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肤伪概念!天然化妆品陷阱要警惕

2022-09-15文/刘

中国化妆品 2022年7期
关键词:有机化妆品标签

天然有机并非“绝对安全”

日前,中国食品药品网发布了一篇名为《警惕“天然、有机”化妆品陷阱》的科普文。文章明确指出天然、有机并不代表着绝对安全,并对消费者自制化妆品的行为予以劝阻—看似天然安全,实则暗藏隐患。

班主任常被各种检查牵绊,身不由己,也常被一些琐事缠身,难以自拔。当大多班主任为此苦恼不已时,南京师范大学的齐学红教授提出了创生自主发展空间,即一边干着规定动作,一边加入自选动作。

据悉,天然和有机各不相同,天然成分即护肤品中使用的是天然/有机原料。目前,市场上对“纯天然化妆品”并没有准确的定义。在法规层面,我国的化妆品分类中也没有“纯天然化妆品”这个概念,而且根据《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化妆品不能宣称诸如“纯天然”这样绝对化的概念。如果化妆品中添加了取自植物的成分也不一定就是“纯天然化妆品”,因为可能在萃取和制作原料的过程中添加了化学成分。

另外,有机化妆品中所用的植物原料必须是在不受任何有毒物质、转基因成分、重金属污染的环境下,不用化学肥料、农药、杀虫剂、抗生素以及生长调节剂等种植出来的植物,而且在后续加工中也要完全使用绿色的工序。相较于普通的化妆品,有机化妆品保存时间较短,更容易变质失活,对储存方式也有一定的要求,而且配方工艺更加复杂。

根据京东国际数据显示,2022年5月京东国际上关于“纯净护肤”“微生态护肤”的相关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速达135%。其中,主打天然、有机、不致敏成分的精华、洁面、爽肤水、防晒等产品最受消费者关注。崇尚自然、有机、“要高效也要可持续”的护肤理念备受消费者追捧。

据了解,市场上很多化妆品宣称的天然成分大多是植物提取物,其成分复杂,一般包含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很多化学成分并未得到明确鉴别,其安全性也未经过深入有效的毒理学研究,而且这些未知的化学成分还可能是潜在的过敏原。对于某些易过敏人群,由于植物提取物的组分构成更加复杂,反而可能更容易引起皮肤敏感。

由此可以看出,天然化妆品并非百分百纯天然,而有机化妆品也不代表百分百纯有机成分。天然、有机化妆品也并不代表着绝对安全,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肤质来选择合适的化妆品。

采集该养殖场病死鸡的病料组织,进行细菌学诊断,常规染色镜检没有发现致病菌存在。将病料粉碎处理接种到常见的几种培养基上,也没有出现致病菌生长。采集上述病死鸡5份法氏囊病变组织,将其粉碎后,充分研磨,向其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经过2 000国际单位的青霉素和链霉素处理后,离心处理15 min,取上层清液,作为待检抗原,与法氏囊标准阳性血清做琼脂扩散试验[2],将制备好的平皿加盖放置于湿盒中37 ℃反应48 h,作用48 h后,在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合格的前提下,抗原孔和抗体孔前出现一条清晰的沉淀线。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最终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市场火爆 乱象丛生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有机化妆品是需要经权威机构认证的,每一个有机化妆品的瓶身或者容器外,都印有“有机标签”,只有权威“有机标签”才是真正的有机化妆品。但是我国2012年就取消了化妆品有机认证,2015年《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则将“有机”“纯天然”“0添加”等词语列入化妆品标签标示禁用语。目前,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目录》中只有食品、酒类、纤维和服装。

此外,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于2020年发布的《天然产品增长报告》中显示在过去5年中,天然产品比传统产品的销量增速更快,且预计未来增速将继续超越传统产品。

三是“原则+例外”模式。这是建立在国际投资法争端解决模式下能容纳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一方面应承认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对此类案件有管辖权;另一方面,在解决争议时应充分考虑到文化遗产争议的非投资性文化价值。

近日,Grand View研究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天然化妆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80.4亿美元。

科学化技术的应用,在高校财务管理的资金核算和支出记录中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尤其是在国库集中支付度这个高水平、高质量的起点之下。运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并完善高校财务管理财政支出信息系统,一方面顺应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了高校财务资金的管理;另一方面完善高等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对以后的高校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有较大益处。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高校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为执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提供可靠、及时的参考依据,确保国库集中制度下过小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近年来,天然化妆品的销售额正在急剧增加,不少主打天然护肤概念的化妆品品牌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然而市场的繁华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乱象,因为主打温和不刺激的化妆品备受Z世代受众喜爱,很多商家打着“纯天然”“有机”“0添加”的广告售卖不合格化妆品,对于消费者权益造成了严重侵害。

第四,信息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要以信息网络系统为支撑,组织之间通过该网络系统分享信息资源和服务,通过交互规则提高彼此间的有效交互数,网络指挥中心将收集到的信息同步传递给其他相关网络节点企业,以促使合作伙伴能够迅速获得同一信息采取相应的决策行为,最大程度地实现多元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配合互动。

根据资料显示,国外对于“天然”“有机”此类化妆品已有了明确的规定限制,如法国Ecocert认证算是有机产品认证体系中对产品的成分要求比较高的,必须达到95%以上的有机,少于5%的人工添加物。

某位化妆品研发人士表示,“无论是哪种化妆品都含有一定的化学成分,不可能达到‘纯天然’”。阅读化妆品成分表就不难发现所谓的“天然”化妆品,往往只是产品中添加了一些所谓植物萃取成分。而在小红书、抖音、知乎等平台,关于天然、有机化妆品也不乏吐槽声,不少博主表示,所谓的纯天然护肤品只是商家打出的伪概念,由此吸引消费者眼球。

标准建设 亟需统一

此外,新规下对于绝对宣传用语的规范,让很多品牌标榜的“纯天然和有机”游走在虚假宣传边缘。以“天然有机”为广告标识的化妆品屡见不鲜,基本都以“纯天然、有机、0添加、无刺激”为卖点,这无疑也给消费者带来误导。

NaTrue天然有机化妆品认证机构由欧洲领先的天然有机化妆品制造商集体创建,是目前世界上被广泛使用的最中立的、也是标准最为严格的天然、有机化妆品认证机构;USDA有机认证则是唯一应用于化妆品类别且由美国政府颁发的有机认证。要取得USDA标志,产品必须含有95%以上有机成分,等等诸如此类。

但是我国有机化妆品还没有建立相关的法规标准,对有机化妆品的监管目前尚为空白。在法规层面,我国的化妆品分类中也没有“纯天然化妆品”概念,且 “纯天然”也不符合《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品牌宣称的“有机、天然”是没有依据标准的。

随着主打“有机、天然、健康”等产品的推陈出新,消费者对这些新兴概念追捧也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行业对于标准体系的建设,需加快脚步、科学研究、理性对待。

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商家的吹捧使得纯天然、有机化妆品市场异常火爆,某位研发人员表示:“在强监管的外力引导之下,概念添加、虚假宣传将会消失,真正的天然有机化妆品才会赢得认同”。

猜你喜欢

有机化妆品标签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有机白菜
喝有机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干燥春季里的柔美化妆品广告
标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