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背景下“作物栽培学”“金课”的建设与探索

2022-09-16胡海军肖仲久高智席邓力喜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3期
关键词:作物栽培金课过程

胡海军,肖仲久,高智席,颜 雄,邓力喜

(遵义师范学院 a.资源与环境学院;b.科研处;c.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

2018年8月22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金课”的概念。什么是“金课”?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将其归结为“两性一度”,并将其归纳总结为五大类型,即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作物栽培学”作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核心课程,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是一门综合实践课。自引入我国近70年来,经过几代农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努力,学科内涵、体系、理论均在不断提升完善,早已成为农学专业核心骨干必修课程,并成为全国农学类重点学科。

自20世纪60年代张维城在教学改革中将“作物栽培学”作为综合性课程,到现在发展为一流课程(“金课”),学生能否理解作物栽培学基础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指导农业生产者解决田间实际问题仍值得我们关注、深思,高校培养的学生是否能做到“能上能下,能文能武”是我们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针对以上问题,结合遵义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专业“作物栽培学”在进行“金课”建设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打造出一门符合学院标准的“作物栽培学”“金课”。

一、“作物栽培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痛点”问题

评价学校好坏的根本标准要看立德树人的成效,而课程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地。高校“金课”的建设要注重教育的综合性、前沿思辨性及研究实用性。课堂教学改革已推行多年,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基本落实,但究其在专业学科领域中的统领地位,结合科研和教学的统筹安排,发现其综合性能未能较好发挥,特别是“科学反哺教学”还是“教学反哺科研”的问题仍值得深思。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于农学专业课堂教学,让课堂视觉直观性凸显,但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理念。

首先,传统授课模式“你讲我听”并没有随着科技进步而发生改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未得到明显提升,多媒体应用于教学让课堂上的“低头族”找到了堂而皇之的借口,如何发挥课堂这一“主战场”作用给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

其次,栽培学授课内容与交叉学科之间重复的内容较多,教材“十年如一日”不曾改变,未与科学前沿对接,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想激起学生的探究、创新思维更是难上加难,这对教师的知识更新、理论创新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自主选择农学专业的学生并不多,专业调剂让学生内心反感,这令教师想要在课堂上扭转这一复杂的学况难上加难。这要求教师在具备深厚学术功底的基础上,能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发挥自己高超的“演技”,这样才有可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改观。但课堂施教过程复杂多变,因人而异,实难把控,何谈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过程的基本特征?

二、“作物栽培学”“金课”建设与改革的过程

为实现创新社会实践的“金课”,让学生体验惊艳非凡的大学学习生活,让未来海阔天空,让三个“一去不复返”变成现实这一目标,“作物栽培学”“金课”建设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从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到教学组织与实施,再到课程成绩评定进行改革探究,实现新农科背景下“作物栽培学”“金课”建设。

(一)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结合资源建设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基本教学构架: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重视教师课题项目应用于教学、设计试验探索求知环节、田间现场理论讲解、课后小组集中探讨与分组PPT汇报展示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其中,课堂讲授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做到“取其精华”。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凝练基础理论知识,精炼教学目标,强化实操实践,注重传统技术,加入科学前沿,将理论以实践的形式进行展示汇报后进行讨论、讲解和点评,具体上课地点可以是传统的教室,可将大田做课堂,亦可以是实操实训室,学生边学习基础理论边进行生产实践,边学习边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现实作物生产栽培形式的课堂增加了教与学的互动,将基础理论实践化,激发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及专业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对于“作物栽培学”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热点问题,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专题,分小组进行文献查阅、试验设计、过程讨论、可行性分析,总结汇报。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升了学以致用、火花思维和专业知识表述能力,从文献查阅到试验实施全过程,教师随时参与指导,这让教师对学生理论知识存在的缺陷了如指掌并及时纠正。最终,师生共同完成考评,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组织过程与开展实施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金课”的建设离不开一线教师的责任与担当,适得其法,事半功倍。实践证明,综合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引导学生参与到整课程学习过程中。“作物栽培学”在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具体教学设计如图1。

图1 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现代的教学模式离不开网络资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慕课、学习强国等资源,并学会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身份走进课堂去听课学习,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拓展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设计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开展讨论、设问、任务、项目自选形式及BOPPPS模式、“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体验名副其实的大学生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与解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设计、独立思考、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实现师生间的思维同步,紧跟前沿,共同成长。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因时因地调整、优化教学内容;知识与能力融为一体,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训练拓展知识,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处,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

(三)课程成绩评定及改革成效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由大学课程建设直接决定。严格要求作为“金课”的基本特征,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但离不开考核。成绩评定改革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线教师需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高超的教学艺术。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基础上,抓住“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进而掌握学生学习的“命脉”。

考评作为“金课”建设深入开展“课堂革命”一个维度,是课程成绩评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凭期末试卷考试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做出准确评价,因此改革势在必行。如表1所示,改革后的考核体系能够更好地将“考核”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师生互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此外,在课程参与度上,特别是拓展、试验、总结汇报的过程中,学生作为评委参与其中,按照自己构建的指标体系客观地进行打分,学生评定成绩和任课教师各占此环节的50%。经过反复尝试与实践,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明显提升,教师增强了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对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评定更为准确,同时,促使教师跟随学科前沿,深入浅出,与学生一同成长进步。

表1 教学过程改革中应用的考核体系对比

三、课程建设总结及发展规划

(一)课程建设总结

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将科学前沿融入教学过程中,充实教材,做到科研“反哺”教学。“作物栽培学”课程建设总结出“1332”(即一中心、三课堂、三目标、二体系)的创新理念。“一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三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线上+线下”课堂和实践课堂,“三目标”是以能力、素质和情感培养为目标,即运用信息自动化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解决复杂化问题的高级思维和“懂农”“知农”“爱农”的农业情怀,“二体系”是构建“理实一体化”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模式。

“金课”建设过程遵循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思政这一核心与关键,形成自己的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团队教学的优势,分板块组织教学;灵活采用实践式、探究式、讨论式、项目式、问题驱动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增加社会热点、思政元素、知识前沿、探究合作及理实一体化等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

“金课”的考评离不开学术诚信,在教与学质量评价公平的基础上创新评价方式:建立现代化的智慧课堂、高效课堂,切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课堂设计。健全完善“四位一体”考核机制,即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注重过程考核,又注重期末考试;既注重教师评价,又重视生生互评;既注重线上表现,又注重线下研学;既注重理论学习,又注重实践技能操作;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即课程思政的打造与建设。

(二)课程建设过程发展规划

课程合格是课程建设的基础,达标是对课程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对“作物栽培学”未来教学过程,设定如下发展规划。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水平。精炼教学目标,注重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做到承上启下,提升课程在学科中的地位。加强“老带新”及入职培训,打造一支人员相对稳定,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梯队。

第二,整合线上资源,包括电子教材、在线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努力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平台。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注重教学资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量度,学以致用,指导生产实践。

第三,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明确课程实验项目,有针对性地结合授课教师的项目开展科学实践研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挑战杯”等。开拓创新资源建设,结合虚拟现实,让“黑板种地”变成现实,实现科研与教学的互补互助。

第四,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评价措施,反复完善和优化各个教学环节等。反思规划教学设计,厘清思路,严格教案汇编,做到切实可行、充分利用、与时俱进并突出专业特色。

第五,着手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元素库,努力实现课程思政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同向同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作物栽培金课过程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