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设计在展览空间中的适用性研究

2022-09-15马毓言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5期
关键词:展位模块化框架

马毓言 赵 雁

在追求满足人们文化新需求的时代里,多种展览形式应需而生。根据展览空间的不同,每次策展需设计不同的展示形式来表达相应作品的魅力。作品具有可回收再利用性或者商品性,但展览过后的空间与展台作为垃圾进行处理的行为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是展陈空间设计中的一大痛点。从文化需求角度看,应将展览过后的展位与非商品性文化需求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的联接点符合绿色设计3R 原则中的可重复利用性、可移动性以及可回收性,并探索展览形式、结构和材料中绿色化设计的适用性,使展位在发挥其展览的一次性效用后,成为重新组装可再利用的展位或者景观建筑,形成绿色展览的设计理念。

1 绿色展位设计原则的应用

各届世博会中,绿色设计与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历史的进程。1851 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的举办开始引发了世人对艺术、技术、材料的思考。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使“绿色规划、绿色建筑、绿色设计”成为了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思想。当前,面对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商品性与非商品性文化展览消费,设计师应总结绿色设计的应用方法和设计手法,为展览展位设计作出原则性指导,将绿色理念贯穿到民办和私营的画廊、展会以及美术馆中,减少资源浪费。

1.1 可回收性原则

可回收性设计指的是在产品设计初期充分考虑其零件材料的回收可能性、价值大小、处理方法、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性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达到零件材料资源与能源的最大利用,并且对环境污染为最小的一种设计思想和方法。

从绿色材料可回收性的角度出发,金属复合瓦、烧结多孔砖、生态水泥(植物性水泥)以及绿色真空玻璃等皆具有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的属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在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芬兰馆采用UPM ProFi 木塑复合材料制成外围护结构装饰板,德国馆采用聚酯纤维(PES)做成网状膜材料表皮,挪威馆中采用胶合木制成“树状”支撑结构等。应用这些材料不仅能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同时体现建筑外立面个性美观的效果,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1]。瑞士馆中应用的植物树脂蛋白材料与其他光电媒质相比较而言非常环保,可以天然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打磨加工也非常方便,可以制成各种形状的建筑构件[2]。

但对于一场展览来讲,高科技制作的绿色材料目前成本较高,因此将日常可见的大量废弃物(如纸张等)通过结构和技术的处理制作成展位,贯穿适度耐久性的设计策略,之后再用现有可回收系统进行回收,是性价比和可实施性较高的一种方式。

1.2 可拆卸性、可再利用性原则

可拆卸性和可再利用性是绿色设计中相辅相成的2 种属性,其在空间中的应用意味着设计者在设计时需提前考虑产品在结束其应用周期后的再利用。为了这种再利用属性需要进行选材,并且设计出具有可拆卸结构的产品。在设计中,结合材料的可回收性,赋予日常所见废弃材料可移动属性,在展览结束后将展位作为工艺展示品或者功能性座椅等移至其他空间,使其成为具有可再利用性的物件。此种方法可增强废弃材料的可持续性,减轻垃圾填埋的压力。

2 绿色展位设计方法的适用性探索

2.1 循环设计

2.1.1 本土材料

将传统建造方式或者高科技3D 打印建造方式和当地气候、天然材料结合在一起,可基本实现循环设计、零碳排放。在展览设计中,为符合绿色展位设计的要求,采用天然材料来进行3D 打印,在展览完毕后将展具回收并进行二次打印。但在现有的3D 打印技术情况下,生产形态多变的展具造型所需要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偏高,因此目前不能大面积用于展览空间中。

2.1.2 微型生态系统

微型生态系统在建筑和景观中更为常见,若想使展馆及室外的构筑物产生的能源消耗是绿色环保可循环的,则可采用光合作用和科技相结合的产品,如单晶硅光伏电池。然而制作微型生态系统展览体系的时间较长、经济成本较高,并且会影响展览的主题性,对展品的位置摆放造成限制,因此对于更替频繁的展览展位来看不是适用的一种方案。

2.2 模块化设计

目前,模块化设计在建筑、室内中的运用较为成熟,落地较为广泛,是一种易操作的设计手段。1984 年,在德国的提议与组织下,世界会展行业的第一家全球性互助合作联盟OS-PI 网站开始为会展公司和展台搭建商提供材料资源信息,并根据展览的需求提供模块化的设计[3]。而与此同时,国内展览行业中的模块化设计还未得到全面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模块化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程序复杂度,使程序设计、调试和维护等操作简单化。吉姆·克拉克和卡利斯·鲍德温在书籍《设计规则— 模块化的力量》中提出,模块是大系统中结构上相互独立但共同发挥作用的单元,参数和结构在模块内是相互依赖的,在模块之间是相互独立的[4]。因此,在展览空间中,模块化设计是易操作的一种设计方法,并且可使展具的空间结构更加多变,甚至可突破传统展具单一的展览功能,增加休憩功能,使其价值多元化。

2.2.1 展具结构设计

将展览中的每个单元空间视为一个模块,可拆解成点、线、面和块。点代表作品,线代表框架,面代表展架,块代表展台和地台,使其成为符合展览功能需求的模块构架,并将这4 种元素重新组建,落实到不同单元空间中可重组变换结构,形成元素统一但最终形式不同的顶部结构、立面结构以及地台结构,形成具有互动性或非互动性的模块化展览空间。

2.2.2 展具材料设计

因展览的主题所需的展览空间针对性较强,故每次展览搭建时会将上一次的展览基建全部拆除,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同时污染了环境。对此,在设定展具的材质时,一是可以使用当地常见的可回收性材料,如废弃报纸;二是可以使用具有可再利用性的材料,如纤维混凝土[5]。在应用上述模块化展具结构与绿色材质的基础上设计展具材料的颜色,使其符合展览的主题。

2.2.3 平面布局设计

展位设计面临的挑战不仅有临时性,还有多变性,所处空间可能是旧厂房改造的美术馆建筑,或是举办展会的展览馆,亦或是酒店大堂等。因此设计师需针对展览内容进行灵活布局,而具有多样组合方式的模块化展位能较好适应不同的展馆空间,利用其可拆卸性和可再利用性的属性特征使每个单元提供给观览者不同的空间感受。

2.2.4 空间流线设计

将观览者的动线与模块化的区域和展台相结合,能增强观览者与展品的互动性。这意味着不仅将展具进行模块化设计,而是赋予展览区域模块化的属性,使每个展示模块具有空间性。在主要观览人流动线的基础上增加多种开放性的观览人流动线,使观览者在观看展示物品时的心理感受顺着空间进行延展,用空间去放大观览者对展品的体会。

2.2.5 感官设计

在颜色上,首先考虑整体氛围,以一种主要颜色贯穿于不同模块中,结合相应展览空间进行明暗处理。在心理上,运用大小对比、远近对比以及虚实对比的艺术原则来强调每个模块中的重点作品[6]。一是将每个模块的体量根据所展示物品进行大小变化,其体量对比强烈之处为重点;二是用立面的通透性与面积大小来进行虚实变化,“实”处为重点;三是利用每个模块中作品摆放位置远近的不同给观者不同的心理感受。

2.2.6 可再利用性设计

若有二次展览需求,在展位具备模块设计的可拆卸性前提下,应结合材料的可回收性能,在展览结束后将展位移动到其他展览空间拆卸并进行二次组装,满足新展馆的空间需求。若无二次展览需求,则可根据材料的耐用性将展位置于室内商业空间或者室外景观空间作为景观装置进行二次使用。

3 绿色展位设计的实施与设想

经以上分析,依据3R 原则中的可回收性、可拆卸性以及可再利用性,绿色设计中的模块化设计方法更适用于在展览空间中进行绿色展位设计的实施与设想。2021 年8 月,作者在北京木木美术馆举办的“曼·雷:白昼纽约,午夜巴黎”展览中落实了此次实验性设计。

3.1 展具结构设计

从美术的角度出发,将点、线至面统一贯穿整个展馆空间。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使各个单元空间统一且多变,让框架结构能较好地展现框架立面上的二维平面作品与框架空间内的三维立体作品。在设计过程中,将框架结构的形式进行拆解重组,形成每个单元展品和相应空间区域最适合的组合。

3.2 展具材料设计

为满足绿色设计的需求,展具模块框架所使用的材料均易获得且耐用,为模块设计的可再利用性作出铺垫;为满足展览“午夜”的情景需求,展具材料颜色采用大面积深蓝色与小面积白色。经过模块组合的反复调试,最终确定其构架与材料的组成为深蓝色铝合金金属框架、12 mm 厚白色木板、12 mm 厚深蓝色木板、12 mm 厚深蓝色阳光板以及由木板预制成的不同规格尺寸的深蓝色木质地台、白色木质展台、白色木质座椅。

3.3 平面布局设计

木木美术馆的建筑为废弃后改建的坡屋顶厂房,包含两层空间,一层大厅挑空,二层为回形布局,顶部为人字形坡屋顶,空间高差层次大,二层布局较难利用。使用模块化设计的原因之一是使其具有可再利用性。因为曼雷展览是世界巡回展览,会在中国北京与青岛进行展出;其二是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家曼雷的生平作品数量繁多,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有秩序地整理作品,并以时间为主线将曼雷的生平分成16 个单元,且使各个单元的具体模块设计之间存在异同性。曼雷展览模块设计的一层平面如图1 所示,二层平面如图2 所示,其中的数字为单元序号。

图1 曼雷展览模块设计的一层平面

图2 曼雷展览模块设计的二层平面

3.4 空间流线设计

针对观览流线与观览者心理的节奏进行设计,采用松、紧、紧、松的动线规划,并使观览者与模块空间产生互动。例如,在单元5 中,因有大量雕塑作品,需要给观览者提供与作品进行互动的空间区域,所以展具模块设计的框架所占面积较大。在单元15 中,所展示的三维立体作品较多,二维作品较少,因此二维作品置于台阶下的下沉空间,三维作品置于台阶上的长廊空间,并在台阶上设有展台,且将展台与休憩座椅设计为一体化的模块结构,使其与观览者的观览流线与休憩节点形成互动。

3.5 感官设计

为了避免产生对模块化设计的审美疲劳,需针对展馆的不同空间,结合模块进行设计,一层室内模块化鸟瞰图如图3 所示,其中包含7 个单元。

图3 一层室内模块化设计鸟瞰图

展览的第一个模块区域连接入口通道,需要视觉过渡,设计较简洁,由高3 500 mm、宽600 mm、长2 550 mm的金属框架、三面环绕的高2 400 mm 的木板及金属框架内摆放的长1 400 mm、宽510 mm、高1 000 mm 的木质展台组成,框架内展板上有挂画作品,在视觉中心点的展台上摆放重点雕塑作品,木板设置高度为2 400 mm,与3 500 mm 框架有1 100 mm 高差,从而使观览者从入口通道进入展览的第一个部分时,即可隐隐约约看到美术馆墙面喷绘的整个展览中最重要的图像作品之一《Observatory Time:The Lovers》。

展馆二层为回形布局并带有一处下沉空间,在其中做设计时遇到空间狭长的问题,因此在二层空间中需减少一层中大型模块空间的应用,多采用扁平化立体模块框架与三段式模块拆解框架。单元12、单元13 以及单元14 位于回字形下沉空间,因单元13 与单元14 所展示主题性一致,故合并成同一空间内。单元12 顺应原有墙体进行布局划分,用两个模块设计来营造场域,一是L 型立面框架,二是扁平化立体模块框架,与单元13 和单元14 的扁平化立体模块框架形成隔断呼应,中间的格子展台形式与此空间内所展示的重点作品《棋盘》形成呼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拆解变形成具有流线导向性的造型。

3.6 可再利用性设计

在展馆16 个单元的模块化设计中,针对所展示的内容与相应空间形成了主要的6 种预制模块:L 型立面框架、扁平化立体模块框架、L 型立体框架、无空间互动性的长方体模块框架、有互动性的长方体模块框架以及三段式模块拆解框架,详情如图4 所示。此次模块设计均在展前进行线条框架、展板、展台和地台的预制,到指定日期进场组装,展览过后将其模块重新组装运用于巡回展览的下一站空间设计需求中。

图4 6 种模块化设计组合

4 结语

目前,大多数展览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建材资源浪费,使展览空间成为不能够循环再用的临时建筑。在进行展览设计绿色化的研究中,通过实施发现模块化设计和可回收设计在展览设计中的可实施性更高,也符合展览设计行业的造价需求。模块化设计已经可以较好地应用在展览空间中,但需要考虑展览成本,设计展具时所采用的材料虽具备可再利用性,但还做不到在环境中完全分解。因此,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应研究材料绿色属性的同时考虑造价问题,促进绿色设计在展览空间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展位模块化框架
重卡内饰模块化技术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模块化住宅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展位功能区域的划分与设计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广州车展展位图
我国在WYO框架下面对的贸易保护现状及应对
AVL公司新型模块化动力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