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要素的影响

2022-09-15崔爱民张久刚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粒数单株增幅

崔爱民, 张 松, 张 虎, 单 皓, 张久刚

(山西农业大学 小麦研究所, 山西 临汾 041000)

0 前言

玉米是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是养殖业饲料加工、相关工业生产和食用的主要原料,其单产水平的提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影响较大[1]。2020年底以来,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玉米供需矛盾进一步扩大。在这种形式下,如何提高玉米生产水平、保障供给、稳定相关产业发展就成为玉米产业发展的关键。

种植方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在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种植方式有一穴单株和一穴多株,其中一穴多株主要是一穴双株和121种植方式。不同的种植方式对玉米高产群体的大小、个体发育的影响不同,导致产量差异显著。前人研究中往往种植方式间密度不一致,笔者研究是在统一种植密度和水肥药等田间管理的前提下,设6个品种、3个种植方式多处理研究种植方式对产量要素的影响,探索最佳的种植方式,为玉米生产尤其是高产创建提供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5-2016年在襄汾县永固乡(35°72′78″N,111°35′73″E)进行,年平均气温为12.6℃,无霜期185 d,年降雨量为450~540 mm,海拔高度为443 m,土壤性质为中壤石灰性褐土,前茬为冬小麦。试验田土壤有效磷56. 27 mg/kg,速效钾162 mg/kg,碱解氮87.38 mg/kg,有机质2.19%。

1.2 试验品种

供试品种均为当地主推品种,在农资市场采购,包括郑单958、金博士658、浚单29、中种8号、华科1号、晋单63号等6个品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种植方式、品种二因素多水平处理,种植方式有3个水平,品种有6个水平,共设18个小区(水平组合)。每小区8行,等行距种植,行距60 cm,行长69.5m,小区面积333.4 m2,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 m2,一次重复随机排列。各种播种方法详见表1。

表1 试验小区设计

A1单穴单株,每穴种植3粒种子留苗1株,株距22 cm;A2 121模式,每穴种植4粒,穴留苗以1株、2株循环进行,株距33 cm;A3一穴双株种植方式,每穴种植4粒,穴留苗2株,株距44 cm。

1.4 测量指标与测定方法

玉米成熟后,每一处理内按“S”型选点法选取3点,每点选取不缺株处连续收获10株玉米进行考种,测量其行数、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折算其产量。

1.5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 2010对采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

表2是不同种植方式下不同玉米品种的平均穗粒数。由表2可知,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平均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单穴单株穗粒数>121模式穗粒数>一穴双株穗粒数。单穴单株的平均玉米穗粒数较121模式穗粒数平均高10.81粒(2.70~25.27),平均增幅2.39%(0.4%~6.2%),较一穴两株平均穗粒数高16.43粒(9.33~21.83),平均增幅3.68%(2.10%~5.26%),121模式穗粒数较一穴双株穗粒数高5.62粒(-3.44~16.04),平均增幅1.27%(-0.75~3.63%)。6个品种中除B2晋单63号外,其它5个品种均表现为单穴单株穗粒数>121模式穗粒数>一穴双株穗粒数,晋单63号的121模式穗粒数<一穴双株穗粒数,但二者差异极小(-0.75%)。方差分析(表3)表明,不同品种、种植方式间玉米穗粒数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两因素间交互作用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

表3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要素影响方差分析

2.2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百粒重的影响

表4是不同种植方式下不同玉米品种的百粒重。由表4可知,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百粒重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如穗粒数的影响大。种植方式间平均百粒重单穴单株的高于121模式0.34g(-1.87~1.06),平均增幅1.14%(-6.36~3.47),高于一穴两株0.47g(-0.67~1.03),平均增幅1.56%(-2.38~3.37),121模式较一穴双株平均百粒重高0.13g(0.97~1.2),平均增幅0.50%(-3.08~4.26)。品种间6个品种中只有B1金博士658的平均百粒重单穴单株种植方式低于121模式和一穴双株,4个品种的百粒重121模式低于一穴双株,但其中3个品种差异较小。方差分析(表3)表明,品种间玉米百粒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种植方式间和两因素间交互差异不显著(P>0.05)。

表4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百粒重的影响

2.3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表5是由取样计算的玉米单产和由穗粒数、百粒重折算的玉米单产,二者均表现为单穴单株产量>121模式产量>一穴双株产量,其中单穴单株较一穴双株增产显著,单穴单株较121模式增产不显著。取样计算的玉米单产,单穴单株较121模式增产17.46 kg(4.80~33.33),增幅2.26%(0.62~4.42),单穴单株较一穴双株增产54.81 kg(42.57~61.93),增幅7.44%(5.74~8.43),121模式较一穴双株增产37.35 kg(23.10~53.20),增幅5.07%(3.16~6.44)。由穗粒数、百粒重折算的玉米单产,单穴单株较121模式增产24.37 kg,增幅3.56%,单穴单株较一穴双株增产35.72kg,增幅5.30%,121模式较一穴双株增产11.11 kg,增幅1.79%。6个试验品种由取样折算的玉米单产均符合上述规律,由穗粒数、百粒重折算的玉米单产只有B1金博士658表现为121产量最高,单穴单株产量次之。方差分析(表3)表明,种植方式间、品种间及两因素间交互作用取样计算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根据穗粒数和百粒重折算的玉米产量,种植方式间和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两因素间交互差异不显著(P>0.05)。

表5 不同种植方式下667 m2玉米产量比较 (kg)

2.4 不同种植方式下穗粒数、百粒重对玉米产量贡献的分析

分析穗粒数、百粒重与用其折算的产量间关系,探索二者对产量贡献的大小(表6)。单穴单株与121模式、一穴双株比较,增加的穗粒数和百粒重对产量的贡献不同,穗粒数增加对产量的贡献大于百粒重增加的贡献。单穴单株与121模式比较,在剔除异常数据B1和B5后,穗粒数增加对玉米增产的贡献平均为57.92%(34.34~82.22),百粒重增加对产量增加的贡献平均为42.08%(17.78~65.66%)。单穴单株与一穴双株比较,在剔除异常数据B5后,穗粒数增加对玉米增产的贡献平均为68.92%(51.46~77.90),百粒重增加对产量增加的贡献平均为31.08%(22.10%~48.54%)。就品种而言,单穴单株对121模式增产比较中异常数据有B1金博士658和B5浚单29,单穴单株对一穴双株增产比较中异常数据是B5浚单29,可能是取样造成的误差。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玉米的不同种植方式能够影响玉米的穗粒数、百粒重,进而显著影响产量。在群体大小一致的情况下,单穴单株、一穴双株和121模式三种种植方式的区别主要是个体发育的差异。单穴单株种植方式下,个体发育更为均衡,更有利于获得高产。笔者只对三种种植方式下的玉米穗部性状做了研究,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果穗孕育、籽粒灌浆等深层次的增产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采用单穴单株种植方式,选用高芽率强芽势种子,精细整地、足墒播种、播机匀速慢行,能够实现苗全、苗齐、苗壮的精播目标,可以为玉米高产群体创建奠定好的基础。

表6 穗粒数、百粒重对产量的贡献

A1与A2比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 100* A1与A2比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kg)/(A1-A2产量)

A1与A2比百粒重对产量的贡献(kg)= 5 000*A1穗粒数*(A1-A2百粒重) /100/1 000

A1与A2比百粒重对产量的贡献(%)= 100* A1与A2比百粒重对产量的贡献(kg)/(A1-A2产量)

A1与A3比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kg)= 5 000*(A1-A3穗粒数)*A3百粒重/100/1 000

A1与A3比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 100* A1与A3比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kg)/(A1-A3产量)

A1与A3比百粒重对产量的贡献(kg)= 5 000*A1穗粒数*(A1-A3百粒重) /100/1 000

A1与A3比百粒重对产量的贡献(%)= 100* A1与A3比百粒重对产量的贡献(kg)/(A1-A3产量)

“*”为数据异常项。

3.2 结论

3.2.1 单穴单株是玉米单产最高的种植方式 在保持群体大小一致的情况下,单穴单株虽然穗粒数增加和百粒增加均不显著,但二者共同作用,玉米增产可达到显著状态。

3.2.2 穗粒数的增加比百粒重的增加对单穴单株增产的贡献大 在统一种植密度下,单穴单株玉米单产的提高,穗粒数增加的贡献大于百粒重增加的贡献,尤其是与一穴双株相比前者大约是后者的两倍。

猜你喜欢

粒数单株增幅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2020年墨龙舌兰酒出口创14年来最大增幅
粳稻盐粳188 航天诱变后代穗部性状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影响间作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福鼎大白茶有性系后代优良单株品比试验初报
5TR—20型水稻单株单穗脱粒机的设计
韩国10月CPI年增幅创八个月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