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室内公共空间绿植景观的设计策略
——以武汉市马房山地铁站为例
2022-09-15黎明
黎 明
高速城市化时期,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促使人们关注城市中的环境保护和景观绿化问题。由于地上空间逐渐开发饱和,地面上的绿化景观已成为城市关注的重点。同时随着地铁建设热潮,推动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绿化景观也逐渐引发关注。
地铁站的室内公共空间是地下空间的典型代表。作为绿化景观的重要内容之一,绿植景观对地铁站内公共空间的景观营造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市绝大部分地铁站的公共空间目前尚未配置室内绿植。为了充分发挥绿植对于地铁站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作用,需要对地铁站公共空间的绿植景观设计进行研究。马房山地铁站是武汉市最新建设的地铁站之一,也是目前武汉市较为典型的中等规模换乘车站代表,其空间形式较为单一,规模适中,以此为例进行绿植景观设计的策略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适价值。
1 绿植景观的生态与景观效应
1.1 绿植景观的生态效应
1.1.1 净化空气
空气质量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其品质是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绿植可通过叶片表面湿润的绒毛吸附空气中的灰尘以及细小颗粒物,实现滞留尘埃的效果,从而净化地铁站内公共空间。大多数绿植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污染物、吸收有害气体,再配合人工照明,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为地铁站公共空间提供较多的负氧离子,改善室内生态环境[1]。
1.1.2 调节微气候
绿植景观能够调节公共空间的微气候。绿植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蒸腾作用对空气湿度起到调节效果,同时避免地铁站公共区空气湿度过高。此外,绿植景观同时也能够有效调节地下空间的温度。这是由于绿色植物本身的温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自身温度变化远小于环境的温度变化,从而延缓了室内温度变化的影响[2]。
1.1.3 吸音降噪
车辆运行和设备工作时会发出巨大噪声,这些噪声随着空气、固体物等介质传播,会对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心理、生理以及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3]。而绿植景观可显著降低噪声污染,减小噪声传播影响。
1.2 绿植景观效应
1.2.1 美化环境——调节乘客心情
2014年,贵州水利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水利发展方式,不断破除制约和影响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促发展,加快解决贵州工程性缺水矛盾,消除水利瓶颈制约,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有效保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绿植景观可以营造优美而充满活力的环境。通过地铁站内公共空间的绿植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绿植景观,给广大乘客带来亲切感与美感。
绿色植物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无论是枝叶的生长,还是后期的开花结果,都能够带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促使人们更为正面地面对生活,还能让人们更加热爱自然。
1.2.2 传播文化——传递生态观念
绿植景观可以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从而传递生态环保的观念。生态与环保是当下各个行业共同追求的目标。若在地铁站的广告和标识中充分利用绿植景观,既能打造独特的商业品牌形象,同时还能深度传递绿色环保理念,为城市营造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氛围,促进人们观念的转变,提升城市形象。
2 武汉市马房山地铁站现状
马房山地铁站位于武汉市珞狮路与洪兴巷交叉路口北侧,沿珞狮路设置。该站于2021 年1 月2 日正式开通运营,是武汉市地铁8 号线与11 号线(在建)的换乘站。车站共有4 个出入口,周边居住、商业、教育以及医疗资源丰富,人口密度高。
2.1 装饰色彩较为单一
马房山地铁站内的空间色彩设计并未运用鲜明的色彩,浅灰色的石材、灰色的贴砖、乳白色的墙面涂料、深蓝色调的地铁导视系统以及地铁8 号线路识别色构成车站内的主色调。公共空间的主要灯光为冷光源,仅在一处商业区布置了暖光源,整体色调偏冷,色彩变化较少,因此在形式较为单一的地铁站空间内易使人感到单调。马房山地铁站的站厅层如图1 所示。
图1 马房山地铁站站厅层
2.2 缺乏绿植景观
目前,马房山地铁车站内尚未配置绿植,如盆栽、爬墙植物等。分析车站内的公共空间会发现,缺乏绿植的空间显得单调冰冷,缺乏亲和力以及自然的活力,也体验不到地上空间季节变换的气息,更难以让人直观地感受到设计中的绿色环保理念。
2.3 装潢线条过于冷硬
3 绿植的特点分析
3.1 绿植的生存条件
室内绿植需要合适的生长环境。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土壤或者对现有土壤进行改良,以满足植被的生长需要[4]。其次,阳光对绿植的生长极为重要,而地铁站内天然采光远远不足,因此需要人工光源的合理配置以满足绿植的生长需求。最后,结合地铁站内的各种设施设计合理的自动灌溉系统。
3.2 绿植的适应性
(1)绿植要与种植环境相适应,选择适合该空间条件的植物,一般以常绿观叶类绿植为主。
(2)选择适应实际施工与养护条件的绿植,尤其要考虑清楚建设施工量、合理的养护时间、费用与风险。
(3)设计绿植组合的时候,应选择相互间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植物种类,注意各品类绿植之间的相互影响,为存在良性关系的绿植组合营造更适宜的生存空间[4]。
4 地铁站内公共空间的绿植景观设计策略
4.1 绿植景观的布局与功能属性相搭配
采用分散式布局,用绿植点缀公共空间起到装饰效果,并且充分利用带状绿植的空间分割功能,完成空间的布局与人流引导,确保空间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公共空间绿化景观如图2 所示。
图2 公共空间绿化景观示意
在公共服务区,可以通过配置拥有自动浇灌系统的可移动垂直绿化产品来替代围栏,不仅能较好地分割空间,而且不会产生强烈的封闭感,可以减小对公共空间功能的影响。在地铁车站的出入口、楼梯的转折处等交通节点设置绿植,对空间起到较好地联通和过渡作用。例如,在某些交通节点处的墙面种植爬墙绿植,在室内采光井下布置吊垂类绿植,可形成“绿色通道”,引导人流走向。
此外,绿植景观可与地铁站内的广告相结合,将品牌传递的图案与绿化相融合,起到更好宣传效果的同时也传递生态文明和绿色城市的发展观念。在地铁站的商业区域内,将公共服务设施与绿植景观结合设计,营造独特的景观小品,方便人们在地铁站内进行休憩、社交等活动,也能丰富车站内景观的多样性,提升空间环境品质。
4.2 绿植景观的色彩风格与人的需求相适应
地下空间容易给乘客带来封闭和压抑的感受。色彩能够通过视觉效果向人们传递情感,缓解压抑感。例如,在相对狭小固定的空间中,适当的色彩能够平息不安的情绪。通过合理搭配色彩与其他空间元素,能够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5]。色彩作为一种外部刺激,能够通过视觉感官给人们带来各种不同的感受,通过色相、纯度、明度的变化,让人有了冷暖、轻重、明暗或者强弱等感受,影响情绪和心理。
另外,绿植景观的配色还需要进行合理设计,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才更为显著。绿植的配色主要采用单色处理、多色处理和对比处理等方法。单色处理一般指使用相近色相的绿植进行搭配,从而在整体视觉感受上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多色处理指使用色相不同的绿植进行搭配,可以调和空间色彩、彰显层次;对比处理是指将色调不同或色调相补的绿植搭配在一起,拉开色彩距离、加强色彩对比,突出视觉重点[6]。这些设计手法能够更好地让地铁空间景观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4.3 绿植景观的形态与空间特色相匹配
绿植的形态应该匹配公共空间的整体特色。首先,绿植合理的形态搭配能够使公共空间环境中的空间线条变得更加柔和有序,整体感更强。传统的地铁站公共空间多采用几何状的线条,导致空间环境显得刻板而缺乏活力,对此可以结合绿植自身的形式和色彩特点以及空间形式进行统一设计,让室内环境更有生机[7]。其次,绿植景观恰当的形态质感能够加强空间的特色,强化地铁站的可识别性。绿植一般分为粗质型、中质型和细质型,其中粗质型绿植的特点是有大叶片,粗壮的枝干与松散的树冠;细质型绿植的特点是枝叶小巧且薄柔,树冠紧密而紧凑;而中质型绿植的特征则介于前两者中间,质感适中[8]。在设计中灵活采用不同质感的绿植进行搭配组合,创造有层次感的空间,让人过目不忘。
5 结语
绿植景观在地铁站室内公共空间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地铁站内空间的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改善,而且使得地铁空间充满活力和趣味性,更好地协调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此应该在布局上考虑其与地铁站功能的匹配性,在色彩风格上尽量使人们感到心情轻松、愉悦,在形态上显得柔和有序、可识别性强,较好地改善人们的出行生活,提升城市空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