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币制应用于我国特教中的研究热点和前瞻

2022-09-16梅惠娟向友余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培智智障自闭症

梅惠娟,向友余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0 引言

代币制又称标记奖酬法(Token Economy),是用象征钱币、奖状、奖品等标记物为奖励手段来矫正问题行为和强化良好行为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1]。当前代币制主要应用于两个领域:a)医学领域。国内最早探究代币制在医学上的应用始于1992 年张源侠发表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上的论文,该文分析了代币制在治疗慢性退化性精神分裂症上的疗效[2];b)教育领域。国内最早探究代币制在教育上的应用始于1995 年边玉芳、邵春辉在《心理科学》上发表的论文,该文探究了代币制在矫正一名小学生的课外作业潦草行为上的研究成效[3]。近些年来,随着特殊教育的普及和相关政策的落实,代币制在教育领域内,特别是在特殊教育领域内的应用越来越多。

总体来看,有关代币制应用在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内的研究多以实验研究和个案分析为主,偏向实践,理论方面的探索相对匮乏,目前仅有较少的研究者对代币制在特殊教育领域内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但这些研究关注的重点侧重于代币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缺乏从总的层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整合和讨论。因此,本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目前代币制应用于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并分析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推动代币制应用于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和研究工具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以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以“代币制”“特殊教育”“特殊儿童”及其组合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01—2021 年。文献纳入的标准为:a)研究领域属于特殊教育,排除普通教育领域内的相关研究;b)研究内容与代币制的应用有关。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的摘要、关键词、前言等内容,删除了重复出现和与主题无关的文献,最后保留了64 篇文献。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SATI 软件、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和SPSS.21 统计软件作为研究工具,选用共词分析法中的关键词共现对文献进行分析。首先,利用SATI 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情况;其次,利用Bicomb 软件确定了高频关键词,建立起关键词词篇矩阵和关键词共词矩阵;最后,为了进一步分析代币制应用于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利用SPSS 21.0 进行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并绘制出了代币制应用于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内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2 研究结果和分析

2.1 研究现状分析

2.1.1 发文数量和年度分布

为了了解本领域内研究的发展进程,选用SATI 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绘制了代币制应用于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内的研究发文数量折线图(图1)。

图1 代币制应用于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内的研究发文量

通过图1 可知,代币制在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内的应用研究的发文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a)起步阶段(2008—2011 年)。在这个阶段中,相关研究的发文量较少,除了1994 年王梅探讨了代币制在孤独症儿童教育中的应用之外[4],并未检索到其他研究者就代币制在特殊教育领域内的研究进行探讨。在这个阶段中,代币制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医学和普通教育领域内,代币制应用在特殊教育领域内的研究相对匮乏。

b)发展阶段(2012—2019 年)。此阶段的发文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发文量在2019 年达到顶峰。特殊教育强调最大限度的发挥特殊儿童的潜能,以及增强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适应能力体现了特殊儿童平等参与社会、实现平等权利和尊严的现实需要[5]。代币制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下的一种行为塑造方法[6],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改善儿童的问题行为,塑造良好行为。该方法最早应用于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7],后来逐渐引用到特殊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于特殊儿童不良行为的行为矫正和良好适应行为的塑造。基于代币制在特殊儿童行为矫正和塑造方面的应用优势,学者们纷纷根据特殊儿童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并将研究对象聚焦于智力障碍儿童和自闭症儿童,开展了一系列有关代币制在特殊儿童问题行为矫正和良好行为塑造的应用实践,发文数量稳步增长。

c)深化阶段(2020 年—至今)。自2020 年起,发文数量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随着代币制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内的研究数量的增加,代币制在智力障碍儿童和自闭症儿童行为矫正和塑造方面的应用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学者们逐渐将研究的目光转向了代币制在特殊教育领域内的实施现状以及思考如何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发文量虽然出现下降的趋势,但相关的研究仍在稳步推进。

2.2 研究热点分析

2.2.1 关键词词频统计

某一领域内相关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反映了该领域内研究者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关键词出现次数与关注程度呈正相关。通过Bicomb 软件对64 篇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共得到了149 个关键词,出现频次为246 次。由于部分关键词存在同义不同字现象,利用Bicomb软件将这些词进行了统一,例如“聋生”“听障学生”统一为“听障学生”,“孤独症儿童”“自闭症儿童”统一为“自闭症儿童”,“智障学生”“智力障碍学生”统一为“智障学生”等。在对同义词修改、整理之后,利用普赖斯公式计算出高频关键词的阈值为3,统计了出现频次在3 次以上的关键词,共18 个(表1)。

表1 高频关键词分布

2.2.2 构建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和相异矩阵

为了探寻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密切程度,运用Bicomb 软件生成了关键词的18X18 的共词矩阵。由于这些高频关键词出现频次存在较大差异,利用采用Ochiia 系数将共词矩阵转化成相似矩阵。为了避免共词相似矩阵中0 值数量过多而导致的误差,用1 减去相似矩阵中的每个数值得出了18X18 的共词相异矩阵(表2)。

表2 高频关键词共词相异矩阵(部分)

2.2.3 共词聚类分析

共词聚类分析借助了数据挖掘中的聚类算法,对共词矩阵中各关键词间的联系强度进行运算,把相互之间联系相对紧密的主题聚集起来形成概念相对独立的团体[8]。通过共词聚类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强度,以及可以直观的发现互相联系紧密的主题团体。因此,本研究通过SPSS.21 软件对关键词词篇矩阵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得到了高频关键词的层次聚类树状图(图2)。通过整理形成三个高频关键词主题类别:类别一,交换意识、强化、班级管理、培智学校、培智教育、应用;类别二,教育干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个案研究;类别三,代币、行为习惯、智障学生、问题行为、强化物、特殊儿童、代币制、自闭症儿童、行为矫正。

图2 层次聚类分析树状图

2.2.4 多维尺度分析

利用SPSS.21 软件进行了多维尺度分析,得到了关键词的多维尺度分析图(图3)。分析结果显示数据的拟合度较好(Strees=0.146,RSQ=0.907),表明该分析图能够较好地反映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学术联系情况。图3 显示,第一象限涉及了代币制、智障学生、代币、行为习惯、应用等高频关键词;第二象限涉及了自闭症儿童、班级管理、培智学校、培智教育等高频关键词;第三象限涉及了行为矫正、个案研究等高频关键词;第四象限则涉及了教育干预、问题行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高频关键词。

图3 多维尺度分析图谱

先前的研究指出位于第一象限的关键词是当前研究的中心,与研究主题的联系最为紧密;位于第二象限的关键词对总体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潜力,仍有待研究者们进一步的探索;位于第三象限的关键词团体表明已开展了部分研究,且现有研究的内部联系较为紧密;第四象限的关键词位于研究网络中心的边缘位置,重要性较小[9]。通过图4 可知,代币制应用于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位于第一和第二象限的代币制在智障学生、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中的应用研究(领域1)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中心,研究丰富;而位于第二象限中有关代币制在培智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领域2)具有一定的潜力,有待研究者们进一步的发掘;有关代币制的实施要素和应用领域、代币制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干预中的个案研究(领域3)位于第三和第四象限,特别是代币制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中的应用处于第四象限的边缘地区,重要性较小。

结合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可以归纳出代币制应用于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代币制在特殊儿童教育干预中的应用;b)代币制在培智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c)代币制的实施原则和思考。

3 代币制应用于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内的研究主题分析

依据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可以将国内代币制在特殊教育领域内的应用研究分为三个研究主题:

3.1 代币制在特殊儿童教育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该主题涉及了代币制、智障学生、代币、行为习惯、自闭症学生、行为矫正等六个高频关键词,位于坐标图的右侧,与主题联系最为紧密,在三个研究主题中受到的关注最多。近些年来,代币制作为一种行为管理方法,以其实施难度较低、可操作性高、效果显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其中,代币制在智力障碍儿童和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中的应用研究尤为突出,例如潘聿文(2019)、徐秋陵(2019)、李长庚(2020)的研究中指出可以利用代币制来培养智障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帮助智障学生树立正确的正误观念[10-12];徐斌(2018)、李敏渊、萧淑锋(2021)发现利用代币制可以培养智障学生的读书习惯[13-14];马彦(2018)、张悦(2012)等人在研究中发现运用代币制行为矫正技术可以改善智障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和行为问题[15-32]。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国内代币制在特殊儿童教育干预中的应用研究多以智障儿童和自闭症儿童为研究对象,代币制在智障儿童和自闭症儿童这两大群体中的应用成效为特殊教育教师矫正自闭症儿童和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塑造良好行为和发展积极行为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遵循。然而,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将研究对象局限于智障儿童和自闭症儿童这两类特殊儿童,研究对象的范围较小,对其他类型的特殊儿童关注度不够。因此,在未来研究中,扩大研究对象,关注其他类型的特殊儿童群体,对探索代币制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3.2 代币制在培智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该主题涉及了交换、强化、培智学校、培智教育、班级管理、应用等六个高频关键词,位于坐标图的第二象限。和右侧第一象限的主题相比,研究热度较低,相关研究有待研究者们进一步探索。由于目前我国培智学校的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课堂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特殊儿童在认知、社会行为、情绪等方面的特殊性,致使他们很难像普通儿童一样有效的理解并且执行班级规则[33]。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明显,复杂的教育对象对培智学校班级管理提出了挑战,而代币制作为一种简便易实施的行为矫正方法,成为了帮助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工具。例如陈榕娥(2015)、严倩梅(2019)等人发现代币制在培智课堂中的应用对教师调控课堂纪律、改善授课环境和课堂常规、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使培智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沟通的动机和积极性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34-40]。此外,周雪峰(2017)、王碧涵、王芳(2017)、崔海姣(2019)也指出应用代币制行为管理方法联合其他管理策略,例如结构化教学、及时强化、行为管理系统等,在培智学校班级教学管理和促进学生自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具有成效[41-43]。

代币制在培智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代币制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课堂问题行为、优化教学秩序和促进良好行为行为和常规养成等方面,反映了培智教师改革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探索新型班级管理策略的迫切性,期望通过代币制改善目前的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配合度和积极性。然而,在代币制的实际管理中,由于人们对代币制的认识不够、教师管理能力不足以及代币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易出现代币管理过于统一、“代币价值”逐渐失真、规则制定有失民主等问题。[44]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将进一步围绕提高代币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实际效果以及探索代币制联合其他管理策略在培智学校进行班级管理来展开研究。

3.3 代币制的实施原则和思考

该主题涉及了教育干预、问题行为、强化物、特殊儿童、个案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六个高频关键词,位于坐标图的第三和第四象限,与其他主题相比,该主题的研究较少,尚未成熟。从以往的研究来看,研究者们在利用代币制进行教育干预时往往会明确相关的应用理论基础和实施规则,以期最大限度地凸显代币制的干预优势。例如陈榕娥(2015)在利用代币制时针对代币制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学生对代币兴趣不高、玩弄代币、为获取代币扰乱课堂等问题,使用了更换色彩鲜艳的代币、重新界定不同学生的目标行为以及让每位学生清楚明了的理解代币交换体系的意义等策略,重新激发了代币制在班级管理中的优势和效用[34];刘美仪(2017)也指出在代币制的实际运用中应注意民主制定代币规则、学生互相监督奖励实施情况以及让学生自主选择兑换成果[40]。除了总结代币制应用于特殊教育教学中的实施原则,研究者们还进一步就代币制系统实施的两面性进行了审视和思考,例如严倩梅(2019)、靳少举、郭爱鸽(2019)、汤青青、惠圣(2020)等研究者在研究中总结代币制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可以强化目标行为,但同样可能会诱发不良行为,以及通过代币制塑造的良好行为具有情境局限性,难以迁移到其他情境中[35,45,30]。

尽管有少数的研究者根据实际总结了代币制在教育干预中的实施方案和应用原则,并针对代币制的实施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但是总体而言还是相对较少。总结和分析代币制在特殊教育中的实施原则,有助于帮助人们正确地实施代币制,从而推进代币制在特殊教育领域内的实践研究,提升代币制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实施成效;审视和思考代币制系统的实施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帮助人们认识到代币制系统的两面性,从而进一步地探索如何解决代币制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促进代币制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内的完善和发展。从该主题所处的位置可以推测,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代币制的实施原则和思考。

4 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代币制应用在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内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相关的研究集中于三个主题:a)代币制在特殊儿童教育干预中的应用,该主题的研究热度较高,未来研究者们对该主题的相关研究将会持续关注;b)代币制在培智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相较于代币制在特殊儿童教育干预中的应用研究主题,该主题的研究热度较低,相关研究有待研究者们进一步探索;c)代币制的实施原则和思考,与其他的主题相比,目前该主题的研究较少,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和探索。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本研究对未来代币制应用在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内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拓展代币制的应用范围,加深对代币制应用于各类特殊儿童中的研究。先前的研究表明在代币制的干预下,智障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涉及良好行为塑造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特殊教育要根据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给予他们有效的、有针对性的适当教育,以达成个体发展的目标[46]。因此,代币制在特殊教育领域内的应用不应仅仅局限于矫正问题行为方面,而更应该关注代币制在塑造良好行为方面的成效。此外,代币制在其他类型的特殊儿童教育干预中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例如代币制行为矫正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干预方法,可以降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不注意行为、增进注意力、提高反应控制力等方面[47];可以强化听障儿童的口语表达行为,促进听障儿童更加积极地参加口语表达活动[48]。深化代币制在特殊儿童良好行为塑造中的应用研究,以及探索代币制在多种类型特殊儿童中的应用研究,有利于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更全面的了解代币制在特殊教育领域内的应用成效。

第二,综合多种管理策略,完善代币制在培智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模式。对于培智学生来说,学生障碍类型复杂,且很多学生伴随着认知、言语、情绪、感觉等方面的缺陷,这意味着仅利用代币制行为管理策略进行班级管理时可能难以适用于该班级。如自闭症儿童普遍存在感觉异常与情绪行为问题[49],这导致他们经常在课堂上出现尖叫、哭闹、攻击、自伤等行为,对此,可以综合使用示范、强化、消退、隔离、代币制、社会契约、塑造等具体方法进行班级管理[32]。综合使用多种管理策略,可以根据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以便从多方面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矫正,同时促进良好课堂行为的干预和巩固,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第三,深化理论研究,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代币制的理论知识基础,从理论的角度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代币制进行教育干预。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进入到普通班级中随班就读,融合班级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从理论上探讨代币制系统是否具有应用于融合班级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可能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客观地认识实施代币制系统的两面性,从理论层面上深入地探讨代币制应用在融合班级中的可行性。此外,由于过去的研究更多的是探究代币制对个体问题行为矫正和良好行为塑造的指导意义,涉及从更高层面上对代币制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和反思的研究较为滞后,这就需要深化相关的理论研究,在理论层次上分析和论证代币制在特殊教育领域内的应用成效。

猜你喜欢

培智智障自闭症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