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高校专科师范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以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2-09-14王西涛段怀蕊宋加友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多选题就业指导毕业生

王西涛 段怀蕊 宋加友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德宏 678400)

一、调查背景

2022年边疆高校专科师范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 万人,比2021年增加了167 万人,总量和增量均为近年之最,就业竞争加剧;“双减”政策的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缩减,就业渠道变窄;疫情影响,单位招聘需求缩减,失业待业人员增加,就业环境严峻;毕业生“求近”“求稳”“等靠要”等思想依然存在,就业观念亟待改变。为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更好推动就业工作,笔者对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2 届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550 份,回收有效问卷545 份,有效率99.1%。

二、调查数据

(一)就业岗位

就业意向专升本考编考岗 西部志愿者 三支一扶自主创业企业求职不就业人数510 346 243 182 84 83 11占比93.58%63.49%44.59%33.39%15.41%15.23%2.02%

调查发现,对于就业岗位(多选题),专科类师范生在面临就业与专升本时,更倾向于学历提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不想尽早就业的意愿。考编考岗、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意向靠前,创业和企业求职比例偏低。

(二)就业区域及时间

就业区域(多选题),计划在省内就业占比80.55%,回家乡就业占比55.78%,全国范围内就业占比32.11%,学校附近就业占比14.50%。就业时间,有明确时限并在毕业当年就业的占52.11%,其中1-3月就业占11.19%,4-6月占18.53%,7-9月占16.7%,10-12月占5.69%;没有明确时间的占47.89%。

(三)就业期望

就业考虑因素(多选题),薪资待遇排在首位,占比88.07%,自我发展空间占78.17%、同事之间相处氛围占71.56%、兴趣占61.1%、领导做事风格占48.07%、工作区域占42.94%。薪资水平,51.20%的毕业生的理想薪资为4000 元以上,40.73%为3000-4000 元,8.07%为2000-3000 元,2000元以下的薪资水平没有人选择。福利待遇(多选题),从高到低依次为:五险一金95.96%,带薪休假89.72%,节日福利83.49%,培训晋升74.68%。就业对口,80.88%想找专业对口工作,19.12%可以接受专业不对口。

(四)就业准备

就业难度,95.96%表示就业难,4.04%表示就业不难。就业压力(多选题),来源自己为87.52%、家人为63.12%、朋友为30.15%、学院和学校为24.63%、班主任和辅导员为15.63%。就业心态,茫然为50.28%,焦虑为41.47%,自信为3.49%,无所谓为3.12%,其它为1.64%。就业政策,不了解为52.66%,了解为47.34%。

(五)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多选题)方面,78.31%毕业生表示需要对各项就业政策进行宣讲或指导,80.37%表示除了班主任之外,还需要一名就业指导教师,指导内容主要包括推荐就业信息90.09%、就业能力指导(简历制作、面试指导、技能展示等)86.24%、举行现场招聘59.27%、心理辅导42.39%。

(六)就业方式

就业方式(多选题),87.5%毕业生希望靠自己,67.46%希望老师推荐,65.63%希望校方推荐,61.76%希望同学朋友推荐。就业信息来源(多选题),81.28%毕业生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就业信息,63.49%通过学校推送,60.92%通过老师和朋友介绍,20.55%通过现场招聘。

(七)就业优势和不足

优势方面(多选题),适应能力强为88.26%,学习能力强为67.89%,沟通表达能力强56.88%,专业知识强为40%,熟练办公软件为28.44%。不足方面(多选题),学历低、荣誉少、不够自信、专业能力弱、未考取教师资格证分别占87.13%、68.01%、65.99%、41.18%、34.56%。

三、结论

(一)边疆高校专科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观念保守

一是心态上“求稳”,求职首选是提升学历,其次是在体制内有一份稳定工作。

二是空间上“求近”,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家或者省内就业,仅有32.11%的学生表示愿意在全国范围内就业,五年制大专生就业不出本地州,三年制大专生就业不出本省的特点极为显著。这与杜维、韩祥宗的研究结论不同,他们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探讨》中指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很多高校毕业生更希望在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就职,而不愿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就业。”这说明在发达地区学习的大学生比在边疆区域学习的大学生,更愿意走出去,也说明学习环境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影响。

三是时间上“靠等”,在未参加专升本考试、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前不愿意到企业就业,参加考试后,又存在等待成绩出来再考虑是否找工作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在选择师范类专业时已抱有“求稳”“求近”心态,也反映着家庭对子女就业期望,正如周蓉在《大学生就业心态:社会生态视域下的新常态及其应对》指出:“大学生就业心态与父母职业、教育水平、家庭经济等因素存在关系,如学生理想工作类型的选择、就业工作地的选择会因家庭客观条件而产生分化。”另一方面是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政策待遇较好,如考研究生加分、定向招录等增强了岗位的吸引力,通过访谈,不少学生认为应届毕业生经验和资金不足,创业风险较大,同时认为师范类专业与企业相去甚远,对在企业工作认同度不高。再一方面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经济下行压力、行业风险都在增加,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不安全感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选择,更倾向于体制内的工作。

(二)边疆高校专科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期望偏高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2022年毕业生560人,占全校总人数21%,学生毕业后多进入生源地私立幼儿园,待遇每月2000-3000 元,但在调查中发现,仅有8%的学生选择的待遇期望与之相符,92%的学生薪资待遇的期望都在每月3000 元以上,51%的毕业生的期望是4000 元以上。齐艳华在《疫情常态化下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也指出:“现在大学生就业对薪酬要求普遍较高,但是期望的薪酬与实际的薪酬之间的差距却较大。”调查也发现若是薪资达到期望,区域因素的影响会降低,说明薪资水平对择业有着重要影响,也说明影响学生就业因素并非固定不变,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同时,学生关注福利待遇以及专业对口,认为如果专业不对口,大学所学就浪费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求职宽度。经济社会在发展,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成本也都在增加,学生对于薪资、福利等有着更高期待是合情的,但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了解尚处于浅表层次,对行业发展、薪酬认识更多属于感性,理性不够。

(三)边疆高校专科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准备不足

从调查结果来看,毕业生能意识到就业困难,自我压力较大,存在茫然、焦虑情绪,虽然自主求职意愿较强,但缺乏主动了解就业政策的意识和行动,而是希望得到学校教师的就业指导,接受身边人的就业推荐。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材料方面准备不足,就业时间上也更有“自由”倾向,没有划出明确的就业时限。一方面,毕业生逐年增加,竞争激烈,受疫情影响,用人单位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较少而且招聘门槛较高,严重影响专科师范毕业生的就业。毕业生能够清醒地意识到就业大环境的艰难,却没有做到知行统一,缺乏自信,存在畏难、浮躁情绪,迎难而上、直面困难的勇气不足,“等靠要”依赖思想较强,学习主动性较弱,对相关就业政策和招聘公告不愿深入研读,求职盲目,缺乏计划,不善于结合自身情况、社会用人需要等方面制定就业计划。另一方面,学校没有构建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教学成效不显著,学校与学院之间、学院与班级之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缺乏沟通,机制不畅。再一方面,学院、班级工作被动,缺乏前瞻性、计划性,推动工作更多是以召开就业推进会、推送就业信息,政策宣传等形式开展,开展政策研究、联系用人单位推荐学生的主动性不足,就业指导帮助也流于表面,针对性不强。

四、建议

(一)学校层面

一是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就业问题实质上是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问题,人才质量是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边疆高校,既要找准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又要确定好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调整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组织体系建设,明确各方责任。另一方面要加强课程教育体系建设,对于一年级新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就业增强学生就业理论知识学习及相关就业政策学习,增强就业意识,树立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对于二年级学生,重点组织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开展相关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提升就业竞争力;对于三年级学生,关注学生实际需要,整合资源,开展专题培训,精准指导。

三是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一方面搭建就业创业的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大学生简历制作大赛”“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以赛促成长。同时,发挥学校“创客空间”作用,将优秀作品培育孵化,实现创业项目的转化。另一方面搭建校园招聘平台,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系,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和精准就业岗位,要充分挖掘学校资源与优势,动员全体教师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帮扶服务,要利用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就业宣传力度及就业招聘信息,让毕业生及时关注就业相关资讯。

(二)学院层面

一是抓党的建设。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抓党建促专业建设、促师资队伍建设、促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是抓教育过程。要加强学风建设,建全制度,严明纪律、赏罚分明、宽严相济,建立学风通报机制,发布学风情况“红黑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建立并发挥好“双导制”作用,即选拔优秀的教师、学生共同担任学生的学业导师,建立学业预警机制与家校沟通机制,加强过程管理,促进学生专业成长。要将就业观的教育纳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抓早抓常,让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迈出一步,打破“家乡就业、就业不出省”的局面。要开展好专业教育,让学生对于专业的历史及前沿、课程学习及要求、未来就业及发展有宏观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学生提前规划,早做准备。要重视学生师范技能训练,并开展相应竞赛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职业大赛等,同时严格管理学生见习、实习并建立汇报机制,不断提升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是抓工作落实。推行项目工作法,明确目标、任务、时间,领导带头,调动资源,集体参与,形成合力;要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学院、班主任、毕业生、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机制,重视调查研究,摸清学生就业现状,持续做好就业信息推送,精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发挥学生抱团就业的优势,稳住已就业的,推进即将就业的,集中攻克一批慢就业、难就业的“困难户”;采取典型引路法,学习其他学校、学院的先进做法,研究优秀就业工作案例,积极发挥往届、应届优秀毕业生榜样作用,激励鼓舞更多学生实现就业。

(三)学生层面

一是做好职业规划。要明确目标和步骤,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刻苦努力,不断厚实专业理论,珍惜见习、实习机会,将要考取的从业资格证书及相关等级证书纳入计划,有效提升教师教育技能水平,在学习上也不要局限于专业学习,要敢于突破、勇于尝新,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丰富履历,锻炼能力,将自己打造成综合型人才。

二是做好就业准备。思想上要转变观念,突破就业区域局限、专业局限、领域局限,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能,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心理上要克服畏难情绪,克服慢就业、不就业消极态度,同时也要降低就业预期,做好自我调节,以积极心态面对就业挫折,树立就业自信;行动上要完善求职简历及相关证书的收集整理工作,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学会充分利用多渠道获取就业相关资讯,提前了解个人专业现状和就业前景,遇到困难主动与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就业指导教师联系,集思广益,发挥群体力量。

就业工作位居“六稳”“六保”工作之首,是重大的民生工程、重大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稳定之大局。边疆高校专科师范生就业困境的出现有着主客观原因,通过分析也发现,大学生的就业不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情,学生就业问题也不仅是学生的原因,这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全过程,需要各方共同破解。

猜你喜欢

多选题就业指导毕业生
数学能力月月赛(2)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多选题解题策略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9年《现代临床护理》继续教育总答题卡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