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OA的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以“新技能英语(基础教程3)”为例

2022-09-15胡迎春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外语环节育人

胡迎春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安徽·宿州 234000)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是当下外语教学研究热点之一。关于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文秋芳(2021)立足外语课堂教学角度,把其定义为“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1]P48该定义指出教师是外语课程思政的执行者,学生是执行对象,外语课堂教学所有环节是执行范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执行目的。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强调了外语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价值观塑造作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深入挖掘外语课程里的思想育人因素,把外语课堂变成育人塑魂阵地,帮助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有情怀、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学界对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可分为宏观层面及微观层面。宏观层面的研究涉及教学大纲、内涵建设、教材建设等。如文秋芳(2021)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探索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和实施框架[1];黄国文(2021)认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应围绕“为什么、是什么、谁来做、何时做、何处做、怎样做”六个要素[2];孙有中(2020)[3]、肖琼(2021)[4]、刘正光等(2021)[5]从教材编写理念、教材内容范围与选择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外语教材编写。在微观层面,研究涉及思政素材的挖掘、公共基础课程及各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如徐锦芬(2021)[6]探究高校英语课程里的思政素材;李志英(2020)[7]从情感学习理论视角探索高校翻译课里的课程思政等。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已有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文秋芳团队创建的“产出导向法”(POA)为理论基础,结合思政元素在驱动、促成、评价环节的融入,从微观层面探究外研社“新技能英语(基础教程3)”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体现价值观塑造如何寓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中,以此落实高校外语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POA理论体系概述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带领学者创建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图1),是中国外语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POA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其理论体系框架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教学流程三个要素。这些要素之间互相关联,其中教学理念是核心指导思想,指导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的载体,推进教学理念的实现和教学假设的验证;教学流程由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构成。

图1 POA理论体系 (改编于文秋芳)[8]p350

(二)驱动环节

文秋芳(2020)指出:“驱动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产出尝试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习欲望。”[9]P50因此,教师在设计驱动环节时要聚焦于怎样才能促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差距,激发学习和探索热情。做到这些要求教师首先对学生所属专业、英语水平、学习态度等情况做学情分析,然后根据学情分析结果设计恰当的产出活动。产出任务不偏不倚,符合学生语言水平和认知水平,具有交际真实性,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同身受,更有可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设计要素完整、具有真实场景的产出任务不仅能增强学生完成后续促成活动的驱动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用和语体知识,增强学以致用的效果。 ”[10]p5

(二)促成环节

促成环节是POA教学流程的第二个环节,也是最能够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环节。在促成环节里,教师根据产出任务目标,精心挑选输入材料,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产出任务。“衡量促成活动的指标包括精准性、渐进性和多样性。”[9]P110在促成环节中,教师带领学生从语言、内容和话语结构三个方面推进任务实施,帮助学生搭建产出任务的脚手架,促成学生能够独立地用外语完成具有真实交际功能性的事情。促成环节中教师脚手架的作用发挥多少取决于学情状况。清楚了这一点,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要让学生能听懂、读懂、做到。要想学生听懂、读懂,教师从输入的语言材料到按照任务要求独立以说或写的形式输出语言,这并不是一件容易促成的事情,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促成环节的困难。

(三)评价环节

评价是POA教学流程的第三个环节。评价是学习的深化阶段,是促进教学反思、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录成绩,而是将评价和教与学结合起来,“以评为学”。[11]

POA提出了师生合作评价模式(Teacher-Student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简称TSCA)。TSCA操作框架包括课前准备、课内实施、课后活动三个阶段(见图2)。课前阶段要求教师从评价对象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对象作为典型样本进行详细批改,制定出评价焦点;课中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评价焦点对典型样本实施批改;课后活动环节学生根据评价焦点进行自我批改后完成修改稿。

图2 TSCA操作框架 (参考孙曙光)[12]p420

二、“新技能英语”教材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教学材料中育人元素的挖掘需要通过教师来实现。基于POA的核心指导思想,文秋芳(2017)把教学材料的使用从操作层面上归纳为selecting(筛选材料)、recording(调整材料顺序)、revising(修改材料)、supplementing(增加新材料)[13],简称为SRRS。较之于其它学科,英语人文性的学科特色使得课程思政教学材料的开发拥有广阔的筛选、调整、修改、增加空间,思政育人元素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古贯今等特点。以“新技能英语(基础教程3)”为例,10个教学单元依据SRRS策略进行模块化的教学材料重组设计(见表1),包括自我管理(1,4)、身心健康(6,7)、服务与敬业(2,3,9)、友谊(5)、科技(8)与梦想(10)。每个模块都可以挖掘出基于单元主题的、丰富的课程思政育人教学元素。

从表1可以看出,各单元思政元素紧扣大学生学习、生活、理想、信念,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时代焦点、社会正能量等促进青年成长的元素展开,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文化价值观思想。石岩等(2021)发现“课程思政建设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掘得越深越广,越有利于凸显课程本身的学科定位、学科属性、教育目标。”[14]

表1 “新技能英语基础教程3”单元重组设计

?

三、基于POA的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曲立等(2021)提出“做好课程思政需要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程思政实施的计划书。”[15]教学任务的规划、实施、效果等都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实现。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是做好外语课程思政的关键抓手。胡杰辉(2021)认为“教学设计必须解决四个核心问题,即应该达到哪些目标(教学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教学内容)、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组织流程)、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效果评价)。”[16]因此,教学设计中,教师需着眼于教学目标的精确性、教学内容的恰当性、组织流程的完整性及教学结果的有效性,体现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频共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面以“新技能英语(基础教程3)”第五单元What are friends for为例,展示基于POA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笔者所在院校是一所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是大一年级公共基础课程,授课学时88学时,第一学期14周,周课时4节;第二学期16周,周课时2节。笔者授课学生来自2021级学前教育专业,人数48人,学生来源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和由分类招生渠道入学的中职生。学生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多数同学受英语学业成绩不良的影响,渴望获得英语学习的策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第五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友谊。建立正确的友谊观、发扬互助合作的友谊精神都是青年成长路上的常见问题。本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为语言知识目标、语言能力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见表2)。

表2 Unit 5 What are friends for单元教学目标

(三)产出任务

产出任务包括书面语和口语。本单元的产出任务设计为口语,要求学生模拟TED演讲模式,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并就该故事发表观点,演讲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由于授试班级学生普遍英语能力偏弱,单个学生独立完成演讲困难较多,且是大班授课,教师决定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降低任务难度。学生3至5人一组自由组队,组员分工协作,分别负责图片、音视频材料收集、演讲PPT制作、演讲语言编排、展示等,最后各小组把演讲录制成视频形式。

(四)教学流程

1.驱动环节(motivating)——思政预热(1课时)

张文娟(2015)提出驱动环节“教师呈现交际场景、挑战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其目的是激发学生产出的欲望,驱动学习。”[17]针对本单元友谊主题,驱动环节中,教师结合2022年冬奥会热点,在学习通上传了运动员谷爱凌参加冬奥会的2个短视频并要求学生线下提前观看。视频1是滑雪赛场上谷爱凌安慰哭泣的法国选手泰斯勒德;视频2是谷爱凌夺冠后在记者招待会上告诉媒体她愿意和泰斯勒德一起分享金牌。线下课堂学生讨论3个问题:(1)谷爱凌展现了怎样的友谊精神?(2)你心中的好朋友是什么样子?(3)你如何看待友谊?这3个问题紧扣学生生活中的友谊话题,学生们会表现出很大的参与热情,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友谊第一、友爱互助、善解人意、分享意识、热心肠、谦虚等汉语词汇,但如何用英语表达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学习解决的问题。随后,教师告诉学生本单元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学生在初步尝试产出任务时,很快认识到自己在词汇储备、语言组织、逻辑思维等方面存在差距,于是产生了求知的欲望。驱动环节中,视频收看、问题思考、产出尝试等系列活动都在潜移默化中体现了友谊精神的教育,思政预热先入脑。

2.促成环节(enabling)——思政渗透(5课时)

促成环节中教师帮助学生逐步解决驱动环节中尝试产出任务时遇到的难题,同时把思政育人元素渗透到教学中。促成环节是教师发挥脚手架作用的主阵地,教师把总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选择恰当的输入材料,指导学生聚焦输出任务,从语言、内容、结构三个层面落实促成环节。

子任务一:语言促成

语言促成环节,教师不再采取按照单元教学内容编排顺序逐一讲授的授课模式,而是以产出任务为起点,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计。该环节中,教师关注词汇和相关句子的教学。教师首先检查学生单元预习的效果,设计了词汇匹配、词语填空的练习。词汇匹配练习中,教师列出与友谊主题相关的重点词汇的英文解释让学生做连线匹配,如modest,humorous,easy-going,helpful,considerate,talented,kind-hearted,open-minded等。词语填空练习要求学生翻译单句或段落中的单元各部分的重点短语。如For a grown-up,a friend means one with whom you____.(拥有共同的兴趣)为了深化学生对友谊话题的理解,教师另外补充了一些教材之外且隐含育人思想的句子,如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One tree does not make a forest(独木不成林);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s a distant land near(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通过词汇和句子的练习,学生对单元主题相关的词汇、词汇使用的语境、重点句子表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语言层面获得了比传统授课模式更多的收获。

子任务二:内容促成

内容促成环节的教学材料包括课本材料和课外材料。课本材料由2段对话和2篇阅读组成。课外材料主要通过在线上补充能体现友谊主题的文字、图片、视频。内容促成环节的每个教学内容都包含有思政育人目标(见表3)。

由表3看出,课内外每个教学内容都设计了对应的思考问题,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对什么是友谊有了深刻的感悟,明白了友谊的个人、社会、国家、国际层面的意义以及自己现在和未来如何做一个友善的人、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培养学生友善助人、爱国爱家且胸怀天下的国际视野。

表3 Unit5促成环节教学内容设计

子任务三:结构促成

本单元产出总任务由事件描述及观点发表组成。事件描述以记叙的形式呈现,观点发表以议论的形式呈现。该环节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分析阅读2(记叙文)的篇章结构和阅读1(议论文)的篇章结构熟悉产出任务的基本框架和逻辑线条。

经过语言、内容和结构的促成,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友谊话题的常见词汇、句型、内容、语篇结构。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撰写一篇包括事件和观点的大约5分钟的演讲台词并先在各个小组内部讨论、试讲、修改,最后录制成演讲视频。

3.评价环节(assessing)——思政深化(2课时)

“评价是教学的延伸与升华。”[12]p420TSCA致力于探究如何把评价与教学结合,改变传统评价中的评教分离。第五单元评价环节围绕单元语言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的达成状况展开,评价对象是学生制作的演讲视频作业。课前阶段,教师粗略浏览各小组作业后,从中选取3个作为典型样本进行详细批改并制定了基于单元教学目标达成状况的评价焦点:语言知识目标关注单词拼写是否正确、是否使用了本单元的词汇与句型等;语言能力目标聚焦发音正确、语言流畅、句型连贯、内容完整、结构严谨等;思政目标着眼于是否传递了正确的友谊观、是否体现正能量等。课中阶段先由教师讲解评价焦点,然后班级同学对3个典型样本开展讨论,教师引领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课后阶段由各小组成员共同参与修改自己小组的视频作业后并再次提交。由于本次评价的作业涉及多媒体资源与学习的结合,评价的难度、维度都增加了,教师在制定评价焦点时难以面面俱到,比如音视频的利用、PPT的制作等,在师生合作评价的课中阶段,教师和学生也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探讨和反思。

TSCA是创新型的评价模式。这次评价中,思政目标作为评价焦点之一深化了课程的育人功能,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积极意义。

结语

本文将POA教学理论与外语课程思政相结合,展示了驱动、促成和评价环节的教学设计,旨在打破传统外语教学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价值观育人不足的教学模式。该教学设计较好地发挥了价值观引领课堂的作用。POA作为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它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之路的结合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高校外语教师应坚持修德、修身、修术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挖掘外语课程背后的思政育人资源,寻找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的结合点,改革课程教学设计,发挥外语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效果,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外语环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