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城雕的当代政治价值
——以厦门、泉州两地为例
2022-09-15杨冠英byYangGuanying
文/杨冠英 by Yang Guanying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1662年2月,郑成功率领军队战胜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被侵占长达38年之久的台湾,从此,“郑成功之威名震乎寰宇。”[1]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和彰显祖国必定完全统一的决心,厦门市和泉州市分别在不同时期设立了郑成功城雕。当今,它更凸显出其重要的政治价值。
一
屹立于福建厦门鼓浪屿东南角突出部的郑成功雕像落成于郑成功诞辰361周年(1985年8月27日)。雕塑高15.7米,分成25层,用625块优质“泉州白”花岗岩精雕而成,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气势雄伟,是建国后福建省首个大型历史人物纪念性城雕。屹立在福建泉州市区大坪山顶的郑成功城雕,是一尊世界最大的骑马塑像,它由钢架结合锻铜工艺建造而成,线条流畅简洁,表面处理细腻而肌理丰富。该雕像于2004年落成,总高度38米、长42米、宽5米。雕像展现郑成功戴盔、披甲、着袍、佩剑、骑马的威武形象,充分显示其统帅风度,高大威武。虽然这两尊郑成功城雕的创作年代、艺术手法、形态表现、建造材料均不相同,但它们都蕴含着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的敬仰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强信念。
厦门鼓浪屿的郑成功雕像
二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先民最早进入台湾开发发展,繁衍生息。直至明代后期,福建等沿海居民曾分别成批地向台湾岛内移民,“其时中国之民潜至,生聚于其间者,已不下万人”,[2]台湾岛逐渐成为闽、粤等沿海地区人们安身繁衍的热土。此时期,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正居台湾,与荷兰人做着海上贸易,也就是在这一年,荷兰人开始入侵并占据台湾。
1646年2月间,清军进攻福建,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南澳募集了数千兵力抵抗清军,逐渐成为东南沿海最主要的抗清势力。1660年间,清军基本控制了大陆,并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实行“迁界禁海”,使郑军的生存倍感艰难,因此,郑成功决定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也。”[3]以开辟新的反清复明基地。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亲率数百艘载有二万五千名将士的战舰从金门启航,驶向澎湖,继而进攻台湾。经九个多月的浴血奋战,郑成功及其将士们彻底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中国固有领土,厦门和泉州分别设立的郑成功城雕,就是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
三
厦泉两尊郑成功雕塑虽然造型各异,但其精神传承以及政治性功能却是一致的。郑成功因其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在各不同时代、不同政治立场的主政者的重新诠释下,皆能符合其相应的利益取向而成为精神教化的代表。再看当今的两岸局势,郑成功城雕所包涵的政治价值则更为重要。
1.加强两岸同胞民间交流的最大公约数
海峡两岸同胞因为政治体制不同,在信仰上存在着许多差异,而郑成功因其兼具忠义之臣、民族英雄、开台圣王与爱国主义者等多重身份,成为两岸同胞共同敬仰的英雄人物,持续受两岸同胞膜拜信仰,是两岸同胞心灵沟通的最大公约数。
早在三百多年前,台湾民间对郑成功的崇拜就已经很普遍了。在台湾,郑成功的历史功绩以及显灵佑民之传说家喻户晓,是台湾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和护台佑民的神明,因而成为台湾社会的共同信仰。目前全台共有一百七十余间祭祀郑成功的庙宇,从1946年开始,台南官方每年都举办延平郡王(郑成功封号)祭典。而中国大陆,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民众也普遍敬仰郑成功,改革开放以来,两岸民间共同举办“郑成功祭祀”活动日益活跃。
从厦门和泉州分别设立的郑成功城雕看来,中国大陆对郑成功的历史功绩是高度肯定的,对两岸民间“郑成功信仰”也是认同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两岸以郑成功为主题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交融。中国大陆可以利用民间团体的优势,主动对接台湾相关社团,扩大“郑成功信仰”的文化交流地域范围,创新以郑成功为主题的民俗活动形式,丰富“郑成功信仰”的科学内涵,促进两岸同胞的情感交流不断深化。
2.凝聚两岸人民追求和平统一的动力源泉
郑成功祖籍福建泉州南安石井,“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郑之龙长子,石井郑氏十二世”[4],是第一位在台湾成“神”的福建移民。郑成功收复台湾时,跟随他的水陆将士连家眷计三万有余,多数籍隶福建泉州、漳州和广东潮州、惠州,战后留在台湾繁衍发展。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力发动屯垦土地,鼓励大陆沿海民众移徙台湾,以解决劳力短缺问题,仅“康熙三年(1664年),郑经带着官兵并眷口六七千,为伍操戈者不满四千”[5],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统一后,又形成几次大陆移民台湾热潮。至今为止,祖籍福建的台湾居民占台湾总人口80%以上。由此可见,两岸同胞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法缘相循、商缘相连。近年来,民进党当局不断操弄“去中国化”,篡改历史教科书,极力阻碍两岸人民交往交流,致使台湾的年轻一代不断弱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这对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构成极大的威胁。加强两岸青年的交流,增强台湾年轻一代的民族认同感刻不容缓。发挥郑成功祖地文化的功能作用,是加强两岸祖地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祖地文化交流曾形成一股热潮。因疫情影响,近年来这股热潮已大不如以前,为了更好地联结两岸同胞共同的祖地文化,两岸同胞需要创新思路,再兴高潮。当今社会,智能手机的应用已极为普遍,互联网视频技术也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之中。年轻人通过微信、视频会议等线上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已逐渐成为常态。大陆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引导,组织编写有关郑成功历史功绩、台胞大陆祖籍地的变迁史以及中国大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等宣传材料,发挥民间社团和台胞在大陆的亲属作用,通过互联网视频等手段加强对台湾青年的宣传,使台湾年轻一代了解郑成功的历史功绩,了解两岸同宗同缘的历史轨迹,感受祖国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情景,从而,鼓励他们增进民族的认同,反对“台独”,争取早日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3.唤起两岸同胞共同抵御分裂势力的精神力量
泉州大坪山郑成功塑像
台湾与祖国的再次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重要一环。然而,民进党当局为一党之私,逆历史潮流而动,渐进式“台独”动作不断,并极力谋求“以武拒统”,台海形势日益严峻。一些西方国家处心积虑,把台湾当作遏制我国民族复兴的一个“棋子”,不断挑衅“一个中国”底线,妄言把台湾变成“一头”抵抗两岸统一的“刺猬”。近来,他们加快实施所谓“印太战略”,拉拢其所谓盟友加入遏制我国统一台湾进程的阵营,妄图把台湾从我国永久分裂出去。面对当前情形,中国政府坚定祖国统一信心不动摇,与台湾和域外的分裂势力斗争不放松,并理直气壮地向世界宣告,将以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如果有人胆敢把台湾分裂出去,我们一定会不惜一战,不惜代价,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军队的决心意志和强大能力。”[6]如今,郑成功雕像也正体现出这一重要的政治价值。
屹立在厦门市鼓浪屿的郑成功雕像面朝波澜壮阔的台湾海峡,身披盔甲,手按宝剑,形象挺拔刚劲,气势雄伟,远眺祖国宝岛台湾,刻画出郑成功从金厦誓师东征台湾前沉着冷静的神态。一方面象征闽台之间地理相接、血缘相近、习俗相同、感情相融的传统关系,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另一方面彰显出他驱逐荷虏收复台湾的决心、信念和力量。泉州市的郑成功城雕展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台湾同胞与将士们共同欢呼胜利的情景:骏马的右前蹄踩着一顶荷兰帽,表示当时郑成功接受荷兰人投降;他身披战袍,举起右手,向欢呼的人群致意,表现出郑成功充满着胜利的喜悦之情。当今,这尊城雕在意境上也象征着祖国再次完全统一的光辉愿景。
注释:
[1]连横.台湾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2.
[2]施琅.《靖海纪事》(下)[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123.
[3]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藏资料
[4]李细珠.郑成功的历史贡献及其时代意义——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55周年.统一论坛[J].2017.05.76-79.
[5]陈支平.台湾通史第一卷[M].福建人民出版社.2020:11.156.
[6]魏凤和.在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大会发言[N].厦门日报,2022-6-13(B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