星星”是不同层次的事物,“你的眼睛”作为人体器官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具有外延性;而星星的上位范畴是自然界的客观事物。

构式“X有Y那么A”表示典型比较义时,比较主体X和比较基准Y具有的语义特征A相对客观,两者程度相当;构式“X有Y那么A”表示比喻义时,带有说话者很强的主观性,两者程度差距较大。如:

(14)猪就是猪,牛就是牛,这也是常识。如果有人说,他养的猪有牛那么大 ,你一定会说这是奇谈怪论。可这些偏偏是事实。现代生物技术是21世纪70年代异军突起的高新技术领域。(《人民日报》1996年07月03日)

(15)他的眼睛有鹰的眼睛那么锐利!(微博)

例(14)把猪的大小和牛的大小相互比较,说话者认为在高科技的影响下,两者大小相当,具有相对客观性。例(15)在说话者认知中鹰的眼睛是世界上很锐利的,把他的眼睛和鹰做比较,凸出他的眼睛也很锐利,带有说话者很强的主观性。

(二)典型比较义和不典型比较义的辨析

构式“X有Y那么A”典型的比较义,X和Y属于同一范畴,构式“X有Y那么A”不典型的比较义,X和Y属于不同范畴。如:

(16)一个神秘的山洞,像海底世界又像动物园,虾有鱼那么大,有鲨鱼,各种鱼。(微博)

(17)刘局长曾经陪一个台湾来长沙投资的老板去衡山烧香拜佛,在庙前,一个手掌有荷叶那么大的老先生给他看了相,说他是贵人,说他只要把家里的床铺改成南北向,每天头枕北脚踢南,他就会得到来自北方的贵人扶助而官运亨通,财运广阔。(何顿《荒原上的阳光》)

例(16)“虾”和“鱼”它们的范畴相同,它们的上位范畴都属于海洋生物。两者原本大小程度并不相当,但是在具体的语境“在神秘的山洞”,出现了这种现象。例(17)“手掌”和“荷叶”属于不同的层次的比较,手掌属于人的身体部位,荷叶属于荷的一部分,两者程度不相当。

(三)不典型的比较义和比喻义的辨析

在构式“X有Y那么A”中,不典型的比较义Y不具有A的高量语义特征;比喻义具有Y的高量语义特征。

(18)那片带刺的树丛,就连猫也不会冒险跑进去,多刺的树藤有电线杆那么粗,生长的速度快得可以赶上恐怖电影里的场景。(吉姆·林奇《少年迈尔斯的海》)

(19)她有猴那么精。(微博)

例(18)比较主体“树藤”和比较基准“电线杆”就它们的粗细比较,比较基准“电线杆”不具有“粗”的高量语义特征。例(19)比较基准“猴”具有“精”的高量语义特征。

四、总结

本文讨论了构式“X有Y那么A”如何生成的,从构式承继和认知上进行了阐释。在构式承继方面,此构式处于统一的连续统之中,此构式有种构式意义,分别是比较意义和比喻意义。构式的比喻意义承继于“X有Y那么A”的比较意义。构式“X有Y那么A”从认知上看,说话者激活X和Y两个心理空间概念,把两个空间中相同的含义进行跨空间映射,进行对比整合,最后输出。构式义表示典型比较意义,不典型的比较意义,比喻意义,我们可以用三种方法来辨析,X和Y是否属于同一范畴;Y具有的语义特征A是否具有[+高量]的典型特征;构式具有相对主观性。

猜你喜欢

构式上位范畴
明辨概念,确立学科研究范式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简论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范畴观与认知语言学上的范畴等级结构
基础油“上位”
语言的单位究竟是什么?
基于VC的PLC数据采集管理系统
陶艺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