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指引下的航空法规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2022-09-15武丁杰郑力维

大学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法规航空思政

武丁杰 郑力维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7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9 年8 月1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 年5 月28 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并对课程思政目标要求、内容重点、教学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组织实施等方面作出明确指示。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航空法规课程是飞行技术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民用航空相关法律规范,重点是让学生熟悉国际和国内航空法体系,尤其是我国加入的三大民航国际公约体系、中国民用航空法、飞行基本规则以及与飞行和管制人员直接相关的行业规则。课程涵盖了执照考试需要了解的法规内容,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扩展,让学生了解到国际民航组织和中国民航局关于空中航行、空中交通管理、航空人员管理、适航管理、运输营运、防止非法干扰、搜寻援救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民航对于安全运行有着苛刻的要求,民航运行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都是通过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以保证其落实到位。在教学实践中,课程组清晰地意识到,仅仅将该课程作为传播法规知识的平台是远远不够的,行业中的大部分不安全行为并不是由于执行者对规则的理解偏差,而是由于他们对规则的漠视。因此,授课过程应该是有“态度”的,要让知识的接受者也意识到民航规则的“态度”,并让他们养成对待规则的正确态度。近几年在立德树人指引下持续推进的课程思政工作为航空法规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一、坚持立德树人,将行业精神内涵融入教学过程

把握好一门课程要传达的精神内核,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前提。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但是,“育德”的过程涉及学生思想的方方面面,一门专业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没必要生硬地重复思政课的内容。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将该行业已成型的精神品质作为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往往更具有现实意义,也更有利于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当代民航精神是中国民航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文化的升华,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民航行业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航行业特点相结合的宝贵成果。2017年,民航工作会将当代民航精神凝练为“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同年,民航局人事科教司下发了《关于在民航院校中大力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的通知》,这为在民航院校中进一步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做出了部署。

民航精神的提出直接为航空法规的课程思政奠定了基调,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基于此,课程组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总结出本课程的思政教育重点,即树立学生在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中的法制意识、在国际航行中的主权意识、在航空活动中的安全意识和工匠精神。

二、坚持成果导向,优化课程模式适应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本身就意味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即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绝不仅仅是“多讲几个案例”,而是在教学的准备、组织、实施过程中将思政内容作为课程的一项任务,通过恰当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加以实现。虽然课程思政的效果不是学生在校期间能通过考核来检验的,但从教育的最终效果来看,特定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影响远胜于知识的硬性灌输。

航空法规在课程思政过程中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大量建设线上资源

课程思政使一门课程承载了更多的内容和使命。为了达到课程思政的目标,在教学内容中必然会增加更多案例,对案例的剖析也需要更加深入,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更多的师生交互,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首先在教学时间上就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可喜的是,提出课程思政的这些年也是我国线上教学技术走向成熟的时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和教学形式的限制,使得主动学习变得无处不在,成为未来本科教育理念、方法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航空法规课程组按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几个层次将知识点进行了细化,利用线上教学平台集中对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整理,并提供慕课视频、案例全景、参考链接等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为课堂教学赢得更多的时间,由教师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分析、评价。

根据混合式教学的特点,航空法规课程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以自学为主,在教学课堂上则侧重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锻炼学生的分析思辨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间段都会通过网络平台开设讨论专区。课前的讨论主题主要是对学生在课前自学理论知识的疑难点进行讨论,教师在讨论群里进行组织和点拨,调动学生探讨和研究的积极性;课中的讨论主题主要是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案例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讨论分析结果;课后的讨论主题主要是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情况的反馈。

(二)应用翻转课堂,确保学生参与效果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课外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讲授知识,课堂变成了教师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学业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航空法规课程重点应用了翻转课堂的理念与方法。课下,通过提供丰富的线上资源,为学生提供思考的依据;课堂上则围绕民航的案例或行业现象展开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行业规章与社会法律法规的关联。这一过程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和学习相关的规定,能加深他们对民航规则的认识,培养他们应用法律法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变考核方式,侧重平时成绩和课堂表现

与混合教学、翻转课堂相适应的是课程结构与考核方式的调整。航空法规在过去被定义为一门典型的理论课,考核结果主要由最终的一张试卷决定。改革之后,大量的线上学习和课堂研讨又使该课程具备了实践课的特征。为此,航空法规的大纲中已增加了实践学时,在课程考核中也提高了平时成绩的比重,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情况都纳入其学习效果的考核指标中。在各阶段的考核中,主观题的比例大量提升,这有效避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

三、坚持人文立课,通过案例触动引发道德共鸣

航空法规课程面对的学生是典型的应用型工科学生,这些学生往往会忽视对自身人文素养的要求。航空法规作为他们众多专业课中最具人文思想的课程,通过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挖掘“人文素养”元素,树立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发他们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思考,形成人文价值关怀是本课程的使命之一。

(一)优化教学内容,确保知识体系和思想的完整性

由于专业限制,原来的航空法规课程大纲只重点关注民航业内的法律规章,但从构建学生完整“三观”、提升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角度来看,仅学习专业规章会使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带有较大片面性。因此,课程组在课程中增加了与民航相关的上位法、民航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以使学生对民航法规的来龙去脉有系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规则制定依据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对我国的政策思路、政治立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精选典型案例,深挖案例内涵

案例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具代入感的内容。航空法规首先围绕教学大纲的重点确定适合采用案例教学的知识点,确保案例教学有的放矢;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时效性和典型性,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法规就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关于案例的内容,课程组首选使用官方报告,也提供线索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收集整理中,尽量从更多角度还原事件过程。在案例分析时,避免教师“一言堂”,而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自己将如何面对案例中的问题。

一些典型的民航案例在其他专业课中也被提及,这些案例已经被学生所熟知,课程并不回避这些案例,而是引导学生从法规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些案例,从而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以川航8633英雄机组为例,除了给学生介绍事件的经过,课堂的重点是让学生讨论“该机组何以成为英雄机组”。学生通过专业知识意识到,并不是安全落地这一结果使他们成为英雄,而是在整个事件中机组表现出的过人的冷静、过人的技术、过人的毅力使他们成为英雄。是“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则”的意识使他们在那种极端情况下创造了一个奇迹。课堂上教师还要求学生总结概括这个事件中机组所履行的职责和规则的出处,具体的思政示例表见表1。

四、坚持言传身教,打造高素质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课程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对学生的影响巨大。课程思政的教师应当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

(一)加强培育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相对于其他专业课,航空法规具备更多社会科学属性,课程组在共同制订大纲、共同备课的过程中已经把思政教育的任务作为课程的目标之一,达成课程思政目标也已成为考核该课程质量的标准之一。

通过学校统一管理、院系监督检查、课程组内部研讨,任课教师意识到课程思政对于本课程既是任务又是手段,更是课程的根本目标,任课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自觉坚持思政教育的立场。

(二)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

随着课程思政的开展,学校和院系对课程组投入了更多关注,持续为课程组教师推送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重要会议精神和民航行业动态,并组织任课教师参加相关学习。

课程组内部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就课程的扩展内容、引用的案例等进行分析和讨论,一方面确保信息的准确完整;另一方面,统一教师对一些案例的认识,规范授课用语,避免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出现分歧。

为进一步提高授课质量,航空法规课程组还专门组织观摩相关的思政课,学习、研究和借鉴思政课教师的授课方法和语言表达。

(三)发扬“传帮带”传统,加强师生沟通

“传帮带”一直是飞行学院教书育人的特色。航空法规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教师之间的“传帮带”使一门课程的核心价值得以传承。新教师在老教师的课堂上听课学习,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在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快速掌握一门课程的态度。尤其是思政的内容,老教师的示范往往能成为新教师职业生涯的样板。

师生之间的“传帮带”使思政教育真正能深入人心。“传帮带”的方式要求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予以解决,既做学生学术的引路人,又做学生生活的知心人、热心人。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人格与素养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结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一样融入高等教育中。如果缺少盐的浸润,再美味的菜肴都将乏味。航空法规是培养民航类学生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的重要专业课程。如果还停留在知识传递阶段,该课程无疑是在给应试教育添砖加瓦。课程思政赋予这门课灵魂,使课程从“教书”上升到“育人”,课程思政使航空法规课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教学条件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法规航空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航空漫画
奇怪的法规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