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以《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2:文学与人生》为例

2022-09-15

现代英语 2022年14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文本思维

王 燕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一、引言

思辨能力培养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我国,自黄源深首次指出中国外语专业学生患有“思辨缺席症”,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专家学者纷纷从思辨能力的模型、理论框架以及其在各类课程中的应用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1]-[4]《综合英语》课程作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覆盖听、说、读、写、译各教学板块,对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技能和思辨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思辨能力培养意识可谓是“深入人心”,但是以《综合英语》为例进行思辨研究的实证数量并不多,而且研究使用的教材多以《现代大学英语》为主,鲜见以《大学思辨英语教程》进行《综合英语》思辨教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本研究使用《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2——文学与人生》,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基于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各个具体语言技能,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探究基于思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旨在探索综合英语课程思辨能力培养的模式和方法,以期对广大教师教学实践起到参考作用。

二、理论基础

布鲁姆的认知层级理论

该理论将认知能力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六大主类:知识(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随后,Lorin Anderson等人于2001年修订了布鲁姆教育目标框架,将认知能力修改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及创新。后来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布鲁姆的分类提问框架。这是一个阶梯式的思维框架,对每一个思维层次,都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思维操作动词。教师可以参考这些动词设计不同的问题和教学活动。理解层次指对文本进行解释、描述、识别、重述和归纳等表层性的认知活动。应用层次指学习的知识、概念、原理在新的环境下的运用,包含举例、论证应用、操作、实践等活动。分析层次要求学生通过组织、对比、分析、辨别等活动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形成对事物全面认识。综合层级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评价层次要求学生综合多维信息,对观点、思想、方法进行有理有据的客观判断和评价。创新层次是指教师在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时应结合主题意义,着力创设新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问题:

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综合英语课程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学生获得哪些益处?

(二)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某高校2020级1个英语专业师范班的学生,共24人。

(三)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工具主要为半开放式的调查问卷,旨在探究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最终在哪些方面有助于学生的学习。问卷共两个问题,其一为封闭式问题:本学期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在多大程度上对你的学习有帮助?要求学生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根本没有帮助;有一些帮助;有帮助;很有帮助。其二为半开放式的问题,通过这些方法,你获得了哪些益处?一共有4个选项,分别为: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我的思辨能力;鼓励我自主学习。每一个选项后都要求学生用文字进一步解释说明理由。

(四)研究设计

课程使用的是《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2:文学与人生》。该教程全部选材于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本学期选取了6个单元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周数为18周。与以往不同的是实验组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思辨能力为终极目标,将思辨的各种技能润物细无声地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1.课前文本自主学习

课前文学文本的导读主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自己提出两类问题:一类是识记、理解认知层次的问题,在这个层次提出的问题基本上根据文本细节从when,where,who,what,why等角度提出,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课前很好地熟悉课文内容,同时训练基本的语言写作能力。如问题:When and where is the story set?另一类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课文中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在文本细读时勤于思考,大胆质疑,培养批判性阅读的能力。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推理、评价和做出的个人判断反映了他们对文本本身所蕴含的信息进行认知、理解、加工的高层次思维。根据学生的作业分析,这些问题有的是学习者从文学情境中发现的疑难,即学习者对文本阅读内容和主题原意解读时和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现差异而引起的认知冲突。如小说第12单元《一只深棕色的狗》在故事的开始阶段,男孩和小狗第一次见面,男孩和小狗的互动都是以打的方式进行,小狗不但没有去躲避开或攻击男孩,反而非常谦卑地乞求小男孩的原谅,小狗的这些奇特古怪的行为和学生熟知的知识产生了差异。因此,学生在文本预习时提出了这样的质疑:1.When the dog was beaten,why didn't it attack the child instead of praying for the child?2.Why did the dog hold his paws in a peculiar manner?还有的问题是学生在文本理解时产生的各种假设以及通过推测而提出的问题。如第13单元《打赌》Has the banker changed his mind over the past 15 years aboutwhich punishment is more immoral?随着对问题的洞察理解,不断修正最初文本阅读时的假设。

2.课中高阶思维能力训练

“思维训练内容的难易度与思维能力的提高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因果关系。”[5]因此,为了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课堂中教师按照布鲁姆的认知层级理论从理解、应用、评价、创造等方面设计高阶性的思维活动。为了检验预习的效果,课堂的认知活动从理解层开始,主要活动有梳理情节线索、绘制思维导图、使用给定的重点词汇复述故事梗概等课堂活动。如Unit 13The Bet是俄罗斯著名短篇小说家契科夫的短篇小说《打赌》。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年轻的律师一次在宴会上和一位银行家打赌,足不出户在律师家的小木屋度过了15年。小说对律师15年的行为及情感变化描写细致生动。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律师15年的经历及情感变化,并找出相应的文本证据。应用层级的思维活动是基于应用实践能力层面,是在学习理解类活动获得新知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应用所获得的新知,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形成新能力。其中包括描述阐释、分析论证和整合应用。如第10单元《绳子》这一课,通过引导学生重新编写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懂得解决日常生活中丈夫和妻子发生冲突的方式及途径。分析层级的活动包括从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等方面进行主人公性格特征的分析、主题意义探讨、对比分析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视角的异同等。评价层次的活动如第13单元《打赌》,通过对比分析律师和银行家15年的生活来判断最终谁赢得了这场打赌;或以辩论的形式来探讨第3单元《战争》的主题:国家危难面前,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孰重孰轻?创造层级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超越性的解读,形成新的认知。如小说结尾的改写或续写活动。另外,还包括创造性的想象迁移创新活动。通过阅读和赏析作品,将主题拓展延伸,正确引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如学习第3单元时教师引导学生制作的爱国主义标语及学习第8单元《手》时根据主题制作人人平等的座右铭等。

3.课后以输出为主的拓展练习

课后,教师结合本单元主题,结合思政要素,布置项目探究式、项目式的作业以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及语言输出能力。如在学习完第10单元后,教师布置学生去访谈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对幸福婚姻的见解。

四、数据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例如,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100%的学生都认为本学期教师的学习方法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其中50%的学生认为本学期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习很有帮助。调查学生获得了哪些益处时,如表2所示,92%的学生认为收获最大的是提高了英语的表达能力,其次是83%的学生选择了鼓励自主学习,75%同学认为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75%的同学认为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表1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对学习是否有帮助

表2 学生的收获

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学生在各个方面进步的影响因素,我们对学生所给出的理由解释做了归纳分析整理。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作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是课前、课中学习时获得的满足感、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和思考的热情。课前提问式的自主预习方法帮助学生充分地预习课文,熟悉了课文内容,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如学生写道:“预习时提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熟悉了课文内容,也在课前对文章的内容有所思考,相当于带着问题上课,课堂上就能紧跟教师的思维和节奏。这样我们的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因此越学越有兴趣。”其次是课堂中以“产出导向”为理念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机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学生认为:“开口说英语而且能把句子说明白的时候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而且让自己敢于开口,也提高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最后自主性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宽松的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进行自由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同时也唤起了学生积极的情感思维,因而带动了行为,发展了能力。如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老师给了我们相当程度的自由,鼓励大家自主探索,老师不断要求我们自主提问,使大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思考。这种启发式、动员式的教学方法使我们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大家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了思辨能力

根据调查结果,学生普遍反映自己思辨能力有所提升。最主要的原因是课前提问式的预习方式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为积极的思考者。学生坦言道:“通过学习文章,学习中提问,以及课堂上的思考,让我不再被动地学习文章,更加积极主动,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提高了我的判断思维能力。”学生从最初预习的目的仅为查找生词、理解难句、熟悉课文的内容,到后来对写作背景、主人公的行为开始深刻思考,再到后来对故事情节进行主动地预测。如一位学生对自己思辨能力的提高这样解释道:“……有时会预测文章后期的故事发展,思考主人公为什么那样做,这大大提高了我的辩证思考能力。”这些无疑证明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在逐步地提高,同时也说明这样的预习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种有效且简单易操作的方法。

(三)鼓励了自主学习

有效学习模式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习自主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式预习、课中大量自主思考、探讨活动及课后的拓展练习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方法都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和判断,并因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中有一位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原因进行了最好的诠释:“精读课上各种教学方法与技巧都离不开一个词‘自主’,通过自主思考、自主预习、自主讨论等方法让我树立了学习的方法,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更塑造了我的学习习惯。通过学好精读,就要学会自己预习、复习、归纳整理,这也就提高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以输出为导向的口语及写作任务为学生创造了诸多口语、书面表达的机会。学生认为:“小组讨论、同桌交流、回答问题等都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我的英语表达能力。”当学生获得机会和适当的支持来完成高阶任务并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复杂的问题时,语言能力和流利度也会因此得到极大的发展。

五、结语

虽然本研究是《综合英语》课程思辨教学模式的个案研究,研究结果的普遍性需要进一步来进行验证,但是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综合英语》课程改革实践证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学科内容为依托,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交互协商为手段,以自主学习为支撑的思辨培养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思辨能力及英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了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今后将继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推动综合英语课程改革。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文本思维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综合英语”课程学习策略探究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