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岔尖派出所:“渤海第一哨”

2022-09-15刘贵增刘春鹏

派出所工作 2022年9期
关键词:派出所民警群众

文/图/刘贵增 刘春鹏

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岔尖派出所。

1968年6月。

辖区面积248平方公里,海岸线31公里,实有人口近6000人,列管渔船178艘,年均进出港商货船近700余艘次。

现有民警15人、辅警25人。

荣获全国首批“青年文明号”“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集体”“全国基层建设先进单位”“齐鲁先锋警队”等荣誉300多项;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涌现出“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银质奖章获得者孙洪升,全国优秀基层干部黑爱兵,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宋万民,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陈炳让、赵德恒等先进典型;孕育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铸造了“渤海第一哨”品牌。

已成为“渤海第一哨”教育基地的岔尖派出所旧址

坐落在渤海湾深处的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岔尖派出所旧址,房屋虽因年久失修,墙面斑驳脱落,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岔尖精神”标语牌依然鲜艳。五星红旗在营区高高飘扬,营门“渤海第一哨”影壁墙的四周,一幅幅民警执勤巡逻、维护治安、打击犯罪和服务群众的浮雕,展示着岔尖派出所永恒的职责与使命。

如今的岔尖派出所旧址早已变身警史馆,还被列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和滨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清晨的阳光洒满渤海湾,附近的村民就会自发地来到这里,打扫庭院,擦拭桌椅。有时,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会俯下身子,从院中的水窖中取水喝上两口,像是在回味警民情深的难忘岁月。

“岔尖派出所成立54年来,一代一代公安民警坚持和传承‘岔尖精神’,牢记初心,永葆本色。特别是老一辈公安民警吃苦不言苦、苦中有作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励着全所上下扛红旗、争第一,铸造了‘渤海第一哨’品牌,成为了公安战线的一面红旗。”滨州市公安局北海经济开发区分局局长刘金海说。

武警到民警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和奉献

一片烂泥滩,涨潮一片水汪汪,落潮一片烂泥浆,不通电、不通车、不通邮,一年四季难见绿色,零星的几株红柳是这片滩涂唯一的生机。1968年6月,岔尖派出所的第一代民警们来到这里,围上篱笆墙,盖上茅草房,像红柳一样扎根在这片贫瘠荒凉的地方。

“当时常听老班长们说,在组建初期,转角楼、篱笆墙、屋内放不下一张床,牛棚似的哨所生活,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岔尖派出所老所长孙洪升如是说。

从一片滩涂上搭起的茅草房,到1974年在岔尖堡岛建起的7间土坯房,到1981年迁往沙头堡岛,建起了独门独院的砖瓦房,再到1994年2月,迁到了当时的东风港乡政府驻地,盖起了现在地处岔尖渔村的老营房,工作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吃水仍是个“老大难”。夏天喝雨水,冬天存积雪,经常是喝了上顿没下顿。为此,民警自己动手在院里建了个大水窖,从几公里外肩挑手提运水来。为节约用水,他们将竹竿劈开固定在房檐四周,建成“屋檐水渠”,每当天降甘露,雨水就会收集到水窖里。

有限的淡水来之不易,滴水贵如油,平时大家一滴都不舍得浪费。但面对出海归来的渔民来“借”水,派出所民警却从不吝啬,有求必应。特别是村里的几位腿脚不便的老渔民,常年到派出所取水,民警不但笑脸相迎,送水到家,还同时照顾着他们的生活起居,一有空就走访服务。岔尖一村有一位鳏居老人,派出所民警一照顾就接力了16年。

老一辈岔尖民警冬天只能化冰取水

民警为渔民问诊送药

一代代岔尖民警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用坚守和奉献书写着精彩的警察故事。在这里,涌现出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的“全国边陲优秀儿女”孙洪升;“尽忠难尽孝”的“全国优秀基层干部”黑爱兵;创新总结“亲情关系树”走访工作法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赵德恒;还有“为民服务不叫苦,再苦再累也幸福”的“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宋万民……

1995年12月,宋万民从河南入伍来到岔尖派出所。他没有被艰苦的环境吓倒,迅速地投入工作、融入群众。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工作标准:串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事、解百家难。为尽快了解辖区各方面情况,他绘制了辖区“网络工作图”,标注出各家各户信息。他利用一切机会走访辖区的每一个家庭,做到见船知人、见人知名、提名知情。他还创立了“错时走访制”,利用茶余饭后、渔船归港,见缝插针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渐渐地,他成了渔村的“万事通”,群众也养成了“有事找老万”的习惯。以他名字命名并投入运行的“万民热线”也一直沿用至今,随接随应,成了海上的服务线、群众的贴心线和渔民的安全线。

岁月更替,柽柳婆娑,新一代“岔尖人”接续奋斗。2018年年底,他们脱下戎装、就地转隶,改制成为海岸警察,继续扎根沿海,维护着31公里海岸线和248平方公里沿海区域的安全稳定。

“从武警战士到公安民警,虽然换了制服,但神圣的‘岔尖精神’没有变。” 岔尖派出所副所长刘春鹏说。

刘春鹏来自吉林白城,至今已扎根岔尖11个年头了。在抗击风暴潮中,他不顾安危,跳入齐胸身的水中转移受困群众;在日常工作中,他进码头、上船头,跟渔民们在一起劳作,家长里短中普法宣传;在日常工作中,他积极思考,创新推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融合式调处法等,连续获评全市社会治理创新奖。

薪火相传,岔尖派出所屡屡建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三等功9次,首批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并连年认定,荣获“全国基层建设先进单位”“齐鲁先锋警队”等荣誉300多项。

峥嵘岁月,岔尖派出所民警用汗水乃至鲜血孕育了岔尖的红色基因。如今的岔尖派出所旧址,“老营房”华丽变身,获评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和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成为热门打卡地,年均接待参观见学100余场2500余人,“老营房”焕发出新时代的新风采。

副所长刘春鹏帮助渔民修补渔船

海岸党旗红忠诚为民爱民是不变底色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岔尖派出所的辖区由苦海沿边的自然衍生码头和几艘船、几十位渔民的盐碱荒滩,发展成为现在拥有对外开放口岸、港口码头停泊点6处,年均进出港商货船近700余艘次,列管渔舶178艘,辖区人口近6000人的创业发展热土。

岔尖派出所针对社会治理的新情况、新特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仔细聆听群众的新呼声、新需求,在做实维稳主业中淬炼“为民初心”,凸显青年集体的朝气与热情,将全部工作重心放在更好地服务群众上来,紧紧围绕安全感、满意度推动工作落细落实。近年来,派出所部署开展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推动当地政府实施党建工作互学、社会治安互动、脱贫致富互帮、村风文明互育“警地四互”模式,在沿海一线设置“涉海警务联勤工作站”,让群众困难有帮扶点、企业诉求有咨询点,公安民警进村入户,坐上炕头、登上船头,把辖区群众的急难愁盼挂在心头,让公安服务事事在、时时在,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岔尖派出所因此也获评全市公安机关“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民警向渔民推广“滨州微警务”进出港报备小程序

党旗引领警旗红

民警在沿海一线开展实地踏查

民警顶风冒雪检查入港船舶

以党建带队建,岔尖派出所积极联合沿海部门、单位村企实施联创共建,创新打造“港区党建大联盟”,携手海事、渔村等11个党支部,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发展互促、沿海共管,共建港区党员之家,组建港区党员服务队,将党建延伸至海域、港湾和船头,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显著提升,党员民警带头谋事创业干事,带头冲锋在急难险重任务第一线,“头雁效应”得到持续加强。岔尖派出所党支部被评为全市“标杆党支部”“五星级党支部”,并在全省海岸警察系统党建带队建现场会上介绍了经验。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岔尖派出所民警冲锋陷阵的身影。

2019年8月11日凌晨,强台风“利奇马”来袭,作为沿海地区的北海驻地首当其冲受到了暴雨、狂风的侵袭,海上风力达11级!险情就是命令!岔尖派出所紧急出动,第一时间将全部警力撒到沿海各个角落,全力投入抢险救援中。民警有的组织现场群众实时关注上涨水位、加固码头防潮坝;有的奔走在渔村街道指挥交通、疏散群众;有的在港口码头劝说群众及时上岸,加固船舶缆绳;还有的在海岸线巡逻搜索有无受困群众和突发情况……在此次迎战台风的战斗中,派出所民警先后解救受困群众46名,成功转移群众1000余人。

像这样的战斗故事还有很多。2009年风暴潮期间,岔尖派出所营救遇险群众28名;2013年,派出所民警顶着风浪舍命出海救援7艘遇险渔船,成功营救遇险群众13人。据统计,岔尖派出所自成立以来,先后执行过救援任务40余次,成功营救和转移群众6000余人,为群众提供服务8000余人次,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保护神”。

在岔尖派出所的警史馆里,有一张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一等功臣、“全国十大边防卫士”宋万民给小学生讲传统的照片。辅警孙石磊指着照片说,中间的男孩就是他。那年孙石磊刚上小学,是宋叔叔让他从小就有了警察梦,立志做一个像宋叔叔一样的大英雄。如今,大学毕业后,孙石磊没有像其他年轻人一样选择进城工作,而是来到岔尖派出所当了一名辅警。

红色基因赓续传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岔尖精神”在一代代公安民警身上延续,“渤海第一哨”在新时代海岸征程中展现了更大作为。

建功新时代护航经济发展大局有作为

靠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北海经济开发区,如今已逐渐成为滨州实施“向海、向洋、向未来”战略的重要支点,伴随着滨州港国家级一类开放口岸通航运营,这里也逐渐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岔尖派出所主动融入驻地经济发展和公安改革大局,全警全要素融入融合,积极参加全区警务机制改革,承担起北海全域的接处警任务。新机制实行5个月以来,接处警量同比增长520%,缓解了全区接处警压力、盘活了公安基层基础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面对日趋复杂的沿海治安形势,在北海公安分局的全力推动下,岔尖派出所与滨州港派出所一体化运行、全要素融合,辖区、辅警、车辆、装备无缝衔接,实现了公安内部涉海管控力量的充分整合、有序融合、攥指成拳,沿海一线24小时有常驻警力,巡逻防控不间断开展,社会治安基础更加牢固,对沿海村企、群众的跟进服务也更加方便快捷。

岔尖派出所深入推动从海岸管控向海陆统筹延伸,先后开展了“守海护岸2022”“海洋涉渔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去年6月,派出所发现并积极配合相关警种部门成功破获涉案价值4000余万元的海上非法经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当场查获伪劣柴油90余吨。2022年上半年,联合相关部门连续查处无证驾驶机动船舶、进出港未报备等涉海案件30余起,有力打击震慑了涉海违法犯罪行为。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内防反弹,外防输入,除了辖区单位、村居,港口疫情防控成为岔尖派出所工作的重中之重。疫情要防住,港口要运转。每天3000余台车辆从港口往返运送生产材料,还有随时停靠的外籍货轮,流动人员多,管控难度大,疫情防控面临巨大的压力。岔尖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迎难而上,全力出战,24小时昼夜轮值,坚决守好海上国门安全。青年民警李小文向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主动申请到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每天奔波于公路卡口、港区码头、沿海岸线等多点一线。为迅速处置一例核酸阳性输入病例,他和战友们顶风冒雪,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坚持连续工作18个小时,成功封堵了疫情外溢的风险。今年,新一轮疫情来袭,岔尖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逆行而上,坚守“疫”线。2022年3月28日,是岔尖派出所辅警郭元晓举行婚礼的日子,给亲朋好友的喜帖也都发出去了。但面对疫情,郭元晓没有丝毫的犹豫,毅然决定推迟婚礼,全身心地投入到随访任务中。

冲锋在前,英勇无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岔尖派出所成功妥善处置了入港外轮船员发现阳性确诊病例等突发情况,推动渔民纳入“应检尽检”特殊群体,保障了港口的正常运转,筑牢了疫情防控海上屏障。

“今年上半年,北海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同时打赢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稳增长两场硬仗,工业总产值297亿元,经济增速37%,在全市稳居第一。取得这样的成绩,公安机关有作为,海岸警察功不可没。”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博说。

猜你喜欢

派出所民警群众
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